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2021届新高考第四次模拟地理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沈阳市2021届新高考第四次模拟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某摄影爱好者在成都甲地拍摄图中宾馆及周边外景时,发现只能逆光拍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摄影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在
A.6∶30-7∶30B.10∶30-11∶30
C.13∶30-14∶30D.18∶30-19∶30
2.摄影当天的日出方位是
A.正北方B.正东方
C.东北方D.东南方
3.摄影当天成都的昼长可能是
A.16小时30分B.13小时30分
C.10小时30分D.7小时30分
【答案】1.D
2.C
3.B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太阳视运动以及昼夜长短变化的相关知识。

1.宾馆位于甲的西北方,该摄影爱好者在成都甲地拍摄图中宾馆及周边外景时,发现只能逆光拍摄,说明此时太阳位于西北方位,表示时间为北半球夏半年的日落前后,AB错;成都的经度约为104°(识记内容),位于东七区,北京时间13∶30-14∶30,成都当地时间约为12∶30-13∶30,此时太阳位于成都当地西南方天空,C错;当北京时间为18∶30-19∶30时,成都当地时间约为17∶30-18∶30,正值日落前后,D正确。

2.由小题(1)得知,当天日落西北,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因此日出东北方,C正确。

3.北半球夏半年,成都昼长夜短,排除CD;成都纬度约为30°N,一年中昼长不可能达到16小时30
分(可以参考北京夏至日昼长约为15小时),A错,故选B。

【点睛】
太阳视运动总结: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二分日,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北半球夏半年,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冬半年,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2.在巴拿马运河扩建运河开通仪式上,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的安德罗尼克斯号货轮,成为第一艘通过扩建后的巴拿马运河的船只。

下图为该集团某远洋航线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只考虑洋流对航线的影响,图中四段航程中最耗费动力的航段为
A.甲B.乙C.丙D.丁
2.曼萨尼约附近海域夏季多大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A.受沿岸暖流影响,空气湿度大
B.地处低纬地区,空气对流强烈,水汽上升冷凝
C.地处低纬地区,又受沿岸寒流影响,水汽易冷凝
D.靠近沙漠且位于信风的迎风坡,尘粒多,水汽易凝结
【答案】1.A
2.C
【解析】
【分析】
1.图中甲处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向南流,与向北航行方向相反,最耗动力,A正确;乙处可顺日本暖流、丙处可顺北太平洋暖流和加利福尼亚寒流、丁处顺墨西哥弯暖流。

2.从图中看曼萨尼约附近为加利福尼亚寒流,夏季寒流经过地区,水汽易冷凝形成雾,C正确。

【点睛】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对气候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

②对渔场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和有上升流的海区,营养物质丰富形成渔场。

③对航行的影响:顺洋流可加快航速;寒暖交汇处、冬季暖流上空、夏季寒流上空多大雾,不利于海运安全;洋流携带来自高纬度的冰山也影响海运安全。

④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加快海水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3.下图为我国东部近地面天气系统图(单位:hPa),图中得出
A.郑州风向为东北风风速比长沙大B.武汉被暖气团控制气温比福州高
C.长江中下游地区处于梅雨期D.福州沿海会出现大风降雨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长沙比郑州等压线密集,所以,长沙风力更大,故A不符合题意;
B、武汉与福州同为暖气团控制,但福州纬度较低,所以福州气温高,故B不符合题意;
C、读图可知,图示日期长江流域处于准静止锋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季节,故C正确;
D、据图可知,福州正处于高压脊的控制之下,盛行下沉气流,以晴朗天气为主,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潮州嵌瓷,俗称“贴饶”或“扣饶”,是广东省东北部沿海的潮汕地区特有的建筑装饰工艺(下图)。

嵌瓷运用各种彩色瓷片剪裁镶嵌表现形象,主要用在宗祠建筑上,大致流程分为塑胚、剪瓷、镶嵌、调整等步骤,工序复杂特殊,全靠手工制作。

2011 年,嵌瓷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和许多传统工艺一样,嵌瓷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困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我国内陆地区宗祠建筑主要采用彩漆木雕相比,潮汕地区屋顶及墙体上更多采用嵌瓷做装饰的主要原因是
A.嵌瓷技艺更为精湛B.嵌瓷造型更为多样美观
C.碎瓷片废物利用成本更低D.质地坚实抵御台风能力更强
2.嵌瓷装饰传承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是
①工艺技术人才流失②文化和审美观念变化
③生产周期偏长④生产成本提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下列地区中,嵌瓷建筑遗存较多的是
A.欧洲西部B.中亚C.中东D.东南亚
【答案】1.D
2.A
3.D
【解析】
【分析】
1.与内陆地区相比,位于广东东北部沿海的潮汕地区降雨量大,空气更为潮湿,木雕难以保存,且受到台风的影响更大。

嵌瓷是用各种彩色瓷片剪裁且互相镶嵌,提高了抗侵蚀能力结构的稳定性。

D正确,ABC 错误。

故选D。

2.据文字材料,嵌瓷制作工序复杂,全靠手工制作,在城市化的冲击下,少有手工艺人留在当地从事工艺传承,①正确。

由于文化和审美观念的变化,现代建筑的营造法式对传统建筑冲击较大,嵌瓷的市场需求大幅降低,②正确。

如果市场需求旺盛、经济效益高,生产周期、生产成本都不会显著制约嵌瓷装饰的发展,③④错误。

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广东多侨民“下南洋”到东南亚,与东南亚交往密切,会把广东的文化遗产带到东南亚,且东南亚的自然环境与广东相似,因此东南亚嵌瓷建筑遗存较多。

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
古代潮州的陶瓷产品“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远销海外,令世人瞩目。

明代万历年间一些精明的民间艺人,面对陶瓷生产过程中废弃的许多碎瓷片,特别是那些有釉彩与花卉图案的彩瓷片,慧眼独具,变废为宝,开始创造性地利用它们在屋脊上嵌贴成简单的花卉、龙凤之类图案来装饰美化建筑。

5.由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组成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有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程度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国际公认的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

近年来,在中共中央的统筹布局下,经过三省一市的共同努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呈现全方位、深层次推进态势。

但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城市化水平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长三角地区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安徽省,其根本原因是
A.矿产资源贫乏B.经济发展水平低
C.对外开放程度低D.农业人口数量多
2.长江三角洲区域-体化发展可以促进该区域
①乡镇数量明显增多
②城市服务功能增强
③第三产业结构趋同
④工业地域联系紧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1.B
2.C
【解析】
【分析】
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所以安徽城市化水平低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

故选B。

2.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区域内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产业分工,加强工业地域联系,③错,④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提升长三角地区整体综合实力,加快城市化进程,城市数量增多,城市服务功能增强,①错,②对。

故选C。

【点睛】
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打造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大战略举措。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提升长三角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能级和水平,引领我国参与全球合作和竞争;有利于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探索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体系和路径模式,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全国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有利于充分发挥区域内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提升长三角地区整体综合实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

6.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擞、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它以20%的土地支撑了超过全国40%的经济总量,涵养了40%以上的中国人口。

在2018年11月30日举行的“2018长江论坛”上,国务院参事、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徐宪平认为,“长江病了!问题在水里、根子还在岸上。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长江经济带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在于
A.腹地广阔B.交通便利
C.资源丰富D.历史悠久
2.“长江病了”的“根子”主要是
A.城市人口快速增长B.自然灾害多样频发
C.大力发展第一产业D.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3.长江经济带今后发展最为重要的两大主题是
①交通运输建设
②生态环境保护
③经济发展
④自然灾害治理
A.①③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1.A
2.D
3.C
【解析】
1.长江经济带是整个长江流域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全国除沿海开放地区以外,经济密度最大的经济地带,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是其它经济带所无可比拟的。

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市,长江经济带腹地广阔,支撑了超过全国40%的经济总量,涵养了40%以上的中国人口,与沿海和其它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拥有我国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是我国今后15年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应该成为世界上可开发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内河经济带。

A对,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历史悠久优势不明显,材料中没有涉及到,BCD错。

故选A。

2.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和大力发展第一产业不是造成长江水体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A错误;
自然灾害多样频发,不会造成长江水体污染严重,B错误;
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和大力发展第一产业不是造成长江水体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C错误;
长江两岸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没有兼顾环境保护,造成长江水体污染(“长江病了”),“根子”主要是长江沿线各市片面追求经济增长,D正确。

故选D。

3.交通运输和自然灾害不是今后发展的比较突出的矛盾,①、④错误,AB错误;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可得,针对长江出现的水体污染严重,今后发展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②正确;经济发展是条件,因此长江经济带发展最为重要的一方面是经济发展,③正确;结合题意,C正确,D错误。

故选C。

7.读“我国承转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左下图)和“IT产业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右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1.左上图中,我国承转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①是指
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C.环渤海地区D.闽南地区
2.IT产业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中,c是指
A.制造和研发环节B.品牌和核心技术环节
C.加工和组装环节D.市场和运输环节
【答案】1.C
2.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分工。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产业转移的基本影响因素和世界产业分工的一般规律。

1.本题考查工业区位。

与其它地区比较,环渤海地区临近韩国,承接了韩国工厂产业的转移,对应①,C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是承接台湾产业的转移,对应②,不符合题意,A不对;我国除去环渤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为另外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带,对应③,B不对;闽南地区相对经济欠发达,不是信息产业的集中地,D不对;故选C。

2.根据图示,a环节是加工和组装环节,因为中国大部分地区和东南亚有着丰富和廉价的的劳动力,b是制造和研发环节,c环节位于金字塔顶端,为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掌握,应当是附加值最高的品牌和核心技术环节。

故选B。

8.地球上淡水的主体是( )
A.湖泊水B.冰川水C.地下水D.河流水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上的水。

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地球上的水资源的分布和组成,知识性试题。

【详解】
注意“淡水”的要求。

地球上的水体的主体是海洋水,而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约占淡水资源的68.7%。

所以选B。

9.下图中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差为 30 度,A、B 为晨昏线上的两点,太阳直射西半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B 点的地方时是()
A.4 时B.8 时C.16 时D.20 时
2.此时,B 点位于()
A.晨线,昼长 16 小时B.昏线,昼长 16 小时
C.昏线,夜长 16 小时D.晨线,夜长 16 小时
【答案】1.D
2.B
【解析】
【分析】
从20°W向西到160°E是西半球。

图中A、B为晨昏线上的两点,太阳直射西半球,所以AB是昏线。

A 点是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时刻是18点。

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比西边的早。

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正午时间)x2。

1.图中A、B为晨昏线上的两点,太阳直射西半球,所以AB是昏线,A点的时刻是18点。

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差为30度,B点的经度是90°E。

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比西边的早,此时,B 点的地方时为20时,D对。

A、B、C错。

2.图中A、B为晨昏线上的两点,太阳直射西半球,所以AB是昏线,B点位于昏线上。

此时,B点的时刻是20点,即日落时间20点。

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正午时间)x2,昼长16小时,B对。

A、C、D错。

10.网店村是指在互联网经营网店总户数达到当地家庭户数10%以上、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村庄。

2010年以来,华北平原某地级市涌现出一批网店村,经济结构从以粮食生产为主转变到依托电子商务的多种特色产业并存,如图所示。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影响该地网店村空间分布最主要的因素是
A.气候条件B.城镇等级C.土地面积D.人口数量
2.与该市传统产业密切关联的是
A.食品加工业B.丝绸纺织业C.家具制造业D.艺术品加工业
【答案】1.D
2.A
【解析】
1.气候条件是不会影响到该地的网店村的空间分布的,A错误。

读图可知该区域城镇等级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该区域的网店村的分布,但是其并不主要的影响因素,B错误。

图中的信息并不能反映出土地面积对该区域网店村的空间分布,C错误。

读图可知该区域人口数量多的地方的网店数量较多,人口数量较少的地方的网店数量较少,可知影响该地网店村空间分布最主要的因素是人口数量,D正确。

故选D项。

2.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市原来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可知与该市传统产业密切关联的是以粮食为主的食品加工业,A正确,BCD错误。

故选A项。

【点睛】
本题组的第一题的干扰性比较大,注意不要误选B项。

11.温带雨林是指在中纬度高雨量地区生长的针叶或阔叶森林,温带雨林在很多方面与热带雨林相似。

W岛(下图)温带雨林广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W岛温带雨林中针叶树种占绝对优势,阔叶树种较少,其主要原因是
A.阴雨冷湿,年均温较低,光热不足B.土壤贫瘠,土层浅薄,植物种类少
C.纬度高,且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低D.人类对阔叶树砍伐数量比针叶树多
2.与亚马孙热带雨林相比,W岛的温带雨林
A.树木年轮现象更显著B.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
C.土壤的腐殖质层更薄D.植物的垂直分层更多
【答案】1.A
2.A
【解析】
【分析】
1.该地常年受西风带影响,又有地形抬升,多地形雨,且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该地为温度海洋
性气候,全年降雨天数多,光照少。

又因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因此该地的热量和光照等自然条件无法满足阔叶林的生长,可以进一步推测,该地应该为阴雨冷湿的环境,故A正确。

温带雨林,枯枝落叶多,气温低,分解慢,土壤肥沃,土层深厚,B错误;冬季受西风影响大,不是冬季风,C错误;受自然因素影响大,人类砍伐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A。

2.热带雨林全年高温多雨,树木生长快,年轮稀疏;温带雨林气候树木在一年内生长期变化显著,甚至到冬天内还能停滞,年轮密集,树木年轮现象更显著,A正确。

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植物的垂直分层更多,降水丰富,气温高,淋溶作用强,土壤的腐殖质层更薄。

故选A。

12.山地林线指高山带针叶林分布的上限,主要受降水量、气温和风力等因素影响。

下图中的曲线为横断山区28°N附近自西向东各山脉东坡林线的分布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高山带针叶林之上的自然带是
A.冰雪荒漠带B.常绿阔叶林带C.灌丛草甸带D.针阔混交林带
2.P、R、M、 N四地中,最不适宜针叶林生长的是
A.P地B.R地C.M地D.N地
3.导致横断山区各山脉东坡林线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B.海拔C.气温D.风力
【答案】1.C
2.B
3.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之垂直地带性。

1.随着海拔的升高,山体的热量和水分条件都会变差,所以在高山带针叶林之上为灌丛草甸带。

本题正确答案为C。

2.“山地林线指高山带针叶林分布的上限”,关键词是“上限”,即林线以下为针叶林生长地。

R地在林线以上,已经不适合针叶林的生长。

故正确答案为B。

3.A. 林线的一般规律为:纬度越低,林线越高;降水越多,林线越高。

该地绝大部分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山脉的东坡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所以导致各山脉东坡林线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

B. “山地林线指高山带针叶林分布的上限,主要受降水量、气温和风力等因素影响”,根据材料,B错误。

C. 同为山脉东坡,同海拔地区气温基本相同,所以气温不是林线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

故C错误。

D.该地区山脉众多,且均为南北走向,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均不便于进入,故风力上没有较大差别。

故D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A。

13.三峡水库汛期排水,汛后蓄水,水库的季节性水位涨落形成了周期性出露水面的陆地,即消落带。

下图示意三峡水库消落带内两个相邻同面积、同坡向的观察区域H指数统计数据。

植物株数与光、热、水、土密切相关,植物株数越多,H指数越高。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①海拔范围内的植物出露地表、发芽的时段通常是
A.3月前后B.6月前后C.9月前后D.12月前后
2.与④⑤海拔范围相比,⑥海拔范围内的H指数明显要低,其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较弱B.土壤厚度较薄C.水分条件较差D.热量条件较差
3.与甲观察区域相比,乙观察区域整体的
A.水分条件较好B.土壤厚度较厚C.地形坡度较陡D.热量条件较好
【答案】1.B
2.C
3.C
【解析】
【分析】
1.由题干“汛期排水、汛后蓄水”可知,①海拔范围内的植物出露地表、发芽的时段通常是汛期。

三峡位于长江流域,6月左右雨季来临,该流域进入汛期。

故选B。

2.⑥区域海拔较高,出露时间较长,故太阳辐射量较大,热量条件较好,A、D错误。

题干无信息可判定④⑤⑥的土壤厚度差别,B错误。

⑥区域由于出露时间较长,水分蒸发,水分条件较差,植被株数较少,H指数较小,C正确。

故选C。

3.甲、乙属于“三峡水库消落带内两个相邻同面积、同坡向的观察区域”的两个区域,故两地的水分条件和热量条件差异不大,A、D错误。

而由图可知,乙同海拔区域的H指数低于甲,可得植株数量较少,
可能是坡度较陡、土层较薄所致,B错误,C正确。

故选C。

14.2018年世界杯6月14日~7月15日在俄罗斯举行,全世界的球迷聚集在俄罗斯11座城市的12座场馆观看64场高水平足球比赛。

图为11个举办城市的分布示意。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世界杯举办期间,下列举办城市中日出方位最偏北的是()
A.索契B.叶卡捷林堡C.加里宁格勒D.圣彼得堡
2.当地时间6月14日18点揭幕战在莫斯科卢日尼基体育场进行。

如果没有顶棚遮挡,在赛场观战最不受阳光影响的看台是()
A.东看台B.南看台C.西看台D.北看台
3.俄罗斯(东三区)时间07月15日18时,世界杯决赛在莫斯科卢日尼基球场打响。

中国球迷要看直播打开电视机的时间是北京时间()
A.7月15日23时B.7月15日13时
C.7月15日18时D.7月16日23时
【答案】1.D
2.C
3.A
【解析】
【分析】
1.2018年世界杯6月14日~7月15日在俄罗斯举行,世界杯举办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纬度越高,日出方位越偏北。

读图可知,圣彼得堡纬度最高,日出方位最偏北,故D项正确。

故选D。

2.世界杯举办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日落西北。

揭幕战的时间大致为18:00~20:00,此时太阳位置偏西北,西看台可避免阳光照射,故C项正确。

3.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比东三区早5小时,东三区时间为7月15日18时,则北京时间为7月15日23时,故A项正确。

15.树干液流是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植物木质部从根部运输到叶片的过程。

下图为我国某地樟树在同一月份内三种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液流速率和液流量变化图。

据此回答下题。

依图中信息推测一年中樟树的液流量和液流速率最大的时期出现在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树干液流是植物体内由于叶片失水引起水分通过木质部运输到叶片的过程,叶片失水主要的促动环节就是植物蒸腾,仅仅考虑外在因素的影响,太阳辐射越强,气温越高越有利于蒸腾。

同时,由图可知同一月份内,晴天时液流量和液流速率都是最大的,由此可推出太阳辐射强度与二者成正相关关系,四个季节中,夏季的太阳辐射最强,气温最高,液流量和液流速率最大,B正确。

故选B。

【点睛】
该题较易,关键是读图获取液流量和液流速率与天气状况之间的关系。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吉尔吉斯斯坦费尔干纳盆地是中亚细亚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这里物产丰富,自古以盛产苜蓿、棉花、瓜果、金属矿产而著称。

盆地与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只有一条公路连接,冬季还有数月大雪封山,这使费尔干纳盆地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聚宝盆”之称。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豆科牧草,素有“牧草之王”的美称。

耐干旱,耐冷热,产量高而质优,又能改良土壤,因而为人所知。

广泛栽培,主要用于制作干草、青贮饲料或用作牧草。

费尔干纳盆地畜牧业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以毛、肉两用为主,养羊业发达。

该地葡萄种植业也发达,当地农民经过探索发现,在葡萄园内种植紫花苜蓿可以取得了更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下图为费尔干纳盆地位置示意图。

(1)分析该盆地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聚宝盆”之称的原因。

(2)简述该盆地中部土壤盐碱化的形成过程。

(3)分析该盆地适宜大量种植苜蓿的原因。

(4)分析葡萄园里种植紫花苜蓿对葡萄生长的有利影响。

【答案】(1)费尔干纳盆地棉花、瓜果、金属矿产等物产丰富;人口稠密,农产品消费量大,商品率低;现代交通运输线路数量少,交通不便,且易受大雪等灾害的影响,农产品外运不便。

(2)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不合理灌溉,使地下水位升更高;气候干旱,蒸发大,地下水通过土壤空隙被大量蒸发,盐分滞留地表,地表盐分不断累积。

(3)该盆地气候干旱,降水少,光照足,适宜苜蓿生长;盆地土地盐碱化严重,种植苜蓿可以改良土壤;该地区人口稠密,农产品消耗量大,且适合发展畜牧业,紫花苜蓿为优质牧草。

(4)该地气候干旱,紫花苜蓿可减少蒸发,改善土壤水分条件;紫花苜蓿归还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减少风沙侵蚀,防止土地荒漠化。

【解析】
整体分析:费尔干纳盆地棉花、瓜果、金属矿产等物产丰富。

现代交通运输线路数量少,冬季还有数月大雪封山,农产品外运不便。

农产品消费量大,商品率低。

地下水位升高,地表水分蒸发,盐分滞留,导致土壤盐碱化。

紫花苜蓿能够改良土壤。

(1)根据材料,费尔干纳盆地棉花、瓜果、金属矿产等物产丰富。

现代交通运输线路数量少,交通不便,盆地与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只有一条公路连接,冬季还有数月大雪封山,农产品外运不便。

人口稠密,农产品消费量大,商品率低。

所以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聚宝盆”之称。

(2)该盆地的中部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

不合理灌溉,使地下水位升更高。

中亚地区气候干旱,蒸发大,地下水通过土壤空隙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盐分滞留地表,地表盐分不断累积。

导致土壤盐碱化。

(3)根据材料,花苜蓿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豆科牧草,耐干旱,耐冷热,产量高而质优,又能改良土壤,该盆地气候干旱,降水少,光照足,苜蓿耐干旱,耐冷热,适宜生长。

盆地土地盐碱化严重,种植苜蓿可以改良土壤。

该地区人口稠密,农产品消耗量大,且适应发展畜牧业,紫花苜蓿为优质牧草,素有“牧草之王”的美称。

(4)该地气候干旱,种植紫花苜蓿可减少蒸发,改善土壤水分条件。

紫花苜蓿能够改良土壤,苜蓿归还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中亚地区植被少,增加植被覆盖,可以减少风沙侵蚀,防止土地荒漠化。

17.2016年11月,在第22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积极促成有效机制的建立,确保《巴黎协定》的执行与落实。

该协定明确各缔约国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保持全球升温控制在2℃以内的长期目标。

据此完成下题。

1.协定明确各缔约国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符合的原则是
A.共同性、公平性B.持续性、公平性C.公平性、持续性D.持续性、共同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