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防治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防治方法
1.合理膳食
维护心血管健康需要平衡膳食,即膳食应由多种食物构成。
长期不平衡膳食,是导致心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膳食因素中的钠、热量、酒精升高,脂肪酸含量及多不饱和/饱和脂肪(P/S)比值降低等都是致病因素。
此外,纤维素、钾、钙等营养成分与血压、体内脂质代谢有关,与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冠心病关系更为密切。
根据我国目前情况,在改善生活方式防治心血管病中要注意:①限盐增钾;②减少脂肪摄入。
总之,平衡膳食是防治高脂血症、肥胖、高血压及冠心病等心血管病的重要环节,要在群众中倡导不进食高脂饮食,在膳食安排上要做到多样化,以五谷为主食,品种尽量多。
2.戒烟限酒
戒烟:预防吸烟和戒烟是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
吸烟除促发癌症外,它还是引起心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吸烟与冠心病、脑卒中发病和死亡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即吸烟越多,时间越长,其发生和死于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风险愈大。
限酒:饮酒少量或适量则有益于健康,但过量饮酒肯定对健康有害。
对循环系统而言,饮酒过多,摄入过量酒精,即使每日不超过两次饮酒,也可升高血压,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3.控制体重
心血管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超重和肥胖与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关,在校正了年龄、吸烟等其他危险因素后,超重和肥胖仍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按体内脂肪分布,肥胖可分为苹果型(脂肪集中于腹部)和梨形肥胖(脂肪集中于臀部)。
前者发生糖耐量不正常、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素抵抗、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血管病的危险高于后者。
不同年龄开始的超重或肥胖产生的心血管病危险亦有所不同,40岁以下的超重和肥胖对高血压、冠心病的影响比老年肥胖要大。
为了防止体重的过度增加,保持理想体重,应该做到合理饮食和适宜锻炼。
控制过多热量摄入是控制体重的关键。
4.适量运动
运动有益于健康。
有规律的有氧运动不仅可减重,增强身体功能及免疫力,而且能预防和防治高血压,减少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率。
相反,经常缺乏体力活动、久坐工作者,与经常活动者相比,不仅增高发生高血压的危险20%~50%,而且易患冠心病和脑卒中。
锻炼应考虑到个人需要,居民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居住条件、工作性质、个性特点挑选适宜的锻炼方式。
5.心理平衡
长期过度的社会心理压力是心血管病在人群中流行的一个原因。
职业性紧张是引起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紧张和压力引起的焦虑、烦恼、惊恐、敌意和易怒等不良情绪,可导致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血液黏滞度增加、小动脉痉挛和血压升高,累积至一定程度就会产生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突然的心理应激、情绪剧变,可造成血压骤升或心脏电生理紊乱,引起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对已有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和脑动脉硬化患者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
因此在心血管病防治中,要重视改善社会心理环境因素,减少和避免不良社会心理因素对居民的危害。
强调心理平衡是保护心脏健康的重要基石之一。
心血管病患者应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正确对待来自社会、家庭、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对人对事心胸开朗豁达,乐观幽默,随遇而安,情绪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