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检测技术PCR及其在兽医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ummarize and reviews | 综述与专论
14 ·2018.8
0 前言
PCR 技术最早出现于1985年的美国getus 公司,这种技术检测方法在特定的DNA 片段当中能够进行微量扩散,从而达到检测目的。

在研究领域,PCR 技术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特点。

随着技术发展与创新,目前PCR 技术应用更加广泛,除了在基因克隆方面得到长足应用外,在兽医领域的治疗诊断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因此,探究PCR 技术,对实现微生物的精准检测意义十分重大。

1 PCR技术的原理与应用特征1.1 PCR技术原理
在已知技术的作用下,各种DNA 片段序列会得到有效扩增,再加上人工合成DNA 片段的相互作用,可以在两条链的末端进行互补,从而将核苷酸引物突显出来,在该种方式的作用之下,待检DNA 序列在酶的作用下会出现扩增,该项技术也被人们称之为PCR 技术。

通俗意义上来讲,PCR 就是体外人工选择性扩增DNA 的一种方法,它类似于生物体内的DNA 的复制。

在整个反应过程之中,DNA 模板会经历变性、退火和延伸3个过程,并由若干个循环序列组成。

首先,在高温作用下,DNA 模板会出现变性解链,之后在通过降温,促使寡核苷酸和模板DNA 链在三端出现退火现象。

另外,在聚合酶的作用下,有4种DNTP 底物存在,并在模板互补过程中形成新的链条。

除此之外,在单一拷贝过程中,基因可以将25~30作为基数,最终扩展到100万~200万之间[1]。

在扩增后期,由于产物积累,使原来呈指数扩增的反应变成平坦的曲线,产物不再随循环数而明显上升,这称为平台效应。

平台期会使原先由于错配而产生的低浓度非特异性产物继续大量扩增,达到较高水平。

因此,应适当调节循环次数,在平台期前结束反应,减少非特异性产物。

到达平台期所需循环次数取决于样品中模板的拷贝[2]。

1.2 PCR技术特征
在PCR 反应结束之后,便会产生新的引物,这种还包括各种聚合酶及缓冲液,其基本技术特征主要集中的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引物,在DNA 片段扩增过程中,主要
涉及到寡核苷酸作用下,PCR 扩展特性中的关键因素得到了有效突显,在引物设计过程中,还能对PCR 扩展成效进行突显。

一般来说,由于碱基在链条之中的不断重复,引物间的Tm 将会与标准值更加接近,避免GC 含量出现过高情况。

其次是DNA 聚合物特点,截止到目前,PCR 在扩展之中可以对DNA 聚合酶进行充分应用,且应用类型为TagDNA ,该类型主要在水生栖热菌作用下产生,具有极强的热稳定性。

如果PCR 的扩展能力较高,便会对具体的DNA 特性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在100 uL 反应体系的作用下,2单位的PCR 技术将会得到有效应用。

另外,由于耐热聚合酶在RNA 反转录过程中大量增加,操作程序出现较大简化,从而实现转录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最后,为了将检测效率进行提升,相关研究人员对缓冲液进行了积极应用,在此过程中,缓冲液的主要类型为10~50 mol 的HCI 体系,切记不能将Tag 酶和缓冲液较差使用[3]。

2 PCR技术在兽医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通过对兽医微生物检测工作的分析可知,传统方法用于微生物监测,步骤十分繁琐,且局限性较强,具体表现为:这种检测方法要求待测样品经被检测微生物富集培养一段时间后,直至微生物数量达到既定的相应水平,方可分离并进行检测。

相比之下,PCR 技术则可有效避免上述弊端,在兽医微生物检测中,这种检测技术仅需通过特定的核苷酸引物,快速分析并确定样本中的微生物种类[4]。

在实际检验过程中,具体检测流程为:提取细菌靶DNA ,采用过滤处理方法或离心处理方法,从待检样品中分离出细菌细胞;对细菌细胞进行裂解处理,经过核酸纯化处理后,为后续检验奠定基础。

除了这种方法,出于便捷性目的,还可以通过直接裂解待检样品中细菌细胞的方式,抽提其中所在的核酸。

以大肠杆菌检测为例,在传统检测模式下,需将待检牲畜样品、细菌置于含乳糖的革兰阴性菌环境下,持续培养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分离,最后进行检测。

整个大肠杆菌检测耗时3~5 d ,甚至更长,且检测方法相对繁琐,一旦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可能导致最终检测结果受到影响。

而在兽医大肠杆菌检测中引入PCR 技术后,整个检测流程被简化为:根据大肠杆菌类,设计适宜的PCR 反应序列,利用PCR 、扩增样本中的uidA 基因、lacZ 基因,此时,即可检出样本中的大肠杆菌以及大肠杆菌类[5]。

鸡养殖是我国养殖行业的主要构成。

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鸡病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了保障养殖行
生物检测技术PCR及其在兽医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何旭,孙代鹏
(沈阳工学院生命工程学院,抚顺 113122)
摘要:目前,在生物检测技术当中所采用的PCR 技术,是一种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技术手段,也被称为无细胞分子克隆系统技术。

首先对现阶段PCR 生物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征进行简述,并以此为基础,总结分析了PCR 技术在兽医领域微生物检测当中的应用方法,从而探究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微生物检测;生物检测技术;PCR ;发展
中图分类号:S852.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8.08.007
作者简介:何旭(1994-),男,辽宁鞍山人,现为动物医学专业本科在读。

通信作者:孙代鹏。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综述与专论 | Summarize and reviews
15
2018.8·
0 引言
畜牧业在我国的经济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人们对肉类和奶类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这就催生了羊的规模化养殖,使其逐渐成为畜牧业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羊场主要为市场提供羊肉和羊奶或它们的衍生品,市场对这些商品的要求就是要新鲜、保质。

所以,羊场要想获得好的收益,就必须保证羊场的羊在养殖期间的健康问题,避免羊在生长生活过程中感染一些疾病或者耽误治疗。

1 规模化羊场养殖中常见的疾病
羊的疾病种类有很多,就规模化养殖的羊场来说,由于其环境的特殊性,羊主要患上的疾病有感冒、腹泻、寄生虫病、羊口蹄疫以及肺炎等,这些病在羊群中最大的危害就是具有传染性,往往有一只羊得病,整个羊场的羊都会有患病的可能,如果这只病羊没有被饲养员或管理人员及时发现的话,那么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羊群的大量发病
不仅会导致经济效益直接降低和损失,而且治疗羊群的大规模疾病也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事情。

由此可见,规模化羊场中对于羊病的防治是多么的有必要。

2 规模化羊场中羊发病的主要原因
2.1 羊场中的羊是集中饲养,环境较差
为了节约成本或者没有预先规划羊的繁殖问题,一些羊场的羊越来越多,每只羊的单位生存面积越来越小,羊群的密度越来越大,这就使得它们的生存环境变得恶劣[1]。

这样的条件下,羊群不仅容易患病,而且相互之间的传染也会特别地迅速。

而且有的羊场中,饲养员和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对羊圈的卫生清扫和消毒不能很好地做到位,通风也不及时,这就不仅使羊容易患病,而且在这样大密度的羊群中也不易发现患病羊,导致传染速度加快。

2.2 饲养方式不科学,饲料处理不规范
规模化羊场的养殖中最重要的就是规范和科学的管理
规模化羊场饲养的羊病防治措施
陈剑阁1,汪霄凤2
(1.重庆市忠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官坝镇站,重庆 404300;2.重庆市忠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石宝镇站,重庆 4043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食物的需求已经从温饱变成了健康,规模化羊场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但是有一些羊场由于经验缺乏或者是饲养技术不到位,没有及时地预防和控制羊病,导致羊场中的羊大部分生病或死亡,给羊场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针对在规模化养殖的羊场中羊病出现的原因和可能出现的疾病,对一些疾病提出了相应的防御措施,避免一些大型的养羊场因为疾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关键词:规模化羊场;羊场;疾病;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8.08.008
业的良性发展,可引入PT-PCR 技术,具体检测流程如下:为鸡胚接种病毒,制取适量鸡胚尿囊液标本,从其中提纯RNA ,按照规范流程完成CDNA 的制备,建立PCR 反应序列并进行反应,再次进行鸡胚接种后,可获取充足的双股RNA 片段,且该RNA 片段特征具有可克隆特征,为病鸡死亡率的控制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目前,PCR 技术已经在各个生物领域得到初步的应用,从而衍生出比较新颖的技术形式。

通过PCR 与其他技术的联用还可以解决生产技术的难题。

但在实际操作与运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水产动物养殖生产者缺乏实验设备或实验设备不够先进、DNA 萃取过程不当、实验试剂上的问题等,这些情况容易使检测的结果不够理想,失去生物检测原有的意义[6]。

快速、简便、灵敏的PCR 检测方法为水产养殖动物的疾病诊断带来希望。

随着PCR 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与其他新技术的联合应用,将会极大地推动畜牧及水产养殖业的有效发展[7]。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生物检测技术手段当中,PCR 技术以其独特的精准度优势在兽医微生物检测领域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而技术手段方面,检测人员中需要将多试剂进行试管液相杂交,就可以完成较高灵敏度的快速诊断,最终提升检测诊断效率。

参考文献
[1] 郑凤娇,郑小玲,刘楠.血清样本急性心肌梗死生物标志物
的高通量悬浮芯片检测技术研究[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7,36(12):5014-5020.
[2] 陈诺,唐善虎,岑璐伽,等.多重PCR 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
测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0,37(10):72-75.
[3] 李芳,康怀彬,马红燕.食品中农兽药残留生物传感检测技
术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7,38(4):396-400.[4] 林佳琪,苏国成,苏文金,等.数字PCR 技术及应用研究进
展[J].生物工程学报,2017,33(2):170-177.
[5] 沈兰,王锐萍,史海涛,等.PCR 技术在快速检测沙门氏
菌中的应用[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2,31(1):90-94.
[6] 李竹红,刘德培,梁植权.改进的反向PCR 技术克隆转移基
因的旁侧序列[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9(6):600-602+623.
[7] 王皓,康现江,王琦.重组PCR 技术研究进展和应用[J].中
国生物工程杂志,2007(5):153-156.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