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年级物理10月综合测试
一、填空题
1.已知球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为,为球体的半径.若地球半径取,取,标准大气压取
,则我们可以估算出大气层的理力为__________(结果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2.把重牛、底面积为米的长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产生的压强为__________帕,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将它沿水平方向切除部分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常见矿泉水瓶内装有满满一瓶水,正立放在桌面上的时水对瓶底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和,倒立放置时,水对瓶盖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和,则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瓶内的水倒去一半,其它做法与前一致,此时会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是表示甲、乙两种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象.由图可知,物质__________的密度比较大.用这两种物质分别做成、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正方体,把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__________.
5.已知两个实心圆柱体、的底面积之比为,高度之比为,构成、两个圆柱体物质的密度分别为
和.将放在水平地面上,叠放在上面(如图甲所示),对地面的压强为.若把叠放在上面(如图乙),对的压强为,若,则__________.
6.如图所示,在一个开口的圆台容器内装有重力为的水,然后将它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对瓶底的压力为,
则__________若将一个重为的木块放在容器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变为,木块与容器底没有接触,水也没有溢出,则_____.若将容器内的水倒出,装上重为的酒精(),酒精对容器底部的
压力为,则__________(均选填“”“”或“”).
7.如图所示,水平面上的两个薄壁圆柱形容器中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且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乙.现在两液体分别浸没一个体积相同的金属球(液体不溢出),甲、乙两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增加量分别为和、对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分别为和,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_,
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8.如图是外形相同且长宽厚之比为的砖,按砖的材料不同分为三组,甲、乙、丙三组砖的密度之比为
.若把每组砖中间那块变成密度为的砖,且,则此时三组砖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__________.若把每组砖中间那块砖挖成空心的,依次挖去、、,此时三组砖对地面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
9.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甲和乙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200cm2和100cm2。
容器甲中盛有0.2m 高的水,容器乙中盛有0.3m高的酒精。
若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质量均为m的水和酒精后,剩余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为p水,剩余酒精对容器乙底部的压强为p酒精。
当质量m的范围为时,才能满足p水>p。
(ρ酒精=0.8×103kg/m3)
酒精
10.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的密度之比,把乙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时,乙对水平地面
的压强为,把甲乙两物体按右图组合在一起,当甲、乙两个物体静止时,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已知
(不计绳重、轮重和摩擦),如果把乙直接放在甲的正上方时,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那么,
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1.某公路两侧有水渠,公路下面有管道(称为“涵管”或“涵洞”)将两侧水渠连通,如图是它的截面图.从图中看出,路面下的涵管是倾斜的,两侧水渠中的水面均高出涵管口.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水总是从乙渠流向甲渠
B. 两渠中的水面相平时,涵管中水不流动
C. 甲渠水面较高时,水向乙渠流动;乙渠水面较高时,水向甲渠流动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2.【2017•威海卷】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重力越大对接触面的压强就一定越大
B. 刀刃磨得很锋利,是为了增大压力
C. 大气压强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D. 水坝建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由于水对坝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13.如图所示,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盛有等质量的甲、乙的液体,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
、;、,则它们的关系是
A. B.
C. D.
14.把同种材料制成的、两个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和,现把放在的上面,如图所示,则对桌面的压强为
A. B. C. D.
15.有四个完全相同的均匀正方体木块放在水平桌上,现将甲、乙、丙截去完全相同的两个小正方体(图中阴影部分)后,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和,则
A. B.
C. D.
16.已知甲、乙两个薄壁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和,且,先将两种不同液体分别倒入甲、乙容器中且使两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再将两容器中的液体全部交换倒入对方容器中,液体没有溢出,设两容器底受到液体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和,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减小,一定小于
B. 乙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增大,可能小于
C. 甲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增大,一定大于
D. 乙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减小,可能等于
17.如图所示,两薄壁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部分液体,使甲、乙剩余部分的深度均为,若此时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甲、乙抽出部分的质量
、及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变化、的大小关系是
A. B.
C. D.
18.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着两个底面积不同,质量、高度均相同的薄底圆柱形容器甲和乙().现
分别盛满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和,将密度为的实心物分别放入液体和,已知,实心物静止
后,液体和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分别为和,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
是
A. B.
C.
D.
19.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盛有液体乙的圆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面上,甲、乙质量相等,现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甲的厚度等于从容器中抽出部分乙的高度,则关于甲、乙剩余部分体积和
、质量
和
,
以及甲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
和乙剩余部分对容器底压强
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可能等于
B. 一定小于
C.
可能等于
D.
一定小于
20.如图,是甲、乙两个质地均匀且高度相等的圆柱体正立在水平台面上.甲圆柱体对台面的压强为,乙
圆柱体对台面的压强为
,
.将甲圆柱体沿水平方向切去,将乙圆柱体沿水平方向切去,此时,甲圆柱体对台面的压强为
,乙圆柱体对台面的压强为
,
,则下列等式正确的是
A. B. C. D.
三、作图题
21.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容器壁点受到的压力.
()
22.甲、乙、丙三根玻璃管两端都开口,用薄橡皮膜封住其底部并竖直插入水槽中,为使橡皮膜不发生形变,在甲、乙、丙玻璃管中分别倒入酒精、水、浓盐水,请用笔描绘出三根玻篱管中液面的大概位置.
()
23.一静止在湖面的潜水艇模型,在启动之后,内匀速竖直下潜,而后沿水平方向做匀速地h线运动,又运动,之后沿竖直方向以下潜时的速度大小匀速返回湖面,请在图中画出潜水艇模型运动全程所受海水压强和时间的关系图你j(,,潜艇模型体积和大气压均不计).
()
四、计算题
24.如图所示的形管连通器左、右两管直径相同,先装入水银,然后从右管装厘米高的水柱,则右管中水银面下降多少厘米?(水银密度:千克/米);若左、右两管粗细不同,左管直径是右管的倍,从右管中仍灌入厘米高的水柱,那么右管中水银面下降多少厘米?
25.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底面积分别为、的轻质圆柱形容器中分别装有甲、乙两种液体,其质量、高度
的关系如表一所示.
①若甲液体是水,高度为米,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②求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
③现有物体、,其质量、体积的关系如表二所示.请在物体、和液体甲、乙中各选择一个,当把物体浸沿在液体中(液体不会溢出),容器对水平地面压强变化量、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变化.要求写出选择的液体和放入其中的物体,并求出比的最大值.(说明:②与③小题答题所涉及的物理量均用字母表示)
26.如图所示,是利用器械提升重物的示意图.王师傅重,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动滑轮重
.当滑轮下未挂重物时,王师傅用大小为的力匀速举起杠杆的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他对地面的压强;当滑轮下加挂重物后,他用的力匀速举起杠杆的端,使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假设王师傅用的力和绳端用的力始终沿竖直方向.(杠杆、绳重和机械间摩擦忽略不计,
取)求:
()王师傅自由站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
()滑轮下未挂重物时,王师傅所用的力.
()滑轮下所挂重物的重力.
27.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的薄壁容器上面部分为正方体形状,边长,下面部分也为正方体形状,边长,容器总质量,容器内用细线悬挂的物体为不吸水的实心长方体,底面积,下表面与容器底面距离,上表面与容器口距离,物体质量.现往容器内加水,设水的质量为,已知,.
()当时,水面还没有到达物体的下表面.求此时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当时,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当时,求出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随变化的关系式,并在图中作出图象.
五、实验题
28.某同学为了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他先选用某种液体进行实验,用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并用天平测出液体的质量,为了探究两者的关系,他需要改变这种液体的__________进行多次实验.为了进一步研究物质的特性,他还需要选用__________(选填“不同”或“相同”)种类的物质重复进行实验.以上探究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9.如图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原来玻篱管竖直,后来让玻璃管倾斜,水银充满全管,有关尺寸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__________.
A. 玻璃管竖直时,上端无水银的部分肯定是真空的
B. 外界大气压强肯定是高水银柱
C. 玻璃管倾斜后,水银对玻璃管上端有压强,且为高水银柱
D. 玻璃管倾斜后,若不慎将上端碰出一小孔,则水银会向上喷
30.某小组同学研究圆柱体上(或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大小与液体的深度、密度的关系.实验时,该小组同学把一个高为米的实心圆柱体先后浸没在甲、乙两种液体中(液体甲的密度大于液体乙的密度),如图所示,并不断改变它所处的深度,他们利用仪器测得液面到圆柱体上表面的距离及圆柱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并利用公式求得上、下表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液体甲
液面到圆柱体上表面的距离
表二液体乙
液面到圆柱体上表面的距离
()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第行和第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
()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的第列(或第列、或第列…)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①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第行与第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行与第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年级物理10月综合测试
一、填空题
1.已知球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为,为球体的半径.若地球半径取,取,标准大气压取
,则我们可以估算出大气层的理力为__________(结果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答案】4.32×1019
【解析】
【分析】
根据S=4πR2求出地球的表面积,又知道标准大气压,根据F=pS求出大气压对地球表面的压力,即为地球大气层的总重力.
【详解】地球的表面积:
S=4πR2=4×3.0×(6.0×106m)2=4.32×1014m2,
标准大气压取1.0×105Pa,由p=可得,大气对地球表面的压力:
F=p0S=1.0×105Pa×4.32×1014m2=4.32×1019N,
地球大气层的总重力等于大气层对地球表面的压力,即G=F=4.32×1019N.
2.把重牛、底面积为米的长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产生的压强为__________帕,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将它沿水平方向切除部分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 1500(2). 地面每平方米面积上所受的压力为1500N(3). 变小
【解析】
【分析】
知道长方体的重,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重,又知道底面积,根据公式P=可求它对地面的压强,根据1Pa的物理意义回答每平方米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大小;
在水平面上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沿水平切去一块后,压力变小、受力面积不变,根据公式P=可知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变化.
【详解】∵在水平地面上,
∴F=G=300N
长方体对地面的压强:
P===1500Pa,
表示地面每平方米面积上所受的压力为1500N,
沿水平方向切除部分后,压力变小、受力面积不变,由P=可知对地面的压强变小。
3.常见矿泉水瓶内装有满满一瓶水,正立放在桌面上的时水对瓶底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和,倒立放置时,水对瓶盖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和,则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瓶内的水倒去一半,其它做法与前一致,此时会有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 =(3). >(4). <
【解析】
【分析】
(1)本题根据压强相等,受力面积不同,利用F=pS分析压力的变化.
(2)水对瓶盖和瓶底的压力,可以根据水产生的压力和水重力的关系进行分析,注意上下粗细一样的容器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水的重力;上面粗、下面细的容器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水的重力;上面细、下面粗的容器中水的压力大于水的重力.
【详解】瓶子装满水,则倒立后水的高度将不变,由p=ρgh得:倒立后对底部压强不变,即p1=p2;
因为正方时的受力面积大于倒放时的受力面积,由F=pS得F1>F2
正放时,瓶子底部受到的压力等于瓶中水的重力;
倒放时,瓶子中的水柱上面粗,下面细,一部分水压的是瓶子的侧壁,瓶盖受到的压力小于瓶中水的重力;因此F1>F2;
倒放时,瓶子中的水柱上面粗,下面细,则水的深度h大于正放时水的深度,由p=ρgh可知,p1<p2.4.如图是表示甲、乙两种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象.由图可知,物质__________的密度比较大.用这两种物质分别做成、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正方体,把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__________.
【答案】(1). 甲(2). 4:1
【解析】
【分析】
平面上静止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其自身的重力,两个物块质量相同,重力相同,对水平面的压力也相同.
先根据图象给出的数据求出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从而推出其体积之比,边长之比,底面积之比,然后利用压强公式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ρ甲===6g/cm3,ρ乙===0.75g/cm3,==8,因A,B两个质量相等,此时F相等,所以=,
又因为都是正方体,所以它们的边长之比为
=,底面积之比为=.
平面上静止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其自身的重力,两个物块的质量相同,所以两个物块的重力相同,对水平面的压力也相同,即此时F相等.在P=中,F都相等,可得
=,即=
.
5.已知两个实心圆柱体、的底面积之比为,高度之比为,构成、两个圆柱体物质的密度分别为
和.将放在水平地面上,叠放在上面(如图甲所示),对地面的压强为.若把叠放在上面(如
图乙),对的压强为,若,则__________.
【答案】9:4
【解析】
【分析】
知道两个实心圆柱体A、B的底面积之比和高度之比,根据V=Sh求出体积之比,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图甲中B对地面的压力等于A和B的重力之和,根据p=求出B对地面的压强;图乙中B 对A的压力等于B的重力,受力面积为S的底面积,根据p=求出B对A的压强,利用p1:p2=1:2求出ρA与ρB的比值.
【详解】两个实心圆柱体A、B的体积之比:
===×=,
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由G=mg=ρVg可得,图甲中B对地面的压力:
F B=ρA V A g+ρB V B g=ρA×V B g+ρB V B g=(ρA+ρB)V B g,
B对地面的压强:
p1==;
图乙中B对A的压力:
F AB=
G B=m B g=ρB V B g,
B对A的压强:
p2===,
则====,
解得:=.
6.如图所示,在一个开口的圆台容器内装有重力为的水,然后将它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对瓶底的压力为,
则__________若将一个重为的木块放在容器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变为,木块与容器底没有接触,水也没有溢出,则_____.若将容器内的水倒出,装上重为的酒精(),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则__________(均选填“”“”或“”).
【答案】(1). >(2). >(3). <
【解析】
【分析】
(1)对于这种上下口不一样大的容器,上口大、下口小的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所装液体重,(2)求出放入木块前、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得出压力差F1′-F1=ρgs(h′-h);因为木块漂浮,所以G木=G排=ρgV排;又因为容器为下细上粗的容器,所以s(h′-h)<V排,从而得出F1′-F1<G木;
(3)根据F=ps=ρghs分析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详解】(1)由图可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F1=ps=ρghs<G,即G0>5N,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1=ps=ρghs,
∴放入木块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1′=P′s=ρgh′s;
则:F1′-F1=ρgs(h′-h),
∵放入木块后,漂浮,
∴G木=G排=ρgV排,
∵容器为上粗下细的容器,
∴s(h′-h)<V排,
∴F1′-F1<G木;
即:6N-5N=1N<G1;
(3)将容器内的水倒出,装上重为G0的酒精,
∵ρ酒精<ρ水,
∴由F=ps=ρghs可知,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F,则F<5N.
7.如图所示,水平面上的两个薄壁圆柱形容器中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且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乙.现在两液体分别浸没一个体积相同的金属球(液体不溢出),甲、乙两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增加量分别为和、对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分别为和,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_,
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1)由未放入金属球时的压强关系判断出两液体的密度大小,再利用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浮力关系和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关系,由于两个容器是薄壁圆柱形,排开的液体没有溢出,则根据液体对容器底部
压力增加量与金属球排开的液体的重力相等;
(2)根据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相同和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乙,利用F=G=mg=ρgV和p=得出与
的关系,然后即可根据△F=△G排=m排g=ρgV排和p=比较△p甲和△p乙的关系
【详解】(1)由图可知:h甲<h乙;由于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乙,
根据p=ρgh可知:ρ甲>ρ乙;
在两容器中浸没一个体积相同的金属球;则V排甲=V排乙;
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F浮甲>F浮乙;
由于两个容器是薄壁圆柱形,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增加量△F=G排=F浮;
所以,△F甲>△F乙;
(2)由F=G=mg=ρgV和p=可知:
p甲===;p乙===;
根据题意可知:V甲=V乙;p甲>p乙;
则>;即>;
因为△p甲==,△p乙==,
由于V排甲=V排乙;
则△p甲>△p乙.
8.如图是外形相同且长宽厚之比为的砖,按砖的材料不同分为三组,甲、乙、丙三组砖的密度之比为
.若把每组砖中间那块变成密度为的砖,且,则此时三组砖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__________.若把每组砖中间那块砖挖成空心的,依次挖去、、,此时三组砖对地面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
【答案】(1). 16:6:5(2). 20:16:11
【解析】
【分析】
①已知甲、乙、丙三种砖的外形相同即体积相等,根据密度公式和重力公式求出三种砖的重力之比以及中间砖与乙砖的重力关系,利用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得出三种情况下的压力之比,利用面积公式求出三种情况下的受力面积之比,最后根据压强公式求出三组砖对地面的压强之比.
②若把每组砖中间那块砖挖成空心的后,先得出三种情况下的压力之比,利用面积公式求出三种情况下的受力面积之比,最后根据压强公式求出三组砖对地面的压强之比.
【详解】①甲、乙、丙三种砖的外形相同即体积相等,且ρ甲:ρ乙:ρ丙=1:3:2,
∵ρ=和G=mg,
∴G甲:G乙:G丙=m甲:m乙:m丙=ρ甲:ρ乙:ρ丙=1:3:2,
同理可知,G0:G乙=ρ0:ρ乙=2:1,
∵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三者对地面的压力F甲:F乙:F丙=(2G甲+G0):(2G乙+G0):(2G丙+G0)=(2×G乙+2G乙):(2G乙+2G乙):(2×G乙+2G
)=4:6:5,
乙
∵砖的长宽厚之比为4:2:1,
∴由图可知甲、乙、丙对地的受力面积S甲:S乙:S丙=1:4:4,
此时三组砖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甲:p乙:p丙=::=::=16:6:5,
②若把每组砖中间那块砖挖成空心的,依次挖去、、.
则三者对地面的压力
F′甲:F′乙:F′丙=2G甲+(1−)G甲}:2G乙+(1−)G乙}:2G丙+(1−)G丙}=G甲:G乙:G丙=×G乙:G乙:×G乙=5:16:11,
此时三组砖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甲:p′乙:p′丙=::=::=20:16:11,
9.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甲和乙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200cm2和100cm2。
容器甲中盛有0.2m 高的水,容器乙中盛有0.3m高的酒精。
若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质量均为m的水和酒精后,剩余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为p水,剩余酒精对容器乙底部的压强为p酒精。
当质量m的范围为时,才能满足p水>p。
(ρ酒精=0.8×103kg/m3)
酒精
【答案】800g<m<2400g
【解析】
两容器内原来液体的质量分别为m甲=ρ水S1h1=1g/cm3×200cm2×20cm=4000g和m乙=ρ酒精S2h2=0.8g/cm3×100cm2×30cm=2400g;假设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质量均为m(g)的水和酒精后,两容器的液面下降分别是Δh1和Δh2,则Δh1=m/ρ水S1=(cm),Δh2=m/ρ酒精S2=(cm);由p水>p酒精可得:ρ水g (h1-Δh1)>ρ酒精g(h2-Δh2),结合以上各式,代入数据可得m>800g,考虑到乙容器中酒精的质量只有2400g,所以800g<m<2400g。
10.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的密度之比,把乙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时,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把甲乙两物体按右图组合在一起,当甲、乙两个物体静止时,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已知
(不计绳重、轮重和摩擦),如果把乙直接放在甲的正上方时,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那么,
__________.
【答案】1:9
【解析】
【分析】
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根据题意,由压强公式求出物体对地面的压强,求出甲乙两物体如图所示组合时乙对地面的压强,解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即可求出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详解】设乙的质量为m乙,甲的质量为m甲,乙的边长为a乙,甲的边长为a甲,
当乙放在水平地面时的压强为p1=,
当甲乙如图所示组合在一起的时,物体乙对地面的压力为m乙g m甲g,
乙对地面的压强p2=,
把乙放在甲的上面甲对地面的压强p3=,
∵ρ=,
∴ρ甲=,ρ乙=
,ρ甲:ρ乙=10:1,
===①,
∵p1:p2=8:3,即::=8:3 ②,
由①②解得::=10:1,m乙=0.8m甲,a乙=2a甲,
所以====;
二、选择题
11.某公路两侧有水渠,公路下面有管道(称为“涵管”或“涵洞”)将两侧水渠连通,如图是它的截面图.从图中看出,路面下的涵管是倾斜的,两侧水渠中的水面均高出涵管口.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水总是从乙渠流向甲渠
B. 两渠中的水面相平时,涵管中水不流动
C. 甲渠水面较高时,水向乙渠流动;乙渠水面较高时,水向甲渠流动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A
【解析】
【分析】
涵洞是一种连通器,连通器的特点是:容器中装有同种液体并且不流动时,各容器内的液面保持相平.【详解】根据连通器的特点,甲乙两容器的液面相平时,故涵洞内的水不会流动。
故A错误,B正确。
当水面不相平时,对于甲乙两渠的同一高度,液面高的压强大(由p=ρ水gh得出),因此水从液面高的流向液面低的,故C. D的说法正确,
故选A.
12.【2017•威海卷】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重力越大对接触面的压强就一定越大
B. 刀刃磨得很锋利,是为了增大压力
C. 大气压强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D. 水坝建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由于水对坝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p=可知,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是压力和受力面积;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大小是有条件的,重力大,压力不一定大,同时不知道受力面积的大小,所以不能比较压强的大小,故A错误;刀刃磨得很锋利,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B错误;大气压强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