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新解』复脉汤与“复脉辈”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方新解』复脉汤与“复脉辈”的临床应用
复脉汤即炙甘草汤,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其条文云:“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其证是因寒邪损伤心阳所致。

心阳虚衰,失于温养,鼓动无力,心动失常,故可见心中悸动不宁。

心主血脉,心阳虚弱,无力鼓动血脉,则脉气不相接续,故脉象结代。

治疗应益心气,温心阳,滋心阴,养心血,以复脉定悸。

复脉汤以炙甘草为君药,配伍人参大补元气;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生地黄、阿胶补血,滋阴润燥。

总之,本方以炙甘草、人参、大枣益心气,补脾气;生地黄、麦门冬、阿胶、麻仁滋阴养血润燥;姜、桂、酒辛温,具有温通心阳,通行血脉之功。

诸药合用,温而不燥,通阳而不伤阴,滋阴而不损阳,阴阳调和,共奏益气温阳,滋阴养血,复脉定悸之功。

本方为阴阳气血并补之剂,凡属阴血不足,阳气衰惫,心气虚弱者,均可加减应用。

复脉汤中“复脉”之重点,在于复脉中之阳。

复脉汤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复脉汤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主要治疗心律失常(早搏、心动过缓、房颤),病毒性心肌炎,病窦综合症,扩张性心肌病等。

也常用于汗证、白细胞减少症、季节性低血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复脉汤治疗以虚为主的心脏病疗效显著。

但由于心脏病症状较多,因此临证时要注重药物的加减运用。

如出现心前区憋闷疼痛,连及后背,可合用栝蒌薤白半夏汤,并加葛根、厚朴、枳实等以助其宽胸散结,行气通阳。

如出现气虚便溏,可去生地、麻仁,加山药、茯苓、白术以健脾利湿。

如出现头晕,耳鸣,头胀痛,可合用天麻钩藤饮以平肝潜阳。

此外,要重视方中清酒的应用,清酒能够温通经脉行药势,亦能佐制生地滑肠之弊,增强药性。

复脉汤的衍变与“复脉辈”的化裁运用
1.复脉汤的衍变
自复脉汤创立以后,常用于治疗以“脉结代,心动悸”为主症的临床疾病,如孙思邈用其“治虚劳”病,症见“汗出而闷,脉结悸”;
《外台秘要》用治热病伤阴的肺痿;《张氏医通》用治“虚劳少血,津液内耗,心火自炎,致令燥热乘肺,咯唾脓血”的病证。

至清代之叶天士,进一步阐发了立方之意,扩大了临床应用。

应用重点主要是肝肾阴血亏的虚证,于仲景之论虽有阴阳缓急之异,但善师仲景之法,变通、扩大而用之,且具创新之举。

叶天士《外感温热篇》指出:“舌淡红无色者,或干而色不荣者,当是胃津伤而气无化液也,当用炙甘草汤,不可用寒凉药。

”并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出“顾阴液,须投复脉”,临证之时,每根据辨证减去参、桂、姜、酒等味,变刚柔相济之方为“柔缓之法”。

2.“复脉辈”的化裁运用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结合临床经验,在复脉汤的基础上进行药物加减变化,创造出加减复脉汤、一甲复脉汤、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等一系列复脉辈方剂,用于温病后期肝肾阴亏之证,更好地发挥了临床疗效。

吴鞠通说:“在仲景当日,治伤于寒者之脉结代,自有取于参、桂、姜、枣以复脉之阳,今伤于温者之阳亢阴竭,不得再补其阳也,用古法而不拘用古方,医者之化裁也。


加减复脉汤由《伤寒论》炙甘草汤去人参、桂枝、生姜、大枣、清酒加白芍而成,以甘润存津立法,为滋阴养液之方,用于治疗温热病深入下焦,肝肾阴伤。

方中炙甘草益气扶正。

地黄、麦冬、白芍、阿胶养血滋阴退热。

麻仁润燥。

主治下焦温热伤及肝肾之阴者。

一甲、二甲、三甲复脉汤温病热在下焦,出现阴虚热炽,阴液下泄,症见便溏者,则宜滋阴固摄,当选一甲复脉汤,方由加减复脉汤去麻仁加牡蛎而成。

若真阴欲竭,虚风将起,证见手指蠕动者,治宜滋阴潜阳,以加减复脉汤加生牡蛎五钱,生鳖甲八钱,以滋阴潜阳熄风,名二甲复脉汤。

方中以加减复脉汤诸药复其阴,用生牡蛎、生鳖甲二味质地沉重的甲壳药滋阴清热,重镇潜阳,以熄虚风。

若兼心中憺憺大动,甚则心中痛,脉象细促,此乃温热伤阴,阴亏已甚,虚风内动,治宜滋阴熄风,用三甲复脉汤主之,即在二甲复脉汤中加生龟板一两以助滋阴熄风之力。

大定风珠临证若见神倦瘛疭,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有时时欲脱
之势者,为真阴大亏,虚风内动,急宜味厚滋补之品以滋阴养液,柔肝熄风,用大定风珠主之。

大定风珠是由三甲复脉汤加五味子、鸡子黄组成。

五味子味酸性温,有益气敛阴,益精,养五脏之功,乃生津之要药,收敛之妙品,鸡子黄能补脾精而益胃液,具有滋阴润燥,养血熄风之功,两药合用补阴液而熄内风。

麦门冬、生地黄、白芍滋阴柔肝。

龟板、鳖甲滋阴潜阳。

麻仁养阴润燥。

牡蛎平肝潜阳。

五味子、炙甘草酸甘化阴。

诸药相合,有滋阴养液,柔肝熄风之效。

原书方后加减云:“喘加人参;自汗者,加龙骨、人参、小麦;悸者加茯神、人参、小麦。

”可见,气虚明显时,可加用人参补气生津,龙骨、小麦收敛固涩以止汗,茯神开心益智,安魂养神以治心悸。

大定风珠中有麦冬、五味子,再加人参即成生脉散,合二方于一剂之中,兼俱滋阴养血,潜阳熄风与补气生津,敛阴固脱之功,是挽回阴阳俱亡的急救之方。

诸方分症有异,主律相同,故统称“复脉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