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君子汤活性成分抗肝癌研究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君子汤活性成分抗肝癌研究现状A
李明襄王海晓叶舒婷张念栋叶蕾•
(滨州医学院山东烟台264000)
摘要四君子汤为传统中医健脾益气代表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味药组成,自清代以来人参多用党参代替,现代被 广泛应用于肝癌等肿瘤的临床治疗。
本文通过查阅四君子汤治疗肝癌的研究文献,从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味药中的抗肝癌药效成分、各药效成分的作用机制等方面综述近年来四君子汤抗肝癌活性成分研究进展,为今后针对四君子汤的有效活性成分深入开展实验研究进而进行肝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四君子汤;抗肝癌;活性成分;综述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979(2019)12-0141-03
Research status of the anti-hepatoma active ingredients of sijunzi decoction
U Ming-xiang WANG Hai-xiao YE Shu-ting ZHANG Nian-dong YE Lei*
(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Yantai 264000,Shandong,China)
[Abstract] Sijunzi Decoction is a representative prescrip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invigorating spleen and invigorating q i, which is composed of ginseng,atractylodes,poria cocos and roasted licorice.Since the Qing Dynasty,ginseng has been replaced by Dangshen.Sijunzi Decoction is now commonly used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liver cancer.By consulting the relevant research literature of Sijunzi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of Sijunzi decoction in recent year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anti-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ctive ingredients of Dangshen,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Poria cocos and roasted licorice,the action mechanism of each active ingredient,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active ingredients of Sijunzi decoction and clinical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Sijunzi decoction;anti-hepatoma;active ingredient;review
四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人参、茯苓、白术、甘草组成,是传统中医益气健脾的基础方,现代可用于治疗消化 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及恶性肿瘤等,尤其在肝癌的临床治疗方 面取得显著疗效%本文综述近年来四君子汤中活性成分抗肿瘤 特别是肝癌的研究进展,为探索四君子汤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四君子汤治疗肝癌的理论依据
肝癌,证属中医“臌胀”“癥瘕”等范畴,病位在肝,脏腑气血 亏虚为本,气滞、血瘀、湿热、痰毒等实邪互结为标,正虚邪实而 发病。
对于肝癌的病因病机,《活法机要》谓:“壮人无积,虚人则 有之。
脾胃怯弱,气血两衰,四时有感,皆能成积。
”说明正气虚 弱、邪气外凑是肝癌的根本病因。
对于肝癌的治法,《景岳全书》云“治积之要,在知攻补之宜”“凡治虚邪者当以缓治,只宜专培 脾胃以固其本”,固护脾胃正气在治疗肝癌时尤为重要。
四君子 汤主治“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 秽吐逆”,是补脾益气的经典方,也是现代治疗肝癌的常用方。
2四君子汤抗肝癌作用探究
肝癌易转移和复发的特点使得临床治疗效果较差,难以有 根本性突破,但近年来应用四君子汤治疗肝癌的研究有了可观 进展。
徐云丹等121发现四君子汤可显著抑制人肝癌细胞Bel- 74002 生长。
罗春蕾等 P I发现四君子汤作用于小鼠移植性原发性
△基金项目:同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N0.8丨602556)
作者简介:李明襄(1998-),女,滨州医学院在读本科生。
*通讯作者:叶蕾(1979-).女,博七研究生,副教授。
肝癌的机制在于促进肝癌细胞凋亡,改变细胞周期,抑制血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四君子汤可增强 机体细胞免疫|41,抑制肝癌细胞生长,保肝护肝,促进代谢,改善 机体微循环,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凋亡有多方面综合作用1M。
3四君子汤活性成分的抗肝癌作用探究
3.1党参各活性成分的抗肝癌作用清代以来,由于人参药源稀 少、成本较髙,四君子汤原方中的人参逐渐被党参替代,本文主 要探究党参的抗肝癌作用。
党参,多年生草本,为桔梗科植物党 参、川党参或素花党参的根。
《本草从新》谓其“补中益气,和脾 胃,除烦渴”。
其功效与人参相似,可益肺补脾、养血生津。
目前 针对党参抗肝癌活性成分的研究多集中在多糖及皂苷类。
3.1.1党参多糖党参多糖主要由葡萄糖、果糖等组成。
武静莲 等[1发现党参多糖对肝癌细胞SMMC-7721有抑制效应。
张骏 等181发现板桥党参多糖可抑制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
3.1.2党参皂苷党参皂苷是党参中一类重要成分。
方志娥等M 发现党参总皂苷在抑制肝癌细胞增殖方面作用显著,机制可能 是调整蛋白酶活性,促进相关蛋白表达。
俞星等|r o|发现党参皂苷 D在体外能够影响人肝癌HepG-2细胞遗传机制,扰乱DNA的 合成代谢,导致细胞凋亡。
3.2白术各活性成分的抗肝癌作用白术,多年生草本,为菊科植 物白术的根茎。
《神农本草经》谓其“主风寒湿搏,死肌,痉,疸,止 汗,除热,消食”。
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
目前针
对白术抗肝癌活性成分的研究多集中在多糖类及挥发油成分。
3.2.1白术多糖白术多糖主要为甘露聚糖及果聚糖。
周剑等i"i 发现白术多糖可较明显抑制H22肝癌小鼠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其机制可能为白术多糖可增强免疫、完善机体防御。
3.2.2白术挥发油白术挥发油的主要药效成分是以苍术酮为代表的倍半萜类化合物。
陆家佳112研究表明白术挥发油对多种 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尤其对肝癌细胞效果显著。
王翕等™发现白术挥发油能够有效抑制H22小鼠移植性肝癌细胞。
王郁 金等1141发现白术挥发油可抑制小鼠H22肝癌淋巴道转移模型的肺转移率,其机制可能与白术挥发油可有效降低小鼠血清中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含量有关。
3.3茯苓各活性成分的抗肝癌作用茯苓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菌核。
《神农本草经》谓其“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 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可利水渗湿、健脾补 中、宁心安神。
茯苓的主要药效成分为多糖类、三萜类及无机元 素等,目前临床上使用茯苓对肝癌进行治疗较频繁。
刘晓霓等M 利用聚类分析发现原发性肝癌治疗单味药用药频率茯苓居首位。
杨佳妹等1161应用频数统计法发现临床文献治疗肝癌使用中 药频次中茯苓排第三位。
但针对茯苓抗肝癌活性成分的研究较 少,昝俊峰等〜发现茯苓三萜可明显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株 的生长,其作用机制有待深人探究。
3.4甘草各活性成分的抗肝癌作用甘草,多年生草本,为豆科 植物甘草、光果甘草或胀果甘草的根及根茎。
《神农本草经》谓 其“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可补中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药性。
目前针对 甘草抗肝癌活性成分的研究多集中在三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
3.4.1甘草甜素甘草甜素是三萜类化合物的主要成分,为甘草 酸的钾、钙盐。
姜项福等M发现甘草酸对人体HePG2肝癌细胞 的体外研究模型抑制作用较显著。
3.4.2甘草次酸甘草次酸由甘草酸水解后生成。
周长升等〜将 阿霉素和甘草次酸作用于正常肝细胞和肝癌细胞后发现甘草次酸可抑制肝癌细胞,且甘草次酸的毒副作用较阿霉素更小,其机制可能为甘草次酸能够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金鑫等w发现 甘草次酸抑制HePG2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可能是甘草次酸可 作用于H3K M K T通路相关信号分子使其表达下调。
宋连飞™发现甘草次酸能对HePG2肝癌细胞产生凋亡诱导及增殖抑制,该机制与其能够导致c-ju n表达量的上调可能具有相关性。
黄 炜等研究表明肝癌细胞的诱导分化和增殖抑制在甘草次酸和甘草酸中均有所表达,且甘草次酸作用更突出。
3.4.3甘草黄酮类甘草黄酮类化合物是甘草的主要药效成分。
张敏等m发现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对肝癌细胞Bel-7402有较强 抑制作用。
赵世元等124在研究甘草总黄酮作为肿瘤的化学预防 药物过程中证实其对肝癌细胞株Bel-740具有增殖抑制、凋亡 诱导和停滞细胞周期的作用。
3.4.4甘草素甘草素属于甘草黄酮类化合物。
张世蘋@发现甘草素可诱导人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为甘草 素的促氧化效应。
陈惠1261发现甘草素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其机 制可能与下调HIF-1P与V EG F的表达有关。
3.4.5甘草査尔酮甘草査尔酮类是甘草抗肝癌的重要成分。
徐方 野等127'发现甘草査尔酮类化合物可显著抑制人肝癌B el-7402细胞增殖,且对正常肝细胞无明显杀伤作用。
高苗苗1281发现具有 多药耐药性的肝癌Bel-7402细胞模型对甘草查尔酮类敏感性 较高3
3.4.6异甘草素异甘草素是一种具有查尔酮类结构的黄酮类
化合物。
马朋等1291发现异甘草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抑 制效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还可明显改变HepG2肝癌细胞的 超微结构,促使细胞凋亡。
3.4.7甘草香豆素甘草香豆素是从甘草乙醇提取物中提取出
的成分。
宋鑫华等13^发现甘草香豆素可阻滞肝癌细胞的细胞周 期,保护酒精性肝损伤。
4结语与展望
现有研究证明,四君子汤抗肝癌的活性成分主要是党参中 的党参多糖和党参皂苷,白术中的白术多糖和白术挥发油,茯 苓中的茯苓三萜,甘草中的三萜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及香
豆素类。
各活性成分抗肝癌的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调整肝癌细胞不同蛋白的表达活性、抑制肝癌细胞转移,以及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四君子汤作为经典名方,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结合现 代研究新方法、新技术,明确其药效活性成分,揭示药效物质基 础和作用机制,对四君子汤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四君 子汤药理作用涉及多个方面,是通过多系统、多因素共同作用发 挥疗效。
目前对四君子汤抗肝癌的研究多为单味药的单个成分,对四君子汤各有效成分联合应用治疗肝癌的研究尚不够深人。
传统中医讲究通过各药物配伍,调整偏胜、制约毒性、减轻不良 反应、发挥药物相辅相成的作用,故而在联合使用四君子汤中的 活性成分治疗肝癌方面有待实验研究,以期起到增效减毒等多 方面复合作用,从而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阐述的关于四君 子汤抗肝癌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将为四君子汤抗
肝癌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以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禹雯琦,孙珏,周诣,等.四君子汤及加味方治疗恶性肿瘤的临
床及基础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1(5):95- 101.
[2] 徐云丹,赵刚.四君子汤对肝癌细胞株Bel-7402生长抑制作
用的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07,29(6):5-6.
[3] 罗春蕾,钟薏,顾怡中,等.四君子汤抑制移植性原发性肝癌小
鼠肿瘤生长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2): 2857-2859.
[4] 陈燕,胡浩,张诗军,等.四君子汤对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T淋
巴细胞和N K细胞的影响及意义[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7,27(1):8-10.
[5]赵爱光,杨金坤,赵海磊,等.四君子汤诱导裸小鼠移植性人胃
癌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J】.癌症,2001,20(2): 164-167.
[6] 李沫函,何又婷,张洪亮.四君子汤益气健脾抗肿瘤临床研究
进展[J].新疆中医药,2013,31( 1):77-78.
[7] 武静莲,徐强,谢亲建,等.党参抗肿瘤药理作用研究[J].西部
中医药,2016,29(8): 18-21.
[8] 张駿,要辉,张崇,等.板桥党参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对肝癌细
胞 HepG2 的抑制[J].生物资源,2018,40( 3):246-251.
内蒙古中医药第 38 卷2019 年12 月第12 期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38 No.12 2019143
[9] 方志娥,李艳艳,杨雅淋,等.党参总皂苷对人肝癌SMMC-
772丨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J].中国药房,2015,26(10): 1356-1359.
[10] 俞星,韩春姬,朴惠善,等.党参皂苷D对HepG-2细胞增殖
时间效应和细胞周期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2012,38(2): 236-239.
[11] 周剑,苏德春,宋国权.白术多糖对H22肝癌小鼠抗肿瘤作
用实验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丨(17):9-10.
[12】陆家佳.白术挥发性成分GC-M S分析及对五种肿瘤细胞抑 制活性研究[J】.海峡药学,2016,28(6):28-31.
[13] 王翕,刘玉瑛,史天良,等.白术挥发油抗实体瘤的作用研究
[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2,2( 4):239-240.
[14] 王郁金,苏衍进.白术挥发油对小鼠H22肝癌淋巴道转移模
型的影响[J】.现代中医药,2009,29( 4):74-75.
[15] 刘晓霓,李宁.原发性肝癌中医临床用药荟萃分析[J】.中国中
药杂志,2012,37(9): 1327-1331.
[16] 杨佳妹,韩路拓,任钧国,等.中医治疗肝癌常用中药用药规
律的文献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3,8(10): 1150-1151.
[17丨昝俊峰.茯苓三萜类成分抗肿瘤活性研究与茯苓药材质量分 析[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1-96.
[18]姜项福,刘文杰,白红进.甘草酸和甘草黄酮与人肝癌细胞
(HepG2)作用的电化学研究[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4,26
(1):18-23.
[19】周长升,苟欣,王效民,等.18P-甘草次酸抑制肝癌细胞生长 的实验研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6,25(8): 1168-1174.[20] 金鑫,李慧,李刚,等.18P-甘草次酸对肝癌HepG2细胞增
殖及PI3K、PDK1、A K T蛋白表达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7, 57(3):39-41,
[21] 宋连飞.18P-甘草次酸对HepG2肝癌细胞凋亡及c-ju n基
因表达的影响[D].银川:北方民族大学,2016:1-33.
[22] 黄炜,黄济群,张东方,等.18|3-甘草次酸和甘草酸对人肝癌
细胞增殖的抑制和诱导化作用[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2,9
⑵:92-93.
[23] 张敏,李晶晶.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对CDK1的抑制活性及体
内外抗肝癌活性[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8,49(1):72-78. [24] 赵世元,王乃平,钟振国,等.甘草总黄酮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的实验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22(2):235.
[25] 张世蘋.甘草素诱导人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及其机制
的研究[D]•南京:南京医科大学,2008:1-74.
[26] 陈惠.甘草素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作用机制初探
[J].解剖学杂志,2005:110.
[27] 徐方野,木合布力•阿布力孜,高苗苗,等.甘草查尔酮类化合
物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抗癌活性研究[J].新疆医科大 学学报,2013,36(2): 143-149.
[28] 高苗苗.甘草次酸抗癌复合物及甘草查尔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和抗癌活性研究[D].乌鲁木齐:新騣医科大学,2013:1-68. [29] 马朋,曹璋,张瑾锦,等.甘草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
及超微结构的影响[Jj.解剖学杂志,2018,41 (1):20-22.
[30] 宋鑫华.甘草香豆素预防和治疗肝癌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8:1-94.
老年变应性鼻炎证型分布规律的临床调查
杨谋1邰先艳2
(1.云南省老干部医院云南昆明650034;2.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昆明650032)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变应性鼻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192例老年变应性鼻炎患者,收集基本资料包括性 别、年龄、病程、发病季节及中医四诊资料,填写调查表,按辨证分型标准进行辨证分型,比较性别、年龄、病程、发病季节及中医证型。
结果:各证型分布情况:肾阳不足型83例,占43.23%;肺气虚寒型56例,占29.17%;脾气虚弱型38例,占19.79%;肺经郁热型 15例,占7.81%。
年龄分布情况:将年龄分为60~65岁、66~70岁、71~75岁、76~80岁四个年龄阶段进行统计。
肾阳不足型19例、21例、20例、23例;肺气虚寒型11例、15例、丨4例、16例;脾气虚弱型10例、9例、8例、11例;肺经郁热型4例、5例、3例、3例。
各证型结果经x2检验,P>0.05,各证型在年龄分布上无显著差异。
性别分布情况:男性97例,女性95例,男性:女性=1.02:1。
各证型性别分布情况:肾阳不足型:44例、39例;肺气虚寒型:27例、29例;脾气虚弱型:17例、21例;肺经郁热型:9例、6例。
结果经x2检验,办〇.〇5,各证型 在性别分布上无显著差异。
病程分布情况:病程1~2年有39例,占20.32%;2~3年有47例,占24.48%;3~4年52例,占27.08%;大于5 年54例,占28.12%;其中病程大于2年153例,占79.68%。
春夏秋冬四季各证型分布情况:肾阳不足型:8例、10例、22例、43例;肺气 虚寒型:9例、3例、12例、32例;脾气虚弱型:3例、5例、丨2例、18例;肺经郁热型:2例、10例、2例、1例。
结果经X2检验,P<0.05,各证型 发病季节有显著差异。
结论:老年变应性鼻炎发病在性别与年龄上无明显差异,还不能认为老年变应性鼻炎发病与性别、年龄有 明显关系。
老年变应性鼻炎病程较长。
各证型中肾阳不足型最多,肺气虚寒型和脾气虚弱型次之,肺经郁热型最少。
各证型发病 季节不一致,肾阳不足型、肺气虚寒型、脾气虚弱型均多发于秋冬季节,肺经蕴热型多发于夏季。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老年;鼻鼽;证型;临床调查
中图分类号:R765.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9)12-0143-02
作者简介:杨谋(1982-),云南大理人,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耳鼻咽喉科中医临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