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概况.doc

合集下载

中华各民族简介——黎族

中华各民族简介——黎族

中华各民族简介——黎族中华各民族简介——黎族黎族概况历史:黎族由古代越人发展而来,与“百越”的一支骆越关系更为密切。

历史上黎族“杞”、“本地”、“美孚”和“赛”自称。

在宋代以后,黎族的名称被普遍使用,沿至今日。

人口:黎族现约有人口124.8万人。

分布: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东方、白沙、陵水、昌江黎族自治县和乐东、琼中、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经济:黎族以农业为主,属稻作犁耕农业文化类型,兼有狩猎、捕鱼、采集和林业等多种经营。

黎族是最早的纺织先民。

黎族风俗图腾:信仰:曾盛行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现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礼仪:宴席礼仪海南省黎族招待客人有一套饮食礼仪。

用餐时,对男客先酒后饭,对女客先饭后酒。

宾主分开对坐。

请酒时,主人先双手举起酒碗向客人表示请酒,然后自己把酒一饮而尽。

接着,把米酒逐个捧给客人,客人把酒喝完后,主人还给每个嘴里送一口肉菜,表示尊敬。

通常,主人只陪客人喝酒,不陪客人吃饭,怕客人不好意思把饭吃饱。

习俗:黎族习俗孩子长到十三,四岁便要搬到“隆闺”去居住,不与父母同住。

“隆闺”是黎语,大意是“不设灶的房子”。

男子自己上山备料盖“隆闺”,女人由父母帮盖,大多建在父母住屋附近或村边较偏僻的地方。

“隆闺”有男女之分,大小之别,男子住的称“兄弟隆闺”,女子住的叫“姐妹隆闺”,大的住三五人,小的仅住一人,是黎族青年男女由相识到定情的小房子。

隆闺”的式样和住屋相似,不过要狭小得多,室内一般不间隔。

“隆闺”仅开一个非常矮小的门,只可弯腰而入。

禁忌:平常忌讳别人当面提及自己先辈的名字;部分地区对猫禁杀忌食。

男女订婚时,忌用白鸡,以为用的白鸡会使夫妻不睦。

禁忌敲打或踩踏三石灶。

否则犯者会生病,据说这些灶石附有祖先的“魂”。

家人上山砍山栏时,门口挂一枝树叶,外人忌闯入,妇女在家忌织布、梳头。

婚俗:“夜游”是黎族青年男女谈情的一种独特形式,它与“隆闺”有密切的联系。

每当夕阳西下,男青年们便穿戴整齐,跋山涉水到远山别村的“姐妹隆闺”去,通过对歌和吹奏口弓、鼻箫来寻找情人。

中国少数民族资料

中国少数民族资料

中国少数民族资料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其中包括了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的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不仅为中国的文化多样性添彩,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增添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在中国各个地区,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云南省等。

这些地区以其特有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孕育了不同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

以下是一些中国少数民族的资料介绍。

壮族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族人民以勤劳智慧和勇敢顽强的精神享有盛誉。

壮族的传统节日包括壮年节、火把节、龙舟节等,这些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

藏族是中国的主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等地区。

藏族人民信奉藏传佛教,以寺庙和拉萨布达拉宫等建筑物为代表,是藏族文化的重要象征。

藏族人民也以唐卡画、雪山舞等传统艺术形式而闻名。

维吾尔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维吾尔族的语言和文化与中亚地区的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维吾尔族的音乐和舞蹈表演,如乌鲁木齐大巴扎和《六市秧歌》等,将维吾尔族的独特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

哈萨克族是典型的游牧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等地。

哈萨克族人民以驯化马匹和牧羊为生,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最擅长骑术的民族之一。

他们的传统音乐和舞蹈形式独特,例如马头琴和草原舞等。

壮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只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几个例子。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他们的传统服饰、民间艺术、民俗活动等都反映了他们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方式。

通过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传统,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多元文化和民族和谐。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地推动少数民族的发展和繁荣,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计划,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加强民族团结和民族关系的建设。

关于我国的少数民族的资料

关于我国的少数民族的资料

关于我国的少数民族的资料1.蒙古族自称“蒙古”。

“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火”。

别称:“马背民族”。

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

人口480.6849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蒙古族历史悠久,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落,建立了统一的蒙古贵族政权。

1219年西征,版图扩大到中亚地区和南俄。

1271年,改蒙古国号为元。

1279年,灭南宋,统一全中国。

1368年元朝灭亡。

1947年5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内蒙古自治区,成为中国建立最早的一个自治区。

以后又相继成立了9个自治州、县。

2.回族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青海、河南、新疆、云南、河北、安徽、辽宁、吉林、山东等省及北京、天津等城市。

人口860.2978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居中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的第三位。

中国最早的回民是公元七世纪时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来华经商者的后裔。

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形成了回族。

3.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及青海海北、黄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土藏族自治县以及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

人口459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藏族自称“博巴”,意为农业人群,是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的一个农业部落。

两汉时属于西羌人的一支,7世纪赞普松赞干布建立王朝,唐宋称其为“吐蕃”,元明称“西蕃”,明代称西藏为“乌斯藏”,清代称“唐古特”,“藏番”。

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置由中央管理的三新宣尉使司、都元帅府,管理包括西藏在内的全部藏族地区。

直到康熙年间才称“西藏”,藏族称谓亦由此而来。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9年民主改革结束了这里的封建农奴制度。

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

中国各民族历史概述

中国各民族历史概述

中国各民族历史概述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为中国的多元性和丰富性增添了色彩。

本文将对中国各民族的历史进行概述,以展示中国民族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一、华夏族华夏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形成的一个民族。

根据传说,黄帝是华夏族的共同祖先,他开创了中华文明的基石。

夏、商、周是华夏族的三大朝代,这三个朝代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和文化传统。

二、少数民族的起源除了华夏族以外,还有其他55个民族在中国繁衍生息。

这些民族中的大多数都属于少数民族,其起源和发展各不相同。

少数民族一般分布在边疆、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保留着自己独特的语言、风俗和宗教信仰。

三、汉族的历史汉族是中国最主要的民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之一。

汉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70年左右的夏朝时期。

在中国历史上,汉族通常是指中国的主体民族,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少数民族的历史除了汉族以外,中国的少数民族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例如,蒙古族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曾统一中国并建立元朝。

藏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民族,他们有着独特的语言和宗教信仰,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有着深刻的影响。

五、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中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特征之一。

不同民族之间的婚姻、贸易和政治联系使得各民族之间形成了深厚的文化交流。

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融合促进了中国的统一和发展,同时也使得中国的文化日益多元化和丰富化。

六、现代中国的民族政策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一直致力于维护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

中国政府通过实施民族政策,保护和尊重各民族的权益,促进各民族的平等发展。

这一政策在中国的国家建设和社会稳定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结:中国各民族的历史概述展示了中国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和历史遗产。

华夏族、少数民族以及汉族的发展都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特征。

02第二章 中国民族概况

02第二章 中国民族概况

第二章中国民族概况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中国民族的基本情况。

包括中国的民族构成、中国民族的历史和现状;中国主体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各少数民族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贡献等。

着重了解各民族在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和共同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过程中的重要贡献。

第一节中国的民族构成和分布特点我国的人口占世界第一位,约为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我国的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第三位。

一、民族人口构成1、人口特点:中国各民族的人口数量很不平衡,不仅汉族和少数民族十分悬殊,各少数民族之间相差也很大。

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其中以汉族人口最多,共12.6583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9%,其余55个少数民族的人口共1.0643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41%,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提高了0.40个百分点。

由于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其他民族的人口所占的比例很小。

所以在中国习惯上把汉族以外的各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

(民族人口数量见下表)从各民族人口时期增长率看,20世纪90年代,全国总人口增长率为9.92%,55个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率为15.37%,比全国高5.45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之间的人口增长幅度呈现出较大差异。

55个少数民族中,有31个民族人口增长高于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平均幅度。

其中,有5个民族的人口高速增长,分别是:高山族、羌族、毛南族、保安族和土家族,增长幅度分别达到55.06%、54.35%、48.08%、41.27%和40.23%。

有9个民族的人口增长低于全国平均幅度,分别是锡伯族、达斡尔族、满族、怒族、赫哲族、壮族、朝鲜族、塔塔尔族和乌兹别克族。

其中塔塔尔族(-3.44)和乌兹别克族(-16.21)呈现负增长趋势。

2、分布特点:(1)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局面。

一方面是汉族遍布全国各地,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内,都有或多或少的汉族居民;另一方面,各少数民族又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聚居区,在汉族集中的地区又聚居或散居有少数民族,和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交错杂居。

中国简介概述

中国简介概述

中国简介概述中国是位于东亚的一个国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三大国家。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中国的首都是北京,而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城市也是国际重要的经济和贸易中心。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

汉族是最大的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6%,其他少数民族则分布在广大的边疆地区。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导致了不同的地区拥有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民族文化和方言。

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其文明可以追溯到周秦时期。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录的国家之一,中国古代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

中国最著名的古代文化是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经济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通过实行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政策,中国的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并实现了长时间的高速增长。

中国现在也是许多跨国公司和外国投资者的重要市场。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是中国共产党。

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主席是国家元首。

中国政府致力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双重目标,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保障基本的社会权益。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和平维护、全球经济发展、气候变化、贸易等全球事务。

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二大军事力量和拥有核武器的五个永久理事国之一。

中国的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从长城的壮丽景色到黄山的奇特山峰,从北京故宫的宏伟建筑到西安兵马俑的神秘感觉,中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别具一格。

总的来说,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对世界经济和政治具有重要影响力。

中国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世界闻名的旅游景点,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环境保护和人权问题。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民族》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民族》
中国的民族
目录
• 中国的民族概况 • 中国的汉族 • 中国的少数民族 • 中国民族政策 • 中国民族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01 中国的民族概况
中国的民族数量和分布
中国的民族数量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总人口 的92%左右,其他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
中国的民族分布
民族团结政策
促进民族交流
国家鼓励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 作,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加强
民族团结。民族的团结。
培养民族团结意识
通过教育和宣传,培养各民族的团 结意识,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和向 心力。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设立自治机关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 机关,行使自治权。
汉族的发展
汉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逐渐 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语言和风俗 习惯,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 部分。
汉族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
语言文字
汉语是汉族的共同语言,也是世界上 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汉字是汉 族的书写系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 特的文化价值。
风俗习惯
汉族有着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包括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 统节日,以及婚丧嫁娶、生辰庆贺等 人生礼仪。
少数民族的种类和分布
种类
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包括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等。
分布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部、北部和西南部地区,如新疆、西藏、青海、甘肃、云南等地。
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
语言文字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如 维吾尔族使用维吾尔语,蒙古族使用蒙 古语。
VS
风俗习惯
汉族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
汉族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汉族的文化成为中华 文化的代表之一。

导游资格考试:中国民族概况

导游资格考试:中国民族概况

第五章中国的民族民俗第一节中国民族概况一、民族民俗(一)什么是民族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和规律.(二)什么是民俗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内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相沿承袭的生活及文化活动。

二、中国民族的组成和人口在少数民族中,人口在t00万以上的民旅有18个,其中壮族人口最多,为161 7 .88万人,人口最少的民族是珞巴族,仅3000人。

三、中国民族的分布状况我国的人口分布总体特征是东南稠密、西北稀疏。

汉族多聚居在东部地区,少数民族多居住在西部地区。

中国各民族形成了以汉族为主的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格局。

(一)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区处中国南部,南濒北部湾,与越南接壤。

面积25万多平方公里,陆地总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

世居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11个少数民族.总人口4850多万,其中少数民族1850多万,壮族1580多万,主要宗教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首府为南宁市。

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性温润气候。

广西是中国的旅游大省。

著名的桂林山水、迷人的海滨风光、独特的南国边关风情、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每年都吸引着许多游客。

(二)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部边疆,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8。

北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4200公里;地跨东北、华北、西北,与黑、辽、吉、冀、晋、陕、宁、时8个省、自治区毗邻。

全区总人口2392.35万人,其中蒙古族4 23. 83万人。

内蒙古是我国第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省级自治区。

自治区首府在呼和浩特市。

内蒙古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草原风光,也不乏著名的人文旅游资源。

中国56个民族简介(图片很全)ppt课件

中国56个民族简介(图片很全)ppt课件
组员:
1
中国人口:13.39亿(2010年) 汉族:12.25亿 少数民族:1.14亿
2
●什么是民族?
●什么是少数民族?
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 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 “少数民族”。
●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3
少数名族分布状况
4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啦……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60
谢谢观看!
61
花江狗肉
五 色 花 米 饭
10
朝鲜族
11
达斡尔族



曲 棍 球
12
傣族
孔 雀 舞 泼 水 节
13
14
15
侗族
侗族大歌会→
16
独 龙 族
绣面纹身
17
俄罗斯族
大列吧
汤 菜
18
鄂伦春族
狍 头 帽 子
19
鄂温克族
20






21
哈尼族
哈 尼 族 梯 田
22
赫(he)哲族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嘿罗嘿罗嘿罗嘿罗嘿...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
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
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
爱我中华-五十六族兄弟姐妹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
5
过 手 米 线 耍 白 象
6
三道茶→
7
8
嗜好烟酒
油 炸 花 蜘 蛛
9
布依族
布依人酷嗜狗肉, 有"肥羊抵不上瘦狗"之说

中国少数民族的资料1

中国少数民族的资料1

中国少数民族的资料中国共有56个民族。

“少数民族”是对汉族以外的人口居少数的民族的总称。

目前中国少数民族共有55个。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少数民族人口为10449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41%。

1995年全国百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表明,少数民族人口约10846万,占全国人口的8.98%。

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多少不等,相差悬殊。

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在中国55个民族中,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有壮族(1500万)、满族(1068万);人中在1000万以下、100万以上的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等16个民族;人口在百万以下,10万以上的有僳僳、佤、畲、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仫佬、羌、撒拉、毛南、仡佬、锡伯等17个民族;人口在10万人以下,1万人以上的有布朗、阿昌、普米、塔吉克、怒、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基诺等13个民族;人口在1万以下的有:高山、塔塔尔、独龙、鄂伦春、门巴、珞巴、赫哲等7个民族。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的特点:(一)分布地域辽阔。

少数民族在全国县级行政区域都有居住,绝大多数县都有两个以上民族成分。

(二)分布极不平衡。

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分别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30.1%和29.4%,而华东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只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1.9%.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青海、四川、贵州、甘肃、湖南、湖北、河北、海南、重庆等省、自治区、直辖市。

(三)大杂居、小聚居。

中国各民族经过几千年的不断相互交往,形成了各民族既杂居又聚居,互相交错的居住状况。

有些少数民族既聚居在一个地区或几个地区,又散居在其他地区。

(四)民族地区人口密度较小。

据1998年人口年报数,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口为1661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7577.5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3.7%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27人,仅相当于全国平均密度126人的1/5。

中华各民族简介——毛南族

中华各民族简介——毛南族

中华各民族简介——毛南族中华各民族简介——毛南族毛南族概况历史:毛南族自称“阿南”,意为“当地人”,说明他们是该地区的土著居民。

198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改为今称。

人口:毛南族现有人口约10.72万人。

分布: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的环江县上、中、下南山区,其余分布在广西、南丹、宜山、都安等地。

是岭西的土著民族。

经济:毛南族以农业为主,以饲养业和副业为辅,主要种植杂粮、少数地区种植水稻。

毛南族还经营农业、雕刻、编织竹器、牧养菜牛。

木工、铁工等手工业、副业也占一定比重。

特产是毛南菜牛。

毛南族风俗图腾:信仰:毛南族信仰多神多教。

明末之前,以信奉原始宗教为主。

清初,正一派道教传入毛南族聚居区,开始几种宗教同时流行。

以后,道教在同毛南族文化,尤其是原始宗教、文化及其他民间信仰的合流中,占据了主要地位,形成以敬神跳神(还愿)为主的所谓“武教”,以打斋送终为主的所谓“文教”,以及由两班人马合作的水陆道场。

礼仪:在节日里,毛南族喜欢用开水涮牛肉待客,即按本地的习惯,在火塘上摆置一口铁锅,进餐时大家围拢在铁锅的周围,将生肉、生菜倒入沸水中涮熟,然后蘸配料下酒,这是毛南族民间最常见的宴请形式。

习俗:添粮及延寿:毛南人年过六旬,如果身体虚弱多病,民间称为“倒马”,“倒马”就要找算命先生选择吉日“扶马”,俗称“添粮补寿”。

添粮补寿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办不起添粮补寿仪式,就由老人自己起行赶圩讨粮补寿;另一种是家庭经济较宽裕的,由子女筹办几桌酒菜,请亲戚朋友到家里来,给老人“送粮补寿”,并请一位师公来举行仪式。

“添粮补寿”一世只搞一次,多在满60周岁那一年,但高寿的人隔三、五年又搞一次。

禁忌:毛南族的禁忌有:正月初一这天不能骂人或说粗话;家有病人时用两根棍子叉在门口,外人不得进入;不能用脚踏灶,烧柴时必须把粗的那头先送进灶。

婚俗:毛南族有“抢帽”的婚俗,在民间集会活动时,当小伙子看中了哪一个姑娘,便千方百计寻找机会抢走对方的花竹帽(也有的抢走对方的手帕)。

中国民族分布概况(详细)

中国民族分布概况(详细)

中国民族分布概况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 个。

由于汉族以外的55 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

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

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

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 个民族。

55 个少数民族分别是: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族除外,全国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团结的、统一的国家。

我国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少,但分布地区很广,居住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到六十。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湖南、河北、湖北、福建、台湾等省区。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一、地域广大,人口稀少。

许多少数民族住在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区。

二、物产资源丰富。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三、大都位于我国的边疆,属于国防要冲。

中国概况教程

中国概况教程

中国概况教程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位于东亚。

中国的国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三大国家。

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土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

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占中国总人口的约91.6%。

除了汉族外,还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等其他少数民族。

这些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和传统。

中国的首都是北京,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北京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拥有许多世界知名的景点,如故宫、天坛和长城等。

除了北京,中国还有其他许多重要的城市,如上海、广州、深圳等。

这些城市都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商业机会。

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经济主要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同时也在不断发展科技创新和高技术产业。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与世界各国有着广泛的贸易往来。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中国的古代文明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有着独特的艺术、音乐、戏剧和文学等方面的成就。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等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和清明节等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的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中国有许多世界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吸引了许多国内外学生前来学习和研究。

中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不仅注重学术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中国的医疗保健体系也在不断改善。

中国的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为广大人民提供了更好的医疗保障。

中国是一个和平友好的国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中国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导和平、发展、合作的国际关系。

中国支持多边主义,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全球发展。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资源、灿烂文化和强大经济实力的国家。

中国56个民族常识

中国56个民族常识

一些关于中国56个民族的常识引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不同的民族群体。

这些民族群体在历史的长河中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风俗和传统。

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差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中国56个民族的常识,以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多元文化:1. 汉族:中国最大的民族,占总人口数的91%以上。

汉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主要聚居在中原地区。

2. 少数民族:除了汉族以外的其他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

这些民族在人口数量、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各具特色。

3. 民族政策:中国政府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共同繁荣的政策,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4. 民族区域自治: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这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5. 语言文字:中国的56个民族中,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字。

这些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6. 宗教信仰:中国的56个民族中,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

不同的宗教信仰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

7. 传统文化:中国的56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传统文化,包括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等方面。

这些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

8. 社会风俗:中国的56个民族在社会风俗方面也有着各自的特色,如婚礼、葬礼、节庆、饮食等。

这些社会风俗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9. 分布地区:中国的56个民族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具有地域性和历史性。

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

10. 国际交往:中国的56个民族积极参与国际交往活动,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文化交流合作。

通过国际交往,促进了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结论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差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通过对中国56个民族的常识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欣赏中国多元文化的魅力。

中国民族的简介50字

中国民族的简介50字

中国民族的简介50字
祖国广阔、富饶的土地,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的。

夏、商、周至秦汉时期,在汉族的先民华夏族开发黄河流域的同时,各少数民族先民也开发了周围的广大地区:东胡、肃慎、挹娄、夫余、乌桓等民族在东北三省的广大地区,俨狁、狄、匈奴、鲜卑等民族在今蒙古草原和华北北部以及西北一些地区,龟兹、于阗、鄯善等“城郭国”的各族在今新疆地区,戎、羌、氐等族在今藏、青地区,苗、濮、武陵蛮、长沙蛮以及百越等各族在今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黎族和高山族的先民分别在海南岛和台湾,越人的一支在今港、澳地区。

第二讲 中国的民族概况

第二讲 中国的民族概况


四千多年前,当我们的祖先还处在以血缘关 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阶段时,就开始了彼此间 的交往和联系。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境内已经形 成了许多民族。中原地区,炎帝部落先进入黄河 中下游,后来,黄帝部落也迁徙到这里。逐渐强 大起来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吞并了其他氏族部 落,奠定了华夏族的基础。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建立,华夏族的 雏形形成。夏朝的活动地区西起河南西部 和山西南部,沿黄河向东至今河南、河北、 山东三省交界的地方,成为联系周边史称 “东夷、北狄、西戎、南蛮”各族群和部 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区,成为 “天下共主”。
元、清两朝对统一多民族 国家发展的贡献
元朝的统一比隋唐时期又再向前推
进了一步,西藏地区也从此正式列 入中原王朝的行政区划,中国各民 族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了。 清朝形成了我国版图的基本格局。

根据费老的理论,我国国民的认同存在着两个层次:
一是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一是作为本民族归属的认同。费
老认为,在中华民族这一共同体中,汉族和少数民族可以 各得其所,分属于不同层次的认同体。尽管在语言中都用 “民族”这一名词,但它可以指不同层次的实体。汉族和 55个少数民族同属于一个层次,他们结合而成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的多元形成的一体,是高一层次认同 的民族实体。
我国民族分布特点的成因——统治政策


乾隆二十九年(1764)的农历四 月十八日,清朝政府从盛京(今沈阳) 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1018人,连同他 们的家属共3275人,由满族官员率领, 西迁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垦戍边。 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艰苦跋涉,到达 新疆的伊犁地区。 清朝统治者在200多年间,多次征 调达斡尔人民戍边,远达新疆,使该族 人口和生产发展受到影响。

中华民族志简述

中华民族志简述

中华民族是‎居住在中国‎领土上的古‎今各民族的‎总称。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民族‎及其祖先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篇章。

虽然也曾经‎历过无数的‎坎坷、磨难,甚至战争、分裂,但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民族友好‎的政治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始终是‎民族关系的‎主旋律。

一、多元一体的‎政治制度是‎中华民族和‎谐统一的政‎治基础1.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民族都为‎统一做出了‎贡献。

中国自古就‎是多民族的‎国家,然而,中华民族的‎统一,却经历了一‎个开创、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大‎迁徙、融合,使中原华夏‎族日益发展‎壮大的同时‎,加强与周边‎民族的政治‎联系,密切经济文‎化交往,为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创造了条‎件。

秦王扫六合‎,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开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历史。

汉朝在秦的‎基础上,把各民族的‎大统一推向‎新的阶段,华夏族进一‎步吸收其他‎民族成分,扩大形成为‎人口近六百‎万(公元前 2 年)的民族,后来称为汉‎族。

这一人口众‎多而又稳定‎的共同体,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起‎到了重要的‎核心作用。

以后经过汉‎唐、元明清,统一的范围‎不断扩大,统一的基础‎不断加强,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在这个漫长‎的统一过程‎中,各民族都做‎出了贡献。

如匈奴族首‎先结束了我‎国北方有史‎以来上百个‎游牧氏族、部落互不相‎属的长期分‎散局面,使东起大兴‎安岭山脉,西至今新疆‎以至中亚一‎些地方,北至贝加尔‎湖这一广大‎区域实现了‎统一;吐蕃王朝实‎现了西藏高原的首次‎统一;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王朝‎,都以其局部‎的统一,成为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一环;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和满‎族建立的清‎朝,对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的国家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民族相关要点

中国的民族相关要点

中国的民族相关要点中华民族是四面环海的大家庭。

一路走来,几千年来它不仅拥有传统文化和独特艺术,也拥有许多有趣和独特的民族相关特征。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中国民族文化中一些有趣和独特的要点,共同见证民族魅力!一、中国的民族1. 民族简介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民族多元,共有55个少数民族和汉族,人口超过13亿。

在一次次大风大浪的洗礼中,中国民族展现出独立自主、传统渊源深厚的脊梁。

无论是古代的商周,还是现在的人民共和国,民族间的交流丰富了文化的多样性,也构建了国家的一体性。

中国民族的一大特色是传统文化的强大影响力。

共和国诞生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以强大的活力在不断发展,从饮食到服装、从书法到戏曲、从节日庆典到家庭礼仪,传统文化不断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此外,传统文化也为中国民族诸多文革和共和国运动提供了重要精神支柱,比如“爱国主义”“资本主义”等,这些概念也渗透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当中,凝聚着中国民族的共同意识。

在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背后,中国民族的另一大特色是对旅游的热爱。

旅游已经成为中国民族一项重要的休闲活动,体现出他们追求自由、追求快乐的精神,同时也在观赏历史遗迹、体验不同民族文化、了解更多知识之间,不断积累和发展着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民族是复杂而又宝贵的家庭,它拥有悠久的历史,站立在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位置。

它不仅有独特的文化,更具有不断繁荣的活力,引领着中国走向未来。

2. 民族文化中国的民族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深深影响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民族文化包括影视、音乐、舞蹈、文学、绘画、社会价值观、传统习俗等等。

影视制作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老的传说到现代视觉盛宴,中国的电影能够让观众感受到历史文化的沉淀。

此外,中国音乐结合古典和现代元素,充满华丽的乐句,渲染出美妙的声音。

在舞蹈方面,中国舞蹈丰富多彩,包括民间舞蹈、古典舞蹈、泼墨舞、扇子舞等等,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中国文学及绘画也同样出色,从春秋时期的孔子思想到宋词的优美,再到现代文学的大爆炸,中国文学以其独特的风格领衔艺术殿堂。

祖国介绍

祖国介绍
中国 (China),位于东亚, 是一个以华夏文明为主 体、中华文化为基础, 以汉族为主要人口的一 个统一多民族国家。中 国疆域内的各个民族统 称为中华民族,亦称中 国人或华人。龙是中华 民族的象征。
中国有五千年的
历史,有着多彩的历 史文化,传统艺术形 式有戏曲、书法和国 画等,春节、元宵、 清明、端午、七夕、 中秋、重阳是传统节 日。
中华人 民共和国是一个多 民族的国家,其中 汉族人口比重最大, 约占全国人口总数 的 92% 左 右 , 其 它 55个民族总人口偏 少,约占全国总人 口的8%左右,故称 其为少数民族。
陆地面积 约960万平方公里, 海 洋 面 积 299.7 万 平方公里,陆地 疆 域 与 14 个 国 家 接壤,是世界国 土面积第三大的 国家,世界人口 最多的国家。
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 中国有亚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舞。
中国有世界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伟大的长城是中国特有的名片。
五星红旗多么鲜艳, 让我们一起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民族概况
.cn/col/col110/index.html
民族分布图
一、中华民族的历史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遥远的古代起,中华各民族人民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我们祖国的土地上,共同为中华文明和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贡献自己的才智。

祖国广阔、富饶的土地,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的。

从夏、商、周至秦汉时期,当汉族的先民华夏族开发黄河流域的时候,各少数民族先民也同时开发了周围的广大地区。

生活在东北的东胡、肃慎、挹娄、夫余、乌桓等民族在东北三省的广大地区,北部的俨狁、狄、匈奴、鲜卑等民族在今蒙古草原和华北北部以及西北一些地区,西域的龟兹、于阗、鄯善等“城郭国”的各族在今新疆地区,西北部的戎、羌、氐等族在今藏、青地区,南部的苗、濮、武陵蛮、长沙蛮以及东南部的百越等南蛮各族在今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黎族和高山族的先民分别在海南岛和台湾,越人的一支在今港、澳地区,等等,各民族祖先在各个地区,以他们辛勤的劳动,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公元前221年),标志着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

在此后的两千年历史发展中,也有一部分少数民族或者在边疆地区建立政
权,或者入主中原,成为统治民族,他们都为我们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如秦代北方的匈奴、西北的西域各族、西部的羌、东北的东胡(鲜卑、乌桓)、夫余等族都建立过自己的政权;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两晋的短暂统一外,汉族和各少数民族曾建立过23个政权,其中匈奴族建立过前赵、北凉、夏3个政权,鲜卑族建立过辽西、代、北周、前燕、后燕、西秦、西燕、南凉、南燕等9个政权,羌族建立过后秦,巴氐族建立过后汉,汉族建立过前凉、冉魏、西凉、后蜀、北燕5个政权;隋唐后,经五代十国到宋、辽、金,我国又一次经历割据,形成各民族政权对峙的局面,如宋朝先后与契丹族的辽、女真族的金朝对峙等;此后,蒙古族的元朝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元、明、清时期,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元朝在内地和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行省”制度,密切了中央王朝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关系;满族建立的清朝,曾坚决抗击沙俄、英国等殖民主义在我国东北、新疆、西藏等地的侵略,捍卫了国家的统一。

综观中国的历史,虽然政权有分有合,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基本趋势。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族人民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

各族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在中华民族的团结奋进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1851年在广西爆发的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有壮、瑶、回、苗、蒙古、彝、白、傣、哈尼、傈僳等少数民族人民与汉族人民一起进行斗争。

其中有不少著名人物就是少数民族,如北王韦昌辉、西王萧朝贵,以及著名将领林凤翔、李开芳等都是壮族。

鸦片战争后,沙俄强占我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和新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英军和法军分别侵略我西藏和西南地区,激起各族人民的奋起反抗。

达斡尔、鄂伦春、赫哲、鄂温克和西北、西南地区的各民族人民积极组织抗战,英勇抗击侵略者。

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使各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新的团结和统一。

在“五四”运动时期,回族的马骏、郭隆真、刘清扬等分别参加领导天津爱国运动和京津地区学生的联合会运动以
及上海各界联合会的联合行动。

后来,马骏、郭隆真等都加入了共产党。

水族的邓恩铭参加领导了山东济南的爱国运动,后来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蒙古族的多松年、乌兰夫等加入共产党,并在蒙古族地区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白族的张伯简、徐克家等于20年代加入共产党,并分别参加省港大罢工、北伐战争和广州起义;壮族的韦拔群建立农民协会,在广西开展革命斗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邓小平、张云逸等到广西开展革命工作,并与韦拔群于1929年领导发动“百色起义”,成立了工农红军第七军和第八军;在新疆,党领导各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