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蒙书《武王家教》中唐代童蒙“形象”教育解析--以“八贱”为中心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敦煌蒙书《武王家教》中唐代童蒙“形象”教育解析--以“八
贱”为中心
金滢坤
【期刊名称】《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2(47)6
【摘要】敦煌蒙书《武王家教》中的“八贱”,是针对子弟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现的关乎个人“形象”的八种不雅、不良举止的概括,认为它有悖中国古代“垂衣而治”“修饰而窥镜”等观念,告诫子弟应该注意待客、做客等应对之道,需谨记尊卑、贵贱的礼法制度,避免“八贱”行为,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以达到修身、立身的目的。
唐代“察举”之风犹存,对士人应举和参选均有一定影响。
文章阐述了“八贱”的文化内涵,探讨《武王家教》将其作为影响“人命长短不一”的原因所在,并
对八戒与唐代家教、童蒙教育的关系做了深度解析。
【总页数】16页(P1-16)
【作者】金滢坤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09;G122
【相关文献】
1.蒙书与童蒙书——敦煌写本蒙书研究刍议
2.唐代问答体蒙书编撰考察——以《武王家教》为中心
3.从敦煌习字蒙书看唐代敦煌童蒙书法教育
4.敦煌蒙书《武
王家教》中的唐代富贵贫贱观念解析——以“十恶”为中心5.唐代《武王家教》中的儿童“自知”教育解析——以“三痴”为中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