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专项卷——古诗与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20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专项试卷》(附答案)
![2020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专项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cb781725c52cc58ad6be30.png)
学校姓名班级___________ 座位号……装…………订…………线…………内…………不…………要…………答…………题……2020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参考答案一、1.下雪2.迟缓的样子3.没有人4.使植物萌发、生长5.京城街道6.若隐若现7.停泊8.没有遇到人9.轻轻地敲10.方才11.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12.借着风势13.只14.湿润,沾湿二、1.当初离家从军去,杨柳依依轻摇曳。
如今返乡解甲归,雨雪飘飘飞满野。
2.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奶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3.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4.那满园的美丽春色怎能关闭得住,一枝红色杏花已经早早探出墙来。
5.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6.春天回到了哪里?寻不见它的踪迹只感苦闷寂寞。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定要帮我呼唤它回来与我同住。
三、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四、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4.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五、C六、C七、1.拟人手法。
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深刻的印象。
2.这首诗赋予春雨无私地滋润万物,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好品格,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
八、1.初夏惜春2.若因风飞过蔷薇惋惜或“喜爱”3.这首词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拟人(或比拟);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处,唤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寄托了词人对奏的喜爱和对“无法与春住”的无奈。
4.奇妙的想象:词人运用想象,将春天拟人化,表达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追求。
2020统编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文阅读练习二及答案
![2020统编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文阅读练习二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d099af453610661fd9f471.png)
六年级语文古文阅读练习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14分)眉眼口鼻争能《醉翁谈录》眉、眼、口、鼻四者,皆有神也。
一日,口为鼻曰:“尔有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位居汝上。
”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
”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解与诸君厮争得。
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哪里?”【注释】①争能:争本事。
能,才干,本事。
②神:灵性。
③尔:你。
④别:辨别。
⑤方:才。
⑥东西:指四方。
⑦宜:应该,应当。
⑧若然:如果这样。
⑨厮:宋代后常用作对人的称呼。
1.下列句子中“为”的意思与“口为鼻曰”中“为”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一心以为有鸿鹊将至B.为是其智弗若与C.鼻为眼白D.孰为汝多知乎2.结合注释,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眉、眼、口、鼻四者,皆有神也。
(2)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位居汝上。
3.读一读,用原文中的句子填空。
(4分)鼻子认为自己能够居于嘴巴上面的依据是“”,眼睛认为自己有本事的依据是“”4.对于它们的争吵,你有什么想对它们说的吗?请写一写吧!(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10分)王充求学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徒焉。
充少孤,乡里称孝。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迷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注释】①会稽上虞:古地名,今浙江绍兴一带。
②先:祖先。
③徙:迁移。
④孤:幼年丧父。
⑤太学: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⑥扶风:古地名,在今陕西境内。
⑦班彪:汉代著名史学家。
1.“充少孤,乡里称孝”中“少”的意思是( )(2分)A.少年B.数量少C.英雄D.年轻2.“一见辄能诵忆”的意思是( )(2分)A.看一次就能背诵,回忆。
B.一见到有能力的人就跟着。
C.见面一次,感情就很好。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训练20篇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训练20篇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af5641dd88d0d232d46a1c.png)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训练20篇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词语。
辩斗:________ 以:________日中:________ 及:________盘盂:________沧沧凉凉:________孰:________ 汝: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孔子不能决也。
________②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3)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玉,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就为汝多知乎?”(1)用“/”画出朗读时的停顿处。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2)两小儿辩日时,一儿从________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大如车盖”;一儿从________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沧沧凉凉”。
他们看太阳的角度不同,因此得出的结论不同。
(3)从上面短文中,你体会到孔子和两小儿各有哪些美好的品质?(4)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听了两个小儿的话,孔子又会说什么呢?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走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ìa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专项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专项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68828bf61fb7360a4c652b.png)
学校姓名班级___________ 座位号……装…………订…………线…………内…………不…………要…………答…………题……2020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参考答案一、1.下雪2.迟缓的样子3.没有人4.使植物萌发、生长5.京城街道6.若隐若现7.停泊8.没有遇到人9.轻轻地敲10.方才11.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12.借着风势13.只14.湿润,沾湿二、1.当初离家从军去,杨柳依依轻摇曳。
如今返乡解甲归,雨雪飘飘飞满野。
2.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奶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3.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4.那满园的美丽春色怎能关闭得住,一枝红色杏花已经早早探出墙来。
5.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6.春天回到了哪里?寻不见它的踪迹只感苦闷寂寞。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定要帮我呼唤它回来与我同住。
三、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四、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4.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五、C六、C七、1.拟人手法。
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深刻的印象。
2.这首诗赋予春雨无私地滋润万物,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好品格,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
八、1.初夏惜春2.若因风飞过蔷薇惋惜或“喜爱”3.这首词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拟人(或比拟);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处,唤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寄托了词人对奏的喜爱和对“无法与春住”的无奈。
4.奇妙的想象:词人运用想象,将春天拟人化,表达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追求。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专项卷——古诗与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专项卷——古诗与文言文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8e044bee06eff9aef807c1.png)
专项卷——古诗与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练习。
(18+18=36分)(一)菊花[唐]元稹秋丛①绕舍似陶②家,遍绕...。
..篱③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①秋丛:即丛丛的秋菊。
②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③篱:篱笆。
1.第一句诗中的“”字写出了菊花满院盛开的景象。
(2分)2.第二句诗中的加点词,表现了作者的情态。
(3分)3.诗人“偏爱菊”的原因是。
(3分)4.这首诗借菊花的特点,寄托诗人对菊花的赞美。
(6分)5.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A.这首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B.第一句写景,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C.第二句叙事,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直到日头西斜。
D.第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品质。
(二)青玉案①·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②,更吹落,星如雨③。
宝马雕车④香满路。
凤箫⑤声动,玉壶⑥光转,一夜鱼龙舞⑦。
蛾儿雪柳黄金缕⑧,笑语盈盈⑨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⑩处。
【注释】①青玉案:词牌名。
②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③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④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⑤凤箫: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⑥玉壶:比喻明月。
⑦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
⑧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指盛装的妇女。
⑨盈盈:声音轻盈悦耳。
⑩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1.《青玉案·元夕》中“元夕”指的是传统节日中的,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青玉案”是词的。
(4分)2.描写元宵夜的灯光,以花喻灯,表明灯的灿烂多姿的词句是( )。
(3分)A.东风夜放花千树。
B.更吹落,星如雨。
C.宝马雕车香满路。
D.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3.结合注释,试着描述下面词句描写的热闹的场面。
(4分)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4.词的上阕以生花妙笔渲染佳节之夜欢腾热闹的景象,其中写到的传统习俗有: 、、等。
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2ba8910912a216147929fb.png)
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同步练习(含答案)1. 想象场景,将诗句补充完整。
(1)春来思乡时: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2)送别友人时: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
(3)赏游西湖时:______,______。
2. 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最接近的一句是()A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B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C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D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 把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春风花草香。
(2)两个黄鹂鸣翠柳,______。
(3)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
4. 课外阅读。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5. 古诗阅读:补充诗句,并填空。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______。
千门万户______,总把____________。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______。
千门万户______,总把______。
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元日”是农历______,即______。
(2)根据解释从诗中选出相对应的字词。
①______:一年已尽。
②______:药酒名。
③______:日出时光亮而又温暖的样子。
(3)判断对错。
“屠苏”是一种糕点名。
古代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吃这种糕点,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4)《元日》诗中的哪句诗概括出了“年复一日”这个词?()(5)王安石的《元日》诗反映了北宋过新年有哪些习俗?不正确的一项是()6. 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积累了不少语言。
有的同学做事时边做边玩,我会用《左传》中的句子“______”来劝说他;《七步诗》中曹植有感于兄弟之间自相残杀发出感叹:______;关于守信,我想到了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的句子:______;即将离开母校,离开老师和同学,在离别之际,我不禁想起了王昌龄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的临别叮咛之辞:______。
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含答案)
![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4121822af90242a895e5fa.png)
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含答案)1. 阅读训练。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这一小节写了______种人,前一个“有的人”指______的人,后一个“有的人”是指______的人。
(2)两个“活着”的含义是()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下列对《登飞来峰》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3)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3. 古诗欣赏:补充诗句,并完成练习。
枯藤缠绕的老树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走来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
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漂泊未归的断肠人还远在天涯。
(1)枯藤老树______,______流水人家,古道______。
夕阳西下,______在天涯。
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作者是______。
(2)《天净沙·秋思》“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______。
此曲被后人称为“______”。
(3)你认为全曲的主旨句是哪一句?()(4)你积累了多少思乡的诗呢?根据提示,把诗句补充完整。
①君自故乡来,______。
来日绮窗前,______?——王维《杂诗》②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
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贺知章《回乡偶书》4. 名句填空。
(1)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______,______!(2)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______。
两岸猿声啼不住,______。
5. 课文大舞台。
(1)秋月白,______。
雨中山果落,______。
(2)______,眼见为实。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______代诗人______写的,诗中的九月九日是______节。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专项卷——古诗与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专项卷——古诗与文言文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82c09cce2f0066f53322c1.png)
专项卷——古诗与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练习。
(18+18=36分)(一)菊花[唐]元稹秋丛①绕舍似陶②家,遍绕...。
..篱③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①秋丛:即丛丛的秋菊。
②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③篱:篱笆。
1.第一句诗中的“”字写出了菊花满院盛开的景象。
(2分)2.第二句诗中的加点词,表现了作者的情态。
(3分)3.诗人“偏爱菊”的原因是。
(3分)4.这首诗借菊花的特点,寄托诗人对菊花的赞美。
(6分)5.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A.这首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B.第一句写景,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C.第二句叙事,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直到日头西斜。
D.第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品质。
(二)青玉案①·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②,更吹落,星如雨③。
宝马雕车④香满路。
凤箫⑤声动,玉壶⑥光转,一夜鱼龙舞⑦。
蛾儿雪柳黄金缕⑧,笑语盈盈⑨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⑩处。
【注释】①青玉案:词牌名。
②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③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④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⑤凤箫: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⑥玉壶:比喻明月。
⑦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
⑧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指盛装的妇女。
⑨盈盈:声音轻盈悦耳。
⑩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1.《青玉案·元夕》中“元夕”指的是传统节日中的,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青玉案”是词的。
(4分)2.描写元宵夜的灯光,以花喻灯,表明灯的灿烂多姿的词句是( )。
(3分)A.东风夜放花千树。
B.更吹落,星如雨。
C.宝马雕车香满路。
D.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3.结合注释,试着描述下面词句描写的热闹的场面。
(4分)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4.词的上阕以生花妙笔渲染佳节之夜欢腾热闹的景象,其中写到的传统习俗有: 、、等。
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真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b7dd6baa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46.png)
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真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下面古文,回答问题。
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所宝以百数_________ 尾搐入两股间__________[2]请给第①题句子划节奏,并翻译第②题句子。
①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处士笑而然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B.(戴嵩)常以自随C.(牧童)拊掌大笑D.(古语道理)不可改也[4]文章最后引用“古语”,意在阐明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读课文,完成练习。
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解释下列加括号的词。
(好)书画:________________一日(曝)书画:________________处士笑而(然)之:________________古语(云):____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两项是( ) (多选)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B.(戴嵩)尤所爱C.(牧童)拊掌大笑D.(杜处士)不可改也[3]翻译句子。
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引用古文的作用是什么?最后引用古语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全能训练(含答案)
![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全能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938f10c77da26924c5b001.png)
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全能训练(含答案)1. 阅读材料《古诗词中风向与季节的关系》,将你的结论(发现)填在表格中。
2. 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他走遍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他吃尽了千辛万苦,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1)这段话共有______句话。
(2)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找出有关的句子。
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
他有时工笔细描_____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_____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_____有时又挥笔速写_____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_____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_____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
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1)给文中第二自然段中的句子加上标点。
他有时工笔细描______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______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______有时又挥笔速写______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______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______(2)“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说明了什么?(3)怎样理解画线句子的含义?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
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在发现镭之后的不断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停地变化着。
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
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
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
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________,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________,变成一条条________,她变成了科学史上________。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 2019-2020学年度阅读专项练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 2019-2020学年度阅读专项练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12d6548a770bf78a64295466.png)
2019-2020学年度六年级下册阅读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训练一、文言文阅读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1.解释下列词语。
A.嬉:_________________B.贾人:______________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B. 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C. 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4.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______________)(2)遂.烹彘也遂.(_______________)5.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拓展阅读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7.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__________)(2)破之(__________)8.翻译下面的句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与文言文专项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与文言文专项测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455bb958f5f61fb636662b.png)
2020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与文言文专项冲关测评(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字词解释。
(20分)1.写出下面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6分)(1)春城..无处不飞花( ) (2)寒食东风御柳..斜( ) (3)盈盈..一水间( ) (4)泣涕零.如雨( ) (5)脉脉..不得语( ) (6)纤纤濯素.手( ) (7)中庭..地白树栖鸦( ) (8)何当..金络脑( ) (9)烈火焚烧若等闲..( ) (10)粉骨碎身浑.不怕( )(11)任尔..东西南北风( ) (12)通国..之善弈者也( )(13)见两小儿辨斗..( ) (14)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15)孰为汝.多知乎( ) (16)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选出每句中“之”字的含义。
(只填序号)(4分)之:A.弈秋的教导;B.天鹅;C.他,这里指前一个人;D.的。
(1)通国之.善弈者也。
( ) (2)一人虽听之.。
( ) (3)思援弓缴而射之.。
( ) (4)虽与之.俱学。
( ) 二、读下面的句子,在停顿恰当的句子后面画“√”,错误的画“×”。
(5分)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2.思援/弓缴/而/射之。
( )3.使/弈秋/诲/二人弈。
( )4.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5.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学校 姓名 班级___________ 座位号……装…………订…………线…………内…………不…………要…………答…………题……三、把下面的句子填写完整。
(7分)1.中庭地白树栖鸦,。
2.春城无处不飞花,。
3. ,要留清白在人间。
4. ,任尔东西南北风。
5. ,事非经过不知难。
6.树欲静而风不止,。
7. ,更有早行人。
8.听君一席话,。
9. ,忠言逆耳利于行。
10. ,札札弄机杼。
11. ,不必法古;,不必循旧。
12.青青园中葵,。
阳春布德泽,。
四、将下面的诗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期末文言文专项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期末文言文专项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113b8227d3240c8547ef49.png)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冲刺卷——文言文(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考号: .一、道旁李苦王戎七岁,尝①与诸②小儿游③。
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诸儿竞⑥走⑦取之⑧,唯⑨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⑩。
注释:①尝:曾经。
②诸:众,各。
③游:游玩,玩耍。
④子:果实,指李子。
⑤折枝:折,弯曲。
把树枝压弯了。
⑥竞:争着。
⑦走:跑。
⑧之:它,这里指李子。
⑨唯:只有,仅。
⑩信然:确实这样。
(1)“道旁李苦”的意思是。
(2)王戎如何判断出李子是苦的?.(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二、东坡逸事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①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②随意作行、草③及枯木、竹石以付之。
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
遂悉偿所负.。
[注释]①肆:商店。
②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
③行、草:行书、草书。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东坡为.钱塘守时()(2)遂悉偿所负.()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3.“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中的“随意”一词有什么作用?. 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发?.三、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这首诗中写墨梅色彩的诗句是:,突出墨梅气味的诗句是:。
(2分)2.写出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2分)3.“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两句诗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1分)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对比4.这首诗赞颂了墨梅的品格,表现了诗人的品格。
(2分) 5.这首诗运用了的写法,表现了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1分) A.托物言志 B.借景抒情 C.借物喻理四、读古文故事《两小儿辩日》,完成练习。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精选文言文题专项训练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精选文言文题专项训练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dd28400b9f3f90f77c61ba2.png)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精选文言文题专项训练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小古文阅读:夸父逐日夸父①与日逐走②,入日③;渴,欲得饮,饮于河、渭④;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⑤。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仗,化为邓林⑥。
注释:①夸父:《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有一个“博父国”。
前人考证,“博父”就是夸父,是一个善跑的巨人。
②逐走:追赶赛跑。
③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④河、渭:指黄河与渭水。
⑤大泽:神话里的大湖,传说在山西雁门山北,纵横千里。
⑥邓林:清代毕沅注释《山海经》说“邓林即桃林,邓桃音相近”。
(1)选文选自________,从文体上看属于________。
(2)翻译下列词语。
逐走:________;河渭:________(3)翻译句子。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未至,道渴而死。
(4)作为成语典故,“夸父逐日”常用来比喻________。
(5)如何理解“弃其仗,化为邓林。
”的结尾?(6)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选出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善:擅长B.谓:认为C.乃:于是D.绝:告别(2)选出对《伯牙绝弦》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了高山,想到了流水。
B.钟子期听到琴声,联想到的景象跟伯牙想的一致。
C.无论伯牙弹琴时想什么,钟子期都清楚他的心声。
D.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是想要怀念钟子期。
3.课内阅读。
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乎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
2020统编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文阅读练习一及答案
![2020统编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文阅读练习一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cbde59a300a6c30c229fec.png)
六年级语文古文阅读练习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14分)桃园结义玄德迷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
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
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
”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
”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就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1.根据意思写文中词语。
(2分)共同合作,互相帮助。
( )背叛道理,忘记别人的恩情。
( )2.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
”(2)上报国家,下安黎底。
3.文章主要写的是( )、( )和( )(人物)在( ) (地点)结义的故事,其中( ) (人物)最大。
这篇文章选自名著《》。
(6分)4.该名著中还有哪些小故事呢?请再写两则。
(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16分)薛谭学讴(ōu)薛详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迷辞归。
秦青弗止。
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遇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列子·汤问》)【注释】①讴:唱歌。
②穷:穷尽。
③弗:不。
④饯:以酒食送行。
⑤衢:大路。
⑥抚节:敲起拍板。
抚:拍打。
节:一种古代乐器。
⑦响遏行云:歌声拦住了飘动的云。
遏:阻止。
⑧谢:认错,道歉。
1.“自谓尽之”的“谓”的意思是( );“薛谭乃谢求反”的“反”的意思是( )(4分)2.“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这句话的意思是: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6分)3.薛谭“辞归”是因为“求反”是因为 (4分)4.这篇文章向我们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下列各项中描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学无止境,不可骄傲自满。
B.不耻下问,要虚心向所有人学习。
2020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专项练习及答案
![2020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专项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77c469cc22bcd127ff0c86.png)
《2020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专项练习及答案》摘要:),)只隔数重山,)部编六年级下册古诗专项操练一、挑选1.下列关于诗句中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纤纤擢素手”中“纤”的读音是“ qiān”,“素手”的意思是白净的手。
B. “阳春布德泽”的后一句是“万物生光晖” 。
C. “载客载饥”中“载”的读音是“ zǎi”,意思是接受。
D. “花重锦官城”中“重”读“ zhóng”,“花重”的意思是沾满水的花显得沉重。
2. 下列选项调配正确的一项是()A.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唐李贺诗佛B. 举头望明月,垂头思故土唐杜牧诗史C. 白日放歌须纵酒,芳华作伴好返乡唐杜甫诗圣D.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云里唐范仲淹唐宋八大家之一3.表达作者刚强不屈,坚持高尚情操的诗句是()A.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C.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4.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在思维爱情上表达相同的一项是()A.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青丝唱黄鸡B.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C.若有人知春去向,交换归来同住D.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5. 上联:花甲重逢,又加三七年月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猜一猜,上面对联中的白叟现在多少岁?()A.130 岁B.81 岁C.71岁D.141 岁6.下列节日依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A.④③②①B. ④③①②C. ③①②④D.③②①④7. 下列诗句依照比方、对偶、设问、拟人的修辞手法,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产生②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③迢迢牵牛星,皎皎银河女④欲问行人去那儿?眉眼盈盈处A. ②③④①B. ②③①④C. ③②④①D. ③②①④二、填空1. 小红暑假和妈妈去西北旅行。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精选文言文练习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精选文言文练习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f642ec25f0e7cd18525364f.png)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精选文言文练习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①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②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③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这个故事后来演化为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________。
(2)先解释句中加点的字,再写出句意。
①子无敢食.我也!食:________。
句意:________。
②)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走:________。
句意:________。
(3)这篇文言文讲了狐狸和老虎的故事,你会怎么评价这只狐狸?2.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弈秋,通国之________。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为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________。
虽与之俱学,________。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把课文补充完整。
弈秋,通国之________。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为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鹊将至,思________。
虽与之俱学,________。
(2)解释文中划线的部分。
①通国:________②为弈秋之为听:________③诲:________④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_(3)本文选自《________》,讲述了两个人向弈秋学下棋,因为他们的________不同,所以________也就不同,从中我们明白了________的道理。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①难之②。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③。
既已纳其自托④,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①辄:就。
②难之:对这件事感到为难。
③耳:罢了。
④既已纳其自托: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文言文训练(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文言文训练(经典版)带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64241992b160b4e767fcff7.png)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文言文训练(经典版)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本文主要通过__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2)对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A.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
B.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3)两个小孩分别是从________和________看问题的。
(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5)写出加下划线的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虎熟视久之。
________②虎亦寻卒去。
________(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②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7)文中的妇人和她的两个孩子为什么对老虎的突然到来有不同的反应?(8)从文中找出一句与“浣衣于水”句式一致的语句:________。
(9)根据故事中的孩子的做法可以归纳出的词语是( )。
(多选)A.望而生畏B.虎视眈眈C.无知者无畏D.初生之犊不怕虎2.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滥竿充数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②请为王吹竽,宣王说③之,廪食④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①选自《韩非子》。
滥:虚妄不实。
竽:古代一种竹制簧管乐器。
滥竽,常用来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
②南郭:复姓。
处士:指没做过官的读书人。
③说(yuè):同“悦”,高兴。
④廪(lǐn)食:这里是供给粮食的意思。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精选文言文训练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精选文言文训练带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5d2db70b1c59eef9c7b440.png)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精选文言文训练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
青文胜为民请命青文胜,字质夫,夔州①人。
仕为龙阳典史④。
龙阳濒洞庭④,岁罹水患,逋赋⑤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
文胜慨然诣阙⑥上疏⑦,为民请命。
再上,皆不报⑧。
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
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⑨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⑩,定为额。
邑人建祠祀之。
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
万历⑾十四年诏有司⑿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注释]①夔(kuí)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
②龙阳:古县名,在今湖南境内。
③典史:县令的属官。
④洞庭:指洞庭湖。
⑤逋赋:拖欠赋税。
⑥阙(què):宫殿外的望楼。
此指宫门外。
⑦疏:给皇帝的奏章。
⑧不报:不答复。
⑨诏宽:皇帝下令宽贷。
⑩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⑾万历:明神宗年号。
⑿有司:官吏。
(1)解释词语:①仕________ ②濒________ ③具________④悯________ ⑤邑________ ⑥祀________(2)选择题:①“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中的“诣”,解释为:()A.上告;B.到;C.登上;D.责骂。
②“妻子贫不能归”中的“归”,是指()A.回到娘家;B.回到故乡;C.没有住房;D.不能耕种。
(3)翻译句子:①岁罹水患________②死者相踵________③遂自经于鼓下________(4)理解:这则故事除赞扬青文胜为民请命外,还说明什么?2.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滥竿充数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②请为王吹竽,宣王说③之,廪食④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①选自《韩非子》。
滥:虚妄不实。
竽:古代一种竹制簧管乐器。
滥竽,常用来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
②南郭:复姓。
处士:指没做过官的读书人。
③说(yuè):同“悦”,高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项卷——古诗与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练习。
(18+18=36分)(一)菊花[唐]元稹秋丛①绕舍似陶②家,遍绕...。
..篱③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①秋丛:即丛丛的秋菊。
②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③篱:篱笆。
1.第一句诗中的“”字写出了菊花满院盛开的景象。
(2分)2.第二句诗中的加点词,表现了作者的情态。
(3分)3.诗人“偏爱菊”的原因是。
(3分)4.这首诗借菊花的特点,寄托诗人对菊花的赞美。
(6分)5.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A.这首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B.第一句写景,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C.第二句叙事,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直到日头西斜。
D.第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品质。
(二)青玉案①·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②,更吹落,星如雨③。
宝马雕车④香满路。
凤箫⑤声动,玉壶⑥光转,一夜鱼龙舞⑦。
蛾儿雪柳黄金缕⑧,笑语盈盈⑨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⑩处。
【注释】①青玉案:词牌名。
②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③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④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⑤凤箫: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⑥玉壶:比喻明月。
⑦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
⑧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指盛装的妇女。
⑨盈盈:声音轻盈悦耳。
⑩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1.《青玉案·元夕》中“元夕”指的是传统节日中的,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青玉案”是词的。
(4分)2.描写元宵夜的灯光,以花喻灯,表明灯的灿烂多姿的词句是( )。
(3分)A.东风夜放花千树。
B.更吹落,星如雨。
C.宝马雕车香满路。
D.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3.结合注释,试着描述下面词句描写的热闹的场面。
(4分)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4.词的上阕以生花妙笔渲染佳节之夜欢腾热闹的景象,其中写到的传统习俗有: 、、等。
(3分)5.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A.“更吹落,星如雨”描写了漫天的繁星,一明一灭,好像雨一样落下来,比喻新颖奇特,而又贴切自然。
B.“宝马雕车香满路”描写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
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C.词的上阕极力渲染元夜繁华热闹的场面,为下阕人物的出现布置好背景。
D.“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两句词写的是元宵观灯的女人,她们穿着美丽的衣服,戴着漂亮的首饰,欢天喜地朝前奔去,所过之处,阵阵暗香随风飘来。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17+9+16+22=64分)(一)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①之,得狐。
狐曰:“子②无敢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④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⑤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⑥不信⑦,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⑧乎?”虎以为然,故遂⑨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食:吃。
②子:你。
③无敢:不该。
④长(zhǎng):为首领,执掌。
⑤逆:违背。
⑥以……为:认为是……⑦信:诚实。
⑧走:逃跑。
⑨遂:于是。
1.联系上下文,给下面句子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4分)(1)虎求.百兽而食之( ) A.要求,请求 B.寻求,寻找 C.帮助(2)虎以为然.( ) A.正确,对 B.这样 C.然而2.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之”字正确的解释。
(6分)A.它们,指代百兽B.它,指代老虎C.它,指代狐狸D.它们,指代老虎和狐狸(1)虎求百兽而食之.( )(2)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3)兽见之.皆走 ( )3.下面对句子“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看看百兽见到我的表现敢不走开吗?B.看看百兽和我不离开吗?C.看看百兽看见我敢不逃跑吗?D.看看百兽见到我是不是离开?4.这则寓言讽刺了的人。
(4分)(二)竭泽而渔竭①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②而田③,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吕氏春秋》【注释】①竭:使……干涸。
②薮(sǒu):指野草。
③田:通“畋”,打猎。
1.“竭泽而渔”中,“渔”的意思是( )。
(2分)A.捕鱼B.捕鱼的人C.谋取,夺取不应得的东西D.姓2.对“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理解正确的是( )。
(3分)A.欺诈作假的手段,即使现在勉强可行,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长久之计。
B.欺诈作假的手段,虽然现在可用在偷盗上,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好办法。
C.欺骗作假的手段,即使现在可用在偷盗上,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长久之计。
D.欺骗作假的手段,虽然现在勉强可行,以后不会再有效果,不是好办法。
3.从这则成语故事中,我懂得了的道理。
(4分)(三)司马光勤学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②成诵而游息③矣,独闭门不出,俟④能讽诵⑤乃已。
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及长⑥,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⑦,曰:“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⑧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患:担心。
②既:已经。
③息:休息。
④俟(sì):等待。
⑤讽诵:背诵。
⑥及长:等到年龄大了。
⑦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⑧寝:睡觉。
1.结合句子,解释下列加点字。
(6分)(1)尝.主编《资治通鉴》(2)俟能讽诵乃已.(3)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2.对“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等他长大了,读遍了古代书籍,见多识广,记忆牢固。
B.等他长大了,读了哪些古代书籍,他依然记得很清楚。
C.依靠他强大的记忆,长大了,还记得安放书籍的地方。
D.依靠他强大的记忆,等到他长高了,拿得到(家中放得高)古代书籍。
3.下列选项中能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 )。
(3分)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
”这句话运用的手法,表现了司马光的特点。
(4分)(四)晏子使楚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①,吏二缚一人诣②王。
王曰:“缚者曷③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④盗。
”王视晏子笑曰:“齐人固⑤善盗乎?”晏子避席⑥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⑦?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⑧非所与熙⑨也,寡人反取病焉⑩。
”【注释】①酒酣: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
②诣:到……去。
③曷:同“何”,什么。
④坐:犯罪。
⑤固:本来。
⑥避席:离开座位。
⑦所以然者何: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⑧圣人:才德极高的人。
⑨熙:同“嬉”,开玩笑。
⑩反取病焉:反而自讨没趣了。
1.下面加点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楚王赐.晏子酒(赏赐,给予)B.齐人固善.盗乎(擅长)C.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只是,仅仅)D.寡人反取病.焉(生病,疾病)2.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表示加点字,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缚者曷为者也.?(呢)B.齐人固善盗乎.?(吗)C.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吗)D.寡人反取病焉.。
(吧)3.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4.楚王想要侮辱晏子,晏子巧妙地进行反驳后,楚王为什么笑着说“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4分)5.文中有两处描写了楚王的笑,“王视晏子笑曰”中的“笑”是楚王的笑;“王笑曰”中的“笑”是楚王的笑。
(4分)6.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多选)(4分)A.面对楚王发难,晏子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进行驳斥,使楚王陷入尴尬境地。
B.晏子在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
C.从文末楚王的话语可以看出,楚王尚能知错认错。
D.晏子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强调了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决定作用。
参考答案一、(一)1.绕 2.赏菊时悠闲3.菊花具有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此花开尽更无花)4.不怕严寒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5.D(二)1.元宵节词牌名2.A3.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人们整夜舞动着鱼形、龙形的彩灯,通宵达旦载歌载舞,笑语喧哗。
4.点花灯放烟火舞彩灯5.A二、(一)1.(1)B (2)A 2.(1)A (2)C (3)D3.C4.仗着别人的威风,招摇撞骗(二)1.A 2.A3.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着眼于长远的发展(三)1.(1)曾经。
(2)停止。
(3)有时。
2.A3.D4.对比学习勤奋刻苦(四)1.D 2.D3.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东西吗?4.楚王无法解释被缚者入楚为盗的原因,自作聪明,结果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只得自我解嘲。
5.得意、嘲讽自嘲6.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