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观察
彭进;郝凤丹;汤立新;尹改珍;王新军
【摘要】目的观察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分析制定出有效的推拿手法,完善诊疗流程,探索新的治疗方案.方法以100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推拿疗法结合现代康复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现代康复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77%),两组患者痉挛程度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推拿结合康复训练在缓解痉挛状态上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结论推拿手法配合现代康复疗法是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有效方法.
【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4(037)001
【总页数】3页(P79-81)
【关键词】脑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推拿治疗;康复
【作者】彭进;郝凤丹;汤立新;尹改珍;王新军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乌鲁木齐830000;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乌鲁木齐830000;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新疆医科大学,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乌鲁木齐83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4.1
偏瘫古称偏枯,是指一侧肢体瘫痪、口眼歪斜、舌强等症状的一种病症。
大多数是因“中风”(脑血管意外)引起的后遗症,也可由其它脑部疾病和外伤引起。
《灵枢.刺节真邪论》曰:“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脑血管意外引起的后遗症[1]。
由于肢体功能丧失,生活难以自理,生活质量极差。
此病症发病特点主要是运动功能障碍,尤其是痉挛性偏瘫。
王志静等[2]报道,我国每年新增中风病人达200多万,发病率很高。
推拿治疗该病对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应有较好的疗效。
本研究通
过了解脑卒中患者发病情况及出现偏瘫痉挛状态的相关情况,制定出有效的推拿介入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案,观察推拿结合康复治疗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情况,通过推拿配合现代康复训练提高疗效,缩短偏瘫痉挛状态病程,突出中医药特色,探索完善更优化的诊疗流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康复中
心住院病人 100例,均为偏瘫痉挛状态患者。
采用随机对照的实验设计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纳入标准:年龄<80岁,发病后2 w并病程≤6个月;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神经功能缺失的评分15~30分;康复量
表(Brunnstrom脑卒中恢复级评定)Ⅱ~Ⅳ级。
改良的痉挛评定量表(Ashworth)评价瘫痪肢体要求肌张力>0级,且≤Ⅳ级。
排除标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对运动功能有直接影响的疾病;伴有严重的内科疾患及有精神病史者;不能积极配合推拿康
复的患者。
1.2 方法
1.2.1 治疗组中医推拿疗法:背部及下肢手法操作:(1)患者取俯卧位:先按揉背部
脊柱两侧,自上而下3次,重点在天宗穴、肝俞、胆俞、肠俞、肾俞等部位;再
在脊柱两侧用滚法治疗,并向下至臀部、股后部、小腿后部;接着用拿法施于患侧
下肢,重点点按委中穴、承山穴,同时配合腰后伸的被动活动。
(2)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自患侧臀部沿大腿外侧至小腿外侧用滚法,以髋关节和膝关节作为重点治疗部位,并重点点揉风市穴、阳陵泉。
(3)患者取仰卧位:用滚法在患侧下肢,
自髂前上棘向下至大腿前面,再向下至踝关节及足背部治疗,拿揉伏兔穴、膝眼、解溪,同时配合髋关节、下肢膝关节、踝关节的被动伸屈活动和旋转活动;再用搓
法施于下肢肌肉,最后依次捻揉脚趾,同时配合脚趾的拔伸及被动活动改善病患末梢循环,恢复运动功能。
上肢及头面颈项手法操作:上肢部手法:患者取仰卧位,用
掌揉患侧上臂内外侧至前臂,再用滚法,两法可交替进2~3次。
再以拇指按、揉肩髃、尺泽、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
配合肩、肘、腕关节的被动屈伸(时间10 min)。
头面颈项部取印堂、睛明、太阳穴、角孙、风池、风府、肩井穴。
头面手法:按、抹、扫散、拿法。
操作:患者坐位,抹印堂至太阳穴4~5次,配合按揉睛明、太阳穴。
扫散法每侧20~30次,按揉角孙穴2 min。
患者坐位,按、揉颈项两侧,按风府,拿风池、肩井。
每天治疗1次,时间30 min。
推拿10种手法为:按揉、掌揉、滚法、提拿、点揉、搓法、揉法、被动活动手法、头面手法、按法。
1.2.2 对照组进行单纯的康复训练,训练方案包括:(1)运动疗法:抑制上肢痉挛模
式训练;限制躯干痉挛训练;抑制下肢体痉挛训练;身体体位变化适应性训练。
(2)日常能力训练作业疗法:穿脱上衣训练;穿脱裤子训练;滚桶训练;穿脱袜子和鞋
训练。
(3)训练方案:训练的过程中要求依具体情况选择,分别针对痉挛状况选择适
宜的训练,采用针对性的训练方式,并根据患者功能状态的改善情况调整治疗方法。
每次训练时间设置为50 min,1 w训练3次,以1个月为1个周期,共计2个疗程。
1.2.3 质量控制两组均要求主管医师制定出较为详细的诊疗计划,并由推拿科和康
复科2名医生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记录。
1.2.4 观察指标 (1)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定,根据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在初次接诊时
评价;(2)根据Brunnstrom分级Ⅱ~Ⅵ级评定偏瘫运动功能的水平;(3)改良的Ashworth分级0~Ⅳ级评定。
1.2.5 疗效标准依据疗效指数确定最终疗效。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0%,<90%;(2)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疗效指数达≥30%,<70%;症候积分减少≥30%;(3)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症候积分减少不足30%。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本组数据中所有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
检验,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检验水准
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组别例数好转有效无效加重总有效率治疗组50781210090对照组50671023077
2.2 治疗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治疗组推拿治疗前后3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观察指标变化(分,观察指标推拿介入前推拿治疗后P功能障碍评分表SIAS7.93±0.541.1±1.06<0.05改良的Ashworth分级
7.93±0.751.1±0.15<0.05Brunnstrom脑卒中恢复级6.3±0.380.3±0.23<0.05
3 讨论
3.1 推拿手法对偏瘫痉挛状态患者机体的作用机理推拿手法通过肌肤作用于特定
部位而对机体产生影响。
推拿具有疏经络、行气血、理筋骨、利关节、调整脏腑等
作用。
推拿作用于经络,使其通调,经络具有“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的作用,以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
”此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基本病理变化和推拿的治疗目的。
当血气不和、外邪入侵、经络闭塞时,容易出现疼痛麻木症状[3]。
而推拿具有放松肌肉组织、消除肌痉挛的作用。
推拿手法不仅可使损伤组织恢复正常,还可以使肌肉间的力学平衡得以恢复[4-7]。
临床中发现推拿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故推拿对痉挛状态是有益的。
3.2 推拿配合康复常规治疗的偏瘫痉挛状态临床疗效评价本研究通过推拿手法配合现代康复治疗偏瘫痉挛状态与单纯康复治疗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比较分析,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及脑卒中功能障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示出推拿配合康复治疗偏瘫痉挛状态的优越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组均可缓解偏瘫痉挛状态,由于病例组成、时间、统计学经验及科研经验不足等因素,故本临床研究意义还未达到最理想,因此在今后工作中改良手法及优化诊疗方案。
本研究中将推拿手法分为2个步骤10种手法较先前传统手法更系统,更具有针对性,更有优势。
所以推拿处方合理应用的研究也是下一部要深化的方向。
改良的手法中理筋手法符合经络学“十二经筋”理论。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外周连属部分,能约束骨骼,以利于关节的屈伸,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
正如《素问·痿论》所说:“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其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与十二经络相联系。
全身筋肉按十二经脉分布划分为十二组肌肉群,以手足三阴三阳名之为十二经筋是中医经络学精华之一,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推拿结合单纯康复治疗对偏瘫痉挛状态的缓解有较好的效果。
康复训练
和推拿在康复各阶段均可取得认可的临床效果,推拿介入康复训练越早则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效果愈理想。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王永炎. 中医内科学[M]. 6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9:124-132.
[2] 王志静,吴敬, 任铁生,等.脑卒中流行病学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24(2):73-74.
[3] 王民生. 脑卒中偏瘫痉挛期的中医药辨证论治[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 23(12)75-76.
[4] 张宏, 徐俊, 严隽陶, 等.推拿对骨骼肌减少症患者伸膝速度和肌电的干预作用[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19(2):10-12.
[5] 郭志玲. 祛痰逐瘀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瘫痪36例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0,15(6):588.
[6] 朱镛连.神经病学·神经康复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321-324.
[7] 张蕙, 吴毅, 胡永善. 影响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8,23(2):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