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双文本阅读:苏秦说秦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苏秦说秦王
(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苏秦拘于魏,欲点而之韩,魏氏闭关而不通。
齐使苏厉为之谓魏王曰:“齐请以宋地封泾阳君①,而秦不必也。
夫秦非不利有齐而得宋地也,然其所以不受者,不信齐王与苏秦也。
今秦见齐、魏之不合也如此其甚也,则齐必不欺秦,而秦信齐矣。
齐、秦合而泾阳君有宋地,则非魏之利也。
故王不如复东苏秦,秦必疑齐而不听也。
夫齐、秦不合,天下无忧,伐齐成则地广矣。
”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材料二: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赢滕履跨,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
归至家,妻不下经,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日:“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J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读节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日:“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
于是乃摩燕鸟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号为武安君。
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
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
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日: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
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酶炫横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楼枢之土耳,伏轼搏街,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承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注】①泾阳君:秦惠文王之子,秦昭襄王的弟弟。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
当秦之A隆B黄金万溢C为用D转毂E连骑F炫横G于道。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走,逃跑。
与《阿房宫赋》中“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的“走” 不同。
B.书,书籍。
与《春望》中“家书抵万金”的“书”不相同。
C.封,册封,封授。
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既东封郑”的“封”不同。
D.除,指宫殿的台阶。
与《陈情表》中“除臣洗马”的“除”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国请求把宋地分封给泾阳君,秦国却没有采纳,苏厉认为是因为秦国不相信齐王和苏秦。
B.苏秦返回家乡后,决定发奋苦读,主要是因为自己回家以后,连妻子、父母都不理解自己
C.苦读后的苏秦登上名为燕乌集的宫阙,在宫殿之下谒见并游说赵王,获得成功,拜受相印。
D.苏秦开始不过是一个出身穷巷、窑门、桑户、卷枢之中的贫士,成功以后,获得多国尊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故王不如复东苏秦,秦必疑齐而不听也。
(4分)
译文:
(2)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4分)译文:
14.结合上面的材料,概括苏秦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3分)
【答案】
10. BDF
11. D
12. B
13. (1)所以大王不如让苏秦回到东面的齐国,秦国一定怀疑齐国而不听信它。
(2)在朝廷上劝说诸侯王,阻止左右大臣的言论,天下没有人能与他匹敌。
14.①坚持不懈的执着精神;②反复钻研的苦读经历;③出类拔萃的游说能力;
④各国政要的大力支持。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在苏秦显赫尊荣之时,黄金万溢被他使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一路炫耀。
“秦之隆”为主谓结构,后面断开;“黄金万溢为用”,被动句,“用”为谓语,后面断开;“转毅连骑”,主谓宾结构齐全,后面断开。
故选BDF。
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逃跑/趋向。
句意:想要离开逃到韩国去;/它从骊山向北建筑,再往西转弯,一直走向咸阳。
B.书籍/信。
句意:于是半夜找书;/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C.册封,封授/使……成为边邑。
句意:封苏秦为武安君;/ (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
D.文中的“除”,含义为“除去,清除”。
“除臣洗马”的“除” 含义为“授予官职”。
句意:收拾房屋,打扫街道;/授予我太子洗马的官职。
故选D。
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 “主要是因为自己回家以后,连妻子、父母都不理解自己”错误,结合“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分析可知,妻子、父母都不理解自己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主要原因应该是自己游说秦王失利。
故选B。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故”,所以;“东”,让……
回到东边;“不听”,不听信。
(2)“廷”,在朝廷上;“杜二阻止;“左右”, 左右大臣;“莫之能伉”,宾语前置,应为“莫能伉之
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结合“期年,揣摩成”分析可知,苏秦成功因为他有坚持不懈的执着精神;结合“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分析可知,苏秦成功因为他反复钻研的苦读经历;结合“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分析可知,苏秦成功因为他出类拔萃的游说能力;结合“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分析可知,苏秦成功因为各国政要的大力支持。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苏秦被扣押在魏国,想要离开逃到韩国去,魏国关闭城门而出不去。
齐国派苏厉替他对魏王说:“齐国请求把宋国的土地分封给泾阳君,可是秦国不接受。
有齐国的帮助而得到宋国的土地对秦国并非不利,然而秦国之所以没有采纳齐国请求的原因,是不相信齐王和苏秦。
现在秦国看到齐国、魏国不和,达到如此厉害的地步,那么齐国一定不欺骗秦国,而秦国也会信任齐国了。
齐、秦联合而泾阳君享有宋国土地,就不是对魏国有利了。
所以大王不如让苏秦回到东面的齐国,秦国一定怀疑齐国而不听信他。
齐、秦不和,天下便没有忧虑,讨伐齐国成功了,那么您的土地就扩大了。
”
材料二:
劝说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而苏秦的主张仍未实行,黑貂皮大衣穿破了,一百斤黄金也用完了,钱财一点不剩,只得离开秦国,返回家乡。
他缠着绑腿布,穿着草鞋,背着书箱,挑着书橐,脸上又瘦又黑,一脸羞愧之色。
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去做饭,父母不与他说话。
苏秦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秦的过错啊!”于是半夜找书,摆开几十只书箱,找到了姜太公的兵书,埋头诵读,反复选择、熟习、研究、体会。
读到昏昏欲睡时,就拿针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跟,并自言自语:“哪有去游说国君,而不能让他拿出金玉锦绣,取得卿相之尊的人呢?”满一年,研究成功,说:“这下真的可以去游说当代国君了J
于是就登上名为燕乌集的宫阙,在宫殿之下谒见并游说赵王,拍着手掌侃侃而谈,赵王大喜,封苏秦为武安君。
拜受相印,以兵车一百辆,锦绣一千匹,白璧一百对,黄金一万溢,跟在他的后面,用来联合六国,瓦解连横,抑制强秦,所以苏秦在赵国为相而函谷关交通断绝。
在这个时候,那么大的天下,那么多的百姓,王侯的威望,谋臣的权力,都要取决于苏秦的策略。
没有花费一斗粮,没有烦劳一个兵,一个战士也不作战,一根弓弦也不断绝,一支箭也不弯折,诸侯相亲,胜过兄弟。
贤人在位而天下驯服,一人被用而天下安顺,所以说:应运用德政不应凭借勇力;应用心于朝廷之内,不应用心于国土之外。
在苏秦显赫尊荣之时,黄金万溢被他使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一路炫耀,靖山以东各国随风折服,从而使赵国的威望极大地提高了。
况且那个苏秦,只不过是出于穷巷、窑门、桑户、相枢之中的贫士罢了,但他伏在车轼之上,牵着马的勒头,横行于天下,在朝廷上劝说诸侯王,阻止左右大臣的言论,天下没有人能与他匹敌。
苏秦将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听到消息,收拾房屋,打扫街道,设置音乐,准备酒席,到三十里外郊野去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