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二课学习新天地同步检测新人教版10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学习新天地
一、单选题
1.我们对初中的学习生活之所以会有不同的感受,关键是
A. 我们在面对新的学习的时候,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和策略
B. 我们初中的科目太多,内容太难
C. 初中的老师上课有不同的特点,不同于小学老师
D. 初中的学习生活为我们开启了知识之门
2.中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其主要任务是学习。

以下关于学习的说法中认识正确的是①对理论知识的积累是学习②在实践中的锻炼是学习
③学习就是学习课本知识④学习就是指学习做人的道理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3.下列谚语,俗语、名言中不能体现学习的重要性的是
A.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B. 玉不琢不成器
C. 学海无涯苦作舟
D. 人不学不知义
4.“一天不读书,根本看不出;一周不读书,出口就爆粗;一月不读书,智商输给猪”,这句话体现的学习观点是
①学习伴随着我们成长②要想有出息,唯一的出路就是读书学习
③要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④过重的学习压力才能赢。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5.“生活中点点滴滴都是学习。

”我们所看、所听、所尝、所触、所做都是学习。

下面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①莉莉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课外书籍
②花花课外活动时间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武术·踢毽子·跳绳”活动
③杰杰双休日在网吧48小时上网玩游戏
④娜娜利用周末到敬老院做义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好习惯能使我们终身受益,坏习慣会使我们終生受累,下面是几位同学的学习习惯,其中值得我们学习的是
A. 定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总结和自我补救
B. 经常一边听音乐一边背单词
C. 喜欢临时“抱佛脚”,考前搞突击
D. 遇到不会做的作业,立即去翻答案
7.临近中考,越来越多的同学感受到学习压力的增大。

下列举措中能助这些同学缓解学习压力的是
①提高要求,增加对考试的重视度②乐于交流,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
③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习的期望④学会调试,借助各种方式放松自己
⑤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⑥善于求助,学会主动地和老师沟通
A. ①②③⑥
B. ②③⑤⑥
C. ③④⑤⑥
D. ①②④⑤
8.下列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学习方法因人而异,没有规律可言
B. 潜力不是人人都有的,因此杰出人才只是少数
C. 挫折有利于人们磨砺意志、增长才干,因此挫折越多越好
D. 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不一定全是错的
9.进入初中后,小明感到学习压力大,功课多,很累,没有时间玩,考试成绩不理想。

为此,你可以这样对小明说
A. 学习是个苦乐交织的过程,要学会享受学习
B. 学习应该是轻松的,应消除学习压

C. 学习只有痛苦,根本没有快乐
D. 要学会以分数来衡量自己的学习成果
10.(重庆市云阳县第一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政治试题)有人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千年古训改为“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这一改动
A. 是乱改古代文章词句,表现学习上的小聪明
B. 认识到学习过程也可以是十分快乐的探索之旅
C. 认识到学习是一个绝对快乐的过程,享受学习
D. 改变古人对学习的错误理解,重新认识学习
二、简答题
11.
(1)阅读以上名言警句,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它们对青少年成长的启示。

(2)请从道德和法律角度分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句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在今
天仍得以传承的依据。

12.随着初中生活的开启,一片新的学习天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对初中的学习生活充满着好奇,对初中的学习方式有着不同的认识。

以下是两位七年级同学的对话。

婷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玲玲:书山有路有捷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阅读以上材料,运用“学习新天地”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指出初中学习需要“苦作舟”的理由。

(至少3点)
(2)请你为同学们找到初中学习“乐作舟”的三条途径。

三、分析说明题
13.材料一:受劳动力成本上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民工工资呈持续上涨趋势。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每年数以千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农民工和大学生“抢饭碗”的现象引起了各方关注。

有些人更是提出“中国不缺大学生,缺的是农民工”,“读了四年大学,找工作的薪水还不如仅被培训了几个月的保姆”……“新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

材料二:某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一项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报告表明,学习已经成了中学生生活的主题,他们的快乐烦恼全都因学习而起,中学生眼中最快乐的事情是学习成绩好,而最让中学生烦恼的一系列事件中,学习成绩不好,排在第一位.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从学习的意义的角度,点评材料一中的“新读书无用论”。

(2)请你就怎样化烦恼为快乐,真正享受学习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
11.(1)①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②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③做更好的自己,就要扬长避短
④要孝亲敬长,关爱家人⑤生命是不可逆的,我们要热爱生命,珍视生命。

(2)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12.(1) 学习没有终点;学习是多方面的,学习是一个过程: 学习中也有辛苦。

(2)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13.(1)该观点没有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是错误的。

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可以让我们有更充实的生活。

学习就是给生命添加养料,不学习,生命将会枯萎。

学习点亮我们内心不熄的明灯,激发前进的持续动力。

学习为幸福生活奠基。

我们应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2)①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可以成为艰苦却十分快乐的探索之旅。

②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意味着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③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达成目标,比如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

语文教案
浣溪沙晏殊
[#^&*@]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一.教学目标及重难
[*^~%@]
[^&#*@]
[*&^#@]
[&~@*%]
[#@^%&] 二.教学过程
三.思路点拨
还可以教给学生学会对比归类的学习方法,让学会举一反三地进行诗词的学习,比如在与作者其它词作【《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所表现的不同感情的比较中,领悟词中蕴涵的思想情感;另外还要让学生明白诗歌的解读不是单一的,用自己既有的生活体验去解读诗歌才是最好的学诗方式。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诗歌的解读也同样如此。

四.练习举例
1、根据自己对《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词思想内涵的理解,结合作者的生平,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写一段读后感。

2、阅读宴殊的《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和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试初步分析比较两首词所表现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附:
《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

曲栏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声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

酒醒人散得愁多。

[^#%*&]
答题要点:此词表现了作者优越闲适的生活,却又流露出索寞惆怅的心情。

浣溪沙(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
答题要点: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
[^~&*@]
[%@~&*]
[^&~*@]
[%^#&*]
[&%^~@]
7.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1)
基础导练[#&%~@]
1. 三角形三个内角之比为2:3:4,则这个三角形是()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以上都比对。

2. (2012·肇庆)如图,已知D、E在△ABC的边上,DE∥BC,∠B=60°,∠AED=40°,∠A 的度数为( )
A. 100°
B. 90°
C. 80°
D. 70°
3. 如图,在三角形纸片ABC中,∠A=65°,∠B=75°,将纸片的一角折叠(折痕为DE),使点C落在△ABC内的C′处,若∠AEC′=20°,则∠BDC′的度数是()
[&@^%#]
A.30°B.40°C.50°D.60°
能力提升
4. 如图,已知AD∥BC,∠EAD=50°,∠ACB=40°,则∠BAC是______度.[^~*@&]
[%^#@&]
5. 如图,在△ABC中,∠A=50°,∠B=60°,CD平分∠ACB,则∠ACD的度数是______.[@*&^#]
[^*%~#]
参考答案
1. A
2. C
3. D 【解析】由题意得:
∠CDE+∠CED=∠A+∠B=140°,
∠CDE=∠C´DE,
∠CED=∠C´ED.
∴2(∠CDE+ ∠CED)=280°. [~^@*%] ∴∠AEC´+2(∠CDE+ ∠CED)+∠BDC´=360°
即20°+280 °+∠BDC=360°. [~@&*#] ∴∠BDC´= 60°.
4. 90
5. 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