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姑娘闯硅谷,24岁成百万富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姑娘闯硅谷,24岁成百万富婆
猎云注:张璐,内蒙古人,2013年凭借创办的医疗科技公司阿克通轻松赚得500万;2017年1月,入选《福布斯》杂志美国版“30位30岁以下”青年才俊榜单,成为第一个当选主题人物的中国人;截止至目前,她所在的融合基金两年内投资了38个项目,其投资项目的后续融资总数达到1.8亿美元,投资项目的估值增长达到了6.5倍。

这样一个89年出生的女孩,凭什么在如狼似虎的硅谷赢得一席之地?本文转自舜网(),作者:金融界。

她在高手如云的美国硅谷风投圈杀出一条血路,短短2年就投出了30多家公司;她是2017年福布斯美国“30位30岁以下的青年领袖”,并当选美国风投行业年度杰出人物;她就是融合基金的创始合伙人,张璐。

融合基金的创始合伙人张璐
入读斯坦福半年搞定两个专利
跟很多在美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华人创业者不同,张璐并非从小就生长在美国,出国的时间甚至并不长,是个纯粹的中国女孩。

1989年,张璐出生于内蒙古,母亲是画家。

得益于母亲的遗传,张璐从小就具有极高的艺术天赋,5岁学芭蕾,7岁临摹齐白石的《墨虾》,上小学一年级时已能完整地演奏古筝名曲《渔舟唱晚》。

进入高中,张璐的兴趣更加广泛,组织乐队、办杂志、办社团,“最多的时候同时是4个社团的负责人。

”高二那年,她又迷上了魔兽争霸,成天与男生组成战队,最疯狂的时候,一玩就是通宵。

最让同学佩服的是她学习一点也没耽误,不仅于2006年考入天津大学,且于4年后远赴斯坦福攻读材料科学硕士。

作为硅谷学术重镇,斯坦福不仅孕育出66位诺贝尔奖,20位图灵奖,7位菲尔兹奖。

在世界大学排名中,斯坦福没跌出过前三,更是培养出包括惠普、谷歌、特斯拉汽车、思科及eBay等100多个科技巨头。

在斯坦福,张璐师从导师普拉姆教授,他是斯坦福工程学院的院长,纳米薄膜材料、生物传感方面的国际权威性人物。

做院长的学生可不是那么轻松的,尤其是材料科学,除了实验还是实验,而且一做就是3个星期,有时候连续一个月都达不到预想结果,最后只能推倒重来。

久攻不下的情况下,张璐总想尝试将自己的艺术天赋与实验流程结合起来,没有想到,还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半年就搞定了2个专利。

”2010年下半年,张璐凭借“糖尿病早期检测生物传感器”项目一举入选斯坦福最著名的创业孵化园,“有硅谷一线的商业领袖和风投明星担当创业导师。


张璐在斯坦福攻读硕士弃博创业,赚到第一个500万
其实,这个项目只是张璐的试水,找找感觉。

作为课堂上唯一的一个中国人,张璐很快就引起了投资人的注意。

其中,菲诺资本的高级合伙人更是表达出投资专利的意愿。

恰在那个时候,孵化园10万美元的创业天使资金也审批下来了,于是,张璐决定不读博士,转而创办医疗科技公司阿克通,并一猛子扎了进去。

“拥有技术专利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在美国,一个药品从立项、临床到审批,少则3年,多则10年。

庆幸的是,就在张璐刚刚通过项目立项的时候,就被波士顿科学公司看上了,于是,张璐就此脱手,并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500万。

此后,她受邀成为芬诺克斯资本的投资合伙人。

那是一家掌管超过10亿美金的基金公司,每年光分红就超过1个亿。

在芬诺克斯资本,张璐与NEA、Andreessen、Khosla等硅谷的20多位一线基金大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纽交所正式挂牌,融资规模高达250亿美元,一举盖过了苹果产品的发布会。

张璐第一次感觉到中国力量之强悍!那段时间,她的黄皮肤黑眼睛成了一张名片,只要走进斯坦福校园,马上就有人过来搭讪,聊中国市场,聊创业环境。

更有四五家美国的投资公司希望张璐加盟,仿佛错过张璐,就错过几个亿。

“与其打工一辈子,不如当老板一下子!”就这样,2015年春天,融合基金在斯坦福旁边的大学路上成立了。

此后的两个月,张璐上午拜访基金公司,下午会见创业者,经常从早上7点开始,一直忙到晚上10点,“一个小时要会见一家公司的创始人。


不过,在大公司容易混日子,而一家小公司想在硅谷立足可就太难了!想想看,斯坦福大学所在的帕罗奥图市,光大学路与沙丘路上,就聚集了大大小小的基金和风投公司500多家,而且90%的合伙人都是男性,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而当时张璐只有26岁。

“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这个时候,张璐在斯坦福积累的人脉就派上了用场。

鲍哲南成为张璐的第一个合伙人。

鲍哲南是谁?著名的华裔化学家,美国最年轻的工程院院士之一,是人造皮肤、高分子材料方面的权威人物。

果然,等张璐再次联系加州理工、南加州大学、加州伯克利等高校的创新中心时,开始由红灯变绿灯。

“因为很多人都是鲍教授的学生。


张璐在硅谷风投圈里人气开始飙升,到了2015年年底,当她再次见到投资人和创业者时,口头禅已经从“我是融合基金的张璐”变成了“能否让我们也跟投点?”慢慢的,凯雷资本等一些大的投资机构遇到好项目,也会喊上张璐,“人家吃肉,我们喝点汤。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合伙人的资源毕竟有限,要想在硅谷风投圈立住脚,就必须形成强大的自我造血能力,也就是找到优秀的创业者,并在第一时间切进去。

虽然张璐此前担任过微软等孵化器的创业导师,但她毕竟年轻,来美国也只有短短5年,人家哪里会买账?“一定要比市场的反应早半步,通过预先发现一小波优质的、已经研究行业多年的创者。

”所以,如何及早发现聪明人就成了第一要务。

此时,张璐想出了一个只有东方人能想出的办法,“扫楼!”此后的3个月,她把大学路与沙丘路上30多个写字楼跑了个遍,挨个与谷歌等大公司的人力部门“联络感情”。

很快,张璐的通讯录上增加了100多个联系人,“硅谷稍微有点名气的项目经理离职创业,马上就能第一时间知道。

”关键时刻,张璐那直接和爽朗的性格起了作用,“在中国未必是优点,但在美国却
十分有益。

”正是靠着尊重规则、尊重承诺,张璐很快声名鹊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