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中考物理压轴题专题复习—杠杆平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中物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
1.在一个长3米的跷跷板(支点在木板中点)的两端分别放置两个木箱,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1=30kg ,m 2=20kg ,为了使跷跷板在水平位置平衡,以下做法可行的是( )
A .把m 1向右移动0.5米
B .把m 2向左移动0.5米
C .把m 1向右移动0.2米
D .把m 2向左移动0.3米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跷跷板的支点在木板中点,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木板左边受到的压力比右边大,为了使跷跷板在水平位置平衡,应该将m 1向右移,则m 2的力臂不变为1.5m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有
1122m gl m gl '=
代入数据可得m 1向右移后的力臂 22
1120kg 1.5m 1m 30kg
m gl l m g ⨯'=== m 1的力臂由1.5m 变为1m ,为了使跷跷板在水平位置平衡,把m 1向右移动0.5米,所以BCD 项错误,A 项正确。

故选A 。

2.AC 硬棒质量忽略不计,在棒的B 、C 两点施加力F 1、F 2,F 2的方向沿OO'线,棒在图所示位置处于静止状态,则( )
A .F 1<F 2
B .F 1=
221
s F s C .F 1力臂等于s 1
D .F 2方向沿OO '线向上
【答案】D
【解析】
【详解】
AC .由图知,F 2的方向沿OO ′线,其力臂最长,为s 2;而F 1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其力臂L 1是从A 点到F 1的垂线段,小于s 1,更小于s 2, 由F 1L 1=F 2L 2知,L 1<s 2,所以F 1一定大于F 2,故AC 不符合题意;
B .由F 1L 1=F 2L 2知,
F 1L 1=F 2s 2,

2211
F s F L
故B 不符合题意; D .已知F 1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为保持杠杆平衡,F 2的方向应该沿OO′向上,故D 符合题意。

3.如图,一个长方体木箱,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其高度为H 、正方形底面的边长为L 、重为G 。

想把这个木推倒(木箱较重,不会移动),在其中部的中心最初施加一个水平推力大小是( )
A .
2GHL B .GH L C .HL G D .GL H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示可知,把这个木箱推倒,它右下端与地面的接触点是支点,当小孩水平推木箱时,力臂为2H ,阻力为木箱的重力,阻力臂为2
L ,如图所示: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
G ×2L =F ×2H F =GL H
故选D 。

4.如图杠杆AOB 用细线悬挂起来,分别在A 、B 两端分别挂上质量为1m 、2m 的重物时,杠杆平衡,此时AO 恰好处于水平位置,AO BO =,不计杠杆重力,则1m 、2m 的关系为
A .12m m >
B .12m m =
C .12m m <
D .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
【详解】 杠杆示意图如下: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1122F L F L =可知,
1122G L G L =
1122m gL m gL =
即1122m L m L =
因为力与相应的力臂成反比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力臂12L L >,所以物体的重力
12G G <,即12m m <,故选C 。

5.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铁棒AB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小明用力F 将铁棒从水平地面拉至竖直立起.此过程中,力F 作用在B 端且始终与铁棒垂直,则力F 将( )
A .逐渐变大
B .逐渐变小
C .保持不变
D .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
如下图所示: 在抬起的过程中,阻力F 2 不变,F 与铁棒始终垂直,所以动力臂l 1 不变,由于铁棒的位置的变化,导致了阻力F 2 的阻力臂l 2 在变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Fl 1=F 2 l 2 可知,l 1 、F 2 都不变,l 2 变小,所以F 也在变小。

故选B 。

6.如图所示,杠杆恰好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若在B 处下方再挂一个钩码,若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下列可行的操作是______。

(选填字母)
A .减少一个悬挂在A 处的钩码
B .增加一个悬挂在A 处的钩码
C .将悬挂在A 处的钩码向左移动一格
D .将悬挂A 处的钩码向右移动一格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假设一个钩码重力为G ,杠杆一格为l ,杠杆平衡时
32236G l G l Gl ⨯=⨯=
若在B 处下方再挂一个钩码,则右边为
339G l Gl ⨯=
A .减少一个悬挂在A 处的钩码,则左边为
224G l Gl ⨯=
左边小于右边,杠杆不能平衡,故A 项不符合题意;
B .增加一个悬挂在A 处的钩码,则左边为
428G l Gl ⨯=
左边小于右边,杠杆不能平衡,故B 项不符合题意;
C .将悬挂在A 处的钩码向左移动一格,则左边为
339G l Gl ⨯=
左边等于右边,杠杆能再次平衡,故C 项符合题意;
D .将悬挂A 处的钩码向右移动一格,则左边为
313G l Gl ⨯=
左边小于右边,杠杆能再次平衡,故D 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7.如图所示,用不同的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时,最省力的是(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 )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如图所示,物体重力为G ,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则各图的力F 大小分别如下: A .图中为动滑轮,动力作用在动滑轮的轴上,费一倍的力,则F 1=2G ;
B .图中为斜面,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h 为斜边s 的一半,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总功与有用功相等,则
F 2s =Gh
所以
212h F G G s == C .图中为动滑轮,动力作用在动滑轮的轮上,则
312
F G = D .图中为杠杆,O 为支点,动力臂为3l ,阻力臂为l ,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F 4×3l =Gl

413
F G = 由此可得,最省力的为F 4。

故选D 。

8.如图,轻质杠杆可绕O 点转动(不计摩擦).A 处挂着一重为80N 、底面积为500cm 2的物体G .在B 点施加一个垂直于杆的动力F 使杠杆水平平衡,且物体G 对地面的压强为1000Pa ,OB =3OA .则B 点的拉力F 的大小为
A .50N
B .30N
C .10N
D .90N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地面对物体G 的支持力
21000Pa 0.05m 50N F F ps ===⨯=压支
物体G 对杠杆的拉力
A 80N 50N 30N F G F =-=-=支
已知
OB =3OA ,
由杠杆平衡的条件A F F OB OA ⨯=⨯可得:
A 1=30N =10N 3
F OA F OB ⨯=⨯.
故选C .
9.如图为搬运砖头的独轮车,车箱和砖头所受的总重力G 为1 000 N (车架所受重力忽略不计),独轮车的有关尺寸如图所示,推车时,人手向上的力F 的大小为 ( )
A .200 N
B .300 N
C .400 N
D .500 N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平衡条件可知 12Gl Fl =
则 1
21000N 0.3=300N m
Gl F l ⨯=
=m1 故选B 。

10.如图所示,杠杆挂上钩码后刚好平衡,每个钩码的质量相同,在下列情况中,杠杆还能平衡的是
A .左右钩码各向支点移一格
B .左右各减少一个钩码
C .左右各减少一半钩码
D .左右各增加两个钩码
【答案】C
【解析】 设杠杆的分度值为 L ,一个钩码的重为G .原来4G ×2L =2G ×4L ;
左、右钩码各向支点移动一格,左边=4G ×L =4GL ,右边=2G ×3L =6GL ,左边<右边,杠杆向右端下沉,A 不符合题意;
左右各减少一个钩码,左边=3G ×2L =6GL ,右边=G ×4L =4GL ,左边>右边,杠杆向左下沉,B
不符合题意;
左、右钩码各减少一半法码,左边=2G×2L=4GL,右边=G×4L=4GL,左边=右边,杠杆平衡;C符合题意;
左右各增加两个钩码,左边=6G×2L=12GL,右边=4G×4L=16GL,左边<右边,杠杆右边下沉,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有一根一端粗一端细的木棒,用绳子拴住木棒的O点,将它悬挂起来,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所示,若把木棒从绳子悬挂处锯开,则被锯开的木棒()
A.粗细两端质量一样B.粗端质量较大
C.细端质量较大D.无法判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
如图1,设O点到粗端的距离为L,在O点左侧对称地割取长也为L的一段(图1)。

现再次利用对称割法,在O点右侧割取与O点左侧所割等大的一部分(图2虚线部分),将两次所割取的部分(各自重力显然是相等的)取走,则原木棒只剩下图2所示部分。

设左端剩下的重力为G左,力臂为l左,右端剩下的重力为G右,力臂为l右,由杠杆平衡条件有:
G左l左 G右l右,
很明显l左>l右,故有G左<G右,再加上被取走的部分,仍有左端的重力小于右端重力,即粗端重力大,质量大。

故选B。

12.如图所示,杠杆始终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F的方向,使其从
①→②→③,此过程中()
A.①位置力臂最长B.③位置力臂最长
C.弹簧测力计示数先变大后变小D.弹簧测力计示数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线段,由图可知当弹簧测力计在②位置时力臂最大,故AB 不符合题意;
CD.从①→②→③时动力臂先变大后变小,由图可知阻力等于钩码重力不变,在水平位置平衡所以阻力臂也不变,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弹簧测力计给杠杆的拉力先变小后变大,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3.如图,一块厚度、密度均匀的长方形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用一竖直向上的力,欲使其一端抬离地面,则()
A.F1>F2,因为甲方法的动力臂长
B.F1=F2,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
C.F1>F2,因为乙方法的阻力臂短
D.F1<F2,因为乙方法的动力臂长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示可知,无论用哪种方法来抬,动力臂总是阻力臂的二倍,所用的力总等于阻力的二分之一,由于阻力就是重力,大小是不变的,所以动力的大小也是不变的,故应选B。

14.用如图所示的杠杆提升重物,设作用在A端的力F始终与杆垂直,那么,在将重物提升到最高处的过程中,力F的大小将 ( )
A.逐渐变小B.先变小,后变大C.逐渐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知,当慢慢提升重物时,重力(阻力)不变,阻力臂增大(水平时最大),动力臂不变,即:G不变、L1不变,,L2增大∵FL1=GL2∴力F逐渐变大;故选C.
15.能使杠杆OA水平平衡的最小力的方向为()
A.AB B.AC C.AD D.AE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F1×L1=F2×L2,在杠杆中的阻力、阻力臂一定的情况下,要使所用的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长.由此分析解答.
【详解】
由图知,O为支点,动力作用在A点,连接OA就是最长的动力臂,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要使杠杆平衡动力方向应向上,所以最小力方向为AB.
故选A.
【点睛】
在通常情况下,要使所用的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长,连接杠杆中支点和动力作用点这两点所得到的线段就是最长力臂.
16.在我国古代书籍《墨经》中,对杠杆有精辟论述,并有许多巧妙的应用.如下图所示是在井上汲水的桔槔,下列对其在使用中正确的解释是
A.桔槔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B.向井内放送水桶时,人用的力气一定小于水桶的重力,所以省力
C.桔槔是不等臂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D.往上提水时,人用的力气一定小于桶与水的总重,所以省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
杠杆的分类: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的大小跟它们的力臂成反比。

【详解】
AC.由图可见,桔槔是不等臂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AC错误;B.向井内放送水桶时,人用的力通过杠杆原理,与石头的重力相关,一般比木桶的重力要大,故B错误;
D.往上提水时,因为有石头帮忙,人的力气比水和桶的总重力小,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对简单机械的认识,要掌握杠杆的要素。

17.如图所示,是自卸车的示意图,车厢部分可视为杠杆,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B点是支点,液压杆施的力是动力,货物重力是阻力
B.B点是支点,物体A放在车厢前部可省力
C.C点是支点,物体A放在车厢后部可省力
D.C点是支点,物体A放在车厢前部可省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可知车厢绕着点C转动,所以点C为支点;
当物体放在车厢的后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因此省力,所以选项ABD都不正确,故答案为 C.
18.如图,用橇棒撬起石块并保持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动力对橇棒的转动效果小于阻力对橇棒的转动效果
B.手在A点竖直向下施力时,撬棒是个省力杠杆
C.手在A点向不同方向施力时,力的大小都相等
D.手分别在A、B两点沿竖直向下方向施力时,在B点比在A点费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因用撬棒撬起石块并保持平衡,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乘动力臂等于阻力乘阻力臂。

所以动力对撬棒的转动效果等于于阻力对撬棒的转动效,A选项错误;
B.手在A点竖直向下施力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小于阻力,撬棒是个省力杠杆,B选项正确;
C.手在A点向不同方向施力时,动力的力臂大小随方向的改变而改变,而阻力和阻力臂大小不变,所以动力的大小不相等,C选项错误;
D.手分别在A、B两点沿竖直向下方向施力时,在A点的动力臂小于在B点的动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手在A点沿竖直向下方向施力大于在B点沿竖直向下方向施加的力,即在A点比在B点费力,D选项错误。

故选B。

19.如图所示,轻质杠杆左侧用细绳挂着正方体甲,正方体甲放在水平放置的电子测力计上,右侧挂着重为1N的钩码乙,O为支点,正方体甲的边长为0.1m。

在杠杆水平平衡的条件下,当只改变动力臂l1,电子测力计的示数T随之改变,T- l1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阻力臂l2为6cm
B.正方体甲受到的重力为6N
C.当动力臂l1=2cm时,左侧细绳对杠杆的拉力为2N
D.当动力臂l1=4cm时,正方体甲对电子测力计的压强为100Pa
【答案】D
【解析】
【分析】
通过甲物体处于平衡条件的分析确定杠杆所受的拉力大小,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结合图像上不同的点来解题。

【详解】
A .根据题意,甲始终处于静止状态,甲受到绳子的拉力,甲物体自身的重力,电子秤对甲物体的支持力
G F F =+支拉
物体拉杠杆的力和杠杆拉物体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2F F =拉
电子测力计对物体甲的支持力和物体甲对电子测力计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F T =支

2F G T =-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1122F L F L =

()112F L G T L =-
根据图像可知当T 1=2N ,L 1=2cm
()21N 2cm 2N G L ⨯=-⨯
根据图像可知当T 1=1N ,L 1=4cm
()21N 4cm 1N G L ⨯=-⨯
解得L 2=2cm ,G =2N ,A 、B 选项错误;
C .由图像可知,当L 1=2cm ,此时T 1=2N
213N 2N 1N F G T =-=-=
细绳对杠杆的拉力是1N ,C 选项错误;
D .由图像可知,当L 1=4cm ,此时T 1=1N ,由公式
1N 100Pa 0.1m 0.1m
F P S =
==⨯ D 选项正确。

故答案选择D 。

20.如图,粗细均匀木棒AB 长为1m ,水平放置在O 、O '两个支点上.已知AO 、O'B 长度均为0.25m 。

若把B 端竖直向上稍微抬起一点距离,至少需要用力40N ;则木棒的重力为( )
A .160N
B .120N
C .80N
D .4ON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木棒AB 的重心在C 点,抬起B 端时的支点为O ,由于AO =0.25m ,则抬B 端的力的力臂
OB =AB −AO =1m−0.25m =0.75m
木棒AB 的重心距离支点的距离,即重力的力臂 111m 0.25m 0.25m 22
OC O C AB AO '=
-⨯-=== 木棒平衡,则有 F ×OB =G ×OC
木棒的重力
40N 0.75m =120N 0.25m
F OB
G OC ⨯⨯=
= 故B 正确。

故选B 。

21.如图所示,直径为50cm 的半球形碗固定在水平面上,碗的端口水平。

一根密度分布均匀,长度为60cm 的光滑杆ABC 搁置在半球碗上,碗的厚度不计,平衡时杆受到的重力与杆在B 点受到的弹力大小之比为( )
A .5 :3
B .6 :5
C .3 :2
D .4 :3
【答案】A
【解析】
【详解】 以AC 棒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
根据几何关系可得:
OAB OBA BAD α∠=∠=∠=
设杆在B 点受到的弹力为N ,根据力矩平衡可得:
AB AD NL GL =
则:
25230N cos G cos αα⨯⨯⨯=⨯⨯
解得: 53
G N = 故A 项符合题意;BCD 项不符合题意;
22.如图所示,轻质杠杆AOB 的支点是O ,AO=BO 。

若在A 端和B 端分别悬挂重力相等的两个重物,则杠杆( )
A .保持平衡
B .A 端下沉
C .B 端下沉
D .以上均可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轻质杠杆AOB 的重力可不计,杠杆的示意图如下所示:
动力和阻力大小均等于物体的重力,两个重物的重力相等,则F 1=F 2;动力臂为OA ,阻力臂为OC ,满足
OC OB OA <=
所以可知
12F OA F OC ⨯>⨯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A端下沉。

故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