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沿岸水稻主要自然灾害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 年第 4 期(下半月)
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37
科研◎农业科学
长江沿岸水稻主要自然灾害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邰小平
笔者对水稻主要自然灾害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提出预防及补救措施。
1 发生原因
长江沿岸季节分明、气候湿润、雨量充沛。
多雨年份降水量多,使田间水层深厚,导致水稻植株缺氧,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7~8月多为高温伏旱天气,常有35℃以上持续高温。
研究表明:抽穗扬花期如遇35℃以上高温就会产生高温热害,影响散粉和花粉管的伸长,导致不能授精,影响结实率,最终减产。
2 涝灾预防措施
2.1 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加强泵房改造,修建水渠,疏通水系,增强排涝能力。
2.2 选择耐涝水稻品种:依据品种间耐涝性不同,应选择根系发达、茎秆强韧、株型紧凑品种。
比较而言,此类品种忍受水淹能力更强,自身修复快,再生能力好。
实践证明:相同涝灾情况下粳稻受损最重,糯稻次之,籼稻最轻。
2.3 培育壮秧,增强抗性:提倡秧苗旱育或工厂化育秧等先进育秧方式,控制秧龄,培育叶蘖同伸壮秧,适时移栽,科学肥水管理,促进水稻营养生长期健壮生长,让植株贮藏更多养分,提升水稻防御涝灾能力。
3 涝灾补救措施
3.1 清沟沥水,除涝保苗:及早排涝,确保作物正常生长。
水稻争取在72小时内现苗,让苗尖及早露出水面。
高温烈日期间,保留适当水层;阴雨天,则将水一次性排干。
并注意适时轻搁田,以防翻根倒伏。
3.2 查苗补苗,确保全苗:受涝后处于分蘖期的水稻有缺株的,要立即采取分株、移苗等方法补齐。
3.3 增施速效肥,促进苗情转化:涝渍后,土壤肥力流失较大,应及时增施速效肥料,适施磷、钾、钙肥,补足地力。
水稻田排水轻露田后,结合灌浅水补追一次速效肥料。
一般处于分蘖期的每亩可追施尿素5公斤、氯化钾5公斤。
处于孕穗期,在破口前3~5天,每亩补施尿素2.5公斤。
抽穗后进行1~2次根外喷施磷钾等叶面肥。
3.4 及时防病治虫:作物受涝渍后,易受病虫危害。
应加强病虫测报,重点抓好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纹枯病等病虫害防治,减轻危害程度
4 高温热害的预防措施
4.1 选择耐高温品种:因温室效应影响,高温干旱年份出现较多,水稻高温热害时有发生。
为减轻高温热害,经营者应利用品种间抗性不同、耐高温程度有差异,优先选择抗性好的品种,切实降低高温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提高水稻的产量与品质。
4.2 适期播种,培育带蘖壮秧:依据水稻品种的特征特性科学安排水稻播种期,力争水稻抽穗扬花期错开高温阶段,确保水稻正常生长。
依安徽长江沿岸地区一季杂交稻而言,将4月下旬至5月5日播种期调整到5月10日至5月15日,秧龄控制在28~30d ,致使水稻最佳抽穗扬花期安排在8月12至18日,避开
7月底至8月初的不利气候条件。
4.3 科学肥水管理:精准施肥,提倡秸秆还田,重视磷钾肥和有机肥的施用。
水稻大田生长阶段进行3次施肥,即基肥、蘖肥、穗肥。
保证水稻各生育期的肥料供应,促进水稻正常生长,从而增强植株的抗性。
依安徽长江沿岸一季杂交稻为例,大田整作时基肥亩施45%复合肥25~30kg 、饼肥30kg ,分蘖初期施尿素10kg ,促分蘖,水稻幼穗分化期时亩施45%的复合肥5~6kg 、钾肥3~5kg 促大穗形成。
水浆管理上提倡好气灌溉,发根促蘖壮秆。
在整个水稻生长期间,多以湿润灌溉为主。
大田寸水栽插,浅水分蘖,够苗烤田,防重晒,孕穗期田间保持水层,灌浆结实期间歇灌水,干温交替,活熟到老。
收割前5~7d 断水。
不可过早断水,防止植株早衰减产。
4.4 改善稻田小气候:通过灌溉起到降温增湿目的,特别对已经抽穗或进入灌浆期的田块立即灌深水,田间水层保持6~8cm ,可显著降低穗层气温,进而降低高温对水稻花器和光合器官的损伤。
4.5 根外追肥,增强抗性:在水稻拔节孕穗至破口期,在无风天、阴天喷施叶面肥。
叶面肥溶液浓度不能过高,要增加用水量,确保喷洒均匀。
通常亩用0.2%磷酸二氢钾或3%过磷酸钙溶液进行叶面喷施,都能减轻水稻高温热害。
5 高温热害的补救措施
5.1 浅水湿润灌溉:对已遭受高温热害但仍有收成的田块,要坚持浅水湿润灌溉,保持田间水层,当水层消失时,要及时灌水。
有条件的地区,应采取“日灌夜排、以水降温”措施,即上午向稻田灌深水,降低田间温度、提高白天田间空气湿度,傍晚排除晒烫的水层,使土壤增氧、保护根系。
也可采取“长流水”的措施,达到降温增湿的作用。
5.2 加强病虫害防治:水稻生长中后期由于气候适宜,是多种病虫并发的高峰期,因此还要加强对主要病虫害的防控。
特别是对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的药物防治。
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亩用35%氯虫苯甲酰胺(优福宽)4~6g 或10%阿维˙氟酰胺(稻腾)30~40ml ,二化螟持效期达30d ,卷叶螟持效期达15d 。
防治稻飞虱:亩用25%吡蚜酮(飞电、大作为)20~30g 或50%吡蚜酮(大信息、70%速腾)10~12g 。
纹枯病防治适期为水稻分蘖末至拔节期,亩用18%噻呋˙嘧苷素(阿特米、巴米达)40g 或24%噻呋酰胺(满穗)20ml ,对纹枯病特效,持效期近30d 。
5.3 补追穗粒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受灾田块,要普遍追施1次穗粒肥,在破口期前后亩施尿素2~3kg ,也可采用根外叶面喷肥方法。
实践证明,在水稻扬花期至齐穗期,每亩用磷酸二氢钾0.15kg 、尿素0.6kg ,再加赤霉素1g ,对水60kg 进行喷施,增强植株自身抗逆性,降低高温热害的影响,提高水稻产量。
(作者单位:243194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年陡镇农业服务中心)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