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特色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泉州特色作文
篇一《我爱泉州的面线糊》
在泉州,有一种美食那是相当的有名,这就是面线糊。
它就像泉州这座城市的一张美味名片,在大街小巷飘着香。
第一次吃面线糊是在一个清晨。
我前一晚玩得有点疯,早上起来的时候肚子饿得咕咕叫,就像有只小老鼠在里面打鼓。
迷迷糊糊走在街上,突然一阵香气钻进我的鼻子,那味道就像一只无形的手,一下子就把我拽到了一家小店门口。
抬头一看,招牌上写着“面线糊”三个大字。
走进店里,看着老板熟练地做面线糊的动作就觉得特别有意思。
只见他拿起一把面线,轻轻一捏,那面线就像听话的小丝线一样掉进锅里。
锅里咕噜噜地煮着,老板又开始在旁边的橱柜里挑配料。
那些配料一个个都像是等待上场的小士兵,有切得细细的卤蛋丝、油亮的油条块、新鲜的蚵仔肉还有香嫩的卤肉丁。
老板的手就像魔法棒一样,随便一顿操作,各种配料就像在面线糊里开了个小派对,满满当当的。
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的面线糊就端到了我的面前。
我凑近闻了闻,那味道叫一个香啊。
面线糊白白嫩嫩的,细如发丝,感觉就像云朵掉进了碗里。
先尝一口汤,味道非常鲜美,有一种淡淡的海鲜味和面线本身的麦香味,那滋味顺着喉咙就滑下去了,感觉像给胃来了
个温暖的拥抱。
再吃一口带配料的,油条泡在里面变得软软的却还有点嚼劲,蚵仔肉是那种新鲜的海味儿加上软软的口感,卤肉丁则是咸香可口,每一口都是满满的惊喜。
这一碗面线糊下肚,我整个人都精神了起来。
从那以后,每次来到泉州,不管多远,我都会来找碗面线糊。
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美食,还装着我在泉州街头的那一份迷糊又惊喜的记忆,就像泉州这座城市一样,看似随意却充满了温暖和惊喜。
篇二《泉州的古街漫步》
要说泉州啊,那古街真是一绝。
就拿西街来说吧,这里可是充满乐趣的好地方。
有一回,我和朋友约好去西街闲逛。
刚到西街路口,扑面而来的就是那种古老而热闹的气息。
街道两旁的建筑都像一个个老故事家,静静地站在那儿,墙壁有的已经斑驳,像是岁月老人留下的涂鸦。
我们沿着西街慢慢走着,一路都是各种各样好玩的小店。
像那种卖着小饰品的店,门口挂着琳琅满目的风铃。
风一吹过,叮叮当当的,就像在唱歌。
我和朋友走进一家手工皮具店,里面弥漫着皮子特有的味道,工具摆得整整齐齐。
一个中年大叔正坐在那里专心地缝着一个小皮包,手法那叫一个熟练,就像刺绣的姑娘一样精细。
我跟朋友好奇地站在旁边看了好
久,他就抬头冲我们笑了笑,继续埋头干活。
再往前走呢,就是各种美食摊位了。
有一家卖润饼卷的特别受欢迎。
看着老板做润饼卷像一场有趣的表演。
一张薄得像纸一样的润饼皮摊在手上,他先在上面放上一层炒得香香的胡萝卜丝和豆芽菜,再加上几块酥酥脆脆的花生米,然后加上一大勺秘制的甜辣酱,馅料堆得高高的。
最后把润饼卷一卷,一个结实的润饼卷就出炉了。
我和朋友一人买了一个,咬下去的时候,啊,各种口感和味道就在嘴里炸开了。
饼皮很嫩有韧性,胡萝卜丝有点脆生生的,豆芽菜很清爽,花生米的脆香和甜辣酱的独特风味交织在一起。
在西街走累了,我们就找了个街边的小茶馆坐下。
茶馆里人不多,还有几只懒洋洋的小猫在脚边蹭来蹭去。
我们坐在那,喝着有点苦但是又很香的铁观音,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
有背着旅行包的外地人,好奇又兴奋地东张西望,有老泉州人慢悠悠地溜达,和熟人笑着打招呼。
西街就像一个时光的容器,装着所有到这儿的人的喜怒哀乐。
真的,泉州的古街就和这座城一样,不管什么时候来,都能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惬意和惊喜。
篇三《泉州的东西塔》
在泉州,东西塔那可是地标性的存在。
只要一提起泉州,我的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就是那两座高高的塔。
记得有一次,我跟旅游团去参观开元寺,这东西塔就在开元寺里头。
刚走进开元寺,远远地就看到那两座塔高高地矗立着,就像两个巨人在守护着这片圣地。
我迫不及待地朝着塔走过去。
走近了看,这两座塔太震撼了。
塔是用石头砌成的,一块一块的石头看起来很厚重,可是塔却有一种很挺拔的美感。
塔身上有很多浮雕,真的像一幅幅活着的画。
我仰着头仔细看那些浮雕。
上面刻着很多神仙和神话故事中的场景。
有一个浮雕刻着一群神仙在参加蟠桃会的情节,每个神仙的表情都特别生动。
有的眼神里透着喜气洋洋的感觉,仿佛在欢呼盛宴的到来;还有的脸上带着一种谆谆然的模样,好像在讨论着什么大事。
这些浮雕虽然经历了长年的风吹雨打,有些地方已经有点磨损了,可是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时工匠们的鬼斧神工。
我想着,当年那些工匠们要花费多少心血才能打造出这样精美的塔啊。
周围还有一些老人拿着蒲扇在塔下乘凉。
他们坐在那,谈论着家长里短,时不时地看一眼塔,就像在看自家的宝贝一样。
我走到塔基旁边,用手摸了摸那冰冷的石头,感觉就像在触摸着历史的肌肤。
那石头的纹理很粗糙,但是很有质感。
我又绕着塔走了一圈,发现每一面都不一样。
一边走着我一边想象着几百年前泉州市民们是怎么在塔下生活的。
孩子们在塔下玩耍,大人们在这附近做着小买卖,这里应该是当时很热闹的一个地方吧。
这东西塔就像是一部无言的史书,记载着泉州的兴衰荣辱。
虽然岁月在它身上留下了痕迹,但是它始终稳稳地站在那儿,就像泉州人的精神一样,坚定而厚重。
从开元寺出来后,那东西塔的样子就一直在我脑海里,就像它们成了我对泉州记忆中的一部分,永远地刻在了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