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课时练 (武邑县第二中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7
(人教版)九年级上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课时练
(武邑县第二中学)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一、单选题
,不正确的是( )
A. 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
B. 气体易被压缩——分子间隔大
C. 水加糖变甜——分子不停地运动
D. 铁块很难压缩——分子间存在斥力
2. 关于原子、分子叙述错误的是( )
A. 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B. 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
C. 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
D.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3.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4. 下列对如图所示各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甲图:说明通电时水分子发生了改变
B. 乙图: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
管 C. 丙图:稍稍用力拉水平接触水面的玻璃板,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D. 丁图:向下迅速压活塞,乙醚棉球燃烧,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5. “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能够使人心情放松;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从微观角度分析,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 ) ①分子的质量很小 ②分子之间有间隔 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④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6. 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大,原子小
B. 气体受热膨胀是由于分子变大的缘故
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7. 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
B. 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
C. 分子质量一
定大于原子质量 D. 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
8.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 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B.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 分
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D.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
9. “”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能表示“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的是( )
A. B. C. D.
10. 如图表示的是气体分子的模型,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模型的
是( )
A. A
B. B
C. C
D. D
11. 最近科学家发现,水在-157 °C超低温、正常压力或真空条件下仍呈液态,比蜂蜜还黏稠。
下列关于这种“高密度液态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性质与普通水不同
B. 分子不再运动
C. 氢、氧两
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1 D. 分子间的间隔比普通水大
12. 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
B.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 原子是不能再
分的粒子 D. 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
13. 构成冰的分子和构成水蒸气的分子具有( )
A. 相同的性质
B. 相同的物理性质
C. 相同的化学性质
D. 不同的化
学性质
14. 海洋水族馆中,表演者需携带氧气瓶在水中与鱼“共舞”。
氧气被压缩在钢瓶中,其原因正确
的是( )
A. 氧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B. 氧分子的质量发生改变
C. 氧分子变成了氧原
子 D. 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了
15. 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 )
A. 间隔增大
B. 质量增大
C. 体积增大
D. 个数增多
16. 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 )
A.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 该化学
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 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隙
17.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 O
2B. H
2
O C. CO
2
D. H
2
O
2
18. 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 分子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大
C. 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D. 当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时,二氧化碳分子间不存在间隙
19. 下列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 )
A. 如图所示,观察到A烧杯(盛有酚酞溶液)的溶液随着时间的变化,溶液由无色变红
色 B. 25 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 m3的钢瓶中 C. 香水、汽油要密闭保存 D. 水通电后能生成氢气和氧气
20. 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它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以杀死癌细胞。
下列有关“纳米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要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B. “纳米车”分子不是由原子构成的
C. “纳米车”运输药物分子的过程是肉眼可以直接看见的
D. “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控制分子的运动
21. 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 )
A. 分子由原子构成
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
D.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22. 小华用凉开水养鱼,不久鱼儿全死了。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 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元素
B. 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原子
C. 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水分子
D. 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气
23. 在一定环境中,常温常压下的水可以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热冰”是纯净物
B. “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
C. “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D. 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24. 品红是一种固体化学试剂,常用来给物质染色。
如图所示向盛水的烧杯中放入一粒品红,一
段时间后,烧杯中形成红色溶液,此实验能说明( ) ①分子处于不断运动之中②分子大,原子小③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④分子之间有间隔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25. 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
A. 水蒸发
B. 石蜡熔化
C. 干冰升华
D. 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
2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C. 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D.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
27. 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气和液氧的颜色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B.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C. 尘土飞扬不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D.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体积增大
28. 对于图示理解错误的是( )
A. 原子可结合成分子
B. 可用表示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C. 物质都
化学变化的基础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二、填空题
3 / 7
29. (6分)图是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
图: 请通过比较、归纳,回答下列问题(不利用相对原子质量):
(1)一个甲烷分子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不同点是;
(2)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的相同点是;
(3)根据上述示意图,请从微观角度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一个信息:。
30.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多种,有的物质是由构成的,如氮气、水等;有的物质是由直接构成的,如铁、汞等。
31. 为了解释下面的事实,请在后面的空格里选择有关分子基本特征的序号。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D.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1)墨汁滴一杯清水中,清水很快变黑了,主要是因为。
(2)湿衣服晾一段时间会变干,原因是。
(3)在离花不远的地方可以闻到花香,原因是。
(4)可以将大量的氧气压缩到钢瓶中,原因是。
(5)假如一滴水的分子个数由10亿人同时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约3万年才能数完,原因是。
(6)即使是一个氢分子也可以跟氧分子发生反应,说明。
32.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二氧化碳和铜这两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2)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请回答: (已知:“”代表氧原子,“”代表硫原子) 变化Ⅰ表示的宏观事实是;变化Ⅱ表示的宏观事实
是。
33. 下图表示氢气和氯气(Cl
)反应的示意图。
2
(1)该反应的类型属于反应。
(2)在反应中,氢分子变成,氯分子变成,它们相互结合成新的分子是。
(3)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氯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因此在这个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三、简答题
,请从宏观和微观(原子和分子的观点)两个角度描述它们的变化过
程。
评卷人得分
四、探究题
“保鲜”呢? 【设计实验】向A、B、C三只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别注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并在各玻璃杯外壁标明刻度,如图所
示放置一周。
(1)【实验现象】一周后发现:A杯中的水量几乎不变;而C杯中的水量减少较多;B杯中的现象是。
(2)【解释】请用分子知识解释C杯中水量减少的原因: 。
(3)【结论】保鲜膜除了可阻止食物中的水分流失,还能隔绝,防止食物腐烂变质。
参考答案
1. 【答案】A【解析】A水结成冰实质是分子运动减缓,分子没有发生变化,错误;B气体容易被压缩因为气体分子的间隔较大,加压间隔变小,正确;C水加糖变甜因为糖分子进入水中,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正确;D铁块难被压缩,因为分子间间隔较小,斥力较大,正确。
2. 【答案】C【解析】分子由原子构成,故A正确;根据微粒的性质,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地运动,故B正确;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C错误;分子和原子都能构成物质,故D正确。
3.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分子的基本性质。
物体的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而分子本身的大小不变,A错;B、C、D都对。
4. 【答案】C【解析】用力拉水平接触水面的玻璃板时,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导致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玻璃板所受的重力和水分子对玻璃的引力之和,故C选项错误。
5.
5 / 7
【答案】B【解析】茉莉的香气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檀木和茉莉的香气对人的作用不同,
说明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B正确。
6. 【答案】C【解析】A项分子与原子的体积及质量在未确定种类前不能进行比较;B项气
体受热膨胀是由于分子间隙变大;D项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7. 【答案】B【解析】A项,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B项,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气和
臭氧; C项,如氦原子的质量大于氢分子的质量; D项,化学反应中分子数目可能变化。
8. 【答案】B【解析】“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是化学变化的实质,也是分子和
原子的本质区别,故选B。
9. 【答案】D【解析】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它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
子构成的,故选D。
10. 【答案】C【解析】从分子的角度分析,混合物是由多种分子混合而成的,故选C。
11. 【答案】C【解析】高密度液态水是水的一种特殊状态,化学性质与普通水相同,A错误;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B错误;仍然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氢、氧两种原子
的个数比为2∶1,C正确;特殊状态的水密度变大,说明分子间隔比普通水小,D错误。
12. 【答案】B【解析】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A错;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
正确;原子可再分为质子、中子和电子,C错;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D错。
故选B。
13. 【答案】C【解析】构成冰的分子和构成水蒸气的分子是同一种分子,分子是保持化学
性质的最小微粒,所以二者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由于冰和水蒸气是不同的物态,所以具有
不同的物理性质,故选C。
14. 【答案】D【解析】氧气被压缩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压强增大,氧分子间
的间隔变小,故D正确。
15. 【答案】A【解析】密封容器中,容器内分子质量、体积和个数均不发生变化;高原压
强比平原小,气体分子间间距增大,使包装袋鼓起。
16. 【答案】C【解析】由反图可知,反应前有两种微粒,反应后只有一种微粒,故反应为
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错误。
17.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微粒构成。
物质中含有氧分子,则该物质中需含有
氧气单质;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A对;水是水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
构成,双氧水是由双氧水分子构成,这三种物质中都不含氧分子,故B、C、D错。
18. 【答案】B【解析】A项原子可再分为质子、中子和电子;C项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水分子;D项CO
2气体变为干冰时,CO
2
分子间间隙减小。
19. 【答案】B【解析】A和C项说明分子是在不停运动的;B项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D项
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20. 【答案】D【解析】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A错误;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错误;分子很小,肉眼不可能看见, C错误;D正确。
21. 【答案】D【解析】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此过程中,
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由于原子没有再分,因此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D错误。
22. 【答案】D【解析】水烧开时,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降低, O
2
的量减小。
开水变凉后,溶
解的O
2
的量仍然很小,导致鱼儿缺氧窒息死亡。
23. 【答案】A【解析】“水变成“热冰”的过程水分子的结构不变,因而仍属于纯净物,A正确。
24. 【答案】D【解析】品红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品红能扩散到水中说明分子是不断
运动的;品红分子能扩散到水分子之间,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故选A。
25. 【答案】D【解析】蒸发、融化和升华都是物质的形态发生变化,分子没有改变;过氧
化氢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氢气分子和水分子,可以证明分子可以再分,故选D。
26. 【答案】C【解析】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但在某些变化中可
以再分,如原子弹爆炸。
C正确。
原子既能构成分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如铁就是由铁原子构
成的。
27. 【答案】C【解析】A.氧气与液氧的颜色不同是分子间的间隔不同造成的,液氧中分子间
隔较小,能够观察其颜色,气体间隔大观察不到,但是构成分子相同,错误;B.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原理是低温情况氧气会先变为液态,分离,出去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分子没有发生改变,错误;C.
尘土飞扬是可以用肉眼看到的,说明是宏观物质,不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正确;D.压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加热分子的间隔变大,体积膨胀,使乒乓球重新鼓起,错误。
28.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组成和形成过程。
由题目给出的信息可知,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A、B对;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如金刚石由C原子构成,NaCl由离子构成,C错;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也就生成了新的连接方式,原物质的分子断裂,
如:H
2与O
2
反应生成水的过程中,H
2
和O
2
分子破裂,重新组合成水分子,D对。
29.(1) 【答案】分子构成不同(或原子总数不同或分子结构不同)(2) 【答案】都含有氧原
子(3) 【答案】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也可以结合成新分子(或在化学变化
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没有改变)【解析】(2)从微观上看,三种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
(3)观察
图示可知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未发生变化,分子可分解为原子,原子也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1.(1) 【答案】C(2) 【答案】C(3) 【答案】C(4) 【答案】B(5) 【答案】A(6) 【答案】D【解析】分子具有体积小,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等
多种性质,不同特征能解释不同的现象,要把握住宏观现象和微观性质的联系,正确运用性
质来解释现象。
32.(1) 【答案】二氧化碳(2) 【答案】化学变化;物理变化【解析】二氧化碳是由分子构
成的,铜是由原子构成;变化I前后微粒的种树和种类均不同,可以断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变化Ⅱ的前后微粒本身没有变,只是微粒间的间隔改变了,发生了物理变化。
33.(1) 【答案】化合(2) 【答案】氢原子氯原子氯化氢分子(3) 【答案】氢分子氯原子氢分子和氯分
子【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能根据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类型及化学反应的微观信息,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知识运用能力。
(1)反应物是氢气和氯气两种物质,生成物
是氯化氢,是一种物质,因此属于多变一的化合反应。
(2)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在化学反应中,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氯分子分解成氯原子,氢原子和氯原子重新结合成氯化氢分
子。
(3)氢气是由氢气分子构成的,其化学性质是由氢分子来保持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因此氯气分子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氯原子。
34. 【答案】(1)宏观:水在加热条件
下发生物理变化,由液态水变成水蒸气。
微观:水分子受热,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2)宏观: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化学变化,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微观:通电条件下,水分子分
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两个氧原子结合
成一个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35.(1) 【答案】水量减少比A杯多,比C杯少(2) 【答案】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C杯中的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去了(3) 【答案】氧气(或空气)【解析】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对比实验可知,保鲜膜是可以有效的隔绝空气和水分,A
中水量基本不变;报纸有较强的透气性,水分挥发一部分;敞口放置的容器没有隔绝,水分
挥发最多。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