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独生子女的孝心教育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独生子女的孝心教育问题
随着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父母、教师及全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呼唤德育的声音也引起了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重视。
笔者认为德育为先应是教育的最重要法则,孝心教育应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同时也应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
1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
中国的汉字是一种智慧的符号,“孝”字是一个象形字,这个象形字点出了孝道的根本意义。
“孝”字的上面是一个老人——“老”字头,下面是一个孩子——“子”,象征着一个孩子背着老人,服侍着老人。
在甲骨文中,“孝”字的字形是:上面一位弯腰驼背的老人,下面有一位年轻人撑着,表现的就是一副年轻人服侍、关照老年人的图画。
一个“孝”字,不仅意味着子女要照顾老人,更表现出两代人不能分离的关系。
《诗经》上说:“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哀哀父母,生我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意思是说:父母生我养我哺育我,即使再劳累也不去计较,这份亲情与恩情广大深厚,我都不知道該如何报答才好。
我国古代儿童启蒙经典《增广贤文》中说:“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而清朝人王永彬更是在他的《围炉夜话》中写下了这样一句尽人皆知的话:“百善孝为先。
”
自古至今,孝都是人们不能回避的话题,孝道也是每个人自小就必须开始培养的美德。
但是,由于“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的“社会产物”的普及,似乎人们对于“孝”的理解有了颠覆性的认识。
“小皇帝”“小公主”的称呼就是最好的“倒孝”的体现。
孩子对长辈呼来喝去,而长辈又对其“笑脸相迎”的现象似乎已成为社会普遍认可的“规则”。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2 培养子女的孝心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
随着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强,有相当数量的幼儿在出生后不久就被父母“托付”给了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而隔辈人对孩子的无原则,无底线的溺爱使得孩子从小就对“敬老,爱老”没有清晰的概念,加之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从小就没见过自己的父母是怎样孝敬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的,所以,孩
子幼年时期萌发孝心的最佳时机被错过了;还有相当数量的孩子虽然是从小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但由于父母本身工作繁忙而疏于与孩子的情感沟通,使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仅限于物质的供求关系,孩子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应有的“爱”,没有学到“爱”的真正内涵,所以孩子也不知道应该怎样以“爱”回报父母;还有越来越多的一些孩子,他们的父母由于自身的情感问题而导致家庭关系破裂,孩子从小就遭受不完善的亲子关系带来的种种打击,孩子的心灵中对父母不仅可能没有“爱”,甚至其内心对完整的家庭之爱的渴望还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恨”,生活中这样的实例并不少见,而有这种心态的孩子长大后也通常不太心甘情愿去对自己的父母尽“孝”,甚至不容易以阳光的心态去“爱”周围的人;当然还有一些孩子,从小目睹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不敬不孝,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就更难对自己的父母做到孝敬了。
以上列举的种种虽不能尽数孩子“不孝”理由的全部,但是从中我们不难总结出:想让孩子“知孝”“行孝”,父母身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知孝行孝的家庭走出的孩子想让他不孝都难。
“养不教,父之过。
”古训难违。
3 孝敬才能成大事,不孝万事难成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赋予了我们能在这个世界上行走的权利。
对所有的人来说,孝敬父母都应该是义不容辞的事情。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不孝敬父母的人,会有爱心去对待他人,会用感恩之心去回报他人。
不懂得孝敬,便不知道尊重,如此就会变得目空一切,进而还会小肚鸡肠,更有可能为了任何事而不择手段。
即便现在有了一定的成绩,但迟早会因为心不向善而栽大跟头。
相反,拥有孝敬的心,做出孝敬的事,孝心就会衍生出许多其他的好品德,好品德会给他带来好的人际关系,他也将遇到更多的机遇,这样的人迟早会成功。
比尔盖茨在一次答记者问时,就非常郑重的指出,他认为最重要的事就是“及时行孝”。
他用自身的行动告诫人们“子欲孝而亲不在”将是人生中的最重悲剧,同时也警醒了世人“孝敬才能成大事”。
4 爸妈带头做,孩子跟着学
《易经》上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意思是说,积德行善的人家,恩惠必定能及于子孙。
孝亲家风也是如此。
孩子的眼睛就好比一架摄像机,他会真实记录下父母的所有表现。
如果父母或者更长一辈的人就怀有一颗孝敬之心,对长辈关怀备至、无微不至,那么子女后代也必然会延续长辈们的做法,并能将孝敬这一美德长久地发扬下去。
5学校教育德育为先,社会教育弘扬孝道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的德育功能也越来越体现出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学校要培养的是国家建设的各级人才,但是首先要培养的应该是有孝心有爱心的人。
在重视对学生的知识灌输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加重一些道德意识形态方面的引导,在评价学生时综合考虑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一定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成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教师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二道防线,家长和老师都要首先重视孩子健全人格的发展,家庭,学校都要充分重视孩子的思想道德成长,而社会更要肩负起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创造完善的制度保障和良好的舆论氛围的责任。
2013中国最美孝心少年的感人故事为全社会开了个好头,也让全社会看到了中国未来教育的希望。
孩子就是全世界,孩子就是我们的明天。
家长需要有孝心的孩子,老师需要有良心的学生,社会需要有爱心的建设者。
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追真、向善、求美”的德育工作的大力开展,这是每一位父母、每一位教师、每一位社会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了让我们的孩子在“追真、向善、求美”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让我们成年人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知孝行孝的好榜样吧,让全社会都来遵守“做人先修德”,“孝为德之本”的行为准则吧!
参考文献
[1] 张振鹏.拯救独生子女[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