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芜市2023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莱芜市2023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
拟试题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下列变化既不属于分解反应,又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点燃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
B .−−−→+点燃铝氧气氧化铝
C .−−−→+高温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
D .−−−→+通电氯化镁镁氯气
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试管1中的气体可以燃烧
B .试管2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 .试管1和2中气体的质量比为2:1
D .该实验说明,水不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
3.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B .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有物质变化也有能量变化
C .燃烧后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D .燃烧后的气体在干燥烧杯壁上冷凝成液滴时,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4.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下列物质中,不会污染空气的是(

C.二氧化硫D.稀有气体
5.右图是元素x的原子结构示意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属于非金属元素
B.该原子最外电子层达到了稳定结构
C.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l2
D.x与Cl形成的化台物为XCl
6.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该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该反应前后一共涉及3种分子
D.该反应在常温下就很容易发生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机物(葡萄糖、蔗糖和面粉)中均含有碳单质
B.氨水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色
C.钙、铁、铅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D.只有化学变化才有能量的释放与吸收
8.下列操作中:①取用固体药品②溶解③过滤④蒸发,其中使用到玻璃棒的是( ) A.①B.①②C.①②③④D.②③④
9.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10.一瓶无色透明的液体,经过分析只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那么这瓶液体( ) A .一定是化合物 B .一定是混合物 C .可能是化合物 D .可能是单质
11.下列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熔沸点
B .溶解性
C .可燃性
D .导热性
12.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
A .菜刀生锈
B .葡萄酿酒
C .木柴燃烧
D .石蜡熔化
13.如图为原子变化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原子,“●”、“〇”、“○”表示原子中的不同微粒,①②③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是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③
14.美国普度大学研发出一种制备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提供信息:合金就是一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经过混合熔融冷却后形成的一种或多种金属的混合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铝镓合金可以循环使用
B .太阳能的利用可以部分解决能源危机问题
C .流程中的氧化铝、水和氧气都属于氧化物
D .铝镓合金与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Al+H 2O −−−−→一定条件Al 2O 3+H 2
15.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

分析正确的是( )
A.通电后产生气体的速率相同
B.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气体N
C.气体M、N 的质量比为1:2
D.检验M、N 气体可证明水的组成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利用下列仪器装置完成有关实验。

(1)实验一:
①写出图一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_;
②若用氯酸钾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填装置标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
①原装置中蒸馏瓶内要放沸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②改进装置中的漏斗与原装置中的_________(填“b”、“c”或“d”)作用相同;
A同样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B冰块与水的性质完全相同
C比原装置得到的蒸馏水更纯
D利用太阳光、塑料袋、矿泉水瓶等作替代品可户外自制饮用水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8分)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其中含有醋酸。

醋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请回答:
(1)醋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
(2)醋酸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
18.(8分)某品牌补钙药品的部分说明书如图所示。

若人体对该药品中钙的平均吸收率为30%。

(1)碳酸钙(CaCO3)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其中钙、碳、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

(2)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3)按照说明书服用,每天服用药品中含碳酸钙质量为_______;实际被人体吸收的钙元素质量为_____。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8分)我们生活的世界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是因为组成世界的物质丰富多样,不断变化所致。

(1)请解释下列物质多样性的原因:
①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属于不同的物质:_____;
②水和冰属于同种物质,但状态不同:_____;
③金和钢属于不同的金属_____;
④如图中的物质属于_____(填“同种”或“不同种”)物质,主要是因为_____。

(2)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变化:
②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属于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该变化的微观解释是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A
【解析】
A、该反应既不是一变多的反应,也不是多变一的反应,故既不属于分解反应,又不属于化合反应,故正确;
B、该反应是多变一的反应,故是化合反应,故错误;
C、该反应是一变多的反应,故是分解反应,故错误;
D、该反应是一变多的反应,故是分解反应,故错误;故选A。

【点睛】
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

2、C
【解析】
A、电解水实验中,和负极相连的1号管产生的是氢气,能燃烧,故不符合题意;
B、和正极相连的2号管产生的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不符合题意;
C、电解水实验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符合题意;
D、电解水试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3、D
【解析】A、蜡烛的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的燃烧是化学变化,正确;B、蜡烛燃烧时放出热量,正确;C、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正确;D、烧杯上的液滴是由于水液化而形成的,是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D。

4、D
【解析】
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粉尘/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等。

A、可吸入颗粒物属于空气污染物,故A不正确;
B、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因此一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故B不正确;
C、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因此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故C不正确;
D、稀有气体是空气的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故D正确。

故选D。

5、C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示看:X属于金属元素镁,该原子最外电子层没有达到了稳定结构;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l2;x与Cl形成的化台物为XCl2。

故选C.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
6、D
【解析】
A、由图可知,该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该反应共涉及3种分子,不符合题意;
D、由图不能得出该反应在常温下就很容易发生,符合题意。

故选D。

7、B
【解析】
A、有机物(葡萄糖、蔗糖和面粉)中均含有碳元素,不是含有碳单质,故A错误;
B、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色,故B正确;
C、钙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故C错误;
D、不仅化学变化有能量的释放与吸收,物理变化中也存在能量的吸收与释放,如冰融化吸热,水蒸气液化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8、D
【解析】题中所列四种基本操作,②溶解时需要玻璃棒搅拌③过滤时必须作用玻璃棒引流,否则会弄破滤纸,过滤失败;④蒸发时必须不断搅拌,否则液体受热不均匀而溅出;而在①中,既不需要进行搅拌也不需要引流和转移,因此,操作时基本不需要玻璃棒;故选:D。

点睛:玻璃棒是使用较为频繁的玻璃仪器之一.主要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解析】
试题分析: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ABD表示的是纯净物;C表示的是混合物。

故选C。

考点:物质的分类
10、C
【解析】
试题分析: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只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可能是水或者双氧水,也有可能是水和双氧水的混合物,故此题选C。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组成方面的知识,解答类似题目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

11、C
【解析】
A、物质的熔沸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错误;
B、物质的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错误;
C、物质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正确;
D、物质的导热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错误。

故选C。

点睛: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可燃性等。

12、D
【解析】
A、菜刀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葡萄酿成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木柴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选项发生的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

故选D。

【点睛】
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3、B
解:在原子中,电子在原子核的外部,所以小圈表示的是电子,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所以白球表示质子,黑圈表示中子;再根据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可知;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由微观结构示意图可知,①和②这两种粒子核内的质子数均为1,故属于同种元素。

故选B 。

14、C
【解析】
A 、观察流程图发现开始的反应物是铝镓合金,最终的生成物是铝镓合金,所以铝镓合金能循环使用,不符合题意;
B 、太阳能的利用可以部分解决能源危机问题,不符合题意;
C 、流程中的氧化铝、水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而氧气属于单质,符合题意;
D 、铝镓合金与水的反应中生成物是氧化铝、氢气和镓,相当于镓未参加反应,所以实
际上发生的反应是:Al+H 2O −−−−→一定条件Al 2O 3+H 2,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点睛】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物质。

15、D
【解析】
A 、通电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故气体产生速率负极快,正极慢,故选项错误;
B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气体较多,由图示可知应是M ,故选项错误;
C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气体较多,为氢气,由图示可知应是M ,故正极为氧气,由图示可知应是N ,气体M 、N 的质量比即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6=1:8,故选项错误;
D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检验M 、N 气体可证明水的组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

【点睛】
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试管 AC 氯酸钾−−−−→二氧化锰
加热
氯化钾+氧气 防止加热出现暴沸 c AD
(1)①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

故填:试管。

②用氯酸钾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加热氯酸钾,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氯酸钾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应选用固体加热型装置,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应
选用向上排空气法。

故填:AC ,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
氯化钾+氧气。

(2)①蒸馏试验中蒸馏烧瓶内要放沸石的目的是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

故填: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

②改进装置中的漏斗起到的是冷凝水蒸气的作用,使冷凝水顺着漏斗外壁进入小烧杯,因此与原装置中冷凝管的作用相同。

故填:c 。

③A 、改进装置后,同样可以得到蒸馏水,因此可以降低水的硬度,选项A 说法正确。

B 、冰水和水的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选项B 说法不正确。

C 、两个装置的原理一样,通过加热达到
水的沸点,使液态水变为水蒸气,然后再冷凝成液体水得到纯水,选项C 说法错误。

D 、利用太阳光代替酒精灯、塑料袋、矿泉水瓶作替代品可户外自制饮用水,选项D 说法正确。

故选:AD 。

【点睛】
本题中水的蒸馏实验是难点,理解水的蒸馏实验的原理是关键,水的蒸馏原理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分离物质的方法,加热至水的沸点,水从液态变成水的气态,然后通过冷凝装置,使水从气态转化为液态,从而得到纯水的过程,整个过程是物理变化。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60 6:1
【解析】
(1)醋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
2+4+16×2=60; (2)醋酸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2):(4×
1)=6:1。

【点睛】
在根据化学式相关计算时,只要熟悉计算方法,正确确认分子中各原子数目就不会出错,难在涉及结晶水合物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要注意结晶水合物化学式中的·不是数学上的乘号,而是表示结晶水合物里含有一定量的结晶水,其结晶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无水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结晶水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和,而不是乘。

18、100 10:3:12 40% 3g 0.36g
【解析】
(1)碳酸钙(CaCO 3)相对分子质量为40+12+16×3=100;碳酸钙中钙、碳、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40:12:48=10:3:12。

(2)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40%。

(3)每天服用碳酸钙的质量为:1.5g×2=3.0g,3.0g 的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为:
3.0g×40%=1.2g,1.2g的钙元素中被吸收的钙元素的质量为:1.2g×30%=0.36g。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分子构成不同分子构成相同,但分子间隔不同两者由不同微粒构成不同种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化学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解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1)①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属于不同的物质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故填:分子构成不同;
②水和冰属于同种物质,但状态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相同,但分子间隔不同,故填:分子构成相同,但分子间隔不同;
③金和钢属于不同的金属是因为两者由不同微粒构成,故填:两者由不同微粒构成;
C属于不同种物质,主要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填:碳④金刚石、石墨、
60
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①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故填: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
②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故填:化学;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