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功能衰竭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
编辑版pppt
人工肝支持治疗
并发症 出血、凝血、低血压、继发感染、 过敏反应、低血钙、失衡综合征
36
编辑版pppt
其他治疗—肝移植
适应证 ( 1)各种原因所致的中晚期肝衰竭,经积极内科综
合治疗和(或)人工肝治疗疗效欠佳,不能通过上述 方法好转或恢复者; ( 2)各种类型的终末期肝硬化。
37
肝脏功能受损 枯否细胞功能抑制
内毒素吸收
14
编辑版pppt
五、生物转化功能障碍
1、药物代谢障碍 (1)药物半衰期延长 (2)肝血流改变使药物或毒物代谢异常:分流 (3)药物与白蛋白减少→结合性药物↓→药物毒 性副作用↑。 2、毒物的解毒障碍 3、激素的灭活减弱 胰岛素、雌激素、皮质醇、醛固酮、ADH↑。
(2)晚期肝衰竭肝移植术前等待供体、肝移 植术后排异反应、移植肝无功能期的患者。 34
编辑版pppt
人工肝支持治疗
相对禁忌证 ( 1)严重活动性出血或并发 DIC者。 ( 2)对治疗过程中所用血制品或药品如血浆、
肝素和鱼精蛋白等高度过敏者。 ( 3)循环功能衰竭者。 ( 4)心脑梗死非稳定期者。 ( 5)妊娠晚期。
氨基
3
编辑版pppt
分类
1986年Bernuan:肝性脑病出现的时间 暴发性肝衰竭 亚暴发性肝衰竭
最近,Grady等: 超急性肝功能衰竭 急性肝功能衰竭 亚急性肝功能衰竭
4
编辑版pppt
临床表现
早期:恶心、呕吐、腹痛、脱水等,缺乏特异性 随后:黄疸、凝血功能障碍、酸中毒或碱中毒、低血
糖和昏迷 特征:意识障碍
人工肝支持治疗
非生物型:血浆置换( PE)、血液 /血浆灌流(HP或 PP)、血液滤过( HF)、血浆胆红素吸附( PBA)、 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 CHDF)
生物型/混合型:不仅具有解毒功能,而且还具备部分 合成和代谢功能,是人工肝发展的方向。国内外生物 型 /混合型人工肝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32
2
编辑版pppt
病因
噬肝 病毒感染 肝损药物:抗结核药物、四环素、对乙酰
酚、非甾体抗炎药等 毒物中毒:毒蕈、四氯化碳、磷 代谢异常:肝豆状核变性、妊娠期脂肪肝 急性缺血性损害:休克、心梗、急性心衰 血管因素:门静脉栓塞、Budd-Chiari综合征 其他:重症感染、转移性肝癌、自免肝
编辑版pppt
急性肝功能衰竭
HEPATIC INSUFFICIENCY
余杭区第五人民医院 王伟伟
1
编辑版pppt
定义
ALF——由于药物、感染等各种因素导致的急性肝细 胞坏死或肝细胞功能严重障碍导致的临床综合征。
美国肝脏疾病协会(AASLD)——预先不存在肝硬化 的患者出现凝血异常(通常INR≧1.5)、不同程度的 意识改变(肝性脑病),并且疾病持续时间少于26 周。
15
肝性脑病分级
主要症状
存活率
Ⅰ 精神活动迟钝、性格行为改变、意识恍惚
70%
Ⅱ 定向力障碍、行为失常(精神错乱、欣快)或嗜睡,可能有 60% 扑翼样震颤
Ⅲ 明细意识不清,语无伦次,嗜睡但是外界声音能唤醒
40%
IV 昏迷,对疼痛刺激无反应,去皮质状态或去大脑僵直
20%
编辑版pppt
16
编辑版pppt
血因子Ⅱ、Ⅶ、Ⅹ↓ → 出血倾向。
(3)肠内胆盐缺乏→内毒素吸收↑→肠源性内毒
素血症。
(4)血内胆盐的积聚→ 动脉血压降低与心动过缓。
(5)胆汁酸有毒扁豆碱样作用 →血中胆碱酯酶活
性↓ → 神经系统的抑制症状。
10
编辑版pppt
三、凝血与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蛋白溶解障碍:
1、 肝在调节凝血与抗凝血的平衡中起到重 要作用:
急性肝衰竭疗效判断
急性肝衰竭常以临床治愈率作为判断标准: ①乏力、纳差、腹胀、尿少、出血倾向和肝性脑病等
临床症状消失; ②黄疸消退,肝脏恢复正常大小; ③肝功能指标基本恢复正常; ④ PTA ( INR)恢复正常。
21
编辑版pppt
肝衰竭的治疗
目前肝衰竭的内科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和手段 原则上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针对不同病因采取
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
5
编辑版pppt
一、代谢障碍
1、糖代谢:低血糖 暴发性肝炎时常见。 机制: (1)大量肝C坏死→肝内糖原储备↓ ↘肝C内质网上葡萄糖—6—磷酸 酶破坏→肝糖原不能水解。 (2)胰岛素灭活减少(高胰岛素血症)。
6
编辑版pppt
2、蛋白质代谢:低白、高球蛋白血症 (1)白蛋白↓:有效肝C总数↓和肝C代谢的障碍 →白蛋白合成↓→白蛋白↓ →腹水形成。
肝性脑病发病机制
(一)氨中毒学说 氨生成过多 清除不足
17
编辑版pppt
肝性脑病发病机制
(二)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三)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四)GABA学说
18
编辑版pppt
急性肝功能衰竭的诊断
急性起病,2周内出现Ⅱ度及以上肝性脑病 并有以下表现者: ①极度乏力,有明显厌食、腹胀、恶心、呕吐 等严重消化道症状; ②短期内黄疸进行性加深; ③出血倾向明显,PTA≤ 40%(或 INR≥1.5), 且排除其他原因; ④肝脏进行性缩小。
19
编辑版pppt
急性肝衰竭疗效判断
主要疗效指标是生存率( 4、 12、 24和 48周生 存率)。次要疗效指标包括:乏力、纳差、腹胀、尿 少、出血倾向、肝性脑病、感染及腹水等临床症状和 体征的改善;血液生化学检查示 TBil下降, PTA ( INR)恢复正常,血清白蛋白改善。
20
编辑版pppt
乳果糖或拉克替醇,以减少肠道细菌易位或降低 内毒素血症及肝性脑病的发生。
27
编辑版pppt
内科综合治疗 并发症的治疗
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一直被认为是急性肝功能衰竭最 危险的并发症,发展至颞叶钩回疝很快危及患者生命。
Ⅲ~IV度肝性脑病脑水肿危险性增加到25~75%
28
肝性脑病颅内压增高的防治
编辑版pppt
25
编辑版pppt
内科综合治疗 病因治疗
确定或疑似疱疹病毒或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阿 昔洛韦( 5~ 10 mg/kg,每 8小时静滴),并且可 考虑进行肝移植。
药物性肝衰竭: 应停用所有可疑的药物;N-乙酰半 胱氨酸(NAC)仍然是药物性肝衰竭病因治疗的首选 药物,人工肝吸附治疗也被用于药物性肝衰竭。
12
编辑版pppt
四、免疫功能障碍 (一)细菌感染与菌血症 严重肝病时→肝合成补体不足→细菌的调理性作用减 弱; 血浆纤维连接蛋白严重缺乏,枯否细胞吞噬功能严重 受损,易感染。 常见:菌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尿道感染和自发性 细菌性腹膜炎等。
13
编辑版pppt
(二)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NTESTINAL ENDO-ROXEMIA)
相应的病因治疗措施和综合治疗措施,并积极防治各 种并发症 有条件者早期进行人工肝治疗 视病情进展情况行肝移植前准备
22
编辑版pppt
肝衰竭治疗模式
内科综合治疗
人工肝支持系统
肝移植
23
编辑版pppt
内科综合治疗 一般支持治疗
卧床休息,减少体力,减轻肝脏负担 加强病情监测处理 推荐肠道内营养 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补充白蛋白或新鲜血
30
编辑版pppt
其他治疗--人工肝支持治疗
人工肝支持治疗是肝衰竭有效治疗方法 治疗机制:基于肝细胞的强大再生能力,通过一个体
外的机械、理化和生物装置,清除各种有害物质,补 充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暂时替代衰竭肝脏的部分 功能,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或等待机 会进行肝移植。
31
编辑版pppt
(3)应用乳果糖:血氨增高与脑水肿有关,可肠内
使用乳果糖降低血氨水平来治疗和预防脑水肿进一步 加重。
(4)控制癫痫发作:应使用苯妥英钠和低剂量苯二
氮卓类药物,预防使用苯妥英钠对脑水肿和死亡率均
无影响,不推荐预防使用。
29
编辑版pppt
肝性脑病颅内压增高的防治
当出现去大脑状态、瞳孔异常等,提示颅内压升高, 应按脑水肿处理,如使用甘露醇,过度通气等。
(2)血浆γ球蛋白↑:枯否细胞功能严重障碍 → 抗原持续刺激浆细胞 → γ-球蛋白↑。
◆血浆白蛋白↓,γ球蛋白↑ ,白/球蛋白 比值下降或倒置。
7
编辑版pppt
3、脂类代谢:游离脂肪酸增加 甘油三酯合成增加 脂肪肝; 胆固醇酯化减少
4、电解质平衡紊乱: 低钾:食欲不振、胃肠功能紊乱、醛固酮灭活减少 低钠:水潴留是形成稀释性低钠血症重要原因。(病情 危重)
(1)Ⅰ~Ⅱ度肝性脑病的治疗:如进展为Ⅱ度肝性脑病 应转入ICU,行头颅CT除外颅内出血,尽量避免使用 镇静剂,如过度躁动可给予小剂量短效安定类药物。
(2)Ⅲ~IV度肝性脑病的治疗:头部抬高30度,并进 行气管插管以维持气道通畅,若需要用镇静剂,可考
虑给予小剂量异丙酚,可减低脑血流量,吸痰时可气 道滴入利多卡因。
(1)肝几乎合成全部的凝血因子; (2)清除活化的凝血因子; (3)制造纤溶酶原; (4)制造抗纤溶酶; (5)清除循环中的纤溶酶原激活物。
11
编辑版pppt
2、凝血功能障碍,易发生出血倾向 (1)凝血因子合成↓ (2)凝血因子消耗↑:DIC (3)循环中抗凝物质↑:肝素、FDP↑。 (4)易发生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 (5)血小板破坏↑与功能异常:脾功能亢进
证,可考虑使用泼尼松, 40~ 60 mg/d,其他原因 所致肝衰竭前期或早期,若病情发展迅速且无严重感 染、出血等并发症者,也可酌情使用。 促肝细胞生长治疗
为减少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可酌情使 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和前列腺素 E1( PEG1)脂质体等 药物,但疗效尚需进一步确定。 微生态调节治疗
确诊或疑似对乙酰氨基酚( APAP)过量:如摄入 APAP在 4h之内,在给予 N-乙酰半胱氨酸(NAC)之前 应先口服活性肽,摄人大量APAP的患者:立即给予 NAC. 对于非 APAP引起的急性肝衰竭患者,应用 NAC亦可改善结局。
26
编辑版pppt
内科综合治疗 其他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尚存在不同意见。 非病毒感染性肝衰竭,如自身免疫性肝炎是其适应
浆,并酌情补充凝血因子 进行血气监测,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
衡紊乱 注意消毒隔离,加强口腔护理及肠道管理,
预防医院感染发生
24
编辑版pppt
内科综合治疗 病因治疗
HBV DNA阳性: 肝衰竭早、中期开始抗病毒治疗,疗效相对较好。晚
期肝衰竭患者因残存肝细胞过少、肝脏再生能力严重 受损,抗病毒治疗似难以改善肝衰竭的预后。 抗病毒药物应选择降低病毒载量速度较快的核苷(酸) 类药物。研究表明,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比夫定 等均可以降低HBV DNA水平及肝衰竭患者的病死率 对于甲型(和丁型)病毒性肝炎引起的急性肝衰竭, 目前尚未证明病毒特异性治疗有效。
编辑版pppt
肝移植
绝对禁忌证 ①难以控制的感染,包括肺部感染、脓毒血症、腹腔
感染、颅内感染、活动性结核病 ②肝外合并难以根治的恶性肿瘤; ③合并心、脑、肺、肾等重要脏器的器质性病变,需
要基本生命支持,包括重度心功能不全、颅内出血、 脑死亡、肾功能不全行肾脏替代治疗时间大于 1个月; ④获得性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 HIV)感染; ⑤难以戒除的酗酒或吸毒; ⑥难以控制的精神疾病。
细胞低渗性低钠血症→脑C水肿。
8
编辑版pppt
二、胆汁分泌和排泄障碍(黄疸):
1.高胆红素血症: 临床表现:黄疸。
2.肝细胞内胆汁淤积症:
9
3、对机体的影响:
(1)胆汁积聚过多→肝细胞变性、坏死;胆盐可
编辑版pppt
激惹小胆管增生与炎症反应 → 引起肝硬化。
(2)胆汁不能排出肠腔, →VitK吸收障碍,凝
编辑版pppt
人工肝支持治疗
李氏人工肝系统(Li-ALS):我国学者创建的个体化 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针对不同病因、不同病情、 不同分期的肝衰竭患者采用个体化联合的人工肝系统。 疗效较好,适合国内的国情,尤其值得推荐临床应用。
33
编辑版pppt
人工肝支持治疗
适应证 (1)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衰竭早、中期,INR 在 1.5~ 2.5之间和血小板> 50×109/L的 患者为宜;晚期肝衰竭患者亦可进行治疗, 但并发症多见,治疗风险大,临床医生应评 估风险及利益后作出治疗决定;未达到肝衰 竭诊断标准,但有肝衰竭倾向者,亦可考虑 早期干预。
38
编辑版pppt
肝移植
相对禁忌证 ①年龄大于 65岁; ②合并心、脑、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性病变; ③肝脏恶性肿瘤伴门静脉主干癌栓形成; ④广泛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海绵样变等导致无法
找到合适的门静脉流人道者
39
编辑版pppt
肝移植
移植肝再感染肝炎病毒的预防和治疗 ①HBV再感染
编辑版pppt
人工肝支持治疗
并发症 出血、凝血、低血压、继发感染、 过敏反应、低血钙、失衡综合征
36
编辑版pppt
其他治疗—肝移植
适应证 ( 1)各种原因所致的中晚期肝衰竭,经积极内科综
合治疗和(或)人工肝治疗疗效欠佳,不能通过上述 方法好转或恢复者; ( 2)各种类型的终末期肝硬化。
37
肝脏功能受损 枯否细胞功能抑制
内毒素吸收
14
编辑版pppt
五、生物转化功能障碍
1、药物代谢障碍 (1)药物半衰期延长 (2)肝血流改变使药物或毒物代谢异常:分流 (3)药物与白蛋白减少→结合性药物↓→药物毒 性副作用↑。 2、毒物的解毒障碍 3、激素的灭活减弱 胰岛素、雌激素、皮质醇、醛固酮、ADH↑。
(2)晚期肝衰竭肝移植术前等待供体、肝移 植术后排异反应、移植肝无功能期的患者。 34
编辑版pppt
人工肝支持治疗
相对禁忌证 ( 1)严重活动性出血或并发 DIC者。 ( 2)对治疗过程中所用血制品或药品如血浆、
肝素和鱼精蛋白等高度过敏者。 ( 3)循环功能衰竭者。 ( 4)心脑梗死非稳定期者。 ( 5)妊娠晚期。
氨基
3
编辑版pppt
分类
1986年Bernuan:肝性脑病出现的时间 暴发性肝衰竭 亚暴发性肝衰竭
最近,Grady等: 超急性肝功能衰竭 急性肝功能衰竭 亚急性肝功能衰竭
4
编辑版pppt
临床表现
早期:恶心、呕吐、腹痛、脱水等,缺乏特异性 随后:黄疸、凝血功能障碍、酸中毒或碱中毒、低血
糖和昏迷 特征:意识障碍
人工肝支持治疗
非生物型:血浆置换( PE)、血液 /血浆灌流(HP或 PP)、血液滤过( HF)、血浆胆红素吸附( PBA)、 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 CHDF)
生物型/混合型:不仅具有解毒功能,而且还具备部分 合成和代谢功能,是人工肝发展的方向。国内外生物 型 /混合型人工肝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32
2
编辑版pppt
病因
噬肝 病毒感染 肝损药物:抗结核药物、四环素、对乙酰
酚、非甾体抗炎药等 毒物中毒:毒蕈、四氯化碳、磷 代谢异常:肝豆状核变性、妊娠期脂肪肝 急性缺血性损害:休克、心梗、急性心衰 血管因素:门静脉栓塞、Budd-Chiari综合征 其他:重症感染、转移性肝癌、自免肝
编辑版pppt
急性肝功能衰竭
HEPATIC INSUFFICIENCY
余杭区第五人民医院 王伟伟
1
编辑版pppt
定义
ALF——由于药物、感染等各种因素导致的急性肝细 胞坏死或肝细胞功能严重障碍导致的临床综合征。
美国肝脏疾病协会(AASLD)——预先不存在肝硬化 的患者出现凝血异常(通常INR≧1.5)、不同程度的 意识改变(肝性脑病),并且疾病持续时间少于26 周。
15
肝性脑病分级
主要症状
存活率
Ⅰ 精神活动迟钝、性格行为改变、意识恍惚
70%
Ⅱ 定向力障碍、行为失常(精神错乱、欣快)或嗜睡,可能有 60% 扑翼样震颤
Ⅲ 明细意识不清,语无伦次,嗜睡但是外界声音能唤醒
40%
IV 昏迷,对疼痛刺激无反应,去皮质状态或去大脑僵直
20%
编辑版pppt
16
编辑版pppt
血因子Ⅱ、Ⅶ、Ⅹ↓ → 出血倾向。
(3)肠内胆盐缺乏→内毒素吸收↑→肠源性内毒
素血症。
(4)血内胆盐的积聚→ 动脉血压降低与心动过缓。
(5)胆汁酸有毒扁豆碱样作用 →血中胆碱酯酶活
性↓ → 神经系统的抑制症状。
10
编辑版pppt
三、凝血与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蛋白溶解障碍:
1、 肝在调节凝血与抗凝血的平衡中起到重 要作用:
急性肝衰竭疗效判断
急性肝衰竭常以临床治愈率作为判断标准: ①乏力、纳差、腹胀、尿少、出血倾向和肝性脑病等
临床症状消失; ②黄疸消退,肝脏恢复正常大小; ③肝功能指标基本恢复正常; ④ PTA ( INR)恢复正常。
21
编辑版pppt
肝衰竭的治疗
目前肝衰竭的内科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和手段 原则上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针对不同病因采取
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
5
编辑版pppt
一、代谢障碍
1、糖代谢:低血糖 暴发性肝炎时常见。 机制: (1)大量肝C坏死→肝内糖原储备↓ ↘肝C内质网上葡萄糖—6—磷酸 酶破坏→肝糖原不能水解。 (2)胰岛素灭活减少(高胰岛素血症)。
6
编辑版pppt
2、蛋白质代谢:低白、高球蛋白血症 (1)白蛋白↓:有效肝C总数↓和肝C代谢的障碍 →白蛋白合成↓→白蛋白↓ →腹水形成。
肝性脑病发病机制
(一)氨中毒学说 氨生成过多 清除不足
17
编辑版pppt
肝性脑病发病机制
(二)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三)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四)GABA学说
18
编辑版pppt
急性肝功能衰竭的诊断
急性起病,2周内出现Ⅱ度及以上肝性脑病 并有以下表现者: ①极度乏力,有明显厌食、腹胀、恶心、呕吐 等严重消化道症状; ②短期内黄疸进行性加深; ③出血倾向明显,PTA≤ 40%(或 INR≥1.5), 且排除其他原因; ④肝脏进行性缩小。
19
编辑版pppt
急性肝衰竭疗效判断
主要疗效指标是生存率( 4、 12、 24和 48周生 存率)。次要疗效指标包括:乏力、纳差、腹胀、尿 少、出血倾向、肝性脑病、感染及腹水等临床症状和 体征的改善;血液生化学检查示 TBil下降, PTA ( INR)恢复正常,血清白蛋白改善。
20
编辑版pppt
乳果糖或拉克替醇,以减少肠道细菌易位或降低 内毒素血症及肝性脑病的发生。
27
编辑版pppt
内科综合治疗 并发症的治疗
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一直被认为是急性肝功能衰竭最 危险的并发症,发展至颞叶钩回疝很快危及患者生命。
Ⅲ~IV度肝性脑病脑水肿危险性增加到25~75%
28
肝性脑病颅内压增高的防治
编辑版pppt
25
编辑版pppt
内科综合治疗 病因治疗
确定或疑似疱疹病毒或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阿 昔洛韦( 5~ 10 mg/kg,每 8小时静滴),并且可 考虑进行肝移植。
药物性肝衰竭: 应停用所有可疑的药物;N-乙酰半 胱氨酸(NAC)仍然是药物性肝衰竭病因治疗的首选 药物,人工肝吸附治疗也被用于药物性肝衰竭。
12
编辑版pppt
四、免疫功能障碍 (一)细菌感染与菌血症 严重肝病时→肝合成补体不足→细菌的调理性作用减 弱; 血浆纤维连接蛋白严重缺乏,枯否细胞吞噬功能严重 受损,易感染。 常见:菌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尿道感染和自发性 细菌性腹膜炎等。
13
编辑版pppt
(二)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NTESTINAL ENDO-ROXEMIA)
相应的病因治疗措施和综合治疗措施,并积极防治各 种并发症 有条件者早期进行人工肝治疗 视病情进展情况行肝移植前准备
22
编辑版pppt
肝衰竭治疗模式
内科综合治疗
人工肝支持系统
肝移植
23
编辑版pppt
内科综合治疗 一般支持治疗
卧床休息,减少体力,减轻肝脏负担 加强病情监测处理 推荐肠道内营养 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补充白蛋白或新鲜血
30
编辑版pppt
其他治疗--人工肝支持治疗
人工肝支持治疗是肝衰竭有效治疗方法 治疗机制:基于肝细胞的强大再生能力,通过一个体
外的机械、理化和生物装置,清除各种有害物质,补 充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暂时替代衰竭肝脏的部分 功能,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或等待机 会进行肝移植。
31
编辑版pppt
(3)应用乳果糖:血氨增高与脑水肿有关,可肠内
使用乳果糖降低血氨水平来治疗和预防脑水肿进一步 加重。
(4)控制癫痫发作:应使用苯妥英钠和低剂量苯二
氮卓类药物,预防使用苯妥英钠对脑水肿和死亡率均
无影响,不推荐预防使用。
29
编辑版pppt
肝性脑病颅内压增高的防治
当出现去大脑状态、瞳孔异常等,提示颅内压升高, 应按脑水肿处理,如使用甘露醇,过度通气等。
(2)血浆γ球蛋白↑:枯否细胞功能严重障碍 → 抗原持续刺激浆细胞 → γ-球蛋白↑。
◆血浆白蛋白↓,γ球蛋白↑ ,白/球蛋白 比值下降或倒置。
7
编辑版pppt
3、脂类代谢:游离脂肪酸增加 甘油三酯合成增加 脂肪肝; 胆固醇酯化减少
4、电解质平衡紊乱: 低钾:食欲不振、胃肠功能紊乱、醛固酮灭活减少 低钠:水潴留是形成稀释性低钠血症重要原因。(病情 危重)
(1)Ⅰ~Ⅱ度肝性脑病的治疗:如进展为Ⅱ度肝性脑病 应转入ICU,行头颅CT除外颅内出血,尽量避免使用 镇静剂,如过度躁动可给予小剂量短效安定类药物。
(2)Ⅲ~IV度肝性脑病的治疗:头部抬高30度,并进 行气管插管以维持气道通畅,若需要用镇静剂,可考
虑给予小剂量异丙酚,可减低脑血流量,吸痰时可气 道滴入利多卡因。
(1)肝几乎合成全部的凝血因子; (2)清除活化的凝血因子; (3)制造纤溶酶原; (4)制造抗纤溶酶; (5)清除循环中的纤溶酶原激活物。
11
编辑版pppt
2、凝血功能障碍,易发生出血倾向 (1)凝血因子合成↓ (2)凝血因子消耗↑:DIC (3)循环中抗凝物质↑:肝素、FDP↑。 (4)易发生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 (5)血小板破坏↑与功能异常:脾功能亢进
证,可考虑使用泼尼松, 40~ 60 mg/d,其他原因 所致肝衰竭前期或早期,若病情发展迅速且无严重感 染、出血等并发症者,也可酌情使用。 促肝细胞生长治疗
为减少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可酌情使 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和前列腺素 E1( PEG1)脂质体等 药物,但疗效尚需进一步确定。 微生态调节治疗
确诊或疑似对乙酰氨基酚( APAP)过量:如摄入 APAP在 4h之内,在给予 N-乙酰半胱氨酸(NAC)之前 应先口服活性肽,摄人大量APAP的患者:立即给予 NAC. 对于非 APAP引起的急性肝衰竭患者,应用 NAC亦可改善结局。
26
编辑版pppt
内科综合治疗 其他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尚存在不同意见。 非病毒感染性肝衰竭,如自身免疫性肝炎是其适应
浆,并酌情补充凝血因子 进行血气监测,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
衡紊乱 注意消毒隔离,加强口腔护理及肠道管理,
预防医院感染发生
24
编辑版pppt
内科综合治疗 病因治疗
HBV DNA阳性: 肝衰竭早、中期开始抗病毒治疗,疗效相对较好。晚
期肝衰竭患者因残存肝细胞过少、肝脏再生能力严重 受损,抗病毒治疗似难以改善肝衰竭的预后。 抗病毒药物应选择降低病毒载量速度较快的核苷(酸) 类药物。研究表明,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比夫定 等均可以降低HBV DNA水平及肝衰竭患者的病死率 对于甲型(和丁型)病毒性肝炎引起的急性肝衰竭, 目前尚未证明病毒特异性治疗有效。
编辑版pppt
肝移植
绝对禁忌证 ①难以控制的感染,包括肺部感染、脓毒血症、腹腔
感染、颅内感染、活动性结核病 ②肝外合并难以根治的恶性肿瘤; ③合并心、脑、肺、肾等重要脏器的器质性病变,需
要基本生命支持,包括重度心功能不全、颅内出血、 脑死亡、肾功能不全行肾脏替代治疗时间大于 1个月; ④获得性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 HIV)感染; ⑤难以戒除的酗酒或吸毒; ⑥难以控制的精神疾病。
细胞低渗性低钠血症→脑C水肿。
8
编辑版pppt
二、胆汁分泌和排泄障碍(黄疸):
1.高胆红素血症: 临床表现:黄疸。
2.肝细胞内胆汁淤积症:
9
3、对机体的影响:
(1)胆汁积聚过多→肝细胞变性、坏死;胆盐可
编辑版pppt
激惹小胆管增生与炎症反应 → 引起肝硬化。
(2)胆汁不能排出肠腔, →VitK吸收障碍,凝
编辑版pppt
人工肝支持治疗
李氏人工肝系统(Li-ALS):我国学者创建的个体化 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针对不同病因、不同病情、 不同分期的肝衰竭患者采用个体化联合的人工肝系统。 疗效较好,适合国内的国情,尤其值得推荐临床应用。
33
编辑版pppt
人工肝支持治疗
适应证 (1)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衰竭早、中期,INR 在 1.5~ 2.5之间和血小板> 50×109/L的 患者为宜;晚期肝衰竭患者亦可进行治疗, 但并发症多见,治疗风险大,临床医生应评 估风险及利益后作出治疗决定;未达到肝衰 竭诊断标准,但有肝衰竭倾向者,亦可考虑 早期干预。
38
编辑版pppt
肝移植
相对禁忌证 ①年龄大于 65岁; ②合并心、脑、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性病变; ③肝脏恶性肿瘤伴门静脉主干癌栓形成; ④广泛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海绵样变等导致无法
找到合适的门静脉流人道者
39
编辑版pppt
肝移植
移植肝再感染肝炎病毒的预防和治疗 ①HBV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