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二中1011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亳州二中10—11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
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命题: 高二政治组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朱熹小时候就问其父亲“天上有何物”;陆九渊三四岁时就问父亲天地有没有尽头,并为此而废寝忘食;波普尔八岁时就在思考空间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

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大思想家,应该说这跟他们从小善于思考有很大关系。

这些故事说明( )
A.生活需要智慧,需要惊讶 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哲学是哲学家头脑的产物 D.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

”对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 )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②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我国哲学领域越来越以时代的目光和世界的视野聚焦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为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问题”是当代哲学研究的“最实际的呼声”。

这表明( )
①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其中的社会密切相关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是我国哲学研究的重要基础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④当代中国的哲学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的有( )
①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②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③一定的方法论体现着一定的世界观④世界观和方法论没有直接联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这主要体现了()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
D.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6、.“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其中“客观实在”是指( )
B.自然界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D.人类社会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朱熹说:“所谓理与气,此决是二物。

但在物上看,则二物浑沦,不可分开;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据此回答下列7~8题。

7、朱熹对“理”与“气”的论述反映了他对思维与存在关系的认识,在朱熹看来思维与存在关系是()A.存在是本原,思维是派生 B.思维是本原,存在是派生
C.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 D.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8.朱熹这种观点是()
A.唯物主义思想 B.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C.形而上学思想 D.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9、下列表述,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回答的是 ( )
A、理无常是,事无常非
B、物我一体,心物一体
C、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D、尽人事,听天命
10、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
①可知论和不可知论②一元论和二元论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嫦娥一号”卫星实现了中国人几千年的奔月梦想。

据此回答11~12题。

11.“嫦娥奔月”,这是中国古代人们对于月球的美好向往。

这些神话向往从生理基础看是()
A.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脑特有的机能C.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D.人类社会的产物
12.我国月球探测近期规划共分为“绕”、“落”和“回”三个阶段。

目前我国月球探测的所有工作都在围绕“绕”这一目标进行。

围绕“绕”这一目标进行科学实验,体现了实践是()
A.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C.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D.社会性和历史性的活动
13、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这种创造活动的基础是( )
A.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条件
D.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14 “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15、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
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人类认识发展的丰美硕果。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有机结合
B.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有机结合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有机结合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17、“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明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C.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D.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18、2010年为了抗击通胀,一年里连续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由以往齐步走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转变为分步走,由“适度宽松”转变为“稳健”的货币政策。

这一政策调整的哲学依据是()
①实际情形的变化是政策调整和转变的依据②政策调整取决于认识的发展性
③不同的实践关系是政策调整的源泉和动力④人的动机、目的决定着社会历史的发展
A. ②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③④
19、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 )
①月亮绕地球转②新陈代谢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④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⑥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⑧苹果落地⑨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⑩水往低处流
A.①②⑨ B.③④⑧ C.⑦⑧⑩ D.②④⑥⑦
20、《孙子兵法》云:“投之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

”项羽据此破釜沉舟,大破秦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上,痛失街亭。

上述材料中两个故事共同表明了()
A.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B.意识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C.不同性质的认识具有不同的作用 D.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1、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火星探测器日前在火星上捕捉到一张看似神秘的石碑。

这块巨石是由“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携带的专用高清相机在165英里(约合265公里)远处拍摄的。

这说明()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反过来又推动了实践的发展
B.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
D.实践能够把认识和客观事物加以对照
22、《搜神记》是晋代干宝搜集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及神话而成的著作,其内容是一些神仙鬼怪,如彭祖长寿、葛永成仙、南海鲛人等。

《搜神记》所反映的神仙鬼怪()
A.在本质上是缺乏客观根据的B.是脱离实际、凭空想象的结果
C.属于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D.对人们改造世界只有消极作用
23、2010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为2011年的经济政策总体方向定调。

会议指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货币政策由此前的“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这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做出的货币政策基调的重大转变。

这里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方法论是()
A.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C.事物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24、2010年6月16日,南非世界杯小组赛上,朝鲜队虽1:2负于巴西,但其在球场上表现出来的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令人赞叹,让全世界球迷竖起大拇指! 这表明( )
①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促人奋进②人可以无限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人能够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④特殊群体的主观能动性能够突破规律的制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5、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 )
①胸有成竹,料事如神②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③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④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A.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题,总共50分)
26、哲学发展史上,根本上存在着两条完全不同的路线,这两条路线的斗争推动着整个哲学的发展进程。

(1)哲学史上存在的两条路线指什么?划分它们的标准是什么?(5分)
(2)简述这两条哲学路线的主要内容。

(5分)
27、美国的“阿波罗计划”工程,导致了20世纪60~70年代美国液体燃料火箭、微波雷达、无线电制导、合成材料、计算机等一大批高科技的产生,产生了大约3000种应用技术的专利成果,这些专利成果应用到当时美国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通过探月工程,人类还可以在地球以外空间发展产品和工业。

空间应用与空间科学需求的日益加大,如许多空间微重力科学研究条件、特殊生物制品的大量生产等都需要在一个像月球那样庞大的“太空实验室”进行与完成。

另外,月球被称为“人类未来能源的仓库”等等这些是人类探月计划的动力和目的所在。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8分)
28、材料一: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材料二:14—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反封建反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孕育了一大批思想先锋和文化巨匠,促进了欧洲文化的空前繁荣,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1)谈谈你对哲学与时代关系的理解。

(6分)
(2)结合材料说明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9分)
29、材料一:2009年4月我国甲型H1N1流感爆发,在初期的确诊病例中,绝大多数是输入型病例。

虽然这样,“祖国是留学生的家,”流感不能成为拒绝出国人员归国的借口。

不过,如果归国人员都能增强自我防控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配合防疫,就能极大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和防控成本。

材料二:2009年10月31日,温家宝在北京儿童医院考察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时强调,国家高度重视甲流防治工作,要科学看待甲流: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当前防控的重点在学校、社区以及人群密集的地方,大力宣传防控知识;要积极有序地做好甲流疫苗的接种工作。

材料三:2009年11月17日,广东省卫生厅与教育厅联合下发工作指引,重点地区的中小学毕业生优先接种甲流疫苗,并根据疫苗的供应量,逐步扩大接种人群。

(1)在防控甲流过程中,有人认为,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请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8分)
政治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4题,总共50分)
26、(1)这两条路线分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划分的标准是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
(2)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是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的主要观点是一时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5分)
27、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阿波罗计划”工程的实践产生了大约3000种应用技术的专利成果体现了这一点(2分)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阿波罗计划”工程实践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空间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体现了这一点(2分)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探月实践证明了人类航天科学和技术的正确性。

体现了这一点(2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人类未来生存发展和能源发展等实践是人类探月计划的动力和目的所在体现了这一点(2分)
28、(1)①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3分)
②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作用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变革。

(3分)
(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①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3分)
②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

(3分)
③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变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3分)
29、(1)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因此,辨题认为规律是可以改变的观点是错误的。

(2分)
②规律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认识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可以有效地改造世界。

上述材料中的现象充分说明了这一道理。

(2分)
③在实践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

(2分)
④此观点夸大了人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是不科学的。

(2分)
(2)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分)材料中,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或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

(2分)材料中国家及时采取措施防控甲流的传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分)
③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2分)材料中国家针对对甲流疫情的认识,采取了防控甲流的措施。

(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