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_节奏与旋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第七课第二课时《节奏与旋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自己在不同集体中,扮演不同角色,承担不同责任。

了解集体中的“小群体”存在的利与弊;懂得正确处理集体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就是学习过集体生活的过程,也是促进集体和谐发展的过程。

2.能力目标:
能够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自己所在的不同集体之间的矛盾;学会让自己所在的“小群体”融入大集体中;能够正确区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有冲突时,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小团体主义。

【教学重点】
解决角色冲突带来的烦恼
【教学难点】
“小群体”和“小团体”的区别及联系
【教学过程】
一、朗读感悟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音乐】《保卫黄河》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梁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
教师点拨:同学们,如果朗诵中没有了抑扬顿挫的节奏感,这首诗歌恢弘的气势、澎湃的激
情,你还能感受到吗?朗诵的美感来自于节奏,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与时代的节奏合拍,与集体的要求合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快乐。

那么,怎样才能与生活节奏合拍呢?今天老师将引领同学们一起来探究在集体生活中的《节奏与旋律》之美。

二、探究新知
(一)我在多个集体中
活动一:数一数~“小霞”在集体中的角色
要求:1.小组内讨论小霞在不同集体中的不同角色。

2.小组内分享交流不同角色承担的责任有什么不同。

问题:这些角色之间会发生冲突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我们会同时属于多个集体,所在的集体不同,扮演的角色也就不同,承担的责任自然也不相同。

每个集体的节奏和旋律都是不同的,有时发生冲突也在所难免。

活动二:问题:你能说说小霞的烦恼是什么?
【多媒体呈现结论】
不同的角色之间有时可能会发生冲突。

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当自己的节奏与集体的旋律和谐时,我们就可以顺利融入集体;当自己的节奏与集体的旋律存在差异时,个人与集体就会产生矛盾甚至冲突,我们个人感受到的就是烦恼。

为了保持集体旋律的和谐,也使自己不断感受到集体生活中的快乐,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节奏。

【多媒体呈现结论】
学会调整自己的节奏,保持集体旋律的和谐。

活动三: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思考如果你是小霞,你会怎么做?说一说你的理由。

我选择参加:
我的理由是:
选择班级节目排练理由:心中班级最重要,任务紧迫,缺我不可。

选择参加跆拳道兴趣班理由:兴趣爱好
选择参加学生会会议理由:学生会工作是影响全校学生管理的大事,最重要。

思考在排解角色冲突带来的烦恼时,我们通常会考虑哪些因素?
教师小结:在解决角色冲突带来的烦恼时,我们通常会考虑自己更关注哪个集体,或在其中
的角色和责任的重要性,也会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任务的紧迫程度等。

小霞首先应该考虑参加舞蹈队的彩排。

在排解角色冲突带来的烦恼时,要考虑自己在这个集体中的角色和责任的重要性。

小霞是舞蹈队队长,责任重大,舞蹈队代表的是学校的大集体,代表集体利益。

而文学社是小集体,代表的是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

当不同的集体之间发生矛盾时,我们应该从整体出发,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多媒体呈现结论】
当遇到班级、学校等不同集体之间的矛盾时,我们应该从整体利益出发,自觉地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总之,我们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节奏中学习过共同生活,在解决不同集体的角色冲突中学习过集体生活,让自己更好地融入集体,感受集体生活带给我们成长的快乐。

(二)集体中的“小群体”
活动四:探究与分享(多媒体呈现小丽的班级生活)
在小丽所在的初一某班,每到下课时间,同学们就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有几个同学总是讨论学习问题;有几位男生是铁杆球迷,总是兴高采烈地谈着球赛,他们也是班级篮球赛中我们的主力;小丽和其他三位同学由于都是校学生会成员,则经常聊学生会工作;还有几位男生同学常常约好一起去校内小店买零食,还常常迟到,影响老师上课,其他同学说说他们,他们还联合起来欺负那些同学……
问题:
1.小丽的班集体中存在的这些小群体是怎样形成的?
2.请从小丽的班集体中任选其中一个小群体,分析:他们的行为会对成员或者班级,学校产生怎样的影响?
要求:学生先阅读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并进行思考,参与小组分享交流并达成共识,由小组代表参与班级展示分享。

教师小结:因为种种原因在小群体中,个人更容易被接纳、被认同,所以在集体生活中,一些志趣相投、个性相近的人,或者生活背景类似的人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小群体。

对小群体不能一概而论,要区别对待。

当小群体的节奏与大集体的旋律一致时,小群体就会积极参与集体的建设,反之,则会与群体之外的他人、群体,甚至集体发生矛盾和冲突。

【多媒体呈现结论】
1.小群体的概念
2.小群体的影响
3.“小群体”的节奏与“大集体”旋律的关系
教师小结:小群体内成员之间的友谊如果沾染上江湖义气,这个小群体往往就已经沦落成为小团体主义,甚至有可能成为违法犯罪团伙。

作为中学生,面对这样的群体,我们要明辨是非,坚持正确的行为,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小团体主义。

在集体生活中,我们面对矛盾和冲突,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我们学习过集体生活的经历,也是促进集体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过程。

【多媒体呈现结论】
1.小群体的节奏如果脱离集体的旋律,就有可能成为小团体主义。

2.小群体往往会将自身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

3.面对小团体主义,我们要坚持正确的行为。

4.在集体生活中,解决矛盾和冲突的过程就是我们和集体共同成长的过程。

活动六:拓展探究~细微之处见精神
学生阅读教材P71两则情境材料,问题1在小组内交流分享。

问题2在小组交流达成共识后,在班级分享展示。

活动七:合作总结梳理知识
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简要勾画出本课时的知识导读,并在小组内展示分享。

教师可将愿意在全班分享的思维导图展示分享。

本课小结:我们每个人都会生活在多个集体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每个人的生活节奏都是不同的,但集体生活要求我们个人的节奏要与集体旋律和谐一致,集体才能奏出时代最强音,个人也才能感受到集体生活的魅力。

亲爱的同学们,在集体生活中,
有矛盾冲突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相信你一定能处理好不同角色之间的冲突,从而在集体生活中愉快、健康地成长。

活动八:典型例题:
1、关于小群体,下列认识正确的是(c )
①所有小群体都是优秀的
②志趣相投、个性相似的同学容易组成小群体③在小群体中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
体会到归属感和安全感
④与同伴更容易理解和沟通
A.①②B.③④
C.②③④D.③④
2、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家人平安。

然而,人民警察蒋敏在家中十人遇难的情况下,仍坚守在抗灾第一线。

蒋敏的事迹使我们认识到,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 c )
A、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
B、任何时候都没有个人利益
C、要自觉维护集体利益
D、集体利益服从个人利益
3、当我们面对不同集体中的角色无法统一节奏时(c )
①只关注自己喜欢的集体
②主动调整自己的节奏
③从整体利益出发,自觉服从集体利益
④顺其自然
A.②④ B . ①③
C . ②③ D. ①④
4.从一出生,我们便生活在人类的各种集体中,随着我们的不断长大,我们生活的集体也在发生着变化:幼儿时我们生活在家庭的集体中;现在的我们主要生活在学校这一集体中;从更大一个角度说,我们都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集体中。

我们的角色也会随着时间、空间等因素转换而发生变化。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面对不同集体的旋律我们该怎样做?
(3)个人节奏会给集体旋律带来什么影响?
答案解析:(1)我们同时属于多个集体,每个集体都有自己的旋律。

在不同的集体中,我们会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

(2)我们应调整自己的节奏,和上集体的旋律,让集体的乐章更和谐。

(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当自己的节奏和集体的旋律和谐时,我们就可以顺利地融入集体;当自己的节奏和集体的旋律存在差异时,为了保持旋律的和谐,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节奏。

当我们面对不同集体中的角色无法统一节奏时,就可能因角色之间的冲突给我们带来烦恼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第七课第二课时《节奏与旋律》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多为12到15岁的青少年,处于生理和心理急速变化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他们在生理上处于第2个发育高峰期,身体发生着迅速变化,这使得青少年在心理上产生了成人感,独立意识,拥有不断增加的个人发展需求,他们从依赖幼稚走向独立成熟。

他们渴望社会角色变化,希望承担责任,彰显自身能力。

但与生理上的迅速发育相比,他们在心理上的发展相对迟缓,造成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他们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但又缺乏固定的兴趣,经常无法控制个人行为。

初中生由于受个人能力,社会经验知识储备以及思维水平等多方面的影响,虽然有强烈的独立承担工作的良好意愿,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面对糟糕的行为结果,他们会产生挫败感和无力感。

在行为上学生可能从积极投身集体活动转变为与集体的共同目标发展需求产生冲突,从热切盼望与他人交流转变为与他人发生冲突。

同时丰富多彩的初中生活使学生要扮演众多的角色,他们本来愿意按照角色期望来适应自身的角色责任,但由于不能灵活自如的转换角色,进而引发角色间的冲突。

这一系列的冲突使初中生产生质疑自我或质疑他人的倾向,心里烦恼增加,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社会学家认为在人类社会中群体随处可见,因而由此构成的各种活动也就成为最普遍的社会生活现象,群体为个人提供了人际和社会的支持,而人们对自我的认识是通过理解自己对他人形成的反应而形成的,每个个体都生活在某一群体之中,并在这些群体中发现自我逐渐走向自主自立和成熟。

因此在学校的教学管理和班级管理中,学生冲突是一种常见现象,教师和学生就要看到冲突的负面影响,也要清楚的认识到它的积极影响,转变对冲突的认识,认识到普通性的冲突有助于各集体及人与人之间求同存异,实现双赢。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第七课第二课时《节奏与旋律》
效果分析
本节课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教学效果分析
1.强化了信息反馈,提高了教学的可控性,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让学生掌握了学情。

2.合理地控制了教学节奏,采用了参与性,讨论性的课堂,采用小组合作,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3.启动有意义的学生活动,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展示这节课的重点
评测效果分析
所有的评测试题难度适中,摘抄了近几年有关的中考试题,让学生零距离的接触到中考试题,从心里上认识到中考并不是多么的神秘,从每个小组回馈的信息看,效果很好,正确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第七课第二课时《节奏与旋律》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第七课《共奏和谐乐章》第二节的有关内容。

主要介绍个人节奏和集体旋律的关系以及小群体的作用,在集体生活中如何解决矛盾和冲突,是一节以学生探究探讨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通过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的体验,了解个人在多个集体中的不同角色,不同责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学会选择正确理解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教材通过分析小群体的形成以及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小团体主义,学会在小群体和集体之间发生冲突时,能够维护集体的正当利益,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小团体主义。

综上分析,这一节课在教材中所处地位是非常特殊和重要的。

2.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多为12~15岁的青少年,处于生理和心理急速变化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他们在生理上处于第2个发育高峰期,身体发生着迅速变化,这使得青少年在心理上产生了成人感、独立意识,拥有不断增加的个人发展需求,他们从依赖幼稚走向独立成熟,他们渴望社会角色变化,希望承担责任,彰显自身能力。

但与生理上的迅速发育相比,他们在心理上的发展相对迟缓,造成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他们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但又缺乏固定的兴趣,经常无法控制个人行为。

初中生由于受个人能力,社会经验、知识储备以及思维水平等多方面的影响,虽然有强烈的独立承担工作的良好意愿,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本班学生,给人的感觉是思维比较活跃,善于分析思考问题,积极发表意见,有较强的的归纳概括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较好,课堂气氛活跃。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怎样处理不同集体中的多重责任。

教学难点:怎样认识集体中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4.教法学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评价和归纳相结合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以小组讨论、班级交流的形式,归纳总结出本节的重点知识内容,呈现出“生生合作,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课堂教学氛围。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健康生活的情感。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第七课第二课时《节奏与旋律》
测评练习
一、选择题
1.关于个人生活节奏与集体旋律表述正确的是()
A.二者存在差异时,我们就可以顺利融入集体
B.二者存在差异时,我们应该调整自己的节奏
C.集体中的角色都是一样的
D.角色冲突一定会给我们带来烦恼
2.在排解角色冲突带来的烦恼时,我们通常会考虑()
①自己更关注哪个集体②角色和责任的重要性
③自己的兴趣、爱好④任务的紧迫程度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人类生活离不开集体,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我们便生活在人类的各种集体中。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我们同时属于多个集体②每个集体都有自己的旋律
③在不同的集体中我们扮演不同的角色④不同的角色承担相同的责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当遇到班级、学校等不同集体之间的矛盾时,我们应()
①从整体利益出发②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③首先考虑到个人得失④让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当自己的生活节奏和集体的旋律存在差异时()
A.无关紧要,任其自然
B.需要调整集体的旋律
C.需要调整自己的节奏
D.应服从个人的节奏
6.生活好比一个大舞台,每个人同时属于多个集体,在这些集体中又有不同的角色位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不同的集体有不同的旋律②每个集体都有自己的旋律
③我们应调整自己的节奏,和上集体的旋律④我们应调整集体的节奏,和上自己的旋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湖北省阳新县洋港镇在距离村庄直线距离不到300米,距离江西吴家村水源地不到200米的地方,建起了一处无证垃圾填埋场,直接危及吴家村居民的饮用水源安全。

垃圾场建在湖北,受害的却是江西居民。

当遇到不同集体之间的矛盾时()
①应从整体利益出发②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③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④牺牲自己所有的个人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小团体主义的特点是()
A.当小团体利益和大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首先考虑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
B.当小团体利益和大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首先考虑大集体利益
C.当小团体利益和大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首先考虑个人利益
D.小团体主义也是考虑整体利益,与集体主义是一回事
9.新的一学期开始了,学校后勤部门仍然把三楼男女卫生间的保洁任务分给了七年级(5)班。

“凭什么三楼五个班,又把卫生间分给我们保洁啊!”班上很多同学抱怨着。

当遇到班级、学校等不同集体之间出现矛盾时,你的正确做法或态度应该是()
①从本班的集体利益出发,学校利益与自己无关②校园是我家,要从学校整体利益出发
③自觉地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④自觉地让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七年级学生小伟结交了社会上的一群“哥们儿”。

从他们那里,小伟学会了吸烟、赌博,从此经常逃学、旷课。

当“哥们儿”参与盗窃被公安机关通缉时,小伟将参与盗窃的“哥们儿”藏了起来。

小伟认为这是为了“哥们儿”着想,为这个小集体着想。

小伟的行为() A.正确,他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 B.正确,他非常重视友情
C.正确,他坚持原则,分清是非
D.错误,他维护的是小团体的不正当利益
二、简答题
11.有人认为,在集体生活中,不能形成“小群体”,因为它不利于集体的建设和发展。

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12.从一出生,我们便生活在人类的各种集体中,随着我们的不断长大,我们生活的集体也在发生着变化:幼儿时我们生活在家庭的集体中;现在的我们主要生活在学校这一集体中;
从更大一个角度说,我们都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集体中。

我们的角色也会随着时间、空间等因素转换而发生变化。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面对不同集体的旋律我们该怎样做?
(3)个人节奏会给集体旋律带来什么影响?
测评练习参考答案
1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小群体有其积极意义,在小群体中,彼此相互理解,相互欣赏,找到自己的位置,体会到归属感和安全感。

在小群体中,我们与同伴更容易相互接纳、沟通,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习交往,在与同伴的互学共进中增长才干。

当小群体的节奏融入集体生活的旋律时,我们就能感受到集体生活的美好,更愿意积极参与集体的建设。

12.(1)我们同时属于多个集体,每个集体都有自己的旋律。

在不同的集体中,我们会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

(2)我们应调整自己的节奏,和上集体的旋律,让集体的乐章更和谐。

(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当自己的节奏和集体的旋律和谐时,我们就可以顺利地融入集体;当自己的节奏和集体的旋律存在差异时,为了保持旋律的和谐,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节奏。

当我们面对不同集体中的角色无法统一节奏时,就可能因角色之间的冲突给我们带来烦恼。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第七课第二课时《节奏与旋律》
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设计上整体层次明了,共计两部分,每一块都有一个明确的学习主题和学习任务,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前提下,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并通过简单的问题小组内解决,疑难问题共同解决,并通过各小组进行自我展示的方法让学生自
主的学习新知,融会贯通。

在设计方面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为学生阅读、讨论时提供具体、切合实际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和教材、学生及学生自身的对话具体化了,可操作性强,真正帮助了学生的知识建构。

本节课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为出发点,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运用探究式、启发式、直观式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为他们创设思维的空间,思想的时间,并适时穿插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和小组竞争,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课堂知识,还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于个人节奏和集体旋律,小群体节奏和集体旋律的关系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

所以本节课教学采用了观察图片,及时归纳总结、学生比较欢迎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教学效果较好。

把舞台留给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如果教师直接利用插图给出科学知识的“成品”,由于是“成品”,学生只能作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缺乏主动探求过程中的兴奋感、成就感,因此独立探求的愿望也比较淡薄。

结果虽然获得了科学知识,却失掉了获得知识过程中的体验以及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

所以本节课,要把寻找已知与未知间的联系并由此发现“新大陆”的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去发现并构建“成品”,理解并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真正做到全面提高科学素养。

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第七课第二课时《节奏与旋律》
课标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自己在不同集体中,扮演不同角色,承担不同责任。

了解集体中的“小群体”存在的利与弊;懂得正确处理集体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就是学习过集体生活的过程,也是促进集体和谐发展的过程。

2.能力目标:
能够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自己所在的不同集体之间的矛盾;学会让自己所在的“小群体”融入大集体中;能够正确区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有冲突时,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小团体主义。

教学重难点
“我在多个集体中”,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只有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多个集体之间的关系,才能牢固地树立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社会主义价值,才能在实际行动中处处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

突破本课的重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课本中的素材优化活动的形式,如可以把课本中的活动题以小品的形式表现出来,启发学生自主探究沟通的技巧和方法,教师还可以选用具有感染力的故事画面,力求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以情感作为动力因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乐于合作积极践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