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习作单元的教学策略——以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
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第38期
2019年,统编版教材全覆盖。

统编版教材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从单元导语入手,给我们呈现了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双线组元”。

[1]一个单元从精读课文到语文园地,聚焦着语文要素展开教学,给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它改变了传统的一篇一篇教课文,带我们走向一单元一单元教课文。

小学语文教学重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从三年级开始在每一册的教材中编排了专门的习作单元。

一、习作单元的价值定位
长期以来,习作成了困扰学生和教师的一大难题。

教师在课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底下昏昏欲睡。

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重阅读,轻写作”。

教师找不到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方法,学生也不知道怎么学。

而统编版的习作单元给广大语文教师带来了福音。

习作单元,是以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为目的的单元。

习作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与单元习作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中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培养目标,在重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更加关注表达。

学习课文的目的,不再单单是关注“写什么”,更加关注作家是“怎么写”的阅读思维。

(一)读为写作服务
习作单元的阅读课不等同于“读写结合”,“读写结合”中的“写”只是为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表达的情感服务的,它服务于“读”,而习作单元中指向表达的阅读课,“读”是为“写”服务的,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浅层次要求,理解写作上的法宝才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它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渗透写作知识、写作方法,在理解与运用中找到平衡点。

阅读,不在于书中有多么高尚的人,而只在阅读时关注什么。

习作单元更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是更加地指向运用。

(二)单元习作目标清晰
统编版教材设置了8个习作单元,从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出发,层层设置每一学期的单元习作目标。

依次为留心观察;展开大胆的想象;把一件事情写清楚;按一定的顺序写景物;运用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围绕中心意思写;表达真情实感。

这八个单元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呈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2]它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凸显学生的习作能力训练,使单元习作目标更加清晰,改变了以往“教”与“学”相脱节的关系,使习作目标由模糊变得清晰,习作目标更加地有指向性和可操作性。

改变了以往学生在习作前无法确立中心的情况,“脚踩西瓜皮踩到哪滑到哪”,使读者看不出作文所表达的中心。

中心就像是习作的支架,学生在确定中心意思之后,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围绕中心意思写具体,这一单元都有了具体的呈现。

二、习作单元的教学策略
习作单元怎么教,成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有的教师教着教着又教成了普通的阅读课。

它要求教师课上要聚焦课文的表达方法,为学生的习作做好铺垫,将习作方法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发挥导语引领作用
统编六上第五单元的导语提示语文要素,包括阅读要素和习作要素。

阅读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习作要素是“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阅读为习作服务,习作又反过来作用于阅读,阅读与习作呈相辅相成的关系。

导语的设置清晰地告诉教师教学的主线,使得教师教得有底气,对单元的教学不偏离方向。

(二)学习课文表达方法
四五年级的习作单元分别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说明等习作方法进行学习,达到“文从字顺”的目标。

而本单元围绕语文要素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其目的是
统编教材习作单元的教学策略
——
—以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
林慧清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城关第三小学福建大田366100)
【摘要】习作单元是统编版教材的一个特殊单元,它直接指向学生的写作,以习作能力的发展为主线,突出习作能力的重点,为写作提供抓手。

为此,认识习作单元的价值定位,根据语文要素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就成了教学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习作单元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8-0157-03
课例·研究
157
··
课程教育研究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2021年第38期
让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中心意思和材料之间的关系,重在培养学生在写作时的构思能力以及选择合适材料的能力,要求学生试着用学过的方法,写出材料典型、中心突出的习作。

1.关注文章的结构。

《夏天里的成长》是一篇散文,开篇就点出了课文的中心意思“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以中心句来引领全文,以“迅速生长”点明夏天成长的特征。

开篇教学就应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理清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学生通过阅读发现2~4自然段分别从动植物的生长、山河大地、铁轨柏油路等事物的生长以及人的成长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

由于主线清楚、鲜明,学生一下子就能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师再具体引导学生发现每一段中写作的奥秘。

通过观察,学生们发现每一段中都有一句中心句,在学习写作时更要运用这种写作方法。

以中心句来带动全篇,又以中心句来带动一段,使得学生一下子能够明了在写作时如何使特点更加鲜明。

在找完每段的中心句时,教师又能围绕“本段描写了哪些事物”和“怎么写出他们快速生长”这两个核心问题,让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关键词,组织学生交流体会事物快速生长的特点。

核心问题的提炼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性。

在教学中,问题的提出不宜多,应围绕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使得学生学得更纯粹。

整节课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很快地梳理出文章的结构,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把作者如何安排文章的结构更清晰地勾画出来,在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

2.关注语言的特色。

本文的语言独到,和我们平常看到的文章有极大的不同。

教师应带领学生探寻读文章朗朗上口的奥秘。

教师可先呈现句子“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

”问学生:你从这句话中发现了什么写作秘籍?学生通过观察,就会得出结论。

由于同学们思维的局限性,教师可以把它转换成诗歌的形式,学生通过视觉冲击,知道这一句话字数差不多,结构相同,从不同的方面说同一个意思,给人一个美的感受,节奏感十足。

教师再相机让学生找找课文中还有哪些节奏感强的句子,转换成诗歌的形式读一读。

让学生明了写作时语言的表达也有奇妙之处,应多采用节奏感强的句子。

3.关注语言的形式。

(1)选取典型事例。

如何选取典型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是写作上的一个难点。

学生往往在拿到一个作文题目时无从下手。

《盼》这一课给了同学们一个很好的写作的范本。

围绕“盼”这个字来写,如何不偏离主题,首先选取不同的事例是写作上的一大突破口。

但是又有了一个新的问题,这么多的事例糅合在一篇文章里,如果平均用力就会显得没有重点,在选取的众多事例中应该有一个能够凸显中心的典型事例,而且要花更多的笔墨详细地写。

学生通过点拨,就知道了“盼穿雨衣”中写得最详细,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盼穿雨衣”的几个“小事件”
———盼变天、盼外出、盼雨停。

这三个小事件又紧紧扣住“盼”来写,引导学生明白能够突出文章中心意思的事例,要花大笔墨来写,要详写,还要写得生动,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围绕中心意思写,要将重要部分写得详细、具体些”。

(2)学习如何写具体。

如何把一个事例写具体呢?这是摆在学生面前的一个极大的难题。

教师应带领学生深入研究文本。

在《盼》这一课中蕾蕾的心理描写贯穿课文的前前后后,以蕾蕾的心理变化为主线,从得到雨衣的喜欢到盼变天的急切到盼外出的迫切,再到穿上雨衣的兴奋,作者把蕾蕾的心理描写形象地刻画出来。

除了直接写蕾蕾的心理描写,作者还用了环境衬托的方法,教师要采用图片、音乐渲染的方式,组织学生朗读环境描写,让学生体会作者不单单只写景物。

写景物更是为了衬托人物的心情。

在写作中要善于运用环境衬托和内心独白的描写方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为了把典型事例写具体,教师引导学生要关注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以景抒情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表达效果。

只有把典型事例写得具体生动,读者才有看的热情,也是使写作成功的又一法宝。

(三)梳理总结表达方法
以往教材的习作是单元主题阅读完之后,基础练习之前所安排的一个部分,通过一两节作文课就完成了教学任务。

而习作单元却带给我们不一样的面孔。

“交流平台”到“初试身手”,从梳理方法过渡到运用方法,学生有了学习的范本,强化了写作的意识,解决习作时“离题”“跑题”的问题。

1.梳理方法。

“交流平台”归纳总结“围绕中心意思写”的两个方法,是对两篇精读课文的梳理和总结。

学生通过比较归类,在头脑中不自觉地建构习作方法,并把习作方法内化于心。

2.表达方法。

(下转第161页)
课例窑研究158··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 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第38期
学习目标
熟悉发布规则掌握发布流程{
学习内容产品发布规则产品发布准备
产品发布流程
⎧⎩
⏐⏐⏐⏐⏐⎨⏐⏐⏐⏐⏐2.制定产品发布计划;准备产品标题、关键词;制作
产品的详情描述;发布产品
学习目标
能完成标题、关键词制作能整理制作产品属性详情熟练应用工具完成详情页制作掌握产品发布操作⎧⎩⏐
⏐⏐⏐⏐⏐⏐⎨⏐⏐⏐⏐⏐⏐⏐学习内容关键词表制作
整理行业热搜词、长尾词整理竞品标题和关键词
制作产品属性词表格应用PS 等工具制作详情页
⎧⎩
⏐⏐⏐⏐⏐⏐⏐⏐⎨⏐⏐⏐⏐⏐⏐⏐⏐3.实施产品发布计划学习目标:能在阿里巴巴国际站发布产品
学习内容:发布产品4.数据跟踪和优化学习目标
熟练查找产品的数据(曝光量、点击量等)
汇总整理和筛选数据优化产品
⎧⎩⏐⏐⏐⏐⏐⏐⏐⎨⏐⏐⏐⏐⏐⏐⏐学习内容熟悉后台中的数据管家
了解我的效果、我的店铺、我的产品等模块的数据查找和整理
分析数据,从数据中找出优化产品的思路
⎧⎩
⏐⏐⏐⏐⏐⏐⏐⏐⎨⏐⏐⏐⏐⏐⏐⏐⏐三、结语
“1+X”证书制度的实施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在原来
学历证书的基础上再考一个技能证书,也不是知识、技能等职业素质相加,而是要引进行业企业生产的标准,将教学和实践结合起来[4]。

我校跨境电商专业《跨境电商B2B 实务》课证融合改革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融入到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基于模块化设计重构课程内容,采用行业标准细化落实实操教学,充分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职业教育育人理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职业实操能力。

“1+X 证书”政策的关键在于落实,落实的关键在于课证融合,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将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及评价方式进行优化和重构,促进课证融合,有利于改革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发挥职教改革的最大效果,有利于培养更多高素质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
通知[EB/OL].(2019-02-13)./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阿里巴巴(中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国家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研究院.“跨境电商B2B 数据运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S],2020.3.
[3]全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指南[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0.[4]闫智勇,姜大源,吴全全.1+X 证书制度的治理意蕴及误区规避[J].教育与职业,2019(8):12.
作者简介:
张黎明(1984年-),男,汉族,安徽天长人,助教,硕士,从事高等职业教育与教学研究工作。

(上接第158页)
学生通过精读课文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的学
习之后,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围绕中心意思写”有了初步认识。

习作是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集中体现。

习作运用从段走向篇:第一,在“习作例文”这两篇不同文体中呈现写事和写景这两种不同的运用类型,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围绕中心意思写”这一语文要素,体现教学的多重性和可操作性;第二,在单元习作中,围绕一个字,运用写作方法,选择合适的材料,让其成为写作的支架,让学生在习作中能聚焦主题,学会谋篇布局的能力,习作知识就转化为内隐的习作策略。

习作单元是指向学生表达的单元。

教师不能简单地
把它上成阅读课,而应该在教学中领悟学习方法。

习作方法的学习不是“教学生学会”,而是“学生自己习得”。

教师带领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在实践中运用,使阅读与运用水乳交融,在阅读中写作,在写作中提升习作水平。

[3]
参考文献:
[1]王林波.统编版语文教材习习作单元的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20(7).[2]黎紫娟.搭建“学习支架”,教学习作单元[J].小学生作文辅导,2021(2).
[3]刘成敬.统编版教材“交流平台”栏目的教学探索
[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12).
课例·研究
1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