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观察及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观察及护理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多发病,它包括上生殖道或邻近结构的炎症及损伤,其发病居高不下,影
响妇女健康。
目前,我们采用中药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1月~12月,我院门诊就诊的慢性盆腔炎病人60例,年龄23~52岁,病程一个月
至6年。
均为已婚妇女,临床表现为白带增多、腰酸、下腹隐痛或下坠感,经期前或性生活
后症状加重,月经淋漓不尽。
妇科检查附件区压痛或伴增厚,盆腔或附件区触及不活动界限
的触痛包块。
B超检查附件区包块28例,大小2.9cm×3.1cm×4.0cm—4.8cm×5.0cm×5.3cm;盆腔少量积液(0.8—3.1ml)15例无异常17例。
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宫外孕及卵巢肿瘤。
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对照组25,两组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对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妇科常规抗生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外加中药外敷。
1.2.1对照组:常规抗生素:5%甲硝唑200ml,盐酸洛美沙星200ml或头孢曲松钠针2g加
0.9%生理盐水40ml联用静滴一日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
1.2.2 观察组: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配合中药外敷小腹部。
1.2.3中药制作:千年健10g,续断12g,川椒10g,艾叶10g,独活12g,血竭10g,归尾
12g,五加皮12g,没药10g,追地风10g,桑奇生12g,白芷10g,姜活10g,乳香10g,红
花10g,赤芍15g,防风10g,透骨草15g,将上述方药碾碎装在小布袋内(布袋大小为
7×10cm),放在锅上蒸热,而后将其敷于小腹部,外加热水袋保暖,温度保持在40C—50C
左右,[2]约45~60分钟,每日1~2次,每剂药物可装2袋3日更换1袋,3剂为一个疗程,经期禁敷,连续使用3个疗程(停药后观察3个月)估计其治疗效果。
1.3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的疗效判断标准:下腹及腰邸痛消失,白带正常,一般
检查,盆腔检查及实验检查均正常,停药观察3个月症状无复发为治愈;下腹及腰邸部痛消失,白带接近正常,一般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正常,但盆腔仍有阳性体征,为有效;未达到上
述标准为无效。
2 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痊愈率比较:P<0.005
两组痊愈率比较:P<0.05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多发比病,多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情迁延
所致,多因病程长,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影响生活质量,也常常是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
之一。
中医认为外受六淫所侵,内由七情所伤,饮食劳倦均可伤人气血,损及冲任,多为热
毒或湿邪阻络,邪入胞宫,因而雷及脾肾,影响肺肝,甚至心失所养,神不守舍等,病理反
应为盆腔炎致病之因。
慢性盆腔炎则属余邪未净,癒积胞中以致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
冲任受损,带脉失司,瘀积成疾。
方中独活姜治,防风,透骨草、具有发汗、解热、解毒、
祛风除湿止痛。
续断、桑寄生、千年健具有祛风除湿、状筋骨、红花、乳香、没药、具有舒
筋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有抑菌、杀菌作用,血竭、收敛止血,敛疮生肌,祛瘀止痛,艾叶、温经散寒、通络祛风、除湿止痛,调经安胎止血。
由于组方合理,以上药物配合应用,相辅
相成,达到祛风除湿、消经散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在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
基础上同时辅以该中药外敷下腹起到局部热敷理疗作用,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了局部血液
循环可增加了药物的吸收,从而加速炎症的吸收,提高治愈率,实为妇科良药。
护理注意事项:(1)治疗期间增加营养,适当加强体育锻炼,避免重体力劳动,以提高机
体抵抗力。
(2)月经期间禁用。
(3)中药热敷温度不纯以病人的耐受为限而是采用病人感
受及监测结果相结合方式来做恒定值,经反复监测及观察一般温度控制在40℃~45℃左右为宜。
避免了因气候、皮肤感觉异常等因素造成的烫伤或温度不够等现象,每次敷药时间为45~60分钟,每日1~2次,3日更换一袋,监督病人坚持敷药,以免影响疗效。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120~123页.
[2]陈贵廷.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年,946页.
[3]国家中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年,2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