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的三重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生关系的三重境界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段充满禅机的话,恰好可以借来比喻师生关系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学生是被教育的对象。
教师有着高高在上的尊严,为了达到自己的教育目标,动不动就体罚学生,甚至侮辱学生的人格和尊严。
学生被当作懵懂无知的顽童,或者是储存知识的书柜,不能顶撞教师。
课堂是展现这种关系的主阵地。
填鸭式,满堂灌,是进行教与学的主要形式。
此种师生关系目前虽不占主流,但仍然在各类中小学存在,在农村某些地方的个别教师身上还很严重,对教育形象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
第二重境界是教师不仅仅是教育者,学生也不仅仅是被教育者。
教师既承担教书育人的重任,也肩负着保姆父亲母亲朋友的多重角色。
学生既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人,也是在教师精心呵护下成长的孩子。
课堂仍然是展现这种关系的主阵地,但已经扩展到了教室之外。
商讨式,启发式,是进行教与学的基本形式。
此种师生关系在各类中小学普遍存在,广大农村和私立学校尤甚,社会对这种师生关系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第三重境界是教师是一个发展的教育者,学生是一个发展的成长者。
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仅仅是教师的诸多任务之一,关注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良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都成了教育的应有之义,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自己也被学生感动着教育着,从而也促进了自己的发展。
学生一方面如小树一样吸吮着教育的琼浆,茁壮的成长,另一方面,因为他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生命个体,也对外界(主要是教师)发挥着他独特的作用和影响。
此种师生关系因为建立在自由平等的基础之上,充分尊重人的地位,充满动态的变化,所以具有较大的模糊性,很难以量化评估,但已在一些学校初露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