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气血津液神(51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肺为生气之主——肺司呼吸,吸入自然之清气,呼 出浊气,保证气的生成。
肾为生气之根 先天 之精 后天 之精
元气
谷 气
自然界 清气
一身 之气
宗气
肺为生气之主
脾为生 气之源
三、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一)气的运动 1.气机的概念: 气的运动称作气机。 2.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 3.气运动的意义: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一旦停息,也就意味着生 命活动的终止。
5、化神: 精是神化生的物质基础。
四、人体之精的分类
按来源 精 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 有各脏腑之精 有生殖之精
按分布部位 按特殊功能
第二节 气
中医学的气学说,是研究人体之气的概 念、生成、分布、功能及其与脏腑、精、 血、津液之间关系的系统理论,与古代哲 学的气学说有着明显的区别。
一、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
五、人体之气的分类
(一)人身之气(一身之气) (二)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三)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人身之气 是在全身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 与邪气相对而言,称为正气,具有防御、抗邪、 调节、康复等作用。
元气 元气是人体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气,由先天 之精化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生成与分布:元气由肾藏的先天之精化生, 受后天之气的充养,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 身。 • 生理功能: 一是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 二是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 的生理活动。
二、津液的代谢 (一)津液的生成 津液来源于饮食水谷,其生成与脾胃小肠大 肠有关。
胃——收纳腐熟 小肠——泌别清浊,吸收水谷精微 和大量水液 大肠——传导食物残渣的同时,吸 收其中部分水分

(二)津液的输布 脾、肺、肾、肝和三焦。
• 脾气散精:脾气将津液上输于肺。 将津液直接布散至全身各脏腑。 • 肺气宣发肃降,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
二、人体之精的代谢 • 精的代谢过程,分精的生成、贮藏和施泄等 三个不同而相关联的阶段。 (一)精的生成
先天之精 精 后天之精 禀受于父母生殖之精, 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 质,是生命产生的本原 以先天之精为本, 得后天之精充养, 先后天之精相互 又称“水谷之精”,由脾 促进,人体之精 胃等脏腑吸取饮食精 才能逐渐充盛 华产生,是维持生命 活动的重要物质
• 4.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脏腑之气的运动有其独特之处,也体现了脏腑 生理活动的特性。
五脏 心肺居上,在上者宜降 肝肾居下,在下者宜升 脾胃居中,为升降枢纽 升已而降 降已而升 升中有降 降中有升 对立统一 协调平衡
六腑 —— 总体是降,降中有升 脏腑关系 肺主出气,肾主纳气 肝主升发,肺主肃降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心肾相交 肺之宣发肃降 小肠之泌别清浊
(二)气化 1.气化的概念 • 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诸 如体内精微物质的化生及输布,精微物质 之间、精微物质与能量之间的互相转化, 以及废物的排泄等等都属气化。 • 在中医学中,气化实际上是指由人体之气 的运动而引起的精气血津液等物质与能量 的新陈代谢过程,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 一。
(二)相关脏腑功能 1. 脾胃(化为水谷之精)
2.心肺(奉心化赤;肺吸入清气) 3.肾(肾精化血)
血液化生示意图
清气
脾胃之气 饮食 水谷 中焦 受气 取汁 水谷 精微
肺气
营气
心气
心脉 津液
肾精
肾气
肝 髓

三、血的运行 (一)影响血液运行的因素 • 阳气的推动、温煦作用与阴气的宁静、凉润 作用的协调。 • 气的固摄作用。 • 脉道的完好无损与通畅无阻。 • 血液的质量,包括清浊及黏稠状态,都可影 响血液自身的运行。 • 病邪的影响:阳邪侵人,血液妄行,血逸脉 外而出血。阴邪侵袭,血行缓慢,可出现瘀 血。
• 肾为水脏,对水液代谢起着主宰作用。 肾阳肾气推动和促进肺、脾对津液的输布; 肾气蒸腾气化,清者重吸收,复归于肺。 • 肝气疏泄,调畅气机,气行则水行,保持了水道的 畅通,促进了津液输布的通畅。
• 三焦为水液和诸气运行的通路。
(三)津液的排泄 尿液和汗液。呼气、粪便。 1.肾——膀胱——生成尿
清者重新吸收布散至全身,浊者则成为尿液。 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均依靠于肾气的蒸化等作用 2.肺——呼气——汗(气门)。另外,呼气时 也带走一些水分。 3.大肠排出粪便时,也随糟粕带走一些残余的 水分。腹泻、久泻---伤津(脱水)。
禀受于父母的 生命物质 后天水谷精微 是人体生命的本原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 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相融合而成 的精华物质
• 精一般呈液态贮藏于脏腑之中或流 动于脏腑之间。
人体之精的层次
• 广义之精:包括血液、津液、髓及水谷精 微等一切精微物质 • 狭义之精:生殖之精(精的本始含义)
• 一般意义的精:不包括血液、津液、髓等, 只含先天之精、后天之精、水谷之精和脏 腑之精。
• 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之一。气运行不息,推动和调控着人体内的 新陈代谢,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进程。气的运 动停止,则意味着生命的终止。 • 中医学的气概念,可能源于古人对人体生命 现象的观察,也受到古代哲学气学说的渗透 和影响。
中医学中精与气概念的区别 • 精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 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灵枢· 经脉》说: “人始生,先成精。” • 气是由精化生的极细微物质,《素问· 阴阳 应象大论》说:“精化为气。” • 精为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人体生 命的本质。 气是推动和调控脏腑生理活动的动力。, 是人体生命的维系。
精气血津液神
本章主要内容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 第六节
精 气 血 津液 神
精气血津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精
中医学的精理论,是研究人体之精的 概念、代谢、功能及其与脏腑、气血等相 互关系的学说。与古代哲学的精或精气在 概念上有着严格的区别。
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
(二)相关脏腑功能 血液的正常运行,与心、肺、肝、脾等脏 腑的功能密切相关。
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全身 推动和促进 血液运行的 朝百脉,主治节,辅心统血 肺 肺气宣发肃降,调节全身气机,促进血液运行 重要因素 肝 主疏泄,调畅气机→血行通畅 贮藏血液,调节血量,防止出血 脾主统血——控制血行脉中,防止血逸脉外 固摄控制血液 运行的重要因素
某一脏腑 —— 升降的统一体,如
在上者降,在下者升,阴阳二气交感。
心 肺


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


5.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 • 当气的运动出现异常变化,升降出入之间 失去协调平衡时,概称为“气机失调”。 气机不畅:气的运行受阻而不畅通。 气滞:气在局部阻滞不通。 气逆: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 气陷: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 气脱:气的外出太过而不能内守。 气闭:气不能外达而郁结闭塞于内。
四、血的功能 (一)濡养 • “血主濡之”。 (二)化神
血是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血气充盛,血脉和调:精力充沛,神志清晰, 感觉灵敏,思维敏捷 血液亏虚,血行异常:精神疲惫,健忘,失眠, 多梦,烦躁,惊悸,甚至 神志恍惚,谵妄,昏迷
化神
第四节 津液 • 中医学的津液学说,是有关人体内津液的 概念、生成、输布、排泄及其与脏腑、精、 气、血相互关系的理论。
2.气化的形式 • 气化就是体内物质新陈代谢的过程,是物质转化 和能量转化的过程。如: 饮食水谷化为水谷精微; 精化为气; 精与血同源互化; 津液与血同源互化; 血的化生与其化气生神; 津液的化生与其化汗化尿; 气的生成与代谢,包括化为能量、热量以及生 血、化精、化神等。
(三)气机和气化的关系 • 气的运动是产生气化过程的根本,是气化 过程发生和赖以进行的前提与条件。 • 气化过程中寓有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气的 各种运动形式正是从气化过程中而得以体 现出来的。 • 气的运动及其所维持的气化过程永恒存在 于生命过程的始终。
营气与卫气
营 气 卫 气
营气是行于脉中而具 卫气是行于脉外而具 有保卫作用的气。 概念 有营养作用的气。 营气属阴,又称营阴。 卫气属阳,又称卫阳。
生成 营者,水谷之精气也。 卫者,水谷之悍气也。 行于脉外 分布 行于脉中
化生血液 功能 营养全身
防御外邪 温养全身 调控腠理
第三节

• 研究血的生成、运行、功能及其与脏 腑、经络、精、气、津液相互关系的 理论,即是中医学的血学说。
三、津液的功能 (一)滋润濡养 滋润皮毛肌肤、孔窍(津);
濡养脑、关节(液) (二)充养血脉 1.津液入脉,成为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2.津液还有调节血液浓度的作用,并起到了滑 利血脉的作用。 另外,津液的代谢对调节机体内外环境的阴阳 相对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五节 神
• 在古代哲学范畴中,神是指调控宇宙万物发 生发展变化的一种力量,是宇宙的主宰及规 律。而中医学中的神,是有关人体生命的认 识。 • 研究人体之神的概念、生成、作用及其与脏 腑、精气血相互关系的理论,即是中医学的 神学说。 一、神的基本概念 二、神的生成 三、神的作用
• 宗气 • 是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 的气。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为“气海”, 又名为膻中。 • 宗气聚于胸中,通过上出息道(呼吸道), 贯注心脉及沿三焦下行的方式布散全身。 • 生理功能:行呼吸 行血气 资先天
宗气的分布与功能示意图
呼吸道
助肺司呼吸
宗气
心脉
助心行血气
丹田
资助先天元气
四、人体之气的功能 • 推动与宁静作用(生长发育;脏腑的功能; 精血津液的贮藏运行输布;精神活动) • 温煦与凉润作用(维持体温恒定;维持脏腑、 经络、形体、官窍等功能稳定;维持精血津 液的贮藏运行输布) • 防御作用(防邪侵入,祛邪外出。阳气抵御 和祛除阴邪,阴邪抵御和祛除阳邪。) • 固摄作用(精血津液及汗尿唾) • 中介作用(信息的载体)
二、人体之气的生成 (一)生成之源 • 人体之气来源于: ①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元气), ②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谷气), ③自然界的清气。 后两者又合称为后天之气(宗气); 三者结合而成一身之气, 《内经》称为“人气”。
(二)相关脏腑功能
1.肾为生气之根——肾藏先天之精,其所化生的先天 之气(元气),是人体之气的根本。 2.脾胃为生气之源——脾主运化,胃主收纳,脾胃吸 收的水谷之精及其化生的血与津液皆可化气,统 称水谷之精气,为人体之气的主要来源。
一、血的基本概念 二、血的生成 三、血的运行 四、血的功能
一、血的基本概念 • 血是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之一。
二、血的生成
(一)化生之源
水谷精微——化生 营气 两者进入脉中, 生成血液的 津液 变化成红色的血液 基本物质 肾精——肾精可化为肝血,以充实血液
人体之精代谢示意图
先天 之精
生殖 之精
繁衍 生命

后天 之精
脏腑 之精
濡养 脏腑 化气 化血 化神
生成
贮藏
施泄
三、人体之精的功能
1、繁衍生命: 生殖之精具有繁衍生命的作用,精是生命的本原。 2、濡养:濡养人体各脏腑形体官窍。 3、化血:精可化血,是血液生成的来源之一。 4、化气:
先天之精化生先天之气(元气) 水谷之精化生水谷之气(谷气) 加肺吸入自然之清气 综合而成一身之气
(二)精的贮藏与施泄 1.精的贮藏
分藏于五脏 精 分藏于五脏 后天之精 贮藏于肾,是肾精的主体成分 先天之精 部分分藏于其他脏腑 脾胃化生后,转输到各脏腑 (化为脏腑之精) 剩余部分输送到肾,以充养 肾中的先天之精
2.精的施泄
• 精的施泄有两种形式: ①一是分藏于全身各个脏腑之中,濡养脏腑,并 化气以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的机能。 ②二是化为生殖之精而有度的排泄以繁衍生命。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二、津液的代谢 三、津液的功能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 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 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之一。 • 津液是津和液的总称。 • 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 肌肉和孔窍,并能渗入血脉之内,起滋润作 用的,称为津; • 质地较浓稠,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 腑、脑、髓等,起濡养作用的,称为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