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音乐上册 故乡恋情教案 苏少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音乐上册故乡恋情教案苏少版
一、教学目标:
1. 感受摇篮曲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好情感。
2. 学会用柔和、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故乡恋情》,感受歌曲中的家乡美景。
3. 了解歌曲背景,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
1. 学会歌曲《故乡恋情》的歌词和旋律。
2. 掌握摇篮曲的特点,如柔和、连贯的声音。
三、教学难点:
1. 歌曲中的一些音高较高的音符,学生需要准确演唱。
2.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的家乡美景,感受故乡恋情。
四、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或视频,展示歌曲《故乡恋情》的演唱和家乡美景。
2. 乐谱和音响设备。
3. 教学道具,如图片、图表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美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教学:介绍歌曲《故乡恋情》的背景,讲解摇篮曲的风格特点,如柔和、连贯的声音。
3. 歌曲学唱:教唱歌曲《故乡恋情》,重点讲解歌曲中的音高较高的音符,引导学生准确演唱。
4. 练习与展示:学生分组练习,每组选择一位学生进行演唱展示,其余学生进行评价。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摇篮曲的特点和歌曲《故乡恋情》的情感表达。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歌曲《故乡恋情》,感受家乡美景,培养家庭感情。
六、教学拓展:
1. 对比教学:选取其他地区的摇篮曲,如《山东摇篮曲》、《江苏摇篮曲》等,让学生比较不同地区的摇篮曲在旋律、节奏、风格等方面的特点。
2. 创作活动:邀请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摇篮曲,可以以自己家乡为题材,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对家乡的情感。
七、课堂互动:
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歌曲《故乡恋情》中的家乡美景,如溪水、青山、袅袅炊烟等,分享各自对家乡的美好回忆。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歌曲中的不同角色,如歌手、家乡美景等,进行情景剧表演,增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八、音乐欣赏:
1. 欣赏其他歌手演唱的《故乡恋情》版本,如著名歌手张学友、邓丽君等,让学生感受不同歌手的风格和情感表达。
2. 欣赏其他与家乡主题相关的音乐作品,如民谣、地方戏曲等,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九、情感教育:
1. 讨论歌曲中的家乡美景对人们的影响,如让人感到温暖、安心等,引导学生关注和珍惜家乡的美好。
2. 分享自己的家乡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重要性和对个人的意义。
十、总结与反思:
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如学会了新歌、了解了家乡美景等。
2. 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积极参与、认真练习等,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十一、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合作意识等,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2. 歌曲演唱评价:评价学生在歌曲《故乡恋情》的演唱过程中的音准、节奏、情感表达等,提出改进建议。
十二、家庭作业:
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歌曲《故乡恋情》,感受家乡美景,培养家庭感情。
2. 练习歌曲《故乡恋情》,特别是音高较高的音符,加强巩固。
十三、课后反思:
1. 教师反思:思考课堂教学的效果,如学生参与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适切性等,以便调整和改进。
2. 学生反思:鼓励学生思考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收获等,培养自我反思的习惯。
十四、教学延伸:
1. 邀请家长参与:邀请家长来校参加歌曲演唱活动,增进家校联系,共同关注
学生的音乐教育。
2. 组织校园歌手比赛:鼓励学生参加校园歌手比赛,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强自信心。
十五、课程资源:
1.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音乐网站、视频平台等,寻找更多关于家乡美景的音乐作品,丰富教学内容。
2. 地方文化资源: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如地方戏曲、民间音乐等,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音乐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重点:
1. 学会歌曲《故乡恋情》的歌词和旋律。
2. 掌握摇篮曲的特点,如柔和、连贯的声音。
3. 感受歌曲中的家乡美景,体验故乡恋情。
二、难点:
1. 歌曲中的一些音高较高的音符,学生需要准确演唱。
2.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的家乡美景,感受故乡恋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的歌曲学习、情感体验和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针对歌曲中的音高较高的音符,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和练习机会,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准确演唱。
教师还应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情景剧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中的家乡美景,感受故乡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