2019-2020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叱咤./姹.紫嫣红埋.怨/阴霾.不散寒暄./烜.赫一时偌.大/唯唯诺.诺
B. 肯綮./罄.竹难书龋齿
../踽.踽独行不啻./瓜熟蒂.落朔.气/追本溯.源C.角.色/掎角.之势收拾./拾.阶而上甲壳./金蝉脱壳.折.本/百折.不饶
D.解.数/解.甲归田山脉./一脉.相传蹊.跷/独辟蹊.径着.凉/着.手成春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美国财政部在公布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之后,媒体就问这个数字是如何得出来的。
其官员竟然说,他们没有研究依据,只是这个数字听上去比较顺耳。
B.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软件,否则,拿不出软件,我们就会失去市场。
C.社区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大家做了很多调解工作,今年会更多地为受到情感和生活困扰的人提供帮助,让他们不再那么痛苦、那么不知所措。
D.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3.年前,国家推出了家电下乡等惠民政策,网易对此进行了相关调查,下表是其中一项调查内容及结果。
阅读该表,完成问题。
(4分)
在家电下乡活动中,哪些问题最受关注(票数:3561)
(1)根据上表,你得出什么结论:
(2)为了把这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请你给政府部门提两条建议。
①
②
4.近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就20个重大教育问题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
其中,“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的可行性的意见征求”尤为引人瞩目。
也引发了教育界和舆论界的大讨论。
分,学生素质不全面;和,学生负担太沉重,这似乎成了两难命题。
请以“高中文理分科应该取消”或“高中文理分科不应该取消”为开头写一段话,阐明你的观点。
要求:①从反面进行阐述②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③不超过80字(5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
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
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
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
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
”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
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
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
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昭叱曰:“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耳!”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
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
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城且破,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
”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
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
昭跃马从缺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得朱将军矣!”欲生致之。
昭瞋目仗剑,无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摄: 代理
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婴:环绕
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薄:削弱
D.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乘:追逐
6. 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是(3分)
①今天子圣政一新矣②取传禅诏赦宣读之③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
④妻子不可为贼污⑤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⑥昭跃马从缺城出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⑤⑥
D. ③④⑤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昭凭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顺从时俗,不刻意地表现自己。
在震威期间,夏人乘虚入侵,他招募千余勇猛精锐士卒,夜缒出城,乘势杀敌,获得胜利。
B.夏人部队昼夜进攻,其首领悟儿思齐邀请朱昭议事,数落宋朝失信,企图招降宋军。
朱昭反驳说,宋朝国君内部禅让,新君政令一新;坚决拒绝投降。
C.在众多城池投降后,朱昭旧友也暗示他投降。
朱昭厉声斥骂,张弓要射他;不久又表示,只要背城死战,获胜可再图功业,失败陈尸境内也问心无愧。
D.朱昭方面有人暗中与敌人串通,透露了朱昭准备突围的消息。
敌人害死守兵,得到城池。
朱昭不幸坠入沟堑,他怒目提剑,无人敢前,最后中箭而死。
8.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
(2)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1)这首诗的景物描写有远景有近景,有虚景有实景,请分别指出,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5分)
(2)熙宁二年,王安石变法,受到宋神宗的支持,司马光竭力反对并于四年退居洛阳,直到十五年后哲宗即位才复出。
这首诗写于退居洛阳之时。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作简要的分析。
(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每空1分)
⑴真的猛士, ,。
(《记念刘和珍君》)
⑵鹏之背,;怒而飞,。
(《逍遥游》)
⑶,则芥为之舟;,水浅而舟大也。
(《逍遥游》)
⑷横眉冷对千夫指,。
(鲁迅《自嘲》)
⑸?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长亭送别》)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美丽的嘉荫
苇岸
踏上嘉荫的土地,我便被它的天空和云震动了。
这里仿佛是一个尚未启用的世界,我所置身的空间纯净、明澈、悠远,事物以初始的原色朗朗呈现。
深邃的天穹笼罩在我的头顶,低垂的蓝色边缘一直弯向大地外面,我可以看到团团白云,像悠悠的牧群漫上坡地,在天地的尽头涌现。
尽管北面的地平线与南面的地平线在视觉上是等距的,一种固有的意识仍然使我觉得,南方非常遥远,而北方就在我脚下这片地域。
我的“北方”的观念无法越过江去,再向远处延伸,我感到我已经来到了陆地的某个端点。
看着周围那些千姿百态的云团,每观察一个,都会使我想起某种动物,我甚至能够分辨出它们各自的四肢和面目。
它们的神态虽然狰狞,但都温驯地匍匐在地平线上方,我注视了很久,从未见它们跑到天空的中央。
它们就像一群从林中跑出饮水的野兽,静静地围着一口清澈的池塘。
蓝色的黑龙江,在北方的8月缓缓流淌。
看到一条河流,仿佛看到一群迁徙的候鸟,总使我想到许多东西。
想到它的起源;想到它路过的地方、遇见的事情;想到它将要路过的地方、将要遇见的事情;想到它或悲或喜的结局。
想到法国诗人勒内·夏尔“具有一颗决不被这疯狂的监狱世界摧毁的心的河流/使我们对天边的群峰保持狂热和友善的河流”(《索尔格》)的颂歌诗句。
河流给我们带来了遥远之地森林和土地温馨的气息,带来了异域的城镇与村庄美丽的映象。
我常常想,无论什么时候来到河流旁,即使此刻深怀苦楚,我也应当微笑,让它把一个陌生人的善意与祝福带到远方,使下游的人们同我一样,对上游充满美好的憧憬和遐想。
嘉荫仿佛是一个蹲在黑龙江边上的猎人,它的背后,是莽莽苍苍的小兴安岭。
我不了解嘉荫的历史,不知道它诞生的时日和背景,我所看到的是一座美丽清静的河边小镇。
走近它,我感到很温暖。
这温暖的感觉,不仅来自它橘黄的色调,双层门窗的屋舍及每个院落的桦木
段垛,更来自它温和的居民。
走在嘉荫的街上,即使你的感官天性迟钝,你也会被这里淳朴的民风所打动。
从人们的神态和表情我能够看出,只要你开口,他们会乐于回答你任何问题;只要你请求,他们会给予你任何的帮助。
以后我还会走很多地方,但这样令人感动的地方,我将终生难忘。
在嘉荫江岸的堤下,汛期过后,便裸露出一片狭长平坦的沙滩,积满沙砾和细屑的卵石。
边民在这里网鱼、洗澡、冲涮家什,妇女们将洗净的衣物晾在光洁的石子上,拖运原木的江轮停泊在一旁。
在江水遥遥的对岸,散落着一排醒目的白房子,阔大方正,它们沿江而列,仿佛在同此岸的嘉荫小镇相互呼应。
那里偶尔会传过几声狗吠或若断若续的歌声。
一种浓郁的家园氛围,一种和平的生活气息,弥漫在河水两岸的寥廓空间。
嘉荫,这是一个民族称作北方而另一个民族称作南方的地方。
站在黑龙江岸,我总觉得就好像站在了天边。
对我来讲,东方、西方和南方意味着道路,可以行走;而北方则意味着墙,意味着不存在。
在我的空间意识里,无论我怎样努力也无法形成完整的四方概念。
望着越江而过的一只鸟或一块云,我很自卑。
我想得很远,我相信像人类的许多梦想在漫长的历史上逐渐实现那样,总有一天人类会共同拥有一个北方和南方,共同拥有一个东方和西方。
那时人们走在大陆上,如同走在自己的院子里一样。
1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展示嘉荫的独特的美丽的?请分条概括。
(6分)
12.文章开头一段是如何描写嘉荫的天空和白云的?作者描写嘉荫的天空和白云的作用是什么?(6分)
13.“无论什么时候来到河流旁,即使此刻深怀苦楚,我也应当微笑”。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5分)
14.“望着越江而过的一只鸟或一块云,我很自卑。
”作者为什么会感到自卑?文章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理想?(6分)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鲁迅与胡适
房向东
鲁迅与胡适的交往,从鲁迅的日记看,是始于1918年,而来往较多的是在1923年和1924年。
1924年以前,他们从相识到友好,是朋友;1924年以后,他们政治观点上有所不同,又因了胡适的“高升”,他们日见疏远,关系日趋恶化。
此后,鲁迅时不时或直接或间接地批评胡适,在鲁迅生前,胡适则一律采取“老僧不见不闻”的态度,从不公开应战。
在五四运动兴起之初,胡适在《新青年》二卷五期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之后,鲁迅与胡适有着比较一致的思想观点与共同的主张,即: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道德旧礼教,提倡科学与民主。
此外,他们在文学、学术实践上也有很多共同点和互补之处,他们的步调是一致的。
在反对旧文化,倡导新文化的过程中,他们密切配合,互相呼应:或是胡适首先发难,鲁迅紧紧跟上,并作进一步的阐发;或是两人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某一问题作深入的论述。
鲁迅与胡适分歧的第一次具体表现,是对《新青年》“双簧信”的不同看法。
当时,《新青年》同人“颇以不能听见反抗的言论为憾”(刘半农语),他们从斗争策略着眼,导演了一出“双簧戏”,激怒了封建卫道者,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与封建主义守旧派短兵相接的斗争由是展开。
胡适作为《新青年》的编辑之一,对“双簧信”的内幕自然是清楚的,但很不以为然,视之为“轻薄”之举,并以为“凭空闭产造出一个王敬轩”并不值得辩论。
但鲁迅的态度则相反,鲁迅认为此举无可非议,因为“矫枉不忌过正;只要能打倒敌人,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不过,他们的分歧并没有公开化,也没有发生冲突,属于各说各的。
鲁迅和胡适之间,还有一个关于“整理国故”的不同见解。
1923年在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的《发刊宣言》中,胡适更系统地宣传了他的“整理国故”的主张。
胡适劝青年“踱进研究室”,“整理国故”。
到了1925年,胡适走到了爱国学生的对立面,以进研究室“求学”为借口,反对学生运动。
1922年5月,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召见胡适。
溥仪召见胡适这件事的当时,鲁迅并没有什么评论。
到了1931年底,蒋介石召见胡适等见诸报端时,鲁迅才旧事重提,予以挖苦。
鲁迅“骂”胡适,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关于对日本入侵的态度问题,而所谓“征服中国民族的心”,这一直成为胡适“卖身投靠”的一条罪状。
此后,鲁迅在多篇文章中,以此为根据,臭骂了胡适,说他为日本侵略者献策。
比如,1933年3月26日《申报·自由谈》以“何家干”的笔名发表的《出卖灵魂的秘诀》(此文乃瞿秋白所作,用鲁迅的笔名发表,后来鲁迅将其收入《伪自由书》)一文中说:“胡适博士不愧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
但是,从中国小百姓方面说来,这却是出卖灵魂的唯一秘诀。
”此外,在《花边文学》的《算帐》一文,《且介亭杂文》的《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一文,《且介亭杂文二集》的《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一文,都提到了“征服中国民族的心”的问题,鲁迅给予了不留情面的抨击。
1933年3月15日,鲁迅写了后来被收入《伪自由书)的《“光明所到……”》一文,批评胡适为国民党监狱涂脂抹粉的行为。
鲁迅逝世后,胡适多次谈到了鲁迅。
这些评论,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某种政治偏见,即便这样,也还有一些客观的内容。
15.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四运动初期,鲁迅和胡适的基本思想观点是一致的,也有着共同的主张。
B、在反对旧文化,倡导新文化的过程中,总是胡适首先发难,鲁迅紧紧跟上。
C、胡适倡导“整理国故”,劝青年“踱进研究室”,根本目的就是反对学生运动。
D、鲁迅和胡适的所有分歧中,本质性分歧是胡适关于对日本入侵的态度问题。
16.请分条概括鲁迅和胡适之间几次大的分歧。
(6分)
17.请概括胡适对鲁迅的批评、抨击所采取的态度。
(6分)
七、作文(70分)
李开复在接受央视“面对面”栏目主持人董倩采访时说,一个人要有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也要有胸怀去接受不可以改变的事情。
请以“勇气”或“胸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淮安市南陈集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调研
高二语文试题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答案请填在下面(18分,每题3分)
一、3.
⑴(2分)
⑵①(1分)②(1分)4.
(5分)二、(19分)
8.(10分)
(1)
(5分)(2)
(5分)三、9.(10分)
(1)
(5分)(2)
(5分)
四、10.(8分)
(1)
(2)
(3)
(4)(5)
五、(23分)
11.
(6分)12.
(6分)13.
(5分)14.
(6分)
六、(15分)
16.
(6分)17.
(6分)
七、作文
18、(70分)
淮安市南陈集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调研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A】肯綮./罄.竹难书甲壳./金蝉脱壳.山脉./一脉.相传读音相同
2.【C】 A 项“在”调至句首。
B赘余。
D 结构混乱。
3.(1)在家电下乡活动中,民众最关心产品的质量、价格和政府补贴数额。
(三个关键词:质量、价格、补贴,少一个不得分)
(2)①政府职能部门要严把产品质量关,不能让惠民政策成为坑民之举。
(从质量角度言之有理即可)
②政府部门制定补贴政策细则,补贴方法、补贴数额要具体、透明。
(从补贴角度言之有理即可)
4.答案略。
(不从反面进行阐述,得零分;没有修辞扣2分)
5.【答案】C“薄”应为“迫近”
6、【答案】D ①②原文是“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
”朱昭向夏人介绍宋皇禅位,天子推行新政的事。
据此可排除A、B、C
7、【答案】D D项原文在文末:“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
’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
”“啖”,引诱。
8、【答案】(10分)
(1)总共被围四天,城墙多处毁坏,朱昭凭着才智修补城墙抵御敌兵,全都中规中矩,但是再也不能支撑下去。
(每分句译对1分,共5分)
(2)朱昭率领众人在大街要道上与敌军交战,从傍晚直到天明,尸体塞满街面,无法通行。
(“勒”、“通衢”译对各1分,每一句1分)
【参考译文】朱昭,字彦明,府谷人。
他凭着自己的能力和功业,逐步升任至秉义郎的官职,他韬光养晦,在官场上从不表现出来自己有什么特立独行的地方。
宣和末年,当震威城兵马监押,兼知城事。
金兵入侵,夏人乘机攻下河外的全部城镇。
震威府距离府州三百里,势力十分孤立。
朱昭带领全城老幼绕城固守,以抵御敌人攻击的力量。
朱昭招募精锐的士兵一千多人,和他们商定:“敌人知道城中的虚实,有看轻我们的心。
如果我们出其不意去攻击他,可以一鼓作气把他们消灭。
”于是趁着夜晚从城墙上放士兵下去,逼近夏人的营地,敌人果然十分惊慌,城里官兵乘机大声叫喊,奋勇杀敌,杀死和俘获了很多敌人。
夏人用鹅梯准备登上城墙,但是箭好像雨一样(向他们射去),他们没办法登上来,但是攻势却日夜不停。
夏人的首领思齐穿着铠甲来到城前,以毡盾挡住自己,邀请朱昭出来议事。
朱昭穿着平时的衣服登上城墙上,披着襟衣问:“你是什么人,这么不光彩(指思齐用毡盾挡住自己)。
想见我,我在这里,你有什么事?”思齐拿来盾牌上前,诉说宋朝的失信行为,说:“大金约我夹攻京师,定下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早晚被我攻下,麟州诸州县都已经归我所有,你依仗什么而不投降呢?”朱昭说:“皇上知道朝中奸臣误国,已经毫无保留的改正过错,把皇位传到自己的皇族手中。
现在皇上的政治纲领已经焕然一新,只有你还不知道吗?”于是把内禅的诏书拿出来宣读,众人十分惊讶地望着朱昭,佩服他的雄辩能力。
当时,很多城的人都投降了,朱昭的旧识对他说:“现在天下已经完了,忠心是没什么用了。
”朱昭怒喝他说:“你这些人背弃正义,苟且偷生,与猪狗无异,还敢用言语来诱我投降?我宁死不降!”于是拿起弓箭去射他们,众人都被吓走了。
(震威城)被围困了四日,城墙有很多地方都毁坏了,朱昭用计谋来防御敌人的进攻,虽然管用,但是再也不能支撑下去。
朱昭在厅事召集诸位校将说:“城就快被攻破了,自己的妻儿不可被贼人所污辱,我先让我的妻儿自杀而死,然后拼死一战,如果胜利了就立了大功,如果失败了就战死境内,大丈夫一生的事就此结束了。
”这时军中有人跟敌人暗中勾结,对敌人说:“朱昭与他产士兵都杀了自己的家人,将要出战,人虽然少,但全都是敢死的人。
”敌人十分害怕,于是就利诱守城的兵士,登上了城上。
朱昭带领众人在城里的街巷迎战,从晚上到早上,尸体遍布街上。
朱昭骑着马越过城墙的缺口逃出,但马却坠入了堑沟,贼人欢呼说:“捉到朱将军了!。
”想把他生擒。
朱昭瞪着
两眼持着剑,贼人无一个敢上前,随后中箭而死,死时四十六岁。
9. ⑴远景:南山;近景:葵花;虚景:柳絮;实景:南山、葵花。
(2分)这些景物,互相映衬、烘托,形象鲜明,境界恬静,令人怡然陶醉在初夏美景中。
(3分)
⑵这首诗乃一首即景抒怀(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之作,(2分)后两句表白的便是诗从自己的情感态度:我不是那随风飞扬的柳絮,自然不会人云亦云附和王安石,我的一片忠贞爱君之心,犹如一株向日的葵花。
(结合诗句分析,3分)
10.⑴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正视淋漓的鲜血
⑵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
⑶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置杯焉则胶
⑷俯首甘为孺子牛⑸晓来谁染霜林醉
11.原始、纯净的自然风光;淳朴、善良的民风;和平、宁静的生活氛围(或:具有浓郁的家的氛围)。
(每点2分)
12. 运用比喻、想像(或虚实结合)的手法(2分),具体的展现了嘉荫纯净、明澈、悠远、初始的特点(2分),表达了人类应当融入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2分)。
13. 因为河流给我们带来了远方温馨的气息,异域美丽的映象(2分),所以我们也应把善意与祝福带到远方(2分),每一个人都应成为美与善的传道者(1分)。
14.自己没有鸟与云那样的自由,人类不能像鸟和云那样打破种种人为的阻隔(2分)。
希望世界成为一个整体,成为人类共同的和谐家园(2分),渴望人类能打破种种人为的阻隔自由活动(2分)。
15.A
16. 对《新青年》“双簧信”的不同看法;关于“整理国故”的不同见解;关于胡适被溥仪、蒋介石召见;关于胡适对日本入侵的态度。
(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2分,答出三点得4分,答出四点得6分,)
17.在鲁迅生前,胡适采取“老僧不见不闻”的态度,从不公开应战;鲁迅逝世后,胡适多次谈到了鲁迅,多有偏见。
(每点3分)
18.作文
参照高考作文阅卷标准,五级打分,不搞切入分或平均分。
一类卷:意深言精(63——70);二类卷:意清言明(62——56);三类卷:意平言平(42——55);四类卷:意偏言嫩(27——41);五类卷:意乱言乱(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