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建筑大师汉斯夏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建筑
在德国的有机建筑最主要的代表为汉斯•夏隆 (Hans Scharoun), 其一生设计过大量作品,包括为私人住宅、公寓大楼、学校到战 后柏林及其它城市的大规模重建项目。
他不仅成功的诠释了哈林的有机功能主义观念(Orgnic Functionalism),还将其应用于实践。进一步的通过对用地、功 能需求以及更深远的社会意义所做的细致研究,他展出全新的空 间体验与形式。
世界建筑大师
汉斯·夏隆
个人简介
汉斯·夏隆(Hans Scharoun, 1893—1972)1915年大学毕业,从 事建筑与城市规划工作,曾任大学教 授。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夏隆参加德国的 建筑革新运动,是1919年成立的德国 艺术工作委员会的成员,1926年参加 “环社”(Der Ring)的活动。在 1927年由密斯主持的斯图加特住宅展 览中有夏隆设计的一座住宅。 他的作品是现代主义与表现主义的混 合,二次大战期间他留在德国,作品 风格不受纳粹当局的欢迎,只从事一 些小的建构上,拒绝矩形和对称, 整个建筑物的内外形都极不规则, 周 围墙体曲折多变,而大弧度的屋顶则易让人想起游牧民族的帐篷。 爱乐音乐厅的外形由内部的空间形状决定。周围墙体曲折多变, 屋顶的形状由内里的天幕似的天花板确定。整个建筑物的内外形 体都极不规整,难以形容。
爱乐音乐厅
它的前厅安置在观众厅 的正下方,由于观众厅 的底面如同一个大锅底 ,其下的前厅空间高矮 不一,其中还布置着许 多柱子、阶梯和进口, 因此这个音乐厅的前厅 空间形状显得极其复杂 ,路线曲折。 初次来此的人会产生扑 朔迷离、摸不清门路而 丰富诱人的印象
爱乐音乐厅
音乐、声学与建筑三者的密切协作是柏林"爱乐"交响乐厅成功的关键。 它在建筑上突破了传统音乐厅的"鞋盒"式形体、巴洛克式的内装修,适应现代 音乐厅大容量和舒适的实际需要,建立一种崭新的自然景观的模式:把观众 席环绕演奏台配置,类似葡萄园形式(Vineyard Terraces)。 它使演员更贴近观众,增加了亲切感;在声学上,则是根据不规则的形体, 可以获得良好声扩散的理论,建立了一个完全"随意"的不规则室形,同时借助 于周围逐渐升起的听众席栏板和悬吊的巨大反射板,使听众获得足够强的早 期反射声,这种形式与功能的统一,把建筑创意与声学理论的有机结合,达 到了天衣无缝的程度。 它成为建筑师与声学家协同音乐厅设计的楷模,也是对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 的有力批判。
听众席化整为零,分为一小块一小块 的“哇田”似的小区,它们用矮墙分 开,高低错落,方向不一,但都朝向 位于大厅中间的演奏区。由于化整为 零,一般大观众厅中常有的诚大的大 尺度被化解了,确实呈现出亲切随和 、轻松、细开展巧、潇洒的气氛。 让演奏台上的乐师与听众席中的观众 完全融合为一体,增加相互交流,这 是设计师的主导思想,从而打破了以 往旧式的“镜框舞台”的形式。同时 设计师将后排座席升起许多,也有利 于减少声源对后排听众的影响。
爱乐音乐厅
全新的舞台设计将表演者置于 大厅中心,四周是自由伸展的 不对称的观众席。
大厅室内突出地考虑了声学上 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扩声及避 免房间共振,大厅的平、剖面 形状及座席的设置都呈不规则 的形状,所有的天花板均为凸 弧形。 其外形也体现着富于变化、曲 折自由的独特景象。
爱乐音乐厅
爱乐音乐厅
小音乐厅是在沙龙去世 之后的1980年代加建的 。
沙龙设计的音乐厅是在 1960年开工,到1963 年完成,是一个单体建 筑,帐篷形式的顶部, 非对称性,非常显眼。
爱乐音乐厅
主音乐厅是五角型( Pentagon)的,所有的座位都有非常好的视角好音响 效果,观众席位是不规则的逐步升高的,正是这样的设计,给所有的座位看 到乐队的良好观察角度。这种座椅排列方式,建筑上叫做“葡萄园式”( vineyard style seat arragement),在这个设计项目中,是第一次引入, 之后成了好多音乐厅的设计原型。
在他最著名的柏林音乐厅中,全新的舞台设计将表演者置于大厅 中心,四周是自由伸展的不对称的观众席,设计理念产生巨大影 响,是夏隆倡导的有机建筑的代表作。
柏林爱乐音乐厅
位于柏林蒂尔加藤区 的音乐厅是柏林爱乐 乐团的家园,它由德 国建筑大师汉斯. 夏 隆于1960-63设计建 成, 是表现主义运动 与有机建筑相结合的 典型产物。
相 关 扩 展
比较著名受夏隆设计影 响的音乐厅有如美国丹 佛音乐厅、德国莱比锡 的根万德音乐厅(the Gewandhaus, Leipzig ),还有丹麦建筑家乌 宗设计的澳大利亚悉尼 歌剧院等等。 广州二沙岛的星海音乐 厅也是沿用的这种方式 。
汉斯·夏隆
夏隆在1972年去世,很多作品没有完成,大部分是由他 的合伙人埃德加.魏斯奈维基(Edgar Wisniewski )完 成的。
他给德国设计留下了极为丰富的遗产,在很多设计问题 上,他有先知先觉的能力,比如在解构主义的思考上, 他比这个运动的出现整整早了十年就动手探索了。 夏隆对于战后德国有相当大的影响,并且它的精神持续 不断的延伸到世界各地。
谢 谢 欣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