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变色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变色鸟》
中班科学教案《变色鸟》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鸟类的特点和习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
教学准备:
1. 教具:PPT、图片、鸟类模型。
2. 材料:彩纸、颜料、画笔。
3. 其他准备:录音机。
教学活动:
1. 导入(5分钟):
播放录音:“喔喔,喔喔,我是一只鸟。
你们知道鸟会叽叽喳喳叫,还会变换颜色吗?今天我们要一起来了解一下鸟类的特点哦!”
2. 讲授(10分钟):
使用PPT或者图片介绍鸟类的特点、习性以及它们如何变换颜色。
注重讲解鸟类的种
类和它们的不同特点。
3. 操作(15分钟):
给幼儿看一些鸟类的图片,引导他们观察鸟类的颜色和形状,并让幼儿观察一些鸟类
的变色现象。
例如,绿头鸭在不同的环境中可以变换头部的颜色;喜鹊在飞行时会展
现出不同的羽毛颜色。
4. 制作手工(15分钟):
让幼儿使用彩纸、颜料和画笔制作自己喜欢的鸟类。
鼓励他们创造自己心目中的鸟类
形象,并可以在画笔上涂抹不同颜色的颜料进行变色效果的体验。
5. 总结(5分钟):
和幼儿一起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让他们说出鸟类的特点和习性,以及观察到的鸟类
的变色现象。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制作的鸟类手工作品,并互相赞赏彼此的努力和创作。
6. 反思(5分钟):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方法,针对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评估,以
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出调整和改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幼儿能够初步了解鸟类的特点和习性,并观察到鸟类的变色
现象。
同时,通过制作手工作品,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并且培养了他们的创
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观察和操作等,使幼儿在不同的
环节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同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让他们能够
在生活中积极观察鸟类的变化,并进行探究和思考。
下一步,教师可以在课后继续引
导幼儿观察和探究鸟类的特点,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