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历代古人真实的身高组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揭秘历代古人真实的身高组图
近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发掘引起大家的关注,其中有一扇关于孔子的屏风,上面记载孔子身高是“七尺九”,专家推算约为1.82米。

那么中国古人的身高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借此机会略作梳理。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度量肯定是各国错乱的,而且记载
也乱,所以只录几个知道的,这里皆以战国度量为标准。

(战国度量统一的?)
战国一尺23.1cm
大禹212.52 cm 帝王纪云:“父鲧妻修己,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又吞神珠薏苡,胸坼而生禹。

名文命,字密,【身九尺二寸长】,本西夷人也。

《史记卷二夏本纪第二》周文王两个记载,以帝王世纪为准231cm 帝王世纪云:“文王龙颜虎肩,【身长十尺】,胸有四乳。

”雒书灵准听云:“苍帝姬昌,日角鸟鼻,高长八尺二寸,圣智慈理也。

”《史记卷二夏本纪第二》
孔子221.76cm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
秦汉时期:一尺23.1cm
项羽189.42cm【籍长八尺二寸】,力扛鼎,才气过人。

吴中子弟皆惮籍。

《汉书卷三十一陈胜项籍传第一》刘邦180.18cm河图云:“帝刘季口角戴胜,斗胸,龟背,龙股,【长七尺八寸】。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
韩王信196.35cm韩王信者,【集解】:徐广曰:“一云‘信都’。

”【索隐】:楚汉春秋云韩王信都,恐谬也。

诸书不言有韩信都。

案:韩王信初为韩司徒,后讹云“申徒”,因误以为韩王名耳。

故韩襄王孽孙也,【集解】:张晏曰:“孺子为孽。

”【索隐】:张晏云“庶子为孽子”。

何休注公羊以为“孽,贱子,犹之伐木有孽生也”。

汉书晁错云“孽子悼惠王”是也。

【长八尺五寸】。

《史记卷九十三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郦食其184.8cm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馀,【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

”《史记卷九十七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
东方朔214.83cm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
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

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

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金日磾189.42cm【日磾长八尺二寸】,容貌甚严,马又肥好,上异而问之,具以本状对。

《汉书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朱云184.8+cm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

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

【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

《汉书卷六十七杨胡朱梅云传第三十七》
陈遵184.8+cm【长八尺余】,长头大鼻,容貌甚伟。

略涉传记,赡于文辞。

性善书,与人尺牍,主皆藏去以为荣。

《汉书卷九十二游侠传第六十二》
刘秀168.63cm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

【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

《后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第一上》
李守207.9cm李通字次元,南阳宛人也。

世以货殖著姓。

父守,【身长九尺】,容貌绝异,为人严毅,居家如官廷。

《后汉书卷十五李王邓来列传第五》
盖延184.8cm盖延字巨卿,渔阳要阳人也。

要阳,县名,光武时省。

【身长八尺】,弯弓三百斤。

《后汉书卷十八吴盖陈臧列传第八》
【长八尺二寸】,铫期189.42cm铫期字次况,颍川郏人也。

容貌绝异,矜严有威。

《卷二十铫期王霸祭遵列传第十》冯勤191.73cm伉生勤,【长八尺三寸】。

八岁善计。

计,筭术也。

《后汉书卷二十六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虞延198.66cm虞延字子大,陈留东昏人也。

东昏,县,故城在今汴州陈留县东北。

东缗属山阳郡,俗本为“缗”者,误也。

延初生,其上有物若一匹练,遂上升天,占者以为吉。

及长,【长八尺六寸】,要带十围,力能扛鼎。

《后汉书卷三十三朱冯虞郑周列传第二十三》
贾逵189.42cm自为儿童,常在太学,不通人闲事。

【身长八尺二寸】,诸儒为之语曰:“问事不休贾长头。

”性恺悌,多智思,俶傥有大节。

《后汉书卷三十六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
傅燮184.8cm傅燮字南容,北地灵州人也。

本字幼起,慕南容三复白珪,乃易字焉。

【身长八尺】,有威容。

《后汉书卷五十八虞傅盖臧列传第四十八》
卢植189.42cm卢植字子干,涿郡涿人也。

【身长八尺二寸】,音声如钟。

《后汉书卷六十四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
郭太184.42cm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

【身长八尺】,容貌魁伟,褒衣博带,周游郡国。

《后汉书卷六十八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
司马俊191.73司马彪序传曰:朗祖父俊,字元异,博学
好古,倜傥有大度。

【长八尺三寸】,腰带十围,仪状魁岸,与众有异,乡党宗族咸景附焉。

《三国志卷十五魏书十五刘司马梁张温贾传第十五》
巨无霸231cm时有长人巨无霸,【长一丈】,大十围,以为垒尉;又驱诸猛兽虎豹犀象之属,以助威武。

《后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第一上》
大人11.55cm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于临洮,故销兵器,铸而象之。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自古以来就是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吗?
要想了解古人的身高,有几种办法呢?《秦汉人身高考察》指出:“涉及古人身高的资料有三类,即传世资料、出土文字资料和考古人类学资料。

传世和出土文字资料记录的
是某个或某些个体的身高状况,也涉及对当时人一般身高的描述。

考古人类学资料是对古人遗骸的鉴定,有两种测算方式:一是对完整肉体或骨骼的直接测量,一是对残存的上肢或下肢骨骼的测算。

前者准确性较高,后者则因有不同测算方法而具有估算性质。

”统计了汉代文献记载中身高八尺(约184厘米)者有46人,因为能被文献记载,所以可以视为精英阶层,因此虽然不能说明当时的一般情况,不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身高地域分布:
若以今南北地区划界标准为据,传世文献所记籍贯在今北方地区(黄河流域及以北、黄淮之间)身高8尺以上者有41人,占总数的89%;籍贯在今长江流域的有4人,占总数的8.7%。

而身高在9尺以上者除1例地域不明外,均在北方地区。

在黄河流域地区,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河南、山东最多,分别为13例和11例。

……据调查,现代中国人的身高地域分布以环渤海地区最高,汉代资料似乎也显示出这种迹象。

再综合出土文字资料(名簿和诏捕文书)和考古人类学资料来看,彭卫总结道:“出土文字资料所显示的秦汉成年男性常见身高在7.2尺(165.6厘米)-7.3尺(168厘米)之间。

人骨或遗骸资料则有两个集中数据,即(1)平均身高7.3尺强或接近7.3尺;(2)平均身高7.1尺(163厘米)。

……身高180厘米在秦汉时期亦很少见大约是可以相信的事实。


因此:综合衡度现有资料,秦汉黄河流域成年男性的常见身高大约166-168厘米之间,长江流域成年男性常见身高可能在161厘米左右。

若按同一时代、地区、族群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比成年女性要高出7%的一般规律计,则秦汉长江流域地区女性的常见身高约为150厘米。

此外,还要注意身高数据在阶层上的差异:奴的平均身高是7. 17尺(165厘米),卒的平均身高是7. 23尺(166. 3厘米),亭长、隧长、候长、乡佐、属史、属令、从史、给事佐、狱佐、尉等的平均身高是7. 23尺(171厘米)。

从更大的历史背景来看,进一步指出:根据考古资料提供的数据,华夏居民身材从化石人类到新石器时期明显增高,且呈现北高南低和东高西低状况。

新石器时期黄河中下游一些地区成年男性平均身高在170厘米上下。

影响身高的两个常见因素是外来人群的融入和营养水平的升降。

彭卫“曾论及中国古人肉类食物摄入情形,其中的一个判断是,与农耕文化全面占据主导地位的后代相比,中国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居民的肉食在食物结构中所占比例可能相对略大一些,西周以后则逐渐降低,由于家庭畜牧业的巩固和官营及皇室畜牧业的发展,汉代人均消费的肉量可能又有所回升,汉代普通百姓的食肉机会以及随之而来的数量,较之前代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因此在身高表现上,从新石器时代到商周,再到秦汉,是“较高—降低—回升”的趋势。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男性的一些身高数(来自孙关龙的论文)秦朝以身高判定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说到秦汉人的身高,还有一件不得不提的事。

在中国法制史研究中,有一个普遍说法,即秦朝以行为人的身高作为承担刑事责任的衡量标准,具体而言,男子必须在六尺五寸(约150厘米)以上(含本数)、女子必须在六尺二寸(约140厘米)以上(含本数),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并承担刑事责任。

但方潇质疑了这种说法,他认为秦律中的身高与刑事责任能力的有无没有任何必然联系,但身高对犯罪人刑事责任大小的承担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身高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是是否承担民事责任的衡量标准。

随着后续史料的出现,这个问题或许会有更好的研究和解释,现在依旧是众说纷纭。

陕西的秦代墓葬有三千多座,男子骨架平均长一米七,生前可能接近一米八。

西方的亚历山大身高165厘米,还被当时的欧洲人认为是身材高大。

魏国选拔武卒的时候都身披
重甲,全副武装,要在半天跑完百里路,还选拔了几万人。

而希腊选了个最擅长跑步的士兵轻装跑了个马拉松竟然跑死了。

明朝的欧洲传教士也记载当时的中国江南人略高于欧洲人。

古代东方人可比西方人强壮多了。

秦汉时期的墓葬随便挖出一个,平均身高大多是180以上,甚至很多190多的。

同时期罗马人只有165CM,日尔曼人170多,直到19世纪一直在这个高度徘徊,直到工业革命后才赶上去,这个时候也就是康乾盛世,中国人恰好退化了。

秦汉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世界上最完美的民族,高大强壮,勇武忠义,聪明睿智,开拓进取,大气包容。

古代中国人的发明占了世界发明的70%,拥有发达的军事科技和高超兵法。

古书记载的"汉子’一词本来是从西域穿过来的,汉子现在意思只强壮,包容,豪迈的人,但在古代是指大汉之子,是胡人对汉人的畏称.因为后汉传,兵将志里所描写.一个汉兵一般情况能顶5个胡人,装备相同的情况也能顶3个,所谓匈奴人那些游牧民族并不高大,只是现在舆论造成的.
最近才看了一个数据,全国墓葬出土的古人骨骼男的平均身高1.7-1.8。

女的平均身高1.6-1.7.。

可是,却忽略了一个事实,一般人老死后的身高+10厘米---20厘米为生前人的身高!
可是当时世界上人的身高普遍是1.6左右。

北方胡人的身高也比较高,出土的遗骸比汉人略低一点.
商代驾战车士兵的遗骸,其身材要明显高于一旁的考古人员,结合商代战车的轮距在2米2左右,图片中商代士兵生前身高应该达到1米8以上。

结合在山东曾发现过遗骸就已高达1米85的商代武士墓,商代贵族武士阶层的平均身高应该不矮。

兵马俑的平均身高是1米82,最高的是将军达到1米9以上,最矮的士卒有1米73左右。

有人说兵马俑是刻意造的高大雄伟,但为什么要把1米7多的“次品”也加上?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有的说这是支“禁卫军”或者“精锐部队”,这是典型的“因为其身材高大,所以是禁军”的简单的逻辑。

兵马俑中有战车,前三排是远程攻击用的孥兵,还有持6米长的长矛等等,都是一支野战部队的形象,在宫城的禁军用得着6米长的武器和战车么?
欧洲最高的荷兰人三百年前平均身高一米五七。

现在一米八六。

日本战国时代将军大名平均身高一米四几,那时候的日本女人千方百计找宋人借种,一旦有后代立刻被各大名收养培养。

现在日本身高比中国人还高。

罗马帝国罗马军团感觉多威猛!可是真实的平均身高就一米五几,亚力山大也不过一米五七,算是高的了。

相反中
国,秦朝兵制必须一米七以上才能当兵,秦朝兵马俑每个面貌身高都不一样,高的有一米九几,矮的也有一米八,这个不是放大的雕塑,而是完全按照真人实际制造,这个是确定的了。

出土的汉墓大部分人骨身高都是一米七以上,将军墓出土的基本是一米八九以上。

换句话说,中国人身高一直不矮,起码不比同时代的欧洲人矮(谦虚点不说更高的话),为什么现在中国人不高?明朝后期和整个满清时期,因为人口增加,导致人均根地占有减少,要知道在汉唐汉人人均占有粮食比现在(没错,就是如今当下)还高,而清时期,人均粮食急剧减少(人口从五千万--七千万增加到4个亿),除了人口增加,还有个原因是气候变化,以前过去的良田沙漠化,水源干涸,主要是西北方向。

因此,清朝到现在80年代之间,中国人其实一直处于营养不良状态。

身高不增反减。

而这三四百年,欧洲却由以前的吃不饱,因为殖民和工业化,营养丰富起来,持续三百年,由矮人变成了高人。

中国人经过持续三百年的身高退化,直到85年之后生的人才真的营养不缺了,身高也迅速恢复(是的,只是恢复正常),再过一两百年,我们再来比较西方人和中国的身高,中国绝对会赶上并且超过西方人身高的,因为营养改善有一定极限,而目前西方人基本无再大的身高潜力了(可能会到一米九),而中国人两百年后,一米九也不会再是高个子。

三国时期的武将身高可信吗?
孙关龙发现,在《三国演义》20多例身高数字中,与《三国志》记载相同的只有5例,另外10多例,包括关云长“身长九尺”,华雄“身长九尺”,王双“身长九尺”,兀突骨“身高丈二”等,在《三国志》等史书上并无记载。

从《三国志》来看:经统计,有21例身高记载,绝大多数身材是在“七尺五寸”(约173厘米)以上。

最高的是曹操初建魏国时尚书何夔的曾祖父,即车骑将军何熙,为“八尺五寸”。

其次,是何夔等人“身长八尺三寸”。

孙关龙解释说,这些人是武将,而且属于上层阶级,身高要比一般人高。

同时,古人对身高的记载,有一些是目测的,并没有实际测量过。

如果测量了,还要区分木尺、铁尺、竹尺等,需要仔细辨析。

网友张观察提供了一张“三国人物身高一览表”,都是正史记载,可以一看:
三国人物身高一览表
三国西晋时期:一尺24.2cm
刘表193.6+cm【长八尺馀】,姿貌甚伟。

以大将军掾为北军中候。

灵帝崩,代王睿为荆州刺史。

《三国志卷六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
程昱200.86cm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

【长八尺三寸】,美须髯。

《三国志卷十四魏书十四程郭董刘蒋刘传第十四》许褚193.6+cm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

【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

《三国志卷十八魏书十八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第十八》
刘备181.5cm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

【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
诸葛亮193.6cm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
马腾193.6+cm【腾为人长八尺馀】,身体洪大,面鼻雄异,而性贤厚,人多敬之。

《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
赵云193.6cm云别传曰:【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

《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
彭羕193.6cm彭羕字永年,广汉人。

【身长八尺】,容貌甚伟。

《三国志卷四十蜀书十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第十》谯周193.6cm【身长八尺】,体貌素朴,性推诚不饰,无造次辩论之才,然潜识内敏。

《三国志卷四十二蜀书十二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第十二》
太史慈188.76cm【慈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

尝从策讨麻保贼,贼於屯里缘楼上行詈,以手持楼棼,慈引弓射之,矢贯手著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

《三国志卷四十九吴书四刘繇太史慈士燮传第四》
陈武188.76cm陈武字子烈,庐江松滋人。

孙策在寿春,武往修谒,时年十八,【长七尺七寸】,因从渡江,征讨有功,拜别部司马。

《三国志卷五十五吴书十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第十》
董袭193.6cm董袭字元代,会稽馀姚人,【长八尺】,武力过人。

《三国志卷五十五吴书十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第十》
诸葛恪183.92cm吴录曰:【恪长七尺六寸】,少须眉,折頞广额,大口高声。

《三国志卷六十四吴书十九诸葛滕二孙濮阳传第十九》
长人7.26cm是月,长人见于襄武,【长三丈】。

《晋书卷三帝纪第三》
羊祜176.66cm及长,博学能属文,【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善谈论。

《晋书卷三十四列传第四》
魏舒198.44cm【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

《晋书卷四十一列传第十一》唐彬193.6cm少便弓马,好游猎,【身长八尺】,走及奔鹿,强力兼人。

《晋书卷四十二列传第十二》
嵇康188.76cm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

【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晋书卷四十九列传第十九》
刘伶145.2cm刘伶,字伯伦,沛国人也。

【身长六尺】,容貌甚陋。

放情肆志,常以细宇宙齐万物为心。

《晋书卷四十九列传第十九》
陆机169.4cm陆机,字士衡,吴郡人也。

祖逊,吴丞相。

父抗,吴大司马。

【机身长七尺】,其声如钟。

《晋书卷五十四列
传第二十四》
司马乂181.5cm【乂身长七尺五寸】,开朗果断,才力绝人,虚心下士,甚有名誉。

《晋书卷五十九列传第二十九》吾彦193.6cm吾彦,字士则,吴郡吴人也。

出自寒微,有文武才干。

【身长八尺】,手格猛兽,旅力绝群。

《晋书卷五十七列传第二十七》
张光193.6cm张光,字景武,江夏钟武人也。

【身长八尺】,明眉目,美音声。

《晋书卷五十七列传第二十七》
王湛188.76cm王湛,字处冲,司徒浑之弟也。

少有识度。

【身长七尺八寸】,龙颡大鼻,少言语。

《晋书卷七十五列传第四十五》
王裒203.28cm裒少立操尚,行己以礼,【身长八尺四寸】,容貌绝异,音声清亮,辞气雅正,博学多能,痛父非命,未尝西向而坐。

《晋书卷八十八列传第五十八》
赵至179.08cm【至身长七尺四寸】,论议精辩,有从横才气。

《晋书卷九十二列传第六十二》
东晋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一尺24.5cm
王育196+cm【身长八尺余】,须长三尺,容貌绝异,音声动人。

《晋书卷八十九列传第五十九》
刘渊205.8cm姿仪魁伟,【身长八尺四寸】,须长三尺余,当心有赤毫毛三根,长三尺六寸。

《晋书卷一百一载记第一》刘和196cm和字玄泰。

【身长八尺】,雄毅美姿仪,好学夙
成,习《毛诗》、《左氏春秋》、《郑氏易》。

及为储贰,内多猜忌,驭下无恩。

《晋书卷一百一载记第一》
刘耀227.85cm【身长九尺三寸】,垂手过膝,生而眉白,目有赤光,须髯不过百余根,而皆长五尺。

《晋书卷一百三载记第三》
石季龙183.75cm年十八,稍折节。

【身长七尺五寸】,趫捷便弓马,勇冠当时,将佐亲戚莫不敬惮,勒深嘉之,拜征虏将军。

《晋书卷一百六载记第六》
冉闵196cm闵幼而果锐,季龙抚之如孙。

及长,【身长八尺】,善谋策,勇力绝人
慕容廆196cm廆幼而魁岸,美姿貌,【身长八尺】,雄杰有大度。

《晋书卷一百八载记第八》
慕容皝191.1cm慕容皝,字元真,廆第三子也。

龙颜版齿,【身长七尺八寸】。

《晋书卷一百九载记第九》
慕容俊200.9cm及长,【身长八尺二寸】,姿貌魁伟,博观图书,有文武干略。

皝为燕王,拜俊假节、安北将军、东夷校尉、左贤王、燕王世子。

《晋书卷一百十载记第十》
慕容恪213.15cm年十五,【身长八尺七寸】,容貌魁杰,雄毅严重,每所言及,辄经纶世务,皝始异焉,乃授之以兵。

《晋书卷一百十一载记第十一》
姚襄208.25cm襄字景国,弋仲之第五子也。

年十七,【身长八尺五寸】,臂垂过膝,雄武多才艺,明察善抚纳,士众爱敬
之,咸请为嗣。

《晋书卷一百十六载记第十六》
李特196cm特少仕州郡,见异当时,【身长八尺】,雄武善骑射,沈毅有大度。

《晋书卷一百二十载记第二十》李雄203.35cm【雄身长八尺三寸】,美容貌。

少以烈气闻,每周旋乡里,识达之士皆器重之。

《晋书卷一百二十一载记第二十一》
李势193.55cm【势身长七尺九寸】,腰带十四围,善于俯仰,时人异之。

《晋书卷一百二十一载记第二十一》
吕光205.8cm及长,【身长八尺四寸】,目重瞳子,左肘有肉印。

沈毅凝重,宽简有大量,喜怒不形于色。

《晋书卷一百二十二载记第二十二》
慕容垂188.65cm慕容垂,字道明,皝之第五子也。

少岐嶷有器度,【身长七尺七寸】,手垂过膝。

《晋书卷一百二十三载记第二十三》
慕容德200.9cm慕容德,字玄明,皝之少子也,母公孙氏梦日入脐中,昼寝而生德。

年未弱冠,【身长八尺二寸】,姿貌雄伟,额有日角偃月重文。

《晋书卷一百二十七载记第二十七》慕容超196cm【超身长八尺】,腰带九围,精彩秀发,容止可观。

《晋书卷一百二十八载记第二十八》
赫连勃勃208.25cm【勃勃身长八尺五寸】,腰带十围,性辩慧,美风仪。

《晋书卷一百三十载记第三十》
刘裕186.2cm及长,【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特。

家贫,
有大志,不治廉隅。

事继母以孝谨称。

《宋书卷一本纪第一◎武帝上》
刘义隆183.75cm又进督湘州,是岁入朝,时年十四。

【长七尺五寸】,博涉经史,善隶书。

《宋书卷五本纪第五◎文帝》刘义宣183.75cm义宣至镇,勤自课厉,政事修理。

白皙,美须眉,【长七尺五寸】,腰带十围,多畜嫔媵,后房千余,尼媪数百,男女三十人。

《宋书卷六十八列传第二十八◎武二王》臧质164.15cm质少好鹰犬,善蒱博意钱之戏。

【长六尺七寸】,出面露口,秃顶拳发。

年未二十,高祖以为世子中军行参军。

《宋书卷七十四列传第三十四◎臧质鲁爽沈攸之》薛安都191.1cm安都少以勇闻,【身长七尺八寸】,便弓马。

索虏使助秦州刺史北贺汨击反胡白龙子,灭之。

《宋书卷八十八列传第四十八◎薛安都沈文秀崔道固》
刘嶷191.1cm【嶷身长七尺八寸】,善持容范,文物卫从,礼冠百僚,每出入殿省,皆瞻望严肃。

《南齐书卷二十二列传第三◎豫章文献王》
刘善明193.55cm【善明身长七尺九寸】,质素不好声色,所居茅斋斧木而已,床榻几案,不加刬削。

《南齐书卷二十八列传第九◎崔祖思刘善明苏侃垣荣祖》
王茂196cm及长,好读兵书,驳略究其大旨。

性沈隐,不妄交游,【身长八尺】,洁白美容观。

《梁书卷九列传第三◎王茂曹景宗柳庆远》
吕僧珍183.75cm【身长七尺五寸】,容貌甚伟。

在同类中少所亵狎,曹辈皆敬之。

《梁书卷十一列传第五◎张弘策庾域郑绍叔吕僧珍》
任昉183.75cm【身长七尺五寸】。

幼而好学,早知名。

宋丹阳尹刘秉辟为主簿。

时昉年十六,以气忤秉子。

《梁书卷十四列传第八◎江淹任昉》
康绚196cm【绚身长八尺】,容貌绝伦,虽居显官,犹习武艺。

《梁书卷十八列传第十二◎张惠绍冯道根康绚昌义之》萧宏196cm临川靖惠王宏,字宣达,太祖第六子也。

【长八尺】,美须眉,容止可观。

《梁书卷二十二列传第十六◎太祖五王》
范岫191.1c【岫身长七尺八寸】,恭敬俨恪,进止以礼。

自亲丧之后,蔬食布衣以终身。

《梁书卷二十六列传第二十◎范岫傅昭弟映萧琛陆杲》
鱼弘196cm鱼弘,襄阳人。

【身长八尺】,白皙美姿容。

《梁书卷二十八列传第二十二◎裴邃兄子之高之平之横夏侯亶弟夔鱼弘附韦放》
韦放188.65cm【放身长七尺七寸】,腰带八围,容貌甚伟。

《梁书卷二十八列传第二十二◎裴邃兄子之高之平之横夏侯亶弟夔鱼弘附韦放》
张缵181.3cm起家秘书郎,时年十七。

【身长七尺四寸】,眉目疏朗,神采爽发。

《梁书卷三十四列传第二十八◎张缅弟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