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凤阳衡水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第八次周考化学试卷 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凤阳衡水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第八次周考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
5 K 39 Mn 55 Fe 56
一.选择题(每题一个选项正确。
每题5分)
1。
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2。
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
0L1.0mo1·L-1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 B。
12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 A
C。
25℃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一的数目为0.1N A D。
1mol的羟基与1mol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9N A
3。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氯气溶于水:Cl2+H2O=2H++Cl-+ClO-
B.Na2CO3溶液中CO32-的水解:CO32-+H2O=HCO3-+OH-
C。
酸性溶液中KIO3与KI反应生成I2:IO3-+I-+6H+=I2+3H2O D。
NaHCO3溶液中加过量Ba(OH)2溶液:HCO3-+Ba2++OH-=BaCO3↓+H2O
4.W、X、Y、Z均为的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的沸点:W〉X B。
阴离子的还原性:Y >Z C.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 D。
X与Y不能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
5。
某电池以K2FeO4和Zn为电极材料,KOH溶液为电解溶质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n极发生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B.正极反应式为2Fe2
O-+10H+6e+-=Fe2O3+5H2O
4
C。
该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浓度不变
D.电池工作时OH-向负极迁移
6.已知:SO32—+I2+H2O→SO42—+2I—+2H+.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NH4+、Fe2+、K+、I-、SO32-、SO42-,且所有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向该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溴水,溶液仍呈无色。
下列关于该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
A。
肯定不含I—B。
肯定不含SO42—
C.肯定不含有SO32—D。
肯定含有NH4+
7.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C. 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
D。
Cl2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
8.化学与材料、生活和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煤炭经气化、液化和干馏等过程,可获得清洁能源和重要的化工原料
B.利用CO2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
C.日常生活中人们大量使用铝制品,是因为常温下铝不能与氧气反应
D.神舟10号飞船所用太阳能电池板可将光能转换为电能,所用转换材料是单晶硅
9.明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于“火法"冶炼锌的工艺记载:“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淀,毁罐取出,……,即倭铅也。
”
的是(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
下列说法不正确
...
A.该冶炼锌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煤炭中起作用的主要成分是C(碳)
C.冶炼Zn的反应方程式为:ZnCO3+2C Zn+3CO ↑
D.倭铅是指金属锌和铅的混合物
10。
分子式为C9H12的所有带苯环结构的异构体中,在催化剂条件下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其一溴代物为三种的结构有
A.1种B.2种C.3种D.4种11.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Cl2参加的任何反应,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数都是2N A
B.室温下,42.0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3
×6。
02×1023个C.常温常压下,17 g甲基(—14CH3)所含的中子数
为9N A
D.标准状况下,11。
2 L乙醇所含的羟基数为0。
5N A
1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13
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m,次外层电子数为n,Z元素的原子L层电子数为m+n,M层电子数为m-n,W与Z同主族,R元素原子与Y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比为2∶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X与Y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2 B.Z、W、R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R>W〉Z C.RY2、WY2通入BaCl2溶液中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D.Y的氢化物比R的氢化物稳定,且熔沸点高
14.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SO2、SiO2、CO、P2O5都是非金属元素形成的氧化物,均为酸性氧化物
B.HClO、H2SO4(浓)、HNO3均具有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C.BaCl2、Ca(OH)2、HNO3、HT 均为化合物
D.HF、CH3COOH、CH3CH2OH都易溶于水,都是电解质
二.填空题
15(15分)2016年8月的eLife上发表了浙江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
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的晁明和胡汛等人的一篇论文.媒体以“用十几块钱的小苏打饿死了癌细胞”为题予以报道,报道曲解了小苏打的作用,但小苏打在他们治疗癌症的方法中确实功不可没。
在实验室中模拟工业制取NaHCO3的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连接好装置,检验气密性,在仪器内装入药品。
第二步:先让某一装置发生反应,直到产生的气体不能再在C中溶解,再通入另一装置中产生的气体,片刻后,C中出现固体。
继续向C中通入两种气体,直到不再有固体产生。
第三步:分离C中所得的混合物,得到NaHCO3固体。
第四步: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某固体粉末,有NH4Cl晶体析出.
(1)下图所示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接____;____接___;b接_____(填接口编号)。
(2)A中常选用的固体反应物为____________;D中应选用的液体为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步中让_______装置先发生反应.
(4)C中用球形干燥管而不用直导管,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有无水CaCl2的U形管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第三步分离出NaHCO3固体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
(6)第四步中所加固体粉末化学式为。
所得的晶体中常含有少量的NaCl和NaHCO3(约占5%~8%),请设计一个简单
..的实验,不使用其他任何试剂,证明所得晶体大部分是NH4C1。
简要写出操作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6.[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铁铜是人类最早大规模使用的金属,它们的化合物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具有许多用途。
请回答以下问题:
(1)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铜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元素铁与铜的第二电离能分别为:
I Cu=1958 kJ·mol—1、I Fe=1561 kJ·mol-1,I Cu比I Fe大得多的原因
是。
(2)二茂铁[Fe(C5H5)2],橙色晶型固体,有类似樟脑的气味,抗磁性.熔点172.5~173℃,100℃以上升华,沸点249℃。
据此判断二茂铁晶体类型为_________.
(3)蓝矾(CuSO4·5H2O)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中虚线表示________,SO42-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__,其中S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__;O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
__________________。
(4)铁有δ、γ、α三种同素异形体,下图是它们的晶体结构图,三种晶体中铁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铁原子个数之比为.
(5)某种具有储氢功能的铜合金晶体具有立方最密堆积的结构,晶胞中Cu原子处于面心,Au原子处于顶点位置,该晶体中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是_____。
氢原子可进入到由Cu原子与Au原子构成的四面体空隙中。
若将Cu原子与Au原子等同看待,该晶体储氢后的晶胞结构与CaF2的结构(晶胞结构如右图)相似,该晶体储氢后的化学式为.来源:学#科#网]
答案
1-7BBDBDBD8-14CDDBDCD
19。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1)4周期VIII族(1分)[Ar]3d104s1(1分)铜失去的是全
充满的3d10电子,而铁失去的4s1电子(2分,全充满的3d10、4s1各1分)(2)分子晶体(1分)
(3) 氢键正四面体,sp3;(每空1分,共4分)
(4)4:6:3(2分)
(5)金属键(1分)Cu3AuH8(3分,AuCu3H8得3分、H不是最后但比例正确得2分)
16。
(11分)
(1)fed (1分,少答、多答或顺序错均无分)c (1分)
(2)石灰石或大理石或块状CaCO3(1分,合理均给分,答出粉状无分)、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或饱和NaHCO3溶液(1分)(3)B (1分)
(4)防止倒吸(1分,合理均给分) 吸收多余的NH3(1分,合理均给分)
(5)过滤(1分)
(6)NaCl(1分)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热,固体大部分消失,在试管口内壁又有较多的固体凝结(2分,操作现象各一分,其它合理答案参照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