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蜀道难应用体验之旅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精品同步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道难应用体验之旅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
(时间:40分钟分值:70分)
一、基础巩固(3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噫.(yī)吁.(xū)嚱.(xī) 鱼凫.(fú)
天梯石栈.(zhàn) 崔嵬.(wéi)
B.萦.(yíng)岩峦.(luán) 猿猱.(róu)
义愤填膺.(yīng) 豺.(chái)狼
C.扪.(méng)参.(shēng)历井仰胁.(lèi)息
畏途巉.(chán)岩飞湍.(tuān)
D.砯.(pāng)崖转石峥.(zhēng)嵘.(róng)
喧.(xuān)豗.(tuí) 吮.血(shǔn)
解析:B项,“猱”应读náo;C项,“扪”应读mén,“参”应读shēn,“胁”应读xié;D项,“砯”应读pīng,“豗”应读huī。

答案:A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当.太白有鸟道当:阻挡
B.青泥何盘盘
盘盘:形容山路曲折盘旋的样子
..
C.所守或.匪亲或:有的(人)
D.以手抚膺.坐长叹膺:胸口
解析:C项,或:连词,表假设。

答案:C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回:回转
B.扪.参历井仰胁息扪:摸
C.连峰去天不盈.尺盈:满
D.锦城虽.云乐虽:即使
解析:虽,虽然
答案:D
4.比较下列各句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问君西游何.时还②青泥何.盘盘
③但.见悲鸟号古木④但.悲不见九州同
A.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相同
B.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不同
C.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相同
D.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不同
解析:第一个“何”意为“什么”,第二个“何”意为“多么”,两个“但”均为“只”。

答案:C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西.当太白有鸟道B.朝.避猛虎
C .砯.崖转石万壑雷
D .上.
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解析:C 项,名词作动词,冲击。

A 、B 、D 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C
6.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手抚膺坐长叹..
B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C .枯松倒挂倚绝壁..
D .剑阁峥嵘而崔嵬.. 解析:然后,这样以后。

答案:B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危.乎高哉危.言危行 B.⎩⎪⎨⎪⎧
尔来..四万八千岁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C.⎩⎪⎨⎪⎧
剑阁峥嵘而.崔嵬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解析:A 项“危”分别是“高”和“正直”的意思;C 项“而”分别表示并列和转折;D 项“于”分别表比较和被动。

B 项都是“从那时以来”的意思。

答案:B
8.名句默写。

(9分)
(1)蚕丛及鱼凫,____________________!
尔来四万八千岁,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横绝峨眉巅。

____________________,猿猱欲度愁攀援。

(3)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_____。

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蜀中要塞剑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开国何茫然不与秦塞通人烟(2)西当太白有鸟道黄鹤之飞尚不得过(3)枯松倒挂倚绝壁砯崖转石万壑雷(4)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二、阅读鉴赏(3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7分)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鹓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 ①徂晖: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鹓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诗歌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所见之秋景,茫茫天地间,但见严霜覆万物,西风吹荒野,道不尽景象的浩大空洞与苍凉萧索。

这景象,既是大自然深秋的画面,又是社会冰冷的写照。

面对此景,诗人不仅身寒而且心也寒了。

所以A 项说“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是错误的,故选A。

答案:A
10.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主观题的题干提示非常明确,要求考生“结合全诗”作答,也就是说尾句的意蕴都可以在前面几句中找到对应的答案,结合第五句中的“荣华”、第八句中的“无定”以及第九、十句注解中标明的典故,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参考答案:(要点)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1~13题。

(13分)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11.分析一下颔联中“起”“生”两词的表达效果。

(4分)
答: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起”“生”两个动词用得极好,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想象诡异,境界奇美,写得气韵飞动。

12.颈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写得生动、传神,含意丰满,请分析一下“笼”字表现的内容。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笼”字准确地描画了栈道林荫是由山上树木朝下覆盖而成的特色。

(2)与前面的“芳树”相呼应,形象地表达了春林长得繁盛芳茂的景象。

13.尾联中李白借用君平的典故有何用意?(4分)
答: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婉转地启发他的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可谓谆谆善诱,凝聚着深挚的情谊,而其中又不乏自身的身世感慨。

(三)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14~15题。

(10分)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4.请找出颈联中用得最精妙的两个字,并对其中一个字进行赏析。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最精妙的两个字是“分”和“挂”。

(2)“分”字:茂密修长的野竹与云雾相接,本来是一幅静景,然而诗人用了这一个“分”字,就有了动的意味。

它使人联想到山风徐来,移动的云雾不断地从野竹梢头飘过而使得两者分开的情景。

(或“挂”字:青翠的山峰之上,一线泉水,凌空飞注,本来是一幅动景,然而诗人用了这一个“挂”字,就又由动化静了,它使人想见山峰的陡峭峻拔和山泉垂直挂在那里的情状。

)
15.有人说这首诗突出的人物形象是李白,有人说这首诗突出的人物形象是道士,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我认为这首诗突出的人物形象是李白。

因为诗歌通过描述李白访友未遇的一天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抒发了李白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友人的真挚感情。

(2)我认为这首诗突出的人物形象是道士。

因为从题目来看,诗是因道士而写。

诗中的景物描写,如桃花、野竹、两三松,都烘托了道士的淡泊、疏放的风骨。

作者访道士的心情从出发的愉悦到不遇的失望,表现作者对道士的仰慕和敬重,其实也侧面表现了道士的人品。

三、表达交流(10分)
16.为下面这段话添写一个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使语段完整严密。

(不超过20个字)(5分)
大凡成就卓越的作家,都是用人格和个性抒写作品,用作品表现人格和个性。

当我们吟诵李白、杜甫诗篇的时候,自然会感受到他们的人格风貌和个性特征在字里行间涌动和闪耀;当我们捧读鲁迅、闻一多作品的时候,自然要被他们的人格力量和艺术魅力所征服。

究竟是他们的人格魅力还是他们的作品魅力使他们名垂千古,成为永恒?我想:答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人融于文,文表现人,达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17.仿照下面的句子,另选一位名人,写一段文字。

(5分)
不甘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在仕途不尽如人意的迷惘中,从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中得出了新的答案,于是在广阔山水中挥洒不羁情怀,挥毫成就了一首首传世诗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抱怨楼高不见章台路的欧阳修,在被贬滁州的落寞中,从林壑优美的琅琊山中找到了精神的归宿,于是在四时之景中享受无穷乐趣,挥毫成就了一篇篇千古文章。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