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型吻合器Duhamel治疗长段及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症10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型吻合器Duhamel治疗长段及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症
10例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线性吻合器行 Duhamel结肠次全切除或全结肠切除术治
疗长段型及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症的并发症和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10例长
段型及全结肠型HD资料。

在开腹或腹腔镜辅助下,切除造瘘口远端肠管,保留
直肠约6~12cm,吻合器经肛门将小肠或结肠前壁及直肠后壁侧侧吻合。

统计手
术时间、失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排便情况。

结果:5例在腹腔镜辅助下
完成手术;5例开腹完成手术,未出现术中、并发症,术后排便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线型吻合器改良Duhamel治疗长段型及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症安全有效。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症; Duhamel术;线型吻合器
目前国内治疗长段及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症的方法众多,术后患儿容易出
现腹泻、电解质紊乱、红臀、肛门失禁等,因此选择一种安全、有效、术后并发
症少的手术方法十分重要。

我们对10例患儿采用线型吻合器改良Duhamel手术
治疗长段型及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症, 取得较为满意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自2013 年7月至2015 年5 月,我们对10例患儿采用线型吻
合器改良Duhamel 手术治疗长段型及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症,男8例,女2例,中位年龄14月(5月~2岁)。

其中长段型3例,全结肠型7例,均有明确胎便排出
延迟、及长期排便困难伴腹胀病史,钡灌肠造影证实为先天性巨结肠。

长段型有
1例前期行结肠造瘘,7例全结肠型前期均行小肠造瘘,并取多处全层肠壁活检,术后病理回报均符合先天性巨结肠症。

1. 2 方法
术前1~2 周生理盐水清洁回流灌肠。

行肠造瘘患儿仅在术前一日行造瘘口及
经肛门回流灌肠。

患儿仰卧位,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常规消毒铺巾,无菌巾包腿,置导尿管,肛门操作时取截石位。

腔镜组取右上腹造瘘口周围做一
梭型切口,长约4~5厘米,沿造瘘口周围伤口逐层切开进腹,如患儿横结肠脾曲
及将结肠相对固定,超声刀分束切断造瘘口及远端结肠系膜血管至横结肠脾曲,
连续全层缝合关闭腹部切口,并于该切口留置戳卡,建立二氧化碳气腹,气腹压
维持8 ~10mmHg; 置入5mm Trocar,放入5mm腹腔镜,电视监控下分别于脐上缘、麦氏点作0.5cm 切口,置入5mmTrocar,放入操作器械,超声刀切开降结肠
侧腹膜及脾结肠韧带,松解结肠脾曲,分束切断横结肠脾曲至直肠系膜血管,切
除造瘘口远端结肠,保留直肠约6~12cm,残端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关闭,于直肠
后间隙分离,形成隧道。

解除气腹,截石位,肛门牵开器牵开肛门,于肛门齿状
线上0.5cm切开直肠后壁,与直肠后间隙隧道贯通。

将结肠经直肠后隧道牵出肛
门外,检查肠系膜无张力,无扭转,结肠对系膜缘与直肠后壁相邻。

修剪结肠末端,4-0可吸收线将结肠浆膜层和粘膜下间断缝合固定2针,将结肠后缘与直肠
后壁粘膜缝合半圈,吻合器经肛门将结肠前壁及直肠后壁侧侧吻合;开腹组:取
右上腹造瘘口周围做一梭型切口,长约4厘米,沿造瘘口周围伤口逐层切开进腹,如患儿年龄较小,横结肠脾曲及将结肠相对游离,可用超声刀分束切断造瘘口及
远端结肠系膜血管至直肠,保留直肠约6~12cm,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关闭残端,
于直肠后间隙分离,形成隧道。

肛门部分手术操作同腔镜组。

术后胃肠减压,保
留尿管,保留肛管,抗感染、对症治疗,肠功能回复后拔胃管,进流质。

予以静
脉营养支持5~7天。

术后24~48小时后拔除,术后第5~7d 拔尿管,术后10~
14d 出院。

2 结果
5例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次全结肠或全结肠切除结肠Duhamel拖出术,其中
1例使用了两排钉仓;5例开腹行次全结肠或全结肠切除结肠Duhamel拖出术,
平均手术时间170 min(160~210 min),术中失血10~45mL;未出现术中并发症,无术后伤口感染及吻合口漏。

3例术后便血(血丝或少量血水),经保守治疗治愈,2例术后小肠结肠炎,经保守治疗治愈。

大便频率2周以内10~20次/天,恢
复到正常排便频率 (1~4次/天)时间平均2月(1~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1个月
(1~22个月)均无污粪大便失禁和闸门综合征发生。

3 讨论
先天性巨结肠症(HD)是以肠壁黏膜下和肌间神经丛内神经节细胞缺如或发育
不良为特征的常见消化道发育畸形,是导致小儿便秘的常见原因,切除病变肠管
被认为是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其中长段型巨结肠及全结肠巨结肠症发病率较低,但治疗难度较大[1]。

近年来,我科对10例长段型或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采用线型吻合器改良Duhamel 手术治疗,术后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经验总结如下:1)年
龄选择:年龄较小的幼儿,我们选择10月龄左右为较为适合的手术年龄,另外
体重及发育状态也是选择手术时机的重要参考指标;2)一期造瘘手术造瘘口位
置的选择:多数长段型及全结肠型巨结肠患儿均需在发病初期行造瘘手术,造瘘
口的位置既要考虑手术探查的充分性及术中取活检的可行性,同时也要考虑术后
护理的可操作性,以及有利于二期手术的顺利实施,因此我们选择在脐上偏右的
位置,可满足以上要求;3)腹腔镜辅助手术的选择:对年龄较小的患儿,在造
瘘口原有的切口条件下,可以完成全结肠切除及盆底直肠后隧道的建立的情况下,不使用腹腔镜,也可以达到较为满意的手术效果,因此,我们有选择性的对5例
患儿实施了腹腔镜辅助手术;4)其他术前需要准备的事项,如术前适度扩肛,
肠道准备,术前家长教育等,都是确保手术取得良好疗效的必要准备工作。

线型
吻合器改良Duhamel治疗长段型及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症安全有效,有利于保留肛门功能,术后排便功能恢复正常较快。

腹腔镜辅助手术腹壁创伤小,即在原造
瘘口切口的条件下即可顺利完成手术。

参考文献
[1]李正.实用小儿外科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830.
基金资助: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2020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