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名和字》课件
《古代文化常识》精品课件
号
号是一种固定的 别名,因此又叫“别 号”。号往往即兴而 起,不一定和名之间 有联系。但号往往用 一些漂亮或高雅的字 眼,因此号又俗称雅 号。
李白:
青莲居士
王安石:
半山
杜甫: 少陵野老 白居易: 香山居士 苏轼: 秦观:
贺知章: 四明狂客 李商隐: 玉溪生
东坡居士
淮海居士
欧阳修: 六一居士 黄庭坚: 山谷道人
寒食
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 有时是一百零六天。相传春秋时期介之 推辅佐重耳(晋文公)回国后,隐于绵 山中,晋文公为逼他下山,下令放火烧 山。介之推抱树而死。晋文公为悼念他, 下令这一天禁止生火煮食,只吃冷食。 以后相沿成俗,叫做寒食禁火。
清明
清明节的习俗 主要是踏青和扫墓。 杜牧有《清明》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上元
正月十五,亦称 元宵、元夕、元夜。 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 灯为戏,所以又称灯 节。宋欧阳修《生查 子· 元夕》:“去年元 夜时,花市灯如昼。”
社日
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 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 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 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 然后宴饮。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 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陆游《游 山西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 朴古风存。 ”
姓
姓作为一种族号,他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族的 称号,而是整个氏族或部落的称号。
姓因生而定,是不变的。 姓的由来已久,从许多古姓如姜、姬、嬴、姚 等都有女字偏旁。我们可以推测,大约在母系社会 中就有了姓的分别。 例如:黄帝是姬姓,炎帝是姜姓,少昊是嬴姓, 太昊是凤姓。到了周代,王室及同姓封国鲁、晋、 邓、卫等都是姬姓,异姓封国齐是姜姓,秦是嬴姓, 楚是芈姓,宋是子姓,越是姒姓等等。
古人的名字和称谓
• 在社会交往中,称呼自己一方的亲 属时,常使用家、舍、先、亡等作 为谦称词。“家”和“舍”称呼自 己一方在世的亲属,“家”,专指 比自己辈分大或年长的亲属, “舍”专指比自己辈分小或年幼的 家人。“先”和“亡”专指已经故 去的亲属,“先”用于比自己辈分 高或年长的家人,“亡”专指比自 己辈分小或年幼的家人
• 同一称呼在不同时期不是同一人。
• 春秋时期,国君的女子或夫人称呼: 以排行加己姓,如孟子、仲子、伯姬、 叔姜、季妫;以丈夫氏加己姓,如赵 姬,栾祁;以女子国名加己姓,如齐 姜、陈妫、秦嬴、郑姬;以丈夫国名 加己姓,如秦姬;用丈夫谥号加己姓, 如庄姜、宣姜、武姜。
三、古人的号
• 1、出自古语
晋代的葛洪,自号抱朴子,取 《老子》“怀素抱朴”
二、名和字的关系
• 颜之推《颜氏家训》:“名以正 体,字以表德。”
• 1、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彼 此能起解释的作用
• 2、名与字所取的含义正好相反 相对
• 3、由此及彼,于联想中识雅趣
• 古人字加衬字,如“子”、“甫”,或写作 “父”。比如带子字的,子产(公孙侨)、子犯 (狐偃)、子胥(伍员)、子渊(颜回)、子有 (冉求)、子夏(卜商)、子我(宰予)、子贡 (端木赐)、子长(司马迁)、子桓(曹丕)、 子孝(曹仁)、子廉(曹洪)、子布(张昭)、 子明(吕蒙)、子义(太史慈)、子龙(赵云)、 子翼(蒋干)、子安(王勃)、子厚(柳宗元)、 子固(曾巩)、子昂(赵孟頫)。带甫或父的, 比如孔父嘉;鲁国公子翚字羽父;王安石,字介 甫;“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 2、庙号是天子死后在祖庙里牌 位上写的号。一般原则是祖有 功而宗有德。汉代以前,不是 每个天子都有庙号。
• 3、年号是封建社会天子即位以 后为了纪年而起的名号。年号 始于汉武帝,一般认为汉武帝 第一个年号建元就是年号称呼 的开始
古人名与字的关系
古人名与字的关系作者:谢英杰来源:《新高考·语文学习(高一高二)》2015年第12期名字是一个不知名物品(当然也包括人)的代号,有了名字才能准确地指出一个东西、指认一个人,否则,将分不清物品、辨不出人。
名字其实是一种文化符号,是我们对人的一种称呼。
但我们现在所说的人的名字和古代人的名字含义是不一样的。
现在所说的人的名字是一个人的姓名,而在中国古代,名与字是分开使用的。
相传远古时候,婴儿要在出生三个月后才由父亲给命名,这就是中国古人“名”的由来。
这可能是当时医疗卫生条件差,出生满三月,才能确定能否存活,长辈才帮小孩正式取“名”。
这种直到婴儿三个月时才取名的习俗在我国部分地区的民间仍保留着,只不过取“名”的权利已不再是父亲一人的“专利”,而是婴儿所有亲人的“民主”表决。
这个“名”是小时候在家供亲人长辈称呼用的,通常叫“小名”或叫“乳名”“奶名”等。
先秦之前,人“名”或不忌雅俗,例如:晋成公名黑臀,鲁成公名黑肱,齐桓公名小白……与时下不少集体“成人宣誓仪式”不谋而合的是,在古代,也有“成人仪式”,只不过是家庭或家族举行的。
男孩到了20岁的时候要就举行“结发加冠”之礼(有点类似现在的“成人仪式”),表示成人,这时候就要取字;而女孩子在15岁时也要举行“结发加笄”之礼以示成人和可以嫁人了,这时候她们也要取字。
所以,古时候男女都要取字的,大家熟知的近代女革命家秋瑾,她的字就叫“璇卿”。
古人有名,又有字,那么名与字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流行的说法是,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有意义等方面的联系。
就目前而言,它们的关系一般可概括为以下几种:1.同义互释。
名和字意义相同,可以互相解释。
如屈原,名平,字原。
《尔雅·释地》中说,“广平日原”,所以,“平”“原”两字可以互相解释。
再如大家熟知的岳飞,字鹏举。
而“鹏举”就是大鹏展翅高飞之意。
2.意义相近。
字和名意思相近(往往暗含同类物体),但不完全相同,可以互为辅助。
第四讲 古人的姓氏名字号
二、姓氏的来源方式
2.氏的来源方式 (4)以所居处的地名为氏 春秋时期,齐国公族有住在都城临淄外城的东门和南门 一带的,因古代外城称郭而分别以东郭和南郭为氏。春 秋时期齐国有东郭偃,自称是齐桓公的后代。而成语 “滥竽充数”中的南郭处士,也是齐国人,生活在齐宣 王和齐湣王时期。 东门、西门、百里、郑丘等,也都是以所居住的地名为 氏。
七、避讳 3.避讳的方法 ①改字
②空字 第一,将所避的字写成空围,作□,以代替所避之字。 第二,省缺须避之字。 第三,以“某”字代替所避之字。 第四,以“讳”字代替所避之字。 ③缺笔
七、避讳
3.避讳的方法 ④改称 西汉吕后名雉,《史记·封禅书》中将“雉”改称为“野 鸡”。 东晋郑太后名阿春,“凡名春悉改之”,于是改“寿春” 为“寿阳”,“宜春”为“宜阳”,“富春”为“富 阳”。 宋仁宗名祯,当时开封城内的“蒸饼”改称为“炊饼”。
二、姓氏的来源方式
1.姓的来源方式 (2)地名转化说 《国语·晋语四》:“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 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 炎帝为姜。” 《史记·陈杞世家》:“昔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居 于妫汭,其后因为氏姓,姓妫氏。”
二、姓氏的来源方式
1.姓的来源方式 (3)吹律定姓说 何晓明《姓名与中国文化》:“吹奏音乐,依其声音来 确定姓氏,这种说法固然美妙、浪漫,但显然是作者的 主观臆测之辞,其距离姓氏由来的事实真相,实在是不 可以道里计了。”
1.姓所以别婚姻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国语·晋语四》:“同姓不婚,恶不殖也。”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齐棠公之妻,东郭偃之姊也。 东郭偃臣崔武子。棠公死,偃御武子以吊焉。见棠姜而 美之,使偃取之。偃曰:“男女辨姓,今君出自丁,臣 出自桓,不可。” 2.氏所以别贵贱 《白虎通姓名》: 所以有氏者何?所以贵功德,贱伎力,或氏其官,或氏 其事,闻其氏即可知其德。
古人的名、字、号
古人的名、字、号古人的名、字、号作者/王少华贾文丰姓和名的由来《说文5种:“名于父为类。
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
故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职,以山川则废主,以畜牲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
”(《左传·桓公六年》)古人十分重视这段话,《礼记》等书中也有类似的论述。
这里所谓的“以名生为信”,就是按人出生时与某事相关联取名,并且该事要真实可靠,如郑庄公出生时逆生,他的母亲武姜为他取名寤生;鲁公子友出生时,有纹在其手上,好像“友”字,故取名为友。
所谓“以德命为义”,即以祥瑞之事来取名,如太王感到文王将来必定昌盛,故为其取名“昌”。
所谓“以类命为象”,即根据出生后的相貌特征与某物类取名,如孔子“生而首圩顶”,名丘。
所谓“取于物为假”,即假借万物之名而命名,如陈宣公、宋昭公皆名杵臼;再如孑L子的儿子伯鱼出生时有人送鱼,故取名鲤。
所谓“取于父为类”,即以与其父相关相类的事取名,如鲁庄公与其父同生日,取名日同。
同时,命名还有6条禁规:1.不以国名作人名;2.不以本国官名作人名;3.不以本国山川名作人名;4.:“名”是供成年、结笄加字、许配基本上是一回事。
名和字的关系古人是先有名而后有字,字由名而孳生。
所以古人取字一般都遵循着“名字相应”的原则,就是名与字之间要有一定的关联。
《白虎通义·姓名》日:“闻名即知其字,闻字即知其名。
”从名与字的连带关系和构成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同义互训。
如诸葛亮,字孔明;张衡,字平子;秦观,字少游。
这里的亮与明、衡与平、观与游同义,可以相互注释。
反义相对。
如朱熹,字元晦;韩愈,字退之。
这里的熹与晦、愈与退都是反义相对的。
连义推想。
如关羽,字云长,取庄子《逍遥游》句:“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由“翼”想到羽毛,进而由“垂天之云”推想到云长。
苏轼字子瞻,由倚轼而推想到瞻望。
秦观。
长幼。
其中的“伯”与“孟”又有区别,嫡妻所生长子(女)称“伯”,妾所生长子(女)称“孟”。
古人的字与号
名
名是人与 人之间互相区 别的符号,在 古代婴儿出生 三个月后一般 由父亲命名。
取名五法六忌
五法是:信法,按出生时的实际情况起名; 义法,以祥瑞起名; 象法,以身体某部位像自然界某物起名; 假法,借万物之名起名; 类法,以和其父相类相关的事起名。 六忌是:不可用本国国名; 不可用本国职官名; 不可用本国山川名; 不可用某种疾病名; 不可用牲畜名; 不可用礼器和货币名。 惟恐"以国(取名)则废名,以官(取名)则废职,以山川 (取 名)则废主,以畜牲(取名)则废祀,以器币 (取名)则废礼 "(《左传· 桓公六年》)。但是实践中的取名之道,作为一种历 史的具体的文化现象,则远远不止这"五法",更不尽为"六忌 "所限。
字仲谋 字季佐
㈣引经用典
陆 羽
• 1、唐代 陆羽 • 名 羽 字鸿渐 • 《周易》 : • “鸿渐于陆, • 其羽可用为仪”
曹 操
• 2、三 国曹操 • 名操 字 孟德 • 《荀子。劝学》 有“生乎由是, 死乎由是,夫 是之谓德操” 现在: • 有“道德情操” 之说
• 齐贤 因为仰慕某 一古人,遂以其姓 名或名字以为自己 的名字 • 宋代范仲淹, • 名仲淹,字希文。 • 淹,即指江淹, 字文通,
孔子
• 纪事 取可资纪 念或 有 所触发 的事物为名字 • 春秋孔子, • 名丘,字仲尼。 • 据说孔子的父母祷 于尼丘山才生下他, • 故名“丘”字“尼” 以记其事。
• 祟教 • 东晋以来,佛教、 道教盛行,人们多 取释道事物以为名 字 • 唐代王维, • 名维,字摩诘。 • 维摩诘,为梵文的 音译略称, • 佛教经典《维摩诘
假法:
《孔子家语》:“伯鱼之生也,鲁昭公以 鲤赐孔子,荣君之貺,故名鲤字伯鱼” 孔子的大儿子出生,国君送来鲤鱼, 孔子以之为荣耀,就借物为儿子取名鲤, 因是老大,故字伯鱼。
古代人的姓名字号
例如: 1.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出自《 滕王阁序》) 2.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 六。(出自《陈情表》)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繆,郁 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名与字的关联
在我国古代,名和字并不是一 回事,名是名,字是字,但这二者 之间又有着很多有趣的联系。
名与字意义相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名
名是每个人的代号,名是人们之间 相互区别的符号,《说文解字》对名这 样的解释:“名,自命也。从口夕,夕 者,冥也,冥不能相见,故以口自名” 。 在古代社会,据《周礼》“婚生三 月而加名”,婴儿出生三个月后一般由 父亲命名。
字
字是20岁进行加冠仪式以后才起的 ,《礼记·冠义 》上说:“已冠而字 之,成人之道也。” 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 述、阐明的作用,因此又叫“表字”, 所以,名和字是有关联的。
以伯、仲、叔、季排行为字
例如: 1、曹操,字孟德。 孟表示庶出的老大,德是德性的意思 ,与“操行”一词相呼应。 2、欧阳修,字永叔。
名与字的意义取自五行 相生, 取于古语和成语等。
必掌握的文学常识
一、姓名字号各自的意义 二、名和字的用法 三、名和字的关联
例如: 1.屈平,字原。 广平曰原,意思相同。 2.颜回,字子渊。 渊,回水也,意思相同。
名与字意义相关
例如: 1.赵云,字子龙。 《周易》:“云从龙,风从虎。” 2.关羽,字云长。 羽与云长都与飞翔有关。
名与字意义相反
例如: 1.曾点,字皙。 点为黑污,皙为白色。 2.朱熹,宇元晦。 熹是天亮,晦是黑夜。
五 年 级 文 学 常 识
古 代 人 的 姓 名 字 号
姓
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而图 腾崇拜是一个部落的标志,所以姓最初代表 着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 简称族号。 氏可以说是姓的分支,是原来的部落又分 成若干新部落,为表示区分便为自己的子部 落起了共用的代号,便是氏。 古人的姓名字号十分复杂。在春秋时代之 前,姓与氏是分开的。秦以后,姓和氏逐渐 不分。到了汉代,则通称为姓了。
古人有名有字
古人名字解诂作者: 吉常宏,吉发涵出版社: 语文出版社出版年: 2003年1月1日页数: 341 页定价: 45.0装帧: 精装ISBN: 97878012649238.4( 27人评价)51.9%29.6%18.5%0.0%0.0%评价:写笔记写书评加入购书单分享到推荐内容简介······一、本书人名全選自商务印书馆一九二一年所编《中国人名大辞典》。
编排次序基本仍其舊。
二、命名取字,上古多尚質樸,中近古特重文饰,前者多古词古義,今颇歎曉,后者多取義经傅诗文,亦纡曲费解。
三、命名取字本有通则,但时代不同,风尚各異,且因人物身份,教飬,志趣不一,故其中亦有變化。
四、名字取義,出處颇多相同者,故诠释时或详於甲略於乙,再详於丙而又略於丁。
五、本书於同名異字條目中,遇取義同出一處者则用“解见1”“解见2”或“解见3”等方式作解。
六、古籍傅世日久,展轉翻刻,遂多魯之误,名字产生化错,自属常事,或有发现,必就名字相协之理加以辨正。
七、本书不以帝王益號、廟號立目,如不收魏武帝而收曹操,不收流媒体武帝而收萧衍,不收太祖而收朱元璋。
古人有名有字。
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
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时举行笄礼取字,古人起名取字方式虽多种多样,但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其一:取字最常见的方法是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彼此能起解释的作用。
例如屈原,其名平,字原;《尔雅•释地》中解释“广平曰原”。
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班固,字孟坚,固和坚都有“坚定不可动摇”的意思;杜甫,字子美,“甫”的解解释则是“古代美男子的称呼”;北宋散文家曾巩,字子固,巩和固意义相同。
再如毛泽东,字润之,“泽”与“润”含义也相近。
其二:名与字所取文字的含义正好相反相对。
古人的姓名和字号
古人的姓名和字号中国古人的姓名和现代一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用来代表个人的符号。
姓,就是某一群人(氏族、家族)共用的名;名,就是个人独用的姓。
中国古史传说中的人物的姓氏,如有熊氏、牛蟜氏、青云氏等,今天看来可能都是氏族的名称。
上古时代氏族以自然物为氏族标志,因而这些名称大都和生物和自然现象有关。
这些氏族名称以后就可能演化为姓(如熊、牛、云等)。
古代称呼人还往往冠以地名(如傅说,“傅”是地名)、职业名(如巫咸,“巫”是从事占卜的人)、祖先的名号(如仲虺,是奚仲的后人)等,这类称呼固定下来也就是“姓”。
如鲁、韩、宋等,是以地名为姓;东郭、西门、池、柳等,是以住地的方位、景物为姓;师、祝、史等,是以职业为姓;上官、司马、司徒等是以官职为姓;公孙、王孙最早是指其先人是公或王;穆、庄等姓是用其先人的谥号。
从春秋战国时一些人的称呼中我们还能看到姓氏形成的一些痕迹,如展禽因住地有柳又称“柳下惠”,公输班因是鲁人又叫“鲁班”,公孙鞅又因是卫国人称“卫鞅”、因封为商君称“商鞅”等。
此外,在中华各民族交通往来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姓氏如呼延、慕容、尉迟等。
姓的形成有不同的历史过程,同样的姓未必就是一个起源。
如“贺”,有的是原姓“贺兰”或“贺敦”简化为“贺”,有的是原姓“庆”,因避皇帝讳而改姓“贺”。
姓也因政治的、地理的、民族的等等原因而变化。
如五代时吴越的“刘”姓因避讳(“刘”与吴越王“钱鏐”的名同音)改姓“金”;明代“靖难”之后,黄子澄的后人因避祸改姓“田”,而“靖难”有功的太监马三保却被赐姓为“郑”(就是以“三保太监下西洋”著称的郑和);北魏孝文帝为推行“汉化”而改“拓跋”姓为“元”姓。
又如“汉代诸县(今山东省境内)的“葛”姓迁到阳都(今河南省境内),为了和当地的葛姓区别就称为“诸葛”,而齐地的“田”姓外迁,以外迁的次第改姓“第一”、“第二”……(如东汉名臣“第五伦”)。
可见,姓就是一种符号,并不象封建宗法制的维护者所宣传的那样神秘和神圣。
001中国传统文化-姓名ppt课件
看看你能否知道落款的意思? 山陰陳士鐸敬之甫號遠公又號朱華子著述
8
中國傳統文化—姓、氏、名、字、號
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 石軍
1
古代文化知识
古代文化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天文曆 法、姓名、年龄称谓、避讳方法、度量衡制 度以及與中醫有個的藥物、方劑、穴位等事 物命名等知识,尤多反映于古医书中。
2
姓、氏
我國上古時期,不僅有姓,而且有氏。
一、姓氏
姓,是一種由母系社會而來的族號。
自称名:人前称自己,尊敬對方 《本草綱目》:“楚蘄陽李君東璧— 謂余曰:時珍,荊楚鄙人也。‘“
周代貴族男子常加“伯、仲、
字與名在意義上有聯繫 叔、季表示兄弟排行,如仲尼 “珍,寶也;璧,瑞玉圜也 現雖不用表字,但也用以排行。
還有在字后加“父或甫”。如伯禽父
有時省去排行,僅字后加“父或6 甫”
別號,古人除了名和字之外,还有別號(別字)
姓上冠以配偶的氏或邑名,趙姬、孔姬 死後在姓上冠以配偶或本人的謚號,武姜,文姜 孟氏不需區別時,直接在姓下加“氏”,武姜稱姜氏 待嫁,要在姓上冠以孟、伯、仲、叔、季以表示排行
以氏為姓, 姓氏逐漸合一
長孫、宇文、賀蘭 統謂之姓, 呼延,來自少數 平民也有了姓 名族的譯音
戰國后
漢以後
後世
5
名字,古人有名有字。
字是成年时由尊輩代取得,別號往往是晚年自取的,與名 不要求有意義上的聯繫。
兩字的別號 張從正,號戴人 薛雪,號一瓢
三字以上的別號 葛洪,號抱樸子 王冰,號啟玄子 李杲,晚號東垣老人
四字的別號常壓縮為兩字 如東垣
別號和字應用上無區別
其他的敬稱 官職—王太僕 地望---劉河間 任職之地---張長沙 有的字、號、官職、地 望等並用---聞丹溪朱先 生彥修醫名遍四方
古人名与字的关系
(《荀子。劝学》)
现在有“道德情操”之说
纪事
纪事 :取可资纪念或有所触发的事或物为名字
孔子
• 名丘,字仲尼。 • 据说孔子的父母祷于尼丘山才生下他,故名
“丘”字“尼”以记其事。
祟教 东晋以来,佛教、道教盛行,人们多取释道事物以为名字。
王维
• 名维,字摩诘。 • 维摩诘,为梵文的音译略称佛教经典《维摩诘经》
取字的方法
1.名与字意义相同或相辅 2.名与字意义相反 3.名与字互为因果 4.名与字互相推导 5.引用经典 6.纪事 7.崇教
古人的号
号多为自己所起,也有他人起的。号也称为别称、别号。人们往 往是根据自己的志趣或者住地来起号,号的实用性很强,除供人呼唤 外,还用作文章、书籍、字画的署名。。
古人的谥号
衬字
以上举的诸人之“字”均有两字组成。其中一个为主(也有些“字”中两字都起作用), 另一个为辅,为主的与“字”有意义上的联系,为辅的只起修饰作用。
①涵义丰美之字: 子、甫、元、君、玄、宝、智、义、仁、耆 、公、翁、卿、倩、彦、 伟、休、 道、孝 ……
②次第:孟(伯)、仲、叔、季
最典型例子三国时东吴孙氏弟兄: 孙策 老大 字伯符 孙权 老二 字仲谋 孙翊 老三 字叔弼 孙匡 老四 字季佐
意义相同或相辅
诸葛亮,字孔明 周瑜,字公瑾 陶渊明,字元亮 杜甫,字子美
孟郊,字东野 欧阳修,字永叔 曾巩,字子固 杨过,字改之
意义相反
朱熹,字元晦 晏殊,字同叔 韩愈,字退之
互为因果 相互推导
辛弃疾,字幼安 马致远,字千里
张九龄,字子寿 李贺,字长吉
引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
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古代在受中华文化影响 的国家和地区,评价一个人物的是非功过,往往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叙 述清楚,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
古代汉语:古人的姓氏与名、字、号
古人的姓氏 与名、字、 号
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社
会成员赋予它某些规定性,用以调整和维持某种社会结构,于是形成 一种姓氏制度。
西方国家的姓氏多带宗教色彩,而中国的姓氏则主要是宗法色彩。
中国人的名、字与号
春秋战国以来,社会礼制急剧变化,其命名现象更多反映了 社会下层的面貌,以贱、丑命名,如鲁文公的儿子取名为“恶”。 西汉末年复古,王莽禁取复名,人们多取单名,直到东汉、三国, 单名依旧盛行,因此一部《三国志》,人物几乎都是单名。以后 数代,取名均受时代影响,如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取名多用“建 国”、“爱国”,“文化大革命”时期多用“卫东”、“向东”、 “立新”等。
这里所讲中国的姓氏制度,是指以汉族人民为主体的绝大 多数中国人所采取的姓氏制度。 有如下特点:(一)它是氏族血缘关系的产物,又是宗法制度的表
现,历史渊源非常久远。(二)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它与封建礼制 相结合,标榜同姓同宗,抬高名门大姓,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有 力工具,如魏晋时期的“门阀制度”(三)
举例:孟姜女
人们说的“孟姜女”,并不是姓孟名姜女,而是姜姓长女的意。 女子出嫁后,可以在自己的姓前冠以出嫁前的本国国名,如周幽 王的宠妃褒姒,本人姓姒,来自褒国;如果所嫁之人为国君,则也可 以在自己的姓前冠以所嫁国的国名,比如卫庄公的妻子姓姜,来自齐 国,她可以叫“齐姜”,也可以叫“卫姜”。 姓与氏混合为一,大约在秦汉时代。
“氏”的产生
“氏”的产生比姓要晚一些,这是因为同一母系血统的氏族子孙 繁衍,人口增加,于是由这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往不同地方居住 和生活,每个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 是“氏”。一个母族分成多少个支族,就有多少个氏。因此可以说, 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姓 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
古人的姓名字号
古人的姓名字号我们今天的中国人,大多只有一姓一名。
但在古代,人们的姓名远没有这么简单。
在通常的情况下,除了姓和名以外,还有字(表字)、号等。
我们今天常说的某某人叫什么名字,其:“名字”一词,在古代代包括“姓”、“名”、“字”三个部分,三者各有各的性能和作用,是三个各自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整古人刚生下不久就有了名,长大以后要取字,两者相连,通称名字。
关于二者的作用,清朝人王应奎曾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
”意思是说,名是用来区分彼此的,字则是表示德行的。
二者性质不同,用途也不大一样。
一般说来,古时候,名是阶段性的称呼,小时候称小名,大了叫大名。
等有了字,名就成了应该避讳的东西,相称时也只能称字而不称名。
名与字在多数情况下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代号,尽管用途不尽相同,二者之间还是有联系的。
古人大多因名取字,名与字内容毫不相干的情况几乎见不到。
如三国时的名将张飞,字翼德,在这—名字中,“飞”是名,“翼德”则是对“飞”的解释,因为“飞”就是“翼之德”(翅膀扇动而造就的功德)。
又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名与字之间也有联系,即“居易”是因,“乐天”是果,只有居处安宁,才能知命而乐天。
古人的名有多种种类,字也有不同用途。
起初,人们取字非常简单,往往只取一字,与“子”、“伯”、“仲”、“甫”等表示年龄阶段的字相连。
如孔子弟子颜回字子渊,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这些名字中的“渊”、“牛”、“弓”就是他们的字。
当然,有些人取字时干脆只用一字,不加别的字辞,如陈胜字涉,项羽字籍等即是。
东汉以后,人名取字才越来越讲究,情况也越来越复杂。
人们在有了名以后,往往把取字看得很重要。
有些人在取字时注重效法古人,取字“士则”、“思贤”、“师亮”等等;有些人则寄托对当事人的厚望,取字“温叟”(长寿不天)、“永全”等等。
这些,无不含有深刻的意义。
古人除有名、字外,又多取号以代替名字。
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
早在周朝时,人们就已经开始取号。
古代汉语:古人的姓氏与名、字、号
进入夏、商、周三代,姓氏除保留原有的区别以外, 又带上了浓厚的阶级色彩,特别是氏,都是由统治者赐 封而得来的。《左传》记载,诸侯以字作为谥(shi) 号,他的后人就用他的谥号作氏.
姓氏的发展
世代为官而且有功绩,他的后人就以官名为氏;有封邑的就以 邑号作氏。可见,这时的氏已经是贵族地位的标志,贵者有氏, 贱者无氏。这时的贵族都是男子,所以男子有氏,如果他的封 邑、官职或是居住地发生变化,他的氏也就跟着变化。如商鞅, 原为卫国公族,可称“公孙鞅”,也可称“卫鞅”,后来他被 封于商,故而又称“商鞅”。 至于女子,她们在家只能按孟、仲、季等排行相称。另外,夏、 商、周三代实现严格的“同姓不婚”制,因此女子在出嫁时都 要用姓标明血统,而在姓之前冠以孟、仲、叔、季等排行,如 孟姜、仲姬等。
举例:孟姜女
人们说的“孟姜女”,并不是姓孟名姜女,而是姜姓长女的意。 女子出嫁后,可以在自己的姓前冠以出嫁前的本国国名,如周幽 王的宠妃褒姒,本人姓姒,来自褒国;如果所嫁之人为国君,则也可 以在自己的姓前冠以所嫁国的国名,比如卫庄公的妻子姓姜,来自齐 国,她可以叫“齐姜”,也可以叫“卫姜”。 姓与氏混合为一,大约在秦汉时代。
古人在名字之外还有“号”。 “号”的起源虽然很早,但其流行乃是唐宋以后,明清时为盛。 这一方面是社会对文人学士有一种推崇和敬佩的心理,另一方面, 是骚人墨客企图用一种委婉曲折的手法表达自己超然物外的理想和 情趣。因此,“自号”极为流行,其含义不外追求旨趣、祈求自勉、 表明环境、显示收藏、描述形貌、取自文学意境、表现自身才能和 专业等。如杜甫自号“少陵野老”,唐伯虎自号“江南第一风流才 子”等。
姓氏的主要来源
姓氏的来源相当复杂,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最早产生的姓,即真正意义上的姓,多带女字旁。 如姜、姬、姚、姒、嬴等。 (二)以国邑为氏。 如韩、赵、魏等,都是战国时代国家名,后来都成为氏。 (三)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空、司徒、史、理、钱、宗、帅等。 (四)以祖父或父亲的名或字为氏。 如诸侯的儿子称“公子”,公子的儿子称“公孙”,公孙的儿子 以其祖父的名或字为氏。这类姓有牛、关、柯、丰、廖等。 (五)以排行次第为氏。如孟、仲、叔、季等。
古人的名和字
古人的名和字作者:吴映辉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9年第07期现在的人,大多数有“名”无“字”,所以当我们说到“名字”的时候,通常指的仅仅是人的名,或姓名。
可是,在古代多数人,尤其是做官的和知识分子既有“名”又有“字”,有些人名、字之外还有“号”。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名和字有什么内在联系吗?又怎样使用名和字?其实,了解这些,不但增长了我们的古文知识,更有助于我们阅读古文。
(一)什么是名、字所谓“名”,是社会上个人的特称,即个人在社会上所使用的符号。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所以叉称“表字”。
《礼记·檀弓上》说:“幼名、冠字。
”《疏》云:“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
”又《仪礼·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
”由此可见,名是幼时起的,供长辈呼唤。
男子到了二十岁成人,要举行冠礼,这标志着本人要出仕,进入社会。
女子长大后也要离开母家而许嫁,未许嫁的叫“未字”,亦可叫“待字”,所以我们现在还可听到“待字闺中”的说法。
十五岁许嫁时,举行笄礼,也要取字,供朋友呼唤。
在上古,早期的人名一般都很朴实,如夏商两代留下的人名孔甲、履癸、外丙、雍己、盘庚、武丁、小辛等,都以干支为人名,可能与当时人重视时辰的观念有关。
后来随着社会的前进,语言文字的发展,意识观念的加强,人名越来越复杂,给人起名也成了一门学问。
取名时,要对其所包容的内涵慎重考虑,反复斟酌。
《左传·桓公六年》记载着春秋时代命名的五个原则:“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这是鲁国大夫申儒在回答桓公闻名时提出来的,意思是:或根据其出身特点,或从追慕祥瑞、托物喻志、褒扬德行、寄托父辈期望等几个方面比照取名。
并且提出七不:“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来取名。
另外,取名还反映着时代特点,上面提到的夏商两代喜欢用干支人名就是典型的例子。
古人名与字之间的关系
古人名与字之间的关系《古人名与字之间的关系》嗨,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古人名与字之间那些超有趣的关系。
在古代呀,名和字可不像咱们现在,就一个名字就完事儿了。
古人的名是出生的时候长辈给取的,而字呢,是在他们成年之后才有的。
这就像是一棵小树苗,刚种下的时候有个名字,等它慢慢长大成大树了,就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标识”,这个标识就是字。
我先给大家说个例子哈。
诸葛亮,他的名是亮,字孔明。
你们看啊,“亮”这个名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闪闪发光的。
那“孔明”这个字呢?“孔”有很、非常的意思,“明”还是明亮的意思,就好像是在说这个星星啊,特别特别明亮。
这就好比是一个小火苗,名字只是说有火了,而字呢,是在说这个火燃烧得很旺,照亮了周围。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很紧密呀?就像你有个小宠物,你给它取名叫小毛球,然后又给它取个字叫绒绒宝,名字说的是它像个毛球,字说的是它毛绒绒的很可爱,都是围绕着这个小宠物的特点来的呢。
再比如说李白,他名白,字太白。
“白”这个名很简洁,就像一张白纸一样单纯。
“太白”这个字呢,就像是在强调这张白纸白得都晃眼了,白到了极致。
我就想啊,李白的爸爸妈妈给他取这个名字和字的时候,是不是就看着那雪白雪白的世界,觉得这个孩子就像那最纯净的白色一样呢?这让我想起我家的白墙,本来就白,要是再刷一层白漆,那就是更白了,李白的名和字就有点这种感觉。
还有苏轼,他名轼,字子瞻。
“轼”这个名有点特别,“轼”是车厢前面供人凭倚的横木。
那他的字“子瞻”呢?“瞻”有远望、眺望的意思。
我就在想,是不是就像站在那车厢前的横木上,就可以远望很多美景一样呢?这就好比你站在小山坡上,这个小山坡就像是“轼”,然后你站在上面可以“瞻”望远方的森林、河流,两者之间有一种很奇妙的联系呢。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也讨论过这个事儿。
我的小伙伴小明就说:“我觉得古人取字就像是给名字做个解释一样。
”另一个小伙伴小红说:“我觉得更像是给名字加个后缀,让名字变得更丰富。
古人的名与字的关系
古人的名与字的关系古人的称呼比较复杂。
除了名、字,往往还有别号、官称等,同一个人会有几种称呼。
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就很容易闹笑话。
以下,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古人名与字的关系。
古人出生三个月以后由父亲取名,字则是长大后才取的。
名是幼时在家供长辈称呼用的,成年之后要进入社会,就得另起一个名(也就是字),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那甚么时候才算成年呢?原来,在古时男子二十岁会举行「冠礼」,结发加冠,表示成人;女子则在十五岁举行「笄礼」,结发加笄,表示成人许嫁。
字,是那个时候才取的。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尊称、敬称和卑幼者对尊长者要称字,自称、谦称和尊长者对卑幼者要称名;平辈之间,除相熟的朋友可以不拘礼法称名之外,一般要称字,否则,称名道姓,直呼其名,就是不礼貌和不尊重对方的表现。
字由名衍生而来,所以字与名往往有一定的联系。
概括而言,名和字的关系最常见的有以下四种:一是同义互训。
这是说名与字的意义相同,或者可以互相训释。
例如孔子的学生宰予字「子我」,班固字「孟坚」,诸葛亮字「孔明」。
其中的「予」与「我」、「固」与「坚」、「亮」与「明」,都是同义的。
又如:东汉创制地动仪的张衡字「平子」、“击鼓骂曹”的文学家祢衡字正平,他们名、字中的「衡」就是「平」;宋代诗人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他们名、字中的「观」和「游」也是同义。
二是反义相对。
例如孔子的另一个学生端木赐字「子贡」,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字「退之」,宋代着名理学家朱熹字「元晦」,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字「子昂」。
「赐」与「贡」、「愈」与「退」、「熹」与「晦」、「頫(俯)」与「昂」,都是意义相反的。
三是相关联想。
例如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冉求字「子有」,就是取自「求而有」的意思;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取自「乐天」才能「居易」的意思,大家以后千万别要把白居易的「易」读成交「易」的「易」了。
苏轼字「子瞻」,则取凭轼(轼是古代车厢前面用来做扶手的横木)瞻望的意思。
四是原名变化。
例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字「太白」,杜牧字「牧之」,秦桧字「会之」等等。
古人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称名,字,号
;
:"
其《
称易
名 也 小
·
系 辞 下
&"
》
古人称名 称字 称号
谓 B1 2 称
称 字
杜 子 美 ,
李 白 为 李 太 白
原 , 司 马 迁 为
和 尊 敬 。 如 称
辈 或 尊 辈 称 字
了 便 于 他 人 称
意 义 上 的 联 系
( )
五 岁
取 字 ,
成 年
男 二 十
【 称 字 】 古 人
等 。
, 杜 甫 为
司马 子 长
屈 平 为 屈
出 于 礼 貌
谓 , 对 平
。 字 是 为
字 和 名 有
岁 、 女 十
幼 时 命 名
,
称
,
字
PPT模板下载: 行业PPT模板:
节日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背景图片: PPT图表下载:
优秀PPT下载: PPT教程:
Word教程:
Excel教程:
其
一
他
被 吏 古【
追 加 的
、 著 名
代 王 侯
称 谥
二
来指【
称 文 将号
号 叫
士 等
相 高
】
谥死级
称用称
呼
斋 号
斋
或名
三
故孟如【
号后官
室】
号
而浩唐称
人 称
然 是
代 诗
籍
四
如在把【
孟襄人贯
称古官称
襄阳
】
阳人
贾 谊 为
代 相 当
名 用 作
古人的名和字的区别【古人的名和字】
古人的名和字的区别【古人的名和字】
由于名和字是在古人一生中的两个不同时段起的称谓,所以它们还有 不同的寓意。名起于出生时,标志着一个人的降落;字起于冠礼或笄礼仪式
名字对于今人来说,是作为一个称谓。但在中国古代社会,名和字则是 两个不同的称谓。 当子女出生后,父母或长辈要给他起一个称呼,这 就是名。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只有这个名才是最正式的称谓,故称大名。而 在中国古代社会,根据户籍制度的规定,这个名还要记入官府的户籍簿,故 又称为官名。
字进之;明末大臣钱士升,字抑之等,他们的名和字在意义上,均存在着相
春秋时期的齐国,国姓为姜。齐国国君夫人所生的长女,就起字为孟,
反或相对的关系。
称为姜孟。后齐国大将杞梁殖娶姜孟为妻。齐庄公四年(公元前 550 年),
还有的古人在名和字上,接受了其它相关联的方式。其中有的是使用 杞梁殖随庄公进攻莒国。战败被擒后遇害。消息传来,姜孟迎丧郊外。齐
回,字子渊,就可以称作颜渊。但此后,亦有人认为在唐宋以后,字中的“子〞 助于增进人与人的友谊,构建人际间的友善、和谐关系。
就不能省略。如柳宗元,字子厚,就必需称作柳子厚。
(丁强 摘自《百科学问》)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为表示性别,还常在男子的字后加一个“父〞字。
如孔子亦称作仲尼父,周公旦之子伯禽父,以及仲山父等。“父〞在古人的
除此之外,一个人从小到大,还会因各种缘由有一些其他的称谓,如乳 名、小名、别名等。但这些都不属于正式的名称,而且使用的时间和范围 有限。
字,是在子女长大成人时,由父母或长辈起的又一个称呼。在中国古代 社会,男子长大到 20 岁(虚岁)时,要举行冠礼,即加冠以示成年;女子在 15 岁(虚岁)时,则举行笄礼,以盘发插笄(即簪、钗)以示成年。在举行冠礼或 笄礼时,待加冠或插笄仪式结束后,还要给受冠者或受笄者起一个新的称 呼,这就是字。“男子二十,冠而字。〞(《礼记・曲礼》)所以在古人一生 中,便有了由父母或长辈起的两个不同的称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意义相辅相成 • 字为名的意思作补充解释或修饰 • 曹操,字孟德。 • 字和名合成德操,即道德操守。 • 赵云,字子龙。 • 《周易》说:“云从龙,风从虎。” • 辛弃疾,字幼安。 • 从小根除病疾,自然得获安康。 • 杜牧,字牧之。 • 牧之即放牧,延伸解释了牧的含义。 • 李白,字太白。 • 太白指太白金星 。
请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
你知道自己名字的含义吗?
《古人的名和字》
取名字
• 1.寄予美好的希望 • 哲明、杰阳、婷颖、静婉、之乐 • 2.纪念某件事物 • 建国、文革 、雨、思君、爱马 • 3.追求与众不同 • 肜 (róng)、钺(yuè)、懋(mào)
《古人的名和字》
古人往往不止一个名字?
《古人的名和字》
《古人的名和字》
• 4.拆解“名”的结构
• 谢翱,字皋(gāo)羽。 • 刘侗(dònɡ),字同人。 • 毛奇龄,字大可。 • 宋玫, • 字文玉。
《古人的名和字》
思考
• 能根据自己的名,给自己取个字吗?
《古人的名和字》
• 最典型的要属三国时东吴孙氏弟兄了。 • 孙策为长子取字伯符; • 孙权为次子取字仲谋; • 孙翊(yì)排行老三,取字叔弼(bì ); • 孙匡行老四,取字季佐。
《古人的名和字》
• 2.在表字上用“子”的情况也很多,因为“子”在古代 是男子的美称或尊称。
• 司马迁,字子长; • 曹植,字子建; • 苏轼,字子瞻; • 杜甫,字子美; • 柳宗元,字子厚 。
古人的名和字
《古人的名和字》
古人的名和字
• 《礼记·檀弓上》说:“幼名、冠字。” • 《疏》云:“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云幼
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 呼其名,故冠而加字。”
《古人的名和字》
常见的字
• 1.常见的有按兄弟排行的次序取字,长兄为 伯(孟),次为仲,又次为叔,最幼为季。
• 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他还有个哥哥 为老大,字孟跛。
《古人的名和字》
名和字的关系
• 1.意义相同
• 屈平,字原。 • 广平曰原。 • 诸葛亮,字孔明。 • “亮”与“明”义同。 • 宰予,字子我。 • 予,我也。 • 欧阳修,字永叔。 • “修”与“永”同义,长。
《古人的名和字》
• 2.意义相反
• 刘过,字改之。 • 改了就不为过错。 • 王绩,字无功。 • 成绩和无功正好相反。 • 曾点,字皙。 • 点为黑污,皙为白色。 • 朱熹,宇元晦。 • 熹是天亮,晦是黑夜。 • 韩愈,字退之。 • 愈的意思是“痊愈、越来越好”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