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液还田措施的利用及示范推广的分析张继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沼液还田措施的利用及示范推广的分析张继圣
发布时间:2021-11-02T03:16:52.729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3期作者:张继圣[导读] 畜禽的粪便在经过微生物发酵制取沼气后残留物的主要成分就是沼液
天津嘉立荷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402摘要:,为满足生态建设的要求,应响应国家号召加强对沼液还田技术的研究。
沼液还田具有提升农产品质量、改良土壤品质的积极作用,同时提升土地与沼液的消纳能力也是发展生态农业、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路径。
而且发展沼液还田还可以为农业生产创造出更大的利润,进而有效帮助农民增收节支,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
本文对沼液还田措施的利用及示范推广进行探讨。
关键词:沼液还田;措施利用;示范推广
1沼液还田的作用
1.1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在开展沼液还田的过程中,不同沼液的施用量对作物生长也产生着不同的影响。
在对作物施用沼液时,产量随着用量的增加而提升,而当用量过高时,产量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其中,对玉米施加45000kg/hm2的沼液,并在拔节期、抽雄期和灌浆期各追施1次的效果最佳;而针对于小麦产量的研究表明,沼液施用量在60000~75000kg/hm2时小麦的产量最高。
在沼液施用葡萄的研究中,100%沼液组葡萄植株生长性状提升最多,但果实性状不理想,而25%沼液组葡萄在果穗数量以及单株产量上都有着明显的提升。
1.2对作物品质的影响
沼液作为优质有机肥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养分与植腐酸,因而对改善作物品质有着明显的作用。
沼液的施用可以有效提升草莓中的VC含量以及水蜜桃中的可溶性固形物与糖分含量。
同时在针对葡萄种植的研究中,相较于常规施肥,单施沼液组葡萄的品质有所降低,沼液加上氮肥组葡萄的糖酸含量可提升5%,而沼液加上氮、磷肥组葡萄的品质提升最为显著,指标最好,VC含量提升了5.3%,还原糖含量提升了6.2%以及糖酸含量提升了9.5%。
1.3对土地环境的影响
沼液的施用对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一定促进作用,有机质通过吸附阳离子提升土壤的保肥力和缓冲性,从而优化土壤形成结构、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同时也为微生物的生成提供保障。
沼液中大量的腐殖质可以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提升肥力,为小麦、玉米、大蒜等农作物提供大量的养分。
另外,沼液中的营养成分还是农作物的长效无公害肥料,施用后不仅可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还可以有效避免传统化肥引发农田土壤有机质降低、肥力下降的现象。
2现阶段沼液还田存在的问题
2.1缺少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
来源不相同的沼液其含有的营养物质有所不同,而同一养殖场不同季节的沼液也是有差别的。
作物种类、施肥方式以及土壤肥力等因素均会影响到沼液的使用量,同时发酵时间也会对沼液施用的效果产生影响,施用未经充分发酵的沼液可能会引发烧苗、死苗的问题。
然而现阶段关于沼液精准施肥用量、发酵时间以及存放时间的研究较少,沼液还田用量的标准也存在不足;另外,养殖场与农田的距离通常较远,对于种养主体分离的现状距离较近的农田可以通过皮管输送,而距离较远的农田只能通过沼液车运输,大大增加了沼液的应用成本,因此沼液还田的基础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地完善。
2.2片面强调沼液还田的积极影响
现阶段的沼液还田研究过程中片面强调了沼液对农业生产以及生态系统的积极影响,只关注到了沼液对农业种植所产生的改良土壤、增加肥力、提升产量与品质等积极作用,进而忽视了其在长期灌溉以后对土壤、地下水以及植物产生的潜在风险。
同时,大多数研究关注的是沼液对土壤单一的环境影响,即土壤氮素转化、磷素转化以及有机质积累等方面的影响,但对沼液与整个生态系统,尤其是植物-土壤-地下水系统联系的研究却少之又少。
3提升沼液还田技术水平的措施与建议3.1加强根源管理
从根源上加强管理即是要加强对养殖饲料中使用重金属、抗生素问题的管理。
随着养殖行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为提升饲料促进生长、预防疾病等功效,在其中添加了大量的重金属与抗生素。
同时部分养殖场为提升经济效益,重金属、抗生素添加不合理以及超量添加的问题也较为常见,这样大量无法被家禽、家畜吸收利用的重金属和抗生素就会随着排泄物排出体外,进而造成沼液中重金属与抗生素的含量超标。
养殖饲料作为重金属与抗生素的源头,必须要进行严格管理,从而有效平衡其中相关物质的含量,减少对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害。
3.2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要想进一步为沼液还田的安全提供保障还需要加大科研的力度,虽然现阶段一部分研究机构在沼液还田的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从总体来看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依旧存在着较多的短板和空白。
因此还需要不断提升科学研究的力度,促进沼液发酵技术以及沼液施肥技术的高效化与精准化,发挥沼液在农业生产领域的积极效用,为优化沼液还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3提升宣传教育力度
目前沼液还田的应用力度仍较为有限,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相关技术的宣传力度。
可以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形式加强对沼液还田相关技术手段、法律法规以及扶持政策等方面的宣传,还可以通过典型示范、讲座、宣讲会等方式进行面对面的技术教学,进而有效促进沼液还田的大力推广。
3.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为促进沼液还田的进一步发展,还应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与基础投资,提升对以沼气工程为核心的种养循环项目以及以沼液还田为纽带的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
加强沼液运输服务公司的培育建设规模,为避免种养主体分离引发的运输障碍,应进一步鼓励在养殖密集区域内建立粪污集中处理中心,通过沼液输送管网以及水肥一体化等设施实现沼液还田的应用推广。
同时,为提升沼液还田的发展积极性,当地政府可以予以田间贮液池、沼液输送管网以及沼液运输车等建设采购工作一定的补贴,另外在土地建设以及信贷等方面也可以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从而为沼液还田的发展奠定基础。
4沼液还田的示范推广
4.1坚持对农户的全过程服务
为促进沼液还田工作的顺利开展,应进一步加强示范田建设工作,进而本着为农民服务的原则,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促进沼液还田的全面科学推广以及种养结合模式的有效应用,促进农户经济收入的根本性提升。
坚持对农户从施肥种植到采收阶段的全程服务,对化肥使用量、病虫害防治、长势与产量追踪等方面的工作对农户加以指导,有效在原有基础上形成农作物的服务产业链条,帮助农户改变原有局面,实现增产增收。
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户在真正意义上接受沼液还田,促进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利用的实现。
4.2示范田的选择
在进行示范田选择的过程中应选择当地有号召力的种植大户或者种植水平较高的能手,农户应自愿建设示范田而不能是被动接受。
只有农户自身主动认同新鲜事物,积极参与沼液还田的示范推动,才能有效促进作物产量与品质的提升。
而对照田应选择与示范田距离较近的农田,设置基本相同的作物种子、播种时间以及地力水平条件,进而在此基础上展开服务追踪与效果比对。
4.3示范田的管理
示范田的管理应采用统一的标准,在适宜的季节采用漫灌、喷灌的方式进行沼液追肥还田,而对照田采用正常的种植模式加以管理。
同时要建立示范田、对照田的资料档案并及时记录,从而为进度追踪、专项管理以及推广应用等工作提供条件。
通过对比,浇灌沼液的作物普遍要比未浇灌的作物长势更旺、根系更发达、茎秆更粗壮,且病虫害较少;而对照田则较为短小,且病虫害普遍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不断加强沼液还田的相关科技投入,提升宣传教育力度与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沼液还田的示范推广,加强对农户的全程服务与现场指导,从而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与农业的转型。
参考文献:
[1]马艳茹,张朋月,刘森泓.温室沼液还田利用技术及前景展望[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28):9-12,16.
[2]王德刚,齐文,王伟,等.沼液还田的作用、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