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区域的地理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区域的地理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一、典例引领
1.地理环境的差异会造成人类经济活动和生活习惯、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在陕西就有“陕西十大怪”之说: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辣子也是一道菜,泡馍大碗卖,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不装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
据此完成(1)~(2)题。
(1)由于陕西关中地区以种植________为主,才形成了“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的饮食习惯 ( )
A.玉米B.小麦C.大豆D.高粱
(2)“帕帕不装头上戴”的主要原因是这里风沙大,在陕西冬春季节常刮 (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1)B (2)D [第(1)题,受降水和气温条件的影响,陕西关中地区以小麦种植为主。
第(2)题,影响陕西的冬季风主要是西北风,风沙较大。
]
2.图甲、图乙为“世界两个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个地区面积较大的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
(2)比较甲、乙两地区的自然条件。
(3)比较甲、乙两地区有利于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甲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度在120°E 附近,东西约跨4°,纬度在30°N以北,南北约跨3°;乙为中欧平原和西欧平原,经度在10°E附近,东西约跨20°,纬度在50°N 附近,南北约跨15°。
第(2)题,两地区都濒临海洋,气候湿润,地形平坦,河网稠密,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但甲地区濒临太平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乙地区濒临大西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径流平稳。
第(3)题,甲、乙两地区相比较,甲地区劳动力资源更丰富,乙地区矿产资源更丰富,技术
更发达。
[答案] (1)乙乙所跨经纬度大(2)
(3)
二、考点透析
区域的地理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
1.区域特征分析
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应从区位入手,从整体上把握,具体思路和程序如下图所示:
2.区域差异比较
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也包括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在进行区域差异比较时可从下表所示方面加以分析:
(1)自然地理要素
(2)人文地理要素
3.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的影响因素
①气候差异的形成:
②地貌差异的形成:
③水文差异的形成:
a.气候因素中的降水量差异直接造成河流水量差异。
b.地形条件决定了河流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和流速大小的不同。
c.流域内的植被状况不同造成河流含沙量的不同。
d.河流所处的纬度及流向决定了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及有无凌汛现象。
e.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等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确定区域特征的差异,分析区域间不同发展方向和状况。
三、题组训练 读下图,回答下题。
1.甲乙两城的所临海域分别是
A .红海,波罗的海
B .加勒比海,阿拉伯海
C .黑海,中国南海
D .墨西哥湾,孟加拉湾 读下图,完成2~3题。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跨南北半球,乙地跨东西半球
甲
乙
130º
150º 20º
15º
①
②
③
④
B.两地都位于南太平洋
C.两地所在海域的水温差异较大
D.两地的自然景观较为相似
3.①②③④地的海水温度的排序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D.④<③<②<①
读下图,完成4-6题。
4.甲城位于乙城的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北方向
5.如果甲城游客在北京时间7时欣赏海上日出,则此刻乙城
A.海上日落
B.昼短夜长
C.明月当空
D.日已偏西
6.甲、乙两城附近的农业类型分别是
A.混合农业、水果和灌溉农业区
B.小麦—牧羊带、小麦和林牧业
C.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
D.粗放牧羊业、水果和灌溉农业区
读回答7—9题。
7.图甲所示地区海岸线非常曲折,将会使当地
A.飓风影响范围扩大 B.温带海洋性气候范围扩大C.洋流对沿岸的影响减弱 D.围海造田难度降低
8.图乙所示地区
A.沿岸有季风洋流 B.山脉南北纵向排列C.有小面积的沙漠分布 D.降水的季节变化不明显9.两图所示地区河流的共同特征是
A.有多种补给水源B.有较长的结冰期
C. 有凌汛
D. 含沙量大
读世界上两大海湾附近的区域分布图,判断10---11题。
10.甲海湾沿岸盛产的主要经济作物是
A.油橄榄 B.大豆 C.可可 D.剑
麻
11.7~8月,乙海湾沿岸的①城可能遭遇的自然灾害是
A.寒潮 B.飓风 C.泥石流 D.地震
读下图, 图中阴影部分为水域, 回答12--14题。
12. 有关甲图中水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有海峡与地中海相通
B. 该水域石油资源丰富
C. 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
D. 图示区域为地中海气候
13. 如果某日甲图中的A地比乙图中的B地白昼长60分钟,则A地与B地日出日落相比
A. 日出早30分钟
B. 日出早86分钟
C. 日落迟30分钟
D. 日落迟86分钟
14. 乙图中的湖泊
A. 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上
B. 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C. 该湖水产养殖业发达
D. 冬季,湖泊周围牧草青青
二综合题
15.读朝鲜和越南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比分析P、Q两地气候的异同点及其成因。
(2)指出朝鲜和越南的主要粮食作物,并分析两国发展该种农作物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主要的社会制约因素。
(3)简要分析越南铁路干线的分布特点及其主要原因。
16. 下图中的甲和乙两图是以某海湾为中心及周边地区轮廓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乙两地区相同的大宗农产品名称。
简述两地种植该农作物在自然条件方面的异同点。
(2)分析乙地区工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3)甲地区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济迅速崛起,请分析其原因。
(4)乙地区河口三角洲在开发和整治中,应如何协调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17.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的气候差异。
(2)甲图中的A河段和乙图中所示河段都是洪涝多发之地,试分析导致两区域洪涝多发的共同原因和不同原因。
(3)简述治理上述河段洪涝灾害分别应采取的措施。
1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水域与乙水域相比,有哪些主要特征?
(2)B城市主要工业部门是什么?影响该城市工业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3)甲水域及其周围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
(4)为将甲地区资源送至其消费国,请你设计合理的运输方式及路线。
参考答案
1.D
2.C
3.D
4.B
5.D
6.A
7.B
8.B
9.A 10.C 11.B 12.B 13.B
14.A
15.(1)相同点:都属于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不同点:P地受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Q地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水稻有利条件:雨热同期,水热资源丰富;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有悠久的耕作历史,种植经验丰富;国际市场需求量大主要社会制约因素是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低
(3)南北走向、沿海分布越南国土南北狭长,故铁路干线主要呈南北走向;沿海地区地形平坦,城市、人口集中,故铁路干线主要分布在沿海
16.(1)棉花相同点:两地的热量条件较好,光照充足,地形平坦。
不同点:甲地区水热条件更优越,灌溉条件良好,土壤肥沃;乙地区旱涝灾害和盐碱地较多。
(2)有利:矿产和海洋资源丰富,农业基础较好,科技力量雄厚,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充足。
不利:水资源和能源缺乏。
(3)①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自然条件,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土地资源,平原面积广阔,气候相对优越,空气新鲜,阳光明媚,适宜人们居住,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②联邦政府的支持,同时通过
国防工业的建设来刺激局部工业发展。
③科技、教育发达,劳动力素质高。
(4)防止土壤盐碱化,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合理发展沿海水产养殖业,保护湿地,防止黄河断流等。
17.(1)甲图所示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降水集中,冬季寒冷干燥;乙图所示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2)共同点:甲、乙两区域都属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两区域地势低平,多洼地,不利于排水。
不同点:甲图中A河(扇形水系)的五条支流几乎相汇于一处,且各支流同时进入汛期,而且出海口单一,给A河段巨大的洪水压力;乙图中的河流上游来水量大河道弯曲(多曲流),水流不畅,不利于洪水下泄,极易溢出河道成灾。
(3)甲图区域应在各支流上游修建水库;同时开挖入海新河,减少洪水对干流的压力。
乙图区域应对河道裁弯取直,加强巩固堤防,疏通河道。
18.(1)甲属于里海,为内陆湖,世界第一大咸水湖,盐度较高,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量少于蒸发量,其水面低于海洋面。
(2)石油和石油加工工业为主,由于该地石油资源丰富,影响该城市工业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为资源。
(3)由于入湖水量减少,水面下降,湖水的盐度升高。
由于石油开采,水面偶发石油污染,周围地区土地盐碱化、土地沙化严重。
(4)通过管道运输到地中海,然后通过海运到欧洲、美国。
通过管道
运输到中国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