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3
CH INA FO REIGN MEDIC AL TRE ATMENT 中外医疗
药物与临床
胃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各种肿瘤发生率和病死率中占首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饮食结构的不规律变化和暴饮暴食,使我国胃癌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临床资料统计,我国胃癌的发生率占肿瘤疾病的3.7%~5.1%[1]。
由于其早期患者无典型表现,发现时多已处于晚期,42.3%的患者已失去手术根治机会,化疗就成为治疗的主要手段[2]。
胃癌是对化疗相对敏感的消化道肿瘤,因此,采取有效的化疗方法控制肿瘤生长,延缓肿瘤原有病灶扩散和复发、延长患者生存和生命质量是化疗的主要目的。
目前由于化疗药物不断增多,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是治疗的关键。
我院自2006年2月至2011年1月对收治的41例
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奥沙利铂联合治疗,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现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6年11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晚期胃癌患者79例,男43例,女36例,年龄35.7~82.5岁,平均(53.7±4.51)岁,全部病例均经组织病理学或胃镜检查等确诊,KPS评分70分以上,其中乳头状腺癌16例,管状腺癌9例,低分化腺癌14例,黏液腺癌17例,印戒细胞癌11例,未分化癌12例。
按TN M分期:Ⅲ49例,Ⅳ30例。
其中有41例发生转移,包括肺转移13例,肝脏转移11例,腹腔淋巴结转移8例,伴不全性肠梗阻5例,恶性腹腔积液4例。
所有患者生命体征良好,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患者近1个月内未接受过其他药物化疗。
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41例采用奥沙利
铂与卡培他滨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顺铂、5-氟嘧啶、卡培他滨治疗。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性质、转移等一般资料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化疗前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签署知情同意书。
治疗组给予奥沙利铂130mg/m 2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第1天静滴2~4h,每3周重复1次,卡培他滨2500mg/(m ·d),分2次吞服,早、晚饭后30min各1次,连用2周,停药1周。
3周为1个疗程,完成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对照组给予顺铂75mg/m 2静脉滴注、5-氟嘧啶500mg/m 2静脉滴注,第1天静滴2~4h,每2周重复1次,卡培他滨2500mg/(m ·d),分2次吞服,早、晚饭后30min各1次,连用2周,停药1周。
3周为1个疗程,完成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患者化疗前均常规给予法莫替丁、地塞米松、苯海拉明等预防恶心呕吐、保护胃粘膜等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期间及时监测血常规,每治疗1个疗程进行1次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观察,观察血细胞是否下降,与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期。
1.3 疗效判定
根据W H O 瘤体近期观察、C T 检查观察病灶大小进行客观疗效及毒副反应评价标准[3],分为完全缓解(CR),行肿瘤等辅助检查正常,胃痛、恶心等消化系统症状消失,肿瘤为增大和扩散,不影响正常生活;部分缓解(PR),行肿瘤等辅助检查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胃痛、恶心等消化系统症状减轻;无变化(SD),行肿瘤等辅助检查有所改善,胃痛、恶心等消化系统无改变,对患者工作生活带来
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疗效观察(附41例病例分析)
王木新
(淄博市中心医院肿瘤科 山东淄博 255000)
【摘要】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疗效。
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79例晚期胃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采用奥沙利铂与卡培他滨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顺铂、5-氟嘧啶、卡培他滨治疗。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8%,对照组总有效
率为52.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性(P <0.05)。
治疗组生存明显优于对照组生存期有显著差异性(P <0.05)。
毒副作用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和造血、骨髓抑制等。
结论 奥沙利铂是最有效、安全的化疗药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奥沙利铂 胃癌 晚期 疗效【中图分类号】R 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1)11(c)-0123-02
组别 例数 C R PR SD PD 总有效率 治疗组 41 17(41.5) 12(29.3) 9(21.9) 3(7.3) 70.8 对照组
38
12(31.6)
8(21.1)
11(28.9)
7(18.4)
52.7
组别 例数 白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 贫血 恶心呕吐、腹泻 手足综合征 外周神经炎 治疗组 41 22(53.7) 6(14.6) 18(43.9) 11(26.8) 1(2.4) 2(4.9) 对照组 38
24(63.2)
7(18.4)
15(39.5)
13(34.2)
3(7.9)
2(5.3)
统计学处理
P <0.05 P <0.05 P >0.05 P >0.05 P <0.05 P >0.05
表1 临床疗效与生存期比较
表2 毒副反应比较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外医疗 CH IN A F OR EI G N ME DI C AL T R EA TM EN T 药物与临床
影响;恶化(PD),辅助检查无变化,胃痛、恶心等消化系统症状无任何减轻甚至加重,严重影响患者工作生活。
以CR与PR为有效。
毒副作用按W HO标准分为0~Ⅳ度。
生存期从化疗开始至肿瘤死亡时间开始计算。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与生存期比较(表1)
2组进行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性(P<0.05)。
治疗组生存期为4~19个月,平均生存期12.15个月,对照组生存期为2.5~16个月,平均生存期6.13个月,有显著差异性(P<0.05)。
2.2 毒副反应比较(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和造血、骨髓抑制等,本组资料显示,治疗组毒副作用较轻,均为Ⅰ~Ⅱ度,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对照组毒副作用相较于对照组症状较重,多为Ⅱ~Ⅳ度,尤其是胃肠道反应和白细胞减少症状严重。
3 讨论
胃癌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率最高的肿瘤之一。
据临床资料统计,由于我国快速发展,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每年新确诊胃癌的发生患者达30万多[4],这一数字表明,我国以处于胃癌的一个高发阶段。
近年来,虽然胃癌的早期发现率有所提高,但报道显示胃癌的5年生存率仍徘徊于20%~30%[5],大部分胃癌在晚期时发现和术后发生复发和转移,对治疗过程和结果很棘手。
因此,化疗已成为晚期胃癌综合治疗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在消化道肿瘤中较为敏感,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
奥沙利铂是第三代铂类化疗药物,是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以D NA为靶作用部位,通过水化衍生物作用于DN A,形成链与链之间的交联,阻断DNA的复制和转录[6],而且在其体内可在短时间内完成与全部DN A的结合,具有更强的细胞毒性杀灭肿瘤细胞,而且其与顺铂等化疗药物之间无交叉耐药性,同时还可以增加5-氟嘧啶的协同作用。
对肝肾损害反应较小。
奥沙利铂主要毒性为消化道症状,当药物剂量增加时可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和外周感觉神经异常,四肢末梢反应异常、迟钝,遇强冷刺激时可使症状诱发或加重[7]。
因此,在进行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状况,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对于晚期胃癌的治疗,奥沙利铂是最有效、安全的化疗药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从军,孙国平,熊福星.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二线治疗晚期
胃癌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学,2011,5:78~80.
[2]潘领明,冷祝强,方建龙.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晚
期胃癌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20:125~126. [3]Okines A,Chau I,Cunningham D.Capecitabine in dvanced gastric
Cancer[J].Expert Opin Pharmacother,2007,8(16):2851~2861.
[4]傅聿铭,张自森,薛长年.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老
年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1,15:7~9.
[5]姬发祥,李晓琴,林明哲.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
胃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2011,4:14~16. [6]邓卓娟,曹海宁,贾敏.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胃癌的临
床疗效观察[J].中国健康月刊,2011,4:257.
[7]田忠凯,郑瑾.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
疗效[J].中外医疗,2010(28):108~109.
【收稿日期】2011-07-20
药用治疗,对仅有症状无食管黏膜组织学损害者,H
2
受体阻滞剂
或胃肠促动力剂常可取得满意疗效,对存在食管黏膜损害的RE患
者,用质子泵阻滞剂治疗,疗效明显优于H
2
受体阻滞剂。
奥美拉唑为一种质子泵阻滞剂(PPI)。
在胃壁细胞的管泡及分泌小管的细胞膜上分布着氢钾三磷酸腺苷酶(H+-K+-ATP酶),该酶是介导胃酸分泌的最终途径,能将细胞外的K+泵入细胞内,而将H+泵出细胞外,H+与CL-结合成胃酸。
PPI作用于壁细胞胃酸分泌终末步骤中的关键酶H+-K+-A T P酶,使其不可逆地失去活性,导致壁细胞内的H+不能转移至胃腔中而抑制胃酸分泌。
大量研究证明胃内pH<4的胃液含有活性胃蛋白酶,可引起反流症状损伤黏膜,故提高胃内pH≥4以上是治疗RE的关键。
PPI能维持抑酸作用达24h 对幽门螺杆菌(Hp)有一定的清除作用,有利于食管黏膜的愈合。
雷
尼替丁为组胺H
2受体拮抗剂(H
2
RA)通过阻断组胺H
2
受体而发挥
显著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能抑制基础胃酸分泌及刺激后的胃酸分泌,还可抑制胃蛋白酶分泌,促进酸相关性疾病的愈合。
但由于
H
2R A不能抑制其他酸刺激途径,故抑酸作用较P P I弱,使胃内
pH>4的时间仅能保持8h无法持久抑酸。
所以,从二者作用机制上
看,治疗RE奥美拉唑有着明显优势。
本研究发现奥美拉唑与雷尼
替丁均能改善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对食管黏膜的治疗有良好
的作用,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
虽然引起R E的机制较
多,但对食管黏膜损害最严重的是胃酸,因此,R E药物治疗应
首选抑酸作用强的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其作用于胃腺壁
细胞为H+-K+-A T P酶抑制剂,选择性对胃酸分泌有明显抑
制作用,起效迅速无明显毒副作用,且疗程以1~2个月为好,用
药简单方便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徐枫,罗欢宝.反流性食管炎内镜诊断及分析[J].中华现代内
科学杂志,2007,4(8):38~40.
[2]任旭.反流性食管炎的病理生理[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
8(10):1127~l128.
【收稿日期】2011-09-16
(上接122页)
. All Rights Reserved.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