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银行基层营业机构操作风险防范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做好银行基层营业机构操作风险防范工作近日,总行邀请省银监局五处张处长为全行风险管理干部以操作风险防范为课题做了一次专题培训,此次培训许处长深入浅出对操作风险的定义、特点、成因及防范措施进行了解析,同时例举近年来银行业由于操作风险环节失控引发的大案、要案,通过对案件中失控的操作风险环节进行剖析,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操作风险管理重点,提高了对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的认识。
许处长的培训也引发了我做为一名基层管理者去思考如何进一步做好基层营业机构操作风险防范工作,保障支行各项业务运行安全,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一、对基层营业机构加强操作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定义是:由于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的不完备或失效,或由于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
也就是说操作风险几乎覆盖了银行经营管理所有方面的不同风险。
既包括发生频率高、但损失相对较低的日常业务流程处理上的小纰漏,也包括发生频率低、但一旦发生就会造成极大损失,甚至危及到银行存亡的自然灾害、大规模舞弊、内外勾结实施诈骗等等,操作风险贯穿于银行经营的始终。
据巴塞尔银行业委员会估计,在银行业所有风险中,操作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已经仅次于信用风险。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案件频发,失控环节均与操作风险失控相关。
如2001年中国银行广东开平支行涉案金额高达亿美元“抽逃银行资金案”,2004年的山西省涉案金额达11亿元的“728特大金融诈骗案”,2005年,中国银行黑龙江河松街支行涉案金额10亿元的“高山案”,建设银行长春市分行涉案金额亿元的巨额金融诈骗案,中国银行北京分行涉案金额亿元“森豪公寓”假按揭骗贷案等等。
这些涉案金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严重的大案、要案,不仅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也严重损害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誉和社会形象,打击了社会公众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信心,引起了国际、国内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国际金融市场对我国银行风险控制及内部管理的严重质疑,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声誉及上市进展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5年出台《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银监会十三条),2007年6月,中国银监会又发布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的指导性文件。
该《指引》从监管角度将操作风险提到了与信
用风险、市场风险同一监管高度。
银行业监管部门对操作风险管理力度的改变,不仅体现了监管部门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的决心,同时使操作风险管理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操作风险管理已成为银行业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
通过对案件的解剖可以发现,案件绝大多数发生在基层支行,基层员工严重违法违规,与外部人员内外勾结等案件高频率发生,且案件风险动向由资产业务转向负债业务,由高风险业务转向低风险业务,由信用领域转向操作环节,暴露了基层营业机构操作风险控制的薄弱环节,所以,加强银行基层营业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对加强基层营业机构操作风险管理的几点想法
(一)增强基层员工风险意识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风险管理水平,决定了该行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要不断加强基层员工对操作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训,深入领会强化风险管理、保障安全运营对于业务发展的重要意义,把风险意识贯穿于业务操作的整个过程。
对于基层员工而言,风险意识首先就是规范操作意识,体现在每一个最基本的操作步骤与操作环节之中,要通过风险意识的灌输和培养,使合规操作成为基层员工的思想意识和自觉行为,从而提高全员准确识别、主动防范操作风险的能力。
(二)提高规章制度执行力
强有力的执行力是操作风险防范工作的有效保证,是各项风险防范措施落到实处的基础,无论是近些年来发生的各类案件,还是在业务检查中发现的各种问题,无一不是与具体规章制度执行不力有关。
提高制度执行力的目的是要坚决杜绝在制度执行上片面强调客观、推进乏力的现象;坚决杜绝操作人员有章不循、自行其事,管理人员熟视无睹、见怪不怪的现象;坚决杜绝看人不看制度,人情重于制度的现象。
要提高制度执行力,要求基层管理者要将管理重心放在了解本基层营业机构的业务运行情况,全面了解各项风险防范制度的具体落实情况,全面了解业务流程中的重要风险点和防范情况,扎扎实实地推动各项操作风险防范制度的落实。
(三)建立操作风险责任文化。
责任文化是良好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操作风险防范责任文化的关键是建立问责与追究机制,坚持对操作责任与管理责任的双线问责与追究,使各项责任真正落实到人,形成人人尽心尽责,规
范严谨的整体工作作风。
责任追究不仅仅针对操作者,更重要的是深入剖析管理责任和领导责任,从独立的事件中找到管理、制度和流程上的缺陷,举一反三,优化制度与流程,从而在根本上堵塞漏洞、防范风险。
要通过树立良好的责任文化,把履行责任,落实责任、执行责任、追究责任贯彻到基层员工的意识当中。
(四)加强员工思想道德教育
由于操作风险具有内生性特征,决定了防范操作风险还应在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和防腐抗变的能力,构筑坚实的道德防线上狠下功夫。
从无数大案要案实例表明,那些违法犯罪的银行员工无不是丧失了理想信念,陷入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腐化堕落的泥潭。
要防范操作风险最根本还应从治本入手,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员工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教育,建立良好的合规文化,要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要教育员工珍惜现有的工作,生活环境,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抵制各种诱惑,远离违法乱纪;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员工学规学法,增强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要关注员工八小时以外生活状况,对异常行为要及时发现并严密关注,警钟长鸣,严防道德风险。
(五)把控操作风险重点环节
1、强化账户管理,严把开户关
账户管理环节是操作风险防控的源头和重地,要强化新开立账户的真实性、账户资料的完整性、支付业务的合规性管理,加强对账户资料保管环节、资料变更环节、尤其是印鉴变更环节的控制与管理,从源头上控制风险。
2、严控对账环节,保证资金安全
对账工作要严格遵循对账与账务核算相分离的原则,严格按制度要求实施异岗对账、集中对账。
严禁客户经理及前台业务人员发放、收取对账单。
必须确保对账信息及时真实有效,保证对账率达到制定标准。
3、严格支付环节审核,确保大额汇划资金安全
加强对支付环节印鉴核验操作的监控,坚决杜绝未经核验印鉴即对外支付的现象,加强验印系统建库管理,落实电子验印操作要求,电子验印未通过的,必须换人核对。
严密印鉴卡保管与传递手续。
必须明确专人保管印鉴卡,营业结束,入库或入柜上锁保管。
其他部门和无关人员不得调阅银行结算账户预留印鉴档案。
严禁任何部门(人员)复制银行结算账户预留印鉴档案,也不得将银行结算账户预留印
鉴卡片带离营业场所。
认真落实结算账户大额收付电话分极核实要求,确认交易真实、合理,联系情况应做好书面记录。
4、加强部分业务中高风险环节的管理
操作风险存在于每个业务环节中,基层营业机构应加强管理的中高风险环节包括但不限于现金、重要空白凭证、业务印章、抵质押品等管理的各环节,上门收款、挂失解挂、查询、冻结扣划、挂销账处理、补制凭证等业务的各环节。
对中高风险环节业务处理要明确流程,加强监督,通过内控制约及严密操作程序,防范操作风险发生。
操作风险管理是银行业面对的一个系统性工程,如何建立统一的方法和流程来识别、评估、监测、控制操作风险,如何建立操作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是商业银行不断研究、完善的课题,做为基层营业机构管理者,提高对操作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对规章制度的执行能力,加强对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对中高风险环节的把控对防范操作风险将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