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蝙蝠和雷达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41
42
超声波
向前推进
反射回来
改变飞行的方向
43
雷 达 探 测 器
天线 荧光屏
雷 达
Page 44
无线电波
反射
障 碍 物
蝙 蝠
嘴 耳朵
障 超 声 波 碍 物 障
雷 达
天线 无
荧光屏
线

波 碍

45
读课文第七小节,完成下列填空。
( 天线 ) 雷达的 (无线电波 ) 相当于蝙蝠的 ( 嘴 )。 ( 超声波 )。
Page
54
Page
55
Page
56
比较“试验”和“实验”:
shì
查看 试验:为了查看某种结果而进行尝试。
shí
实验: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 检验 而进行操作。
57
选词填空:
试验
实验
科学家经过反复( 试验 ),终于 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
常识课上,老师为我们做了“火烧
纸杯”的(实验 ),看得我们目瞪口 呆。
52
4。锯子学的是螳螂臂,或锯齿草。
5。苍耳属植物获取灵感发明了尼龙搭扣。 6。嗅觉灵敏的龙虾为人们制造气味探测仪提 供了思路。 7。壁虎脚趾对制造能反复使用的粘性录音带 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8。贝用它的蛋白质生成的胶体非常牢固,这 样一种胶体可应用在从外科手术的缝合到补 船等一切事情上。
53
雷达
雷达是利用极短 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 的装置。可用来测定 目标的方向、距离、 大小等,在使用上不 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它广泛应用于军事、 天文、气象、航海、 航空等方面。
Page
7
Page
蝙蝠和雷达之间到底 有什么联系呢?
8
生字学习 biān fú 蝙 蝠 wén bì 蚊 避 yí ng jiē 蝇 揭
( 荧光屏)
( 耳朵 ) 。
用“因为……所以……”说说蝙蝠和雷达之间 的科学联系。
Page
46
小结:科学家从蝙蝠探路的试 验和研究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 这就是蝙蝠与雷达的联系,所以 课题要用“和”来连接。
Page
47
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雷达是仿照蝙蝠制造出来的,科 学家还从哪些生物身上得到启示,制 造了哪些现代化的设备?
Page
17
蝙蝠在夜里飞行,还能捕 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 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 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 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 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从哪儿看出蝙蝠的飞行本领 高超?划出有关句子,说说你的 理解。
Page 19
蝙蝠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 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 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 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的避开。
49
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也是受到动物特点的启
发而发明的?向同学作介绍。
Page
50
鱼儿会游泳:发明了潜水艇。 鸟在天空飞翔:制造了各种飞行器。 蜜蜂造巢窝:各种正六边形的蜂巢结构 板材。 蛋壳: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 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根据这种“薄 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 省料的建筑物。 袋鼠: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贝壳:外壳坚固的坦克
眼睛 蒙住蝙蝠的
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 结果 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 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 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第二次 试验 第三次 试验
蒙住蝙蝠的
耳朵 嘴
结果
蒙住蝙蝠的
结果
试验结论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 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Page
20
读到这里,你心里产生什么疑问 了吗? (难道他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 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 读课文第4-6自然段了解这个 内容。
Page 21
为了弄清楚,科学家们做了几 次实验?每次实验的目的是什 么?用了什么方法?结果怎样 ?(填写下列表格)
Page
22
实验 目的 次数
Page
48
拓展延伸
什么是仿生学呢 ?
自然界中生物的奇特本领,常常引起人们的浓厚兴 趣。比如,青蛙的眼睛非常奇怪,他们看活动的东西很 敏锐,可是对静止的东西却“视而不见”,人们从青蛙 的眼睛得到启示,发明了“电子蛙眼”。机场的指挥人 员在“电子蛙眼”的帮助下,能更加准确的指挥飞机的 降落。人们研究生物某些器官的构造和功能,从中得到 启示并进行模仿,研制成功新的仪器、机械,于是产生 了一门科学,就是仿生学。
1、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什么?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 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 来探路的。
配合是什么意思?去掉“配合起 来”后是否通顺?为什么不能去掉?
强调了嘴和耳朵是分工合作的,缺一不 可的。
2、
38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是嘴和耳 朵配合,那么蝙蝠的口耳到底是 怎样配合的呢? 读读第6自然段。
第 一 次
方法
结果
证明
Page
23
第一次实验
25
第一次实验
26
第一次实验
哈!没撞到!
27
实验 目的 次数
第 一 次 蝙蝠 夜行 探路 是否 靠眼 睛。
28
方法
结果
证明
在一间屋子里横 七竖八拉了许多 铃铛 绳子,绳子上系 一个也 着许多铃铛。把 没响。 蝙蝠的眼睛蒙上, 让它在屋子里飞。
蝙蝠 夜行探路 与眼睛无 关。
58
比较“敏锐”和“敏捷”:
感觉 敏锐:指感觉灵敏,反应快。 敏捷:指动作灵敏,速度快。 动作
59
选词填空:
敏锐
敏捷
兔子( 敏捷 )地一跳,躲
开了老鹰的攻击。 蝙蝠能在夜间安全飞行,是因
为它的眼睛特别( 敏锐 )吗?
60
完成下面填空再读一读:
• 1.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 2.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 • 3.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 )。
35
实验次数
目的
方法
结果
证明
第三次
蝙蝠夜 行探路 是否靠 嘴。
把蝙蝠 的嘴封 住,让 它在屋 里飞。
蝙蝠就像 蝙蝠夜 没头的苍 行探路 蝇似的到 与嘴有 处乱撞, 关。 挂在绳子 上的铃铛 响个不停。
36
试验条件
第一次 试验 试 验 情 况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 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蝇(苍蝇)揭(揭开)碍(障碍)荧(荧光) 绳(绳子)竭(竭尽)得(得意)萤(萤火虫)
Page 11
理解词语
敏锐: 感觉灵敏,眼光尖锐。本课指眼 光尖锐。 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本课指科学 家在做实验的房子里拉的绳子很多。 模仿: 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本课 指科学家根据蝙蝠探路的原理发明了雷达。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 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 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解决 了飞机在夜间飞行的问题。
Page
15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 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
得到了启示。 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
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 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蝙蝠高超的飞行本领,引 起了科学家的思考。
Page 9
bǔ 捕 ruì 锐 ài 碍
é 蛾 dāng 铛 yí ng 荧
蝙蝠
超声波
清朗
避开
捕捉
敏锐
飞蛾
铃铛
苍蝇 荧光屏
Page 10
揭开
反射
障碍物
横七竖八
比一比,组词
蝙(蝙蝠)蝠(蝙蝠)捕(逮捕)蛾(飞蛾) 骗(骗子)幅(一副)哺(哺乳)饿(饿肚子) 蚊(蚊子)避(逃避)锐(敏锐)铛(铃铛) 纹(纹饰)辟(辟谣)说(说话)挡(阻挡)
61
作业
同学们是不是也想运 用科学知识进行发明创造 呢?那么现在我们该怎样 做呢?以“我想发明……” 为题,写一篇450字的文章。
62
Page 51
1。由令人讨厌的苍蝇,仿制成功一种十分 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已经被安装在宇 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 分。 2。水母的顺风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 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能提前 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 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3。现代起重机的挂钩起源于许多动物的爪 子。
11、蝙蝠和雷达
Page
1
Page
2
Page
3
蝙蝠
蝙蝠是哺乳动物, 头部和躯干像老鼠,有 黑褐色细毛,四肢和尾 部有皮质的膜,夜间在 空中飞翔,吃蚊、蛾等 昆虫。视力很弱,靠本 身发出的超声波引导飞 行。休息时用爪倒挂在 屋檐下或树下,冬季在 隐藏的地方冬眠。
Page
4
Page
5
Page
6
Page
39
读课文第6小节,动手画画示意图,说说 蝙蝠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经过。
障碍物
它一边 ,一边 。 这种声音叫做 ,人的耳 朵 ,蝙蝠的耳朵 却 。 像波浪 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 就 ,传到蝙蝠的 里,蝙蝠就立刻 。
蝙蝠一边飞,一边从(嘴 )里发 出( 超声波 ),遇到(障碍物)就反射 回来,传到的它( 耳朵 )里,蝙蝠 就立刻( 改变飞行的方向 )。
Page 12
近义词: 漆黑——黝黑 启示——启发 敏锐——灵敏 研究——探究 清朗——晴朗 秘密——奥秘 横七竖八——杂乱无章 反义词: 漆黑——明亮 灵巧——笨拙 清楚——模糊
Page 13
灵巧——灵活 模仿——仿照 清楚——明白
敏锐——迟钝
边读边想:课文主 要写了什么内容?
Page
14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Page
第二\三次实验
第二\三次实验
第二\三次实验三次实验
实验次数
目的
方法
结果
证明
第二次 蝙蝠 夜行 探路 是否 靠耳 朵。
把蝙蝠 蝙蝠就像没 蝙蝠 的耳朵 头的苍蝇似 夜行 塞上, 的到处乱撞, 探路 让它在 挂在绳子上 与耳 屋里飞。 的铃铛响个 朵有 不停。 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