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教学思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
24
2019·8
形式,旨在通过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探究性的问题和活动,以问引思、以动促动。
如教学《荷塘月色》,对于荷塘的部分,景
物的特点、语言的妙处需要学生深入体会、认真品味,下面的问题可以引领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为积极讨论、主动探究。
①第四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作者是怎样写的?②第五自然段又写了什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的?这些问题提出后,教师应通过这些问题,与学生一起走进文本中。
如月下荷塘,写了静态的“叶”
、写了动态的“花、花香、歌声”等;写“塘上月色”,从“月色、月光”着手,并且写月色、月光时,运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
教师导读后提出探究问题:根据这两个问题的分析思路,请你分析第六自然段,作者写了什么?是如何描写的?
因为有了教师的点拨和指导,学生再分析这部分内容,就会从内容、语言特点、写法等方面全面分析,深入探讨,促使学生真正融于“荷
塘月色”之中,与作者亲密“对话”,从而实现对
文本的深入理解。
设计探究问题,也可以针对某一个词语、某一个句子进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
生探究的欲望。
如教学《再别康桥》,对于诗歌
意象的把握,开展探究学习更有必要。
如教师
可以给出问题
:“全诗的意象是什么?蕴含的情感是什么?”教学中,任何一个知识点,包括字词、句子、段落,都可以设计成问题,开展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的开展激活了课堂,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是新课标的要求、是“以生为本”的体现,是对传统语文课堂的摒弃。
教师应分析探究学习开展的效果,从自主先学、背景的铺垫、问题的设计等诸多方面深思熟虑,以学习方式的转变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促进高中语文教学走向更高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高流中学(221411)
“大语文”教学思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温昌丁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教师和学生都更加注重与考试相关的内容和答题技巧,往往是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学什么,这种现象导致学生的语文知识面狭窄,语文素养不高。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语文素养和
学习能力的提升。
“大语文”教学思想主张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语文知识。
将“大语文”思想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需要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贯彻。
一、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兴趣“大语文”教学思想就是将语文教育与现实生活、周围的环境和文化紧密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打破教材的局限,拓宽语文教材的内容,并且针对不同类型的文本进行不同的处理,去引导学生领悟文章蕴含的情感,进而引导学生去领悟生活,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语
文教学中坚持“生活即教育”的理念,通过不断
拓展和延伸,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以往
教学过程中“一本教材打天下”的现状,使学生
从枯燥的内容中真正解放出来,拓展高中生的语文视野。
比如在讲解《动物游戏之谜》一文时,教师
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身边的小动物的游戏行为。
通过提前预习使
课堂教学
25
2019·
8
学生能够有所感知,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设疑:“你的观察和作者的观察是否有区别。
”学
生带着一份好奇心进入课文学习,
更加集中精神,
学习效率得到大幅提高。
之后通过教师的分析,
学生对文章进一步加深理解。
这时,教师可以做好课堂延伸,以“植物也有喜怒哀乐”为话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
察、
探索。
通过课前和课后的延伸使学生的生活融入了语文学习过程之中,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变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想要更好地将“大语文”的教学思想渗透
到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师从课堂的“灌输者”
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学生只有变被动为主动,才能够掌握学习技巧,
提升学习能力。
比如《人是一根能思考的芦苇》一文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和正反论证的方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要教给学生如何通过分析来把握文章的观
点,
学生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
其次,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根据
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并注重活跃课堂气氛,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特点,坚持因材施教,改变传统枯燥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以此确保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
另外,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和
对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改变优秀学生
“吃不饱”,差生“跟不上”的情况,使所有学生共同进步。
三、加强学科联系,做到融会贯通“大语文”教学思想注重语文教学与其他
学科之间的联系,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拓展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领域,
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语文课程是最基本的学科,同时也具有广泛性。
将语文知识与
其他学科紧密联系,
更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全面提升、
互相促进。
比如在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时,文
章包括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其与历史上战国时期七雄并峙的历史背景有效地结合起来。
通过了解文章的历史背景使学生深入了解人
物的性格特点,
帮助学生巩固历史知识。
通过文史哲的有效结合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提升合作探究能力,
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四、实行精讲巧练,提升语文素养在应试教育的理念下,为了提高学生的学
习成绩,
教师大多采用“题海战术”,大量重复机械的练习使学生变得麻木,
学习效率比较低。
而
“大语文”的教育思想强调精讲巧练,更加注重效率。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巧做减法”,减少重复的练习。
在布置课后作
业时减少作业量,
优化作业设计,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
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达到巩固新知识的作用。
比如《宇宙的边疆》一文有大量的议论和抒情文字,
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一篇“宇宙群星知多少”
的作业,学生通过课外查阅资料扩展视野。
同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运用课堂中学到的写作方法,
使学生既能巩固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
又能获得新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比
如演讲比赛、
写作之星等活动,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使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的同时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语文是高中课程中的重要学科,也是最基
础的学科。
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
语文教学要不断改革与创新,
才能够改变以往学生“死读书、
读死书”的现象,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大语文”的教学思想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
通过丰富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法、加强学科联系等措施,
将“大语文”教学思想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不仅有助于学生提升语文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更有助于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广东省鹤山市纪元中学(529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