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总复习高考地理考点分析考点一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一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TU NAN DIAN
突 难 点 1.荒漠化的成因
(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是全球相同纬度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严重的地带。
干旱是本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下图:
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较差→平地多疏松
沙质沉积物 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气温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2)人为因素——荒漠化的决定性因素
〔方法技巧〕 判断一个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荒漠化的方法 一看位置,经纬度位置在四个沙漠带中。
二看年降水量,年降水小于400 mm的地区易发生荒漠化。
三看土地覆被和利用类型,土地覆被类型以沙地为主的地区,土地利用中草地减少,耕地增多等可引起荒漠化。
四看地形,地形崎岖,若植被破坏,易造成水土流失,形成“石漠化”。
2.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知识扩展]我国西南地区石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1)成因:①降雨集中在夏季,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强。
②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不利于土层的积累,加剧流水的侵蚀作用。
③喀斯特地貌,土层浅薄。
④过度开垦,乱砍滥伐导致的植被破坏。
(2)防治措施:①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增加植被的覆盖率。
②发展沼气、营造薪炭林等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
WU DIAN LI
悟典例
(2015·山东卷)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
完成(1)~(2)题。
(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C)
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D)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思维过程】
文字信息:由“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可知,“生态裂谷”的形成是由于绿洲区__过量开采地下水___所致。
设问信息:1.“生态裂谷”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生态裂谷”的成因,并分析相应措施。
调动知识:荒漠化的防治。
MING KAO XIANG
明考向
考向一荒漠化的成因
(2018·邯郸质检)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境内在荒漠环境中土质较好、水源丰富的地方往往形成自然绿洲,而人工绿洲是伴随人类的出现及其定居和农耕活动而形成的。
额济纳旗绿洲是阿拉善盟内面积第二大的绿洲,下图为“额济纳旗地理位置示意图”,表1
示意1975-2010年额济纳旗绿洲面积变化情况(单位:km2)。
据此完成(1)~(3)题。
表1
A.降水B.光照
C.水源D.蒸发
(2)1990-2000年,额济纳旗人工绿洲面积急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B)
A.全球变暖,地区蒸发加剧
B.上游大量用水,弱水水量减少
C.限制放牧,草地面积增大
D.人口激增,城市占地面积增加
(3)苏泊淖尔边缘地带最易出现(D)
A.沙漠化B.水土流失
C.石漠化D.盐渍化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境内在……水源丰富的地方往往形成自然绿洲”可知,影响自然绿洲内草地面积变化的自然因素主要是水源。
第(2)题,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90-2000年额济纳旗人工绿洲面积的变化主要是由于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导致的,而耕地面积的变化与其主要水源―弱水的流量密切相关;草地面积增大,会增大绿洲面积,而题干为减小的原因。
第(3)题,苏泊淖尔为内陆湖,土壤水分大量蒸发极易出现土壤盐渍化现象;湖泊边缘水分条件好,不易形成沙漠化。
考向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2018·河南模拟) 木兰围场,位于浑善达克沙地的南缘,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曾是清朝的皇家猎苑,现为全亚洲最大的人工林场之一。
在这里,沙漠、草原与森林相伴而生了千百年。
木兰围场的沙漠是一个著名的有水沙地,也是华北地区重要河流——滦河的水
源地。
下图为“木兰围场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木兰围场沙、草、林并存的主要原因是(B)
A.东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原
B.东部降水较多,向西逐渐减少
C.东部河流众多,西部河流稀少
D.东部临海,西部靠近内陆
(2)木兰围场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的原因是(C)
A.阻挡夏季暖湿气流北进
B.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水源地
C.起到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
D.亚热带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
(3)促进木兰围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B)
A.推行“林-药”等立体经营方式
B.设立森林草原自然保护区
C.扩大拼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D.提高知名度,吸引大量游客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木兰围场处于大兴安岭、燕山等山脉结合处,东部为山地,西部为内蒙古高原;处于华北平原向内蒙古高原抬升的斜坡地带,来自渤海和黄海一带的暖湿气流遇到地形抬升,在山地地区形成相对丰沛的降水,故形成森林景观,而气流越过山地到达高原之后,随着降水的减少,形成草原和沙地向西北依次绵延铺展的自然景观;木兰围场靠近内陆,河流较少。
第(2)题,木兰围场依赖周围的山地地形,可阻挡夏季湿润气流北上,这是造成该地区生态环境较脆弱的原因之一;该地是滦河的发源地,而非华北地区的水源地;木兰围场存在草原、森林,可削弱风力,固定沙丘,起到保护农田的作用;该地曾是皇家猎苑,故动植物资源丰富,但不属于亚热带气候。
第(3)题,木兰围场可利用多样的地形和植被发展“林-药”、“林-牧”等多种方式的立体经营,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
经济可持续发展;木兰围场位于农牧交错地带,生态比较脆弱,扩大耕地面积可能会破坏植被,不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提高知名度,大量吸引游客,可加快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但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