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专用】2014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讲专练(基础热身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3 讲 氮的化合物
基础热身
1.以下表达与氮元素的循环没关的是 ( )
A .工业合成氨的过程是固氮的过程
B .自然界中,氨是动物体特别是蛋白质腐败后的产物
C .为防范粮食、罐头、水果等食品腐化,常用氮气做保护气
D .电闪雷鸣的雨天,
N 2 与 O 2 会发生反应并最后转变成硝酸盐被植物汲取
2.科学家展望,氨有望代替氢能,成为重要的新一代绿色能源。

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
催化剂
A .液氨作为洁净能源的反应原理是
4NH 3+ 5O 2=====4NO + 6H 2O

B .液氨拥有腐化性和毒性,在使用过程中要防范液氨泄漏
C .氨气比空气轻,标准情况下密度约为
D .氨气与氢气对比,长处在于氨气不简单发生爆炸,使用时更安全
3. [2012 ·莱芜模拟 ]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
项是
(
)
A .凡是铵盐均能与苛性钠共热产生氨气
B .向铜粉中加入稀硫酸,铜粉不溶解;再加入
Cu(NO
3)2
固体,铜粉溶解
C .将二氧化硫通入溴水,溴水退色后加热不可以恢还原色
D .一般玻璃是由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制成的,其熔点很高
4.氨气溶于水获得氨水,氯气溶于水获得氯水,以下关于新制的氨水、氯水的描述正确的 是(
)
A .“两水”都是混杂物,溶液中含有的粒子种类、数量同样
B .“两水”都有刺激性气味,都能漂白有机色素
C .“两水”中都存在可逆反应的化学均衡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均衡
D .“两水”搁置时间较久后都会因为同样的原理而变质 5.以下实验过程中,一直无明显现象的是 (
)
A . NO 2 通入 FeSO 4 溶液中
B . CO 2 通入 CaCl 2 溶液中
C . NH 3 通入 AgNO 3 溶液中
D . SO 2 通入 Ba(NO 3)2 溶液中
能力提高
6. [2012 ·东北六校联考 ] 向 21.6 g Fe 粉和 Cu 粉的混杂物中加入 1 L 1 mol/L HNO 3,充分反
应,放出 NO 气体且金属有节余。

则反应后溶液中
c(NO 3-)为 (忽视溶液体积的变化 )(
)
A . 0.45 mol/L
B . 0.6 mol/L
C . 0.75 mol/L
D . 0.9 mol/L

1
0.76 g L ·
图 K13 -1
7.在如图 K13 - 1 所示的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定管内盛放某种液 体。

挤压滴管的胶头,以下与实验事实不吻合的是
( )
A . CO 2(NaHCO 3 溶液 )/ 无色喷泉
B . NH 3(H 2 O 含酚酞 )/ 红色喷泉
C . SO 2(NaOH 溶液 )/ 无色喷泉
D . HCl(AgNO 3 溶液 )/ 白色喷泉



和 OH -
, N -

两两相似,据此判 8.从某些性质看: NH 3 和 H 2O , NH 4 和 H 3O ,NH 2 3和O 2 断以下反应:
① 2Na +2NH 3===2NaNH 2+ H 2 ↑
② CaO + 2NH 4Cl===CaCl 2+ 2NH 3↑+ H 2O

③ 3Mg(NH 2)2 =====Mg 3N 2+ 4NH 3↑

④ NH 4Cl + NaNH 2 =====NaCl + 2NH 3↑
此中正确的选项是 ( ) A .③
B .②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9 [ 2013 ·上高模拟 ] 2012 年 6 月 24
日午间,神九与天宫一号顺利完成了我国初次手控交会 .
对接,神九火箭中使用的燃料是偏二甲肼
(CH 3— NH — NH — CH 3)和四氧化二氮 (N 2O 4)。

在火箭 升空过程中,燃料发生反应:
CH 3— NH — NH — CH 3+ 2N 2O 4→ 2CO 2+ 3N 2+ 4H 2O 供给能量。

下 列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
A .该燃料绿色环保,在燃烧过程中不会对环境有任何影响
B .该反应中 N 2O 4 是氧化剂,偏二甲肼是还原剂
C . CO 2 是氧化产物, N 2 是还原产物
D .每有 0.6 mol N 2 生成,转移电子数量为 2.4N A
10.在如图 K13 - 2 所示装置中加入必定的铁粉,分液漏斗中加入必定体积浓度为
12 mol L ·

1 的 HNO 3,加热并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其充分反应后,以下微粒在该装置中必定大批存在
的是( )
① NO -3 ② Fe 3+ ③ H + ④NO ⑤ NO 2 A .①
B .①⑤
C .②④⑤
D .①②③⑤
图 K13 -2
图 K13 -3
11.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杂溶液200 mL ,均匀分成两份。

向此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
最多能溶解 9.6 g。

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添的变化如图K13 -3 所示 (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 气体 )。

以下分析或结果错误的选项是 ()
A.原混杂酸中 NO 3-物质的量为0.1 mol
B. OA 段产生的是NO, AB 段的反应为 Fe+ 2Fe3+ ===3Fe2+, BC 段产生氢气
C.第二份溶液中最后溶质为FeSO4
D. H 2SO4浓度为2.5 mol ·L-1
12. [2012 ·中山模拟 ] 经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
法之一。

对以下实验事实的解说正确的选项是()
现象解说
A KI 淀粉溶液中通入 Cl 2,溶液变蓝Cl 2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B 浓 HNO 3在光照条件下变黄浓 HNO3 不稳固,生成有色产物NO2能溶
于浓硝酸
C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积淀生成说明该溶液中含有
2-SO4
D 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显然变化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13.[ 2013 ·大庆模拟 ] 如图 K13 - 4 所示的转变关系中,已知 A 是由短周期元素构成的酸式盐。

D 、 Y 、 H 为气体, X 为无色液体, G 和 K 均是常有的强酸。

H 与 Na2 O2可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的盐与 Ba2+反应可生成不溶于稀G 的白色积淀,一个 D 分子中含有 10 个电子。

图 K13 -4
试回答以下问题:
(1)D 的电子式为 ____________ ;
(2) 写出 D + H+ X → A 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写出 C→ H 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写出 D 与 K 反应生成的正盐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已知 1 mol H(g) 完整转变成I(g) 时放热 98.3 kJ,则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条件下,当加入 4 mol H 和 2 mol Y 后,放出 314.56 kJ 的热时,此时 H 的转变率为 ________ ;
(6) 必定温度下,有可逆反应:aD(g) + bY(g) cE(g) + dX(g) 。

在 2 L 密闭容器中,充入 4 mol D 和 5 mol Y ,有催化剂存在下, 2 min 后反应达到均衡,测得均衡时容器内的压强比反应前1
________mol·L -1· min -1,均衡时 D 的浓度增添了。

则前 2 min 内用 E 表示的均匀反应速率为
18
为__________mol·L -1。

14. [2012 ·巢湖模拟 ] NH 3和 Cl 2在常温下可快速反应生成氮气。

Cl 2和 NH 3比率不一样,产物
有差异。

该反应可用于检验化工生产中氯气能否泄漏。

(1) 如氯气有少许泄漏,用氨气检验时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若利用该反应办理含有氨气和氯气的尾气,用于制备盐酸,Cl 2和 NH 3最正确比率为多少?
(3)常温常压下,取总物质的量为12 mol 的氯气和氨气的混杂气体,完整反应后,气体物质
的量保持不变,求:①反应前氯气和氨气的物质的量之比;②反应后生成的氧化产物的质量。

挑战自我
15.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NO , NO 又被氧化成NO 2,对实验观察无色NO 有搅乱,过多的NO 、 NO 2又会污染环境。

改进实验的设计吻合绿色化学的思想。

图 K13 -5
某兴趣小组设计出如图 K13 - 5 所示装置来改进教材中“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以研究化学
实验的绿色化。

(1)实验前,关闭活塞b,试管 d 中加水至吞没长导管口,塞紧试管 c 和d 的胶塞,加热c。

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 d 中加适当NaOH 溶液, c 中放一小块铜片,由分液漏斗 a 向 c 中加入 2 mL 浓硝酸, c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由 a 向 c 中加 2 mL 蒸馏水, c 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表中是制取硝酸铜的三种方案,能表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最正确方案是________ ,原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反应物
甲Cu、浓硝酸
乙Cu、稀硝酸
丙Cu、 O2、稀硝酸
(4)该兴趣小组还用上述装置进行实考据明氧化性KMnO 4>Cl 2>Br 2,操作步骤为
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但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C [分析 ] C 项中因为 N 2 很不开朗,故作保护气,不参加化学反应,也就不参加氮的循 环。

2. A [分析 ] A 项,该反应中有污染性气体
NO 产生,故不吻合洁净能源的要求,错误。

B 、 D 项均正确。

C 项,氨气在标准情况下的密度
M
17 g · mol - 1

ρ标 = V m = 22.4 L · mol - 1= 0.76 g L · 1,正确。

3. D [分析 ] 玻璃没有固定的熔点,属于玻璃态物质,只好在必定范围内融化, D 项不正
确。

4. C [分析 ] 氯水中存在的微粒有: Cl 2 、H 2O 和 HClO 、 Cl - 、 ClO - 、H + 、 OH -
,氨水中


、 OH -
, A 错;氨水无漂白性, B 错;氯水 存在的微粒有: NH 3、 H 2O 和 NH 3· H 2O 、 NH 4 、 H 变质是因为 HClO 见光分解,氨水变质是因为氨气的挥发, D 错。

5. B [分析 ] A 项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棕黄色;
B 项因盐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故不会
出现显然的现象; C 项会先产生积淀, NH 3 过分后积淀溶解;
D 项会产生白色积淀。

6. C [分析 ] 因为反应后有金属节余,即反应后所得溶液中不行能含有 Fe 3+ ,生成物中金
属离子均为+ 2 价。

设金属为 M ,生成的硝酸盐为
M(NO 3)2,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变
3M + 8HNO 3(稀 )===3M(NO 3)2+ 2NO ↑+ 4H 2O , HNO 3 在反应中有 1 化和起落法配平得 4被还原

成 NO 气体,其余的 3 c(NO 3-
)为 0.75 mol/L 。

4均在溶液中,即反应后溶液中
7. A [分析 ] 该题观察喷泉的形成。

分析题给选项,
A 项, CO 2 在 NaHCO 3 溶液中,溶解 度很小,气体体积基本没有改变,烧瓶内气体压强不变,因此不会形成喷泉;
B 项, NH 3易溶
于水形成 NH 3· H 2O ,且能发生: NH 3· H 2O


,溶液呈碱性,因此形成红色喷
NH 4+OH 泉; C 项, SO 2 和 NaOH 溶液可发生反应: 2NaOH + SO 2 ===Na 2SO 3 + H 2O ,使烧瓶内气体压强减
小,故能形成无色喷泉;
D 项, HCl 和 AgNO 3 溶液可发生反应: HCl + AgNO 3===HNO 3 +
AgCl ↓,生成的 AgCl 为白色积淀,能形成白色喷泉。

8. D [分析 ] 从题干可知,每组粒子性质相似,因此判断以上反应能否正确,应看你熟习 的反应和所给反应能否相似。

①因为 NH 3 与 H 2 O 相似,因此该反应与钠和水反应相似,因此该反应成立。

②因为 NH 4+ 与 H 3 O + 相似,因此该反应与 CaO 和 H 3O +反应相似,因此反应正确。

③因为 NH -
2 与 OH -
、 N 3 -
与 O 2 -
、 NH 3 与 H 2O 相似,因此
Mg(NH 2 )2 的分解与
Mg(OH) 2 的分
解相似,因此此反应成立。

④因为 NH 2-
与 OH -
相似,因此该反应可与 NH
4Cl 和 NaOH 比较,二者相似,因此该反应成
立。

9. B [分析 ] 燃烧过程中生成 CO 2,会产生温室效应,选项 A 不正确; N 2 O 4 中氮元素的化
合价从+ 4 价降低 0 价,获得电子,作氧化剂,而偏二甲肼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从-
2 价高升到 0
价,碳元素的化合价从-
2 价高升到+ 4 价,因此偏二甲肼是还原剂,
CO 2 是氧化产物,氮气既
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因此选项
B 正确,
C 不正确;每有 3 mol N 2 生成,转移电子数量
为 16N A ,则有 0.6 mol N 2 生成转移 3.2N A 的电子,选项 D 不正确,答案选 B 。

10. B
- 1
NO 2、
[分析 ] 12 mol L · 的 HNO 3 属于浓硝酸,其和金属铁反应时,第一生成 Fe(NO 3 )3 和 H
2O ,故此①⑤必定存在,因为铁粉的量不确立,其余物质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 B 项正确。

11 . A [分析 ] 要点看图,铁粉既能和硝酸反应也能和硫酸反应,从题干图看出 (注意不过
第二份
3

2 +
, BC 段产生氢气,反应
100 mL) OA 段产生的是 NO , AB 段的反应为 Fe + 2Fe ===3Fe 为 Fe + 2H + ===Fe 2 ++ H 2 ↑,可知 NO 3-反应完了,第二份中 NO 3- 应为 5.6 g ÷56 g mol -1 × 3÷3=
0.1 mol ,溶液中最后溶质为FeSO4,此时反应的铁的质量是14 g,即 0.25 mol ,故原混杂酸中
H2SO4浓度为0.25 mol
= 2.5 mol ·L-1, NO 3-物质的量为 0.2 mol 。

因此选 A 。

0.1 L
12 . B [分析]A 项使淀粉变蓝的是Cl 2置换出的 I2; C 项溶液中还可能有SO32-离子; D 项是因浓H 2SO4与 Cu 常温下不反应。

13 .(1)H∶N , ,H) ∶ H
(2)NH 3+ SO2+ H2 O===NH 4HSO 3
(3)SO23-+ 2H+ ===SO2↑+ H2 O
(4)(NH 4)2 SO4
(5)2SO 2(g)+ O2 (g) 2SO3 (g) H=- 196.6 kJ mol·-1 80%
(6)0.5 1
[分析 ] 本题是无机框图题,要点是找准打破点。

X 为无色液体,则 X 应当是水,因此Y 是氧气, B 是氢氧化钠。

H 与 Na2O2可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的盐与Ba2+反应可生成不溶于稀G 的白色积淀,说明 H 应当是 SO2。

SO2拥有还原性,被过氧化钠氧化生成硫酸钠,硫酸钠和钡离子
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积淀。

SO2被氧气氧化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硫酸,即I 是三氧化硫, K 是硫酸。

一个 D 分子中含有10 个电子,因此 D 可能是氨气,则 E 是 NO , F 是 NO2,因此 G 是硝酸。

A 是由短周期元素构成的酸式盐,因此 A 是亚硫酸氢铵,因此 B 是氢氧化钠,C是亚硫酸钠。

14. (1)有白烟产生
(2)当 2NH 3+ 3Cl 2===N2+ 6HCl 时,产生氯化氢最多
则 V(NH 3 )∶ V(Cl 2 )= 2∶ 3
(3)当一部分氨气与产物氯化氢反应产生氯化铵时,负气体物质的量减少。

故总反应式为
3NH 3+3Cl 2 ===N2+ 5HCl + NH 4Cl
①n(NH 3)∶ n(Cl 2)= 1∶ 1
1
②m(N 2 )= 6 mol ×3× 28 g/mol = 56 g
[分析 ] 2NH 3+3Cl 2===N 2+ 6HCl ,当氨气过分时,能与生成的HCl 反应产生白烟;从原料
和产物的构成来看当NH 3中 H 原子和 Cl 2恰好转变成HCl 则产生的量最多。

15.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Cu +4HNO 3(浓 )===Cu(NO 3)2+ 2NO 2↑+ 2H 2O 反应变慢,气体颜色变淡
(3) 丙硝酸耗量少,无污染
(4) 向 d 中加入 KBr 溶液, c 中加入固体KMnO 4,由 a 向 c 中加入浓盐酸 c 中有黄绿色气
体产生, d 中溶液变棕黄色没有尾气汲取装置
[分析 ] (1) 制取气体也好多考据气体性质的实验,实验前都需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2) 由题
意知实验开始是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红棕色NO 2,加水后是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无色的
NO ; (3) 绿色化学理念是原料利用率高,不产生污染,分析三个方案,可看出,甲方案用硝酸
最多,产生有毒气体NO 2,乙方案产生有毒气体NO ,丙方案用硝酸最少,不产生有毒气体;(4) 若证明 KMnO 4、 Cl 2、 Br 2的氧化性,利用KMnO 4和浓盐酸反应产生Cl 2,将 Cl 2通入 KBr 溶液中,依据反应及现象,可得出结论。

但此装置没有尾气汲取装置,剩余的Cl 2会污染空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