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报的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职能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9期总第485期No.39vol.485
大学(研究与管理)
University(Research&Management)
2020年10月
Oct.2020
“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报的研究生科研能力
培养职能探讨
霍振响巴吕淑敏3,屈李纯1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陕西杨凌712100;2,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陕西西安
710049;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摘要:为探讨“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报的研究生培养教育职能,本研究以稿件处理流程为切入点,从投稿前培训、投稿中指导和投稿后服务角度,探讨高校学报在“双一流'健设过程中,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具体实施路径,构建“走出去培训”“引进来指导”“沉下去服务”的全方位培养模式;同时指出,高校学报要提高编辑的服务意识和自我提升意识,以更好地助力“双一流”建设,也更好地借力“双一流”建设提升期刊发展水平,实现期刊发展与“双一流”建设的协同共振。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报;研究生作者;科研能力;培养职能
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0)39-0058-02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促进研究生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重视对研究生进行系统科研训练,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水平培养。
研究生群体是高校学报作者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研究生的系统科研训练中,高校学报具有天然的教育职能,可以与导师教育形成互相弥补、共振共鸣的教育效果。
在“双一流”建设工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创新主要体现为研究能力,因此“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报在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方面有充分的发挥空间。
关于“双一流”建设与学报人才培养职能,有同仁进行了相关研究。
如李娟等m剖析了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学报在人才培养、引领学科发展、多种传播平台发行、数字全媒体传播、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的作用;郑琰離等囱针对高校学报在“双一流”建设工程中的作用,提出应该依托所在高校和学科,充分发挥其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丁佐奇冈从多维度分析科技期刊在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促进绩效评价、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应发挥的助力作用。
但未见就“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报的人才培养实施路径,尤其是研究生培养职能进行探讨的研究报道。
笔者供职期刊的主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第一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并有5个“双一流”学科群。
本文以期刊稿件处理流程为切入点,从投稿前、投稿中、投稿后三个阶段,探讨“双_流”建设高校学报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职能和培养模式,以与各位同仁商榷。
_、高校研究生科研能力现状分析
科研能力包括发现问题能力、科研表达能力等6项能力,这些能力最终会在撰写科研论文过程中得以体现,因此将发表学术论文作为衡量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综合指标。
笔者曾对所在学报作者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共有306名作者参与。
从问卷可以了解,高校在读的174人中研究生作者有159人;未发表学术论文的研究生作者仅占22%,因调査对象多为学报作者,即已经完成学术论文撰写和投稿的人,因此此比例较低。
二、投稿前:坤川职能
(_)对写作能力的培训
目前,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强调较多的是科研能力,对于写作能力的关注较少,但写作能力是撰写科研论文的必需,而且研究生作者写作能力变差也是众多编辑同仁的共识。
所以,“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报在综合了解学科群研究生基本信息基础上,可以调研其关于科研写作方面的需求和期望,并据此开展针对性培训。
调查数据显示,研究生对于文献检索、文献阅读以及科研论文写作培训都有较迫切的需求,王雅娇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2018年青年基金资助项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学报之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职能研究”(项目编号:CUJS-QN-2018-021)阶段性成果之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项目“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研究生'导学关系'研究”(项目编号:JXGG193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霍振响(1979-),女,博士在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副编审,研究方向:科技期刊建设;吕淑敏(1980-),女,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昆虫生理生化;屈李纯(1969-),女,《西北
农林檢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编辑,研舫向:编辑学。
58
等⑷的调查也有同样结论。
“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报可以根据掌握的数据,尝试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合作,对研究生开展专题培训同[4],从科研论文产出全过程入手,从选题设计、试验设计到论文摘要、方法、引言等学术论文各主要组成部分的撰写方法和技巧进行系统培训,与导师实现面上教育与点上教育相结合、互相弥补、共振共鸣的效果。
(二)
对科研诚信的培训
近年来,学术不端事件层出不穷,涉及人物从院士到名人,同行评议造假[5]、试验数据造假叭代写代发m等现象屡见不鲜,又屡禁不止。
对此,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对科研诚信进行了界定。
《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XCY/T174-2019)的行业规范,则对论文作者、审稿专家和编辑可能涉及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界定和规范;近期多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惩罚规则(试行)的通知》,为科研诚信事件的处罚提供了规章制度。
“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报可以通过作者QQ群通知、科研诚信专题培训等方式,对学校的研究生进行培训,既告知其行为规范,也告知违背这些行为规范后可能面临的后果⑷。
三、投稿中:指导职能
(一)做好投稿指导
稿源是期刊的生命线,优质稿源是高水平期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培养和吸引优秀的、有科研潜力的研究生作者,可以为期刊储备优秀稿源做好工作的提前量。
但研究生作者很多都是第一次投稿,对于投稿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对此,笔者所在期刊结合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任务,与管理部门和学科建设部门针对研究生培养进行沟通,在了解阅读习惯呵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措施,引导研究生关注学报,同时收集相关信息对其进行投稿技能指导和培训。
(二)提供个性指导
“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报对于研究生作者的培养应借鉴“各因其材之高下”进行针对性指导。
很多研究生作者研究重点不够突出;有的作者则是组织表达能力欠缺。
根据积累的经验,负责稿件编校工作的编辑因材施教,对作者在语言组织、观点提炼等方面进行个性化指导,以实现“举一反三”的培养效果,为其后期撰写科研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10]O
四、投稿后:服务职能
(一)为作者服务的意识
期刊编辑要强化服务意识,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报,为科研人员尤其是科研能力欠缺的研究生服务更是被赋予的天然职能。
因为不少编辑同仁结合长期的工作经验发现,研究生作者尤其是初次撰写科研论文的作者,在论文摘要的详略度把握、引言、试验方法和讨论撰写方面都有共性问题叫因此,在修改稿件过程中,对于校内的研究生作者,学报编辑结合自身经验和相关研究成果,有针对性地、认真细致地、不厌其烦地对作者进行指导。
有研究数据表明,编辑部的工作态度是科研人员是否再为其投稿的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回。
因此编辑力争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质量提高投稿作者的黏性。
(二)自我提升的意识
自我提升是个人在职业和学习中快速成长必经的历程,“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报编辑的自我提升意识对于期刊的长足发展具有关键作用,这是因为期刊建设的根本是人才建设,编辑团队的素质和能力是其中关键。
编辑的自我提升可以通过聆听学校相关学科报告会,参加编辑业务能力培训,与校内外同仁进行交流,以及自我学习等多种途径实现回。
五、结论
高校学报在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在研究生系统科研能力的培养训练过程中,高校学报可以从投稿前培训、投稿中指导和投稿后服务角度,构建“走出去培训”“引进来指导”“沉下去服务”的全方位培养模式,对研究生作者在科研论文写作、科研诚信坚守和科研成果创新等方面挖掘潜在的教育机会,通过增强编辑的服务意识和自我提升意识,为期刊助力“双一流”建设和借助“双一流”建设推进期刊发展打下根基,以实现期刊发展与“双一流”建设的协同共振。
文献:
[1]李娟,许语清.高校科技期刊助力一流学科建设:以《中国石
油大学学报》为例[J].传播与版权,2020(3):21-22+25. [2]郑琰躱,李燕文,莫弦丰,等.高校学报在“双一流”建设中的
机遇和挑战[J].编辑学报,2017,293:160-162.
[3]丁佐奇.科技期刊多维度助力科技期刊创新与“双一流”建
设[J].科技与出版,2019(1):11-15.
[4]王雅娇,杨建肖,柯晓静,等.融媒体时代研究生群体论文写
作现状调查及联合培养模式探析[J1.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0,31(4):388-394.
[5]彭芳,金建华,董燕萍.同行评议造假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J].编辑学报,2018,30(3):240-243.
[6]刘阳,李筱永.临床试验数据造假入刑问题的必要性与正当
性研究[J].中国伦理学研究,2020,33(5):564-569.
[7]李岩,段玮弘.论文中介网可操作代写代发论文的医药卫生
类期刊状况及防范措施探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31(7):796-802.
[8]郑晓梅,张利田,王育花,等.期刊编辑和科研人员对学术不
端及其边缘行为的界定、防范和处理认知的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31(4):401-412.
[9]霍振响,屈李纯,韩玉琳.聚焦与展望:我国大学生数字化阅
读研究综述[J].高教论坛,2018(11):52-55.
[10]霍振响.高校学报编辑与作者非工作关系的构建及思考: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J].编辑学报,2018,30(6):
568-570.
[11]潘学燕,周桂莲,宋继学.高校学报研究生投稿中存在问题
与质量控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8(1):139-141.
[12]叶喜艳,常宗强,张静辉.影响作者向中文科技期刊投稿
的因素以及期刊改进措施[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8
(8):771-779.
[13]霍振响,屈李纯,范军.内外结合觅选题打开编辑学论文
写作通道[J].编辑学报,2019,31(6):685-686+688.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