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徐刚《梁启超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徐刚《梁启超传》
摘要:在历史飘摇的年代,在中国最屈辱的时代,有这样一位思想的巨人.他博学多识,思想先进,不断更新。

他思维活跃,从表面看,是因他的多变、善变,从实质而言,则是因他不断的追求,他总是试图创造些什么,也总在努力摆脱些什么。

他的思想和学术因历经变革和磨难而更加的臻于成熟。

他笔锋一转,为那个屈辱的时代、那个急需拯救的时代的人们带来思想上的春风,他与自己的恩师康有为被合称“康梁”。

他,就是梁启超。

以前没有怎么接触过梁启超,只是读过他的几篇文章,从女生的角度来看,我对他的文章并没有留下过多的印象。

但是前一阵子偶读了一本叫做《梁思成与林徽因》的书,这是一本由他们的终身好友费慰梅写的关于梁思成与林徽因的传奇故事。

在书的前半部分,涉及梁启超如何的教导、循循善诱他的孩子,写他是怎样的一伟大的父亲、开明民主的父亲.透过那些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作者对于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的佩服之情。

我也被梁启超的人格魅力以及他的学术魅力所吸引.我发现我真的要好好的读一读梁启超了,他对于我有着无穷的吸引力。

我想知道他到底有着怎样的多彩的人生,能让他,那个时代的人,有如此开明、如此先进的思想,更是如此的博学多识,仿佛他一切都知道,他能帮助他的孩子解决任何的困惑。

他的社会交际圈又是如此之广,不管是儿子游学期间还是梁思成与林徽因蜜月旅行期间,他总能在世界各地找到自己的朋友,来适时地照顾他的儿子。

作为一个父亲,他对于自己的大女儿梁丝顺也是那般的尊重以及深沉的爱。

这样开明的父亲,我想说,在当今的社会也是不多见的。

他的每个孩子有那样的有出息,可见他真的是一位非常成功的父亲。

在我的价值观里,一个如此成功的父亲,必定在其他方面也是非常优秀的。

而且大家对于梁启超的评价一直都是很高的,这就使他对于我有着更加强烈的吸引力。

今读徐刚先生所著《梁启超传》,很佩服徐先生的话,他说读梁启超,如果能读出忧患,便是读懂了他所处的时代,甚至也会读懂他身后即今天的中国和世界。

确实如此,梁启超一生,可谓波澜壮阔而事业多艰,这也是跟近代国家之忧患坎坷相合.他的思想,也是在不断地求新求变,从维新变法,到护国运动倒袁讨张维护共和,其思想正如他自己所言的:“以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以明日之我,与今日之我战。

”但其思想的一个核心,还是爱国,强国之梦,忧国,忧民之心。

读罢《梁启超传》,给我感触最深的有两点。

第一,我觉得已经不能用“维新志士”这样一个肤浅的词汇来形容梁启超了,他的一生丰富多彩、复杂多变,不仅仅是早年在维新运动中的作为才能概括他的卓越。

第二,“康梁"“康梁”,我觉得“梁”更胜“康”,并且决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

梁启超的思维更加的活跃,能及时的根据时势,调整救国方略,而康有为则太过偏激,一味的“保皇”,殊不知,在当时的年代,废帝已是大势所趋。

在探索救国的新道路这点上,梁启超确实是走在了老师康有为的前面。

书中第六章节《百日风云》引发我的一些思考。

康梁在公车上书及之后各次上书这个过程中,他们准备的很充分,并且号召了很多有识之士。

但是得到光绪帝认可之后,他们竟有一丝的手足无措。

可能他们也没有想到光绪帝会答应他们的变革请求。

只是为了“求变”而不断上书、不断发表各种言论,还没有准备好具体怎么变,如何变的问题。

也许他们发现了当时社会的很多问题,找出了清朝制度的很多弊端。

但是,介于当时他们的见识以及视野来看,他们也不可能给出很好的解决办法,尤其是涉及政治方面的.毕竟他们之前不是朝廷官员,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们也只能是凭借自己的理解来设想一套政治体系,根本不能
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

况且,当时清政府已成为列强眼中的肥肉,谁都想扑上来咬一口,而他们所依靠的光绪帝,手中并无实权,真正的军事大权、政事大权在慈禧那里。

所以,这场维新运动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就开始了,这是注定失败的一场运动。

我觉得逃亡日本的三年对于梁启超的一生来说,算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这三年,他看到了日本的文明,更加沉痛的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一个一直以来以东方文明之国为老师的小小岛国日本,经过甲午中日之战,认识到自己的老师已经千疮百孔、苟延残喘。

他们一方面及时调整学习的对象,一方面反过来攻打自己之前的老师。

这对于梁启超来说,是个打击,更是耻辱。

通知他深刻的认识到了日本的文明。

在那三年里,他广泛涉猎,如饥似渴的读书,他看了大量的日本翻译的其他国家的著作,涉及政治、经济、哲学、社会学。

这些理论基础决定了他能在以后的探索救国的道路中所表现出来的睿智打下了基础,也注定了日后他会背离老师康有为的“保皇派"而大力支持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共和”的社会。

他的思想在一步步的趋于成熟。

谈论到他的死亡,又不免令人惋惜.如果实习医生没有犯错,没有标错手术位置,当时成功地将病变的肾成功切除的话,这位中国近代时尚的思想巨人或许可以活得更久,影响更多的人。

可是,没有如果,梁任公终究在五十多岁就停止了他的脚步。

他的一生思想都不断地在更新,在进步,这是我非常敬佩他的地方,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去学习的。

我想我还需要细读这本书,并且再读一些其他的书,才能让我更加全面的了解梁启超、了解那个时代的中国.
推荐书籍:《梁启超传》
作者: 徐刚
出版社:广东旅游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