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变异与进化试题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生物变异与进化试题答案及解析
1.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
A.具有新的生理功能B.出现新的形态结构
C.出现地理隔离D.形成生殖隔离
【答案】D
【解析】新物种形成必须出现生殖隔离,所以D选项正确。
2.(12分)Ⅰ调查某种遗传病得到如下系谱图,经分析得知,两对独立遗传且表现完全显性的基因(分别用字母Aa、Bb表示)与该病有关,且都可以单独致病。
请回答下列问题:
假设Ⅰ-1和Ⅰ-4婚配、Ⅰ-2和Ⅰ-3婚配,所生后代患病的概率均为0,则Ⅲ-1的基因型
为________,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Ⅱ-2与Ⅱ-5婚配,其后代携带
致病基因的概率为_____。
Ⅱ在研究蜜蜂的行为遗传时发现,有一个品系对某种细菌敏感,感染后全巢覆灭,而另一个品系
不发生此种现象,因为它能打开蜂巢小室,移走染病致死的幼虫,因此后者被称为卫生型,前者
称为不卫生型。
让这两个品系杂交产生的子一代都是不卫生型的。
如果子一代和亲代的卫生型再
杂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①卫生型――打开蜂巢小室,移走死幼虫;②不卫生型――不能打开
蜂巢小室,不能移走死幼虫;③半卫生型――能打开蜂巢小室,但不能移走死幼虫;④半卫生型――不能打开蜂巢小室,但如果有人帮助打开蜂巢小室,则能移走死幼虫。
每种类型约占1/4。
请回答:
(1)根据资料判断,卫生型或不卫生型是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现象。
(2)请根据遗传学的惯例,在Uu、Rr、Gg……中选择适当的符号来表示上述行为遗传中的基因,并写出每个基因所决定的性状:。
(3)子一代的基因型是:;亲代卫生型的基因型是:。
【答案】ⅠAaBb AABB或AaBB(AABB或AABb) 5/9
Ⅱ(1)2 (2)U―不能打开蜂巢小室;u―能打开蜂巢小室;R―不能移走死幼虫;r―能移走
死幼虫
(3)UuRr uurr
【解析】Ⅰ由于Ⅰ1、Ⅰ2正常,而Ⅱ3患病,Ⅰ3、Ⅰ4正常,而Ⅱ6患病,可判断该遗传病属于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结合题意分析系谱图可知,基因型为A B 的个体表现正常,基因型为A bb
或aaB或aabb的个体均患病,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于两对基因可单独致病,
由于Ⅱ3和Ⅱ4的后代Ⅲ1正常,所以Ⅲ1基因型是AaBb,Ⅱ3和Ⅱ4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 (或aaBB、AAbb),所以Ⅰ1、Ⅰ2基因型是AABb、AABb,Ⅰ3、Ⅰ4基因型是AaBB、AaBB,则Ⅱ2基因型是1/3AABB或2/3AABb,Ⅱ5基因型是1/3AABB或2/3AaBB,Ⅱ2与Ⅱ5
婚配,后代不携带致病基因(AABB)的概率是4/9,则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5/9。
Ⅱ(1)根据题意“这两个品系杂交产生的子一代都是不卫生型的,如果子一代和亲代的卫生型再
杂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且比值为1:1:1:1”,可知子一代和亲代的卫生型的杂交为F1的测交,所
以卫生型或不卫生型是2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现象。
(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若在Uu、Rr、Gg……中选择适当的符号来表示上述行为遗传中的基因,则分别为:U―不能打开蜂巢小室;u―能打开蜂巢小室;R―不能移走死幼虫;r―能移走死幼虫。
(3)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子一代的基因型是UuRr;亲代卫生型的基因型是uurr。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
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3.已知某个核基因片段碱基排列如图所示:
①—GGCCTGAAGAGAAGA—
②—CCGGACTTCTCTTCT—
若该基因由于一个碱基被置换而发生改变,氨基酸序列由“—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变成“—脯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赖氨酸—”。
(脯氨酸的密码子是CCU、CCC、CCA、CCG;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赖氨酸的密码子是AAA、AAG;甘氨酸的密码子是GGU、GGC、GGA、GGG)。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导致了氨基酸序列的改变
B.翻译上述多肽的mRNA是由该基因的①链转录的
C.若发生碱基置换的是原癌基因,则具有该基因的细胞一定会癌变
D.若上述碱基置换发生在配子中,将不能传递给后代
【答案】A
【解析】基因突变后,氨基酸序列由“-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变成了“-脯氨酸-谷氨酸-甘
氨酸-赖氨酸-”,可见基因突变导致了氨基酸序列的改变,A正确;根据氨基酸序列可知,从DNA
片段的第三个碱基开始,再结合第一个氨基酸(脯氨酸)的密码子可知翻译上述多肽的mRNA是由该基因的②链转录的,B错误;细胞癌变是一系列突变累积的结果,因此若发生碱基置换的是
原癌基因,则具有该基因的细胞不一定会癌变,C错误;若上述碱基置换发生在配子中,可以传
递给后代,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4.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B.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C.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7条
D.单基因病是指受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
【答案】D
【解析】人类遗传病是因为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发的疾病,故A正确。
人类遗传病主要包括单基
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遗传病,故B正确。
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多了1条21
号染色体,所以染色体数目有47条,故C正确。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疾病,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5.右图为一家族的遗传谱系,已知该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Ⅲ
7和Ⅲ
10
婚配,生下了一个正常
女孩,他们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A.1/8B.3/8 C.1/4D.1/6【答案】B
【解析】分析系谱图可知,图中Ⅱ
3和Ⅱ
4
均为患者,生下的Ⅲ
8
正常,可知该病是显性遗传病;又
Ⅲ
7和Ⅲ
10
婚配,生下了一个正常女孩,可知该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因此Ⅲ
7
和Ⅲ
10
均是该病
的杂合子,二者婚配,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3/4x1/2=3/8,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系谱图中遗传病类型的判断及发病率的计算,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长颈鹿的长颈性状的形成是长期采食高处树叶的结果
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
C.人工饲养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的“狮虎兽”不育,说明狮和虎存在生殖隔离
D.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答案】C
【解析】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长颈鹿的长颈性状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错误;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对细菌基因突变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B错误;人工饲养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的“狮虎兽”不育,说明狮和虎存在生殖隔离,C正确;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7.在胎儿出生前,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取样细胞就能检测出来的遗传病是
A.21三体综合征B.苯丙酮尿症
C.白化病D.红绿色盲
【答案】A
【解析】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染色体的数目及结构是否异常,A正确;苯丙酮尿症、白化病、红绿色盲都属于单基因遗传病,光学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基因,BC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所学知识的要点。
8.调查发现人群中夫妇双方均表现正常也能生出白化病患儿。
研究表明白化病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
判断下列有关白化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致病遗传因子是隐性的
B.如果夫妇双方都是杂合子,他们生出白化病患儿的概率是1/4
C.如果夫妇一方是白化病患者,他们所生表现型正常的子女一定是杂合子
D.白化病患者与表现正常的人结婚,所生子女表现正常的概率是1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夫妇双方均表现正常也能生出白化病患儿,说明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A正确;.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果夫妇双方都是杂合子Aa,则他们生出白化病患儿aa的概率是1/4,B正确;.如果夫妇一方是白化病患者aa,则他们所生表现型正常的子女一定是杂合子Aa,C正确;白化病患者aa与表现正常的人(AA或Aa)结婚,所生子女表现正常的概率是1或1/2,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9.“人类基因组计划”通过对人体细胞内的24条染色体中DNA的测序,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图的绘制。
所测的24条染色体是体细胞内的
A.24条常染色体
B.22对常染色体中的各一条和X、Y染色体
C.24对同源染色体的各一条
D.随机抽取的24条染色体
【答案】B
【解析】“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人体的染色体是22对常染色体的各一条和1条X染色体、1条Y染色体,共24条染色体。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0.白化病(由A或a控制)与某舞蹈症(由B或b控制)都是常染色体遗传病,在一家庭中两种病都有患者,系谱图如下,请据图回答:
(1)舞蹈症由基因控制,白化病由基因控制(“显性”或“隐性”)。
(2)2号和9号的基因分别是和。
(3)7号同时携带白化病基因的可能性。
(4)若13号与14号再生一个孩子,则两病兼发的女孩的可能性是。
【答案】(1)显性隐性
(2)AaBb Aabb
(3)2/3
(4)1/16
【解析】(1)由1、2不患白化病而5患白化病(或9、10→16)知,白化病应由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由3、4患舞蹈症而11号正常推知,舞蹈症为显性遗传病。
(2)2号基因型:对于舞蹈症应为Bb,对于白化病应为Aa(因5、6患白化);9号基因型:对于舞蹈症应为bb,对于白化病应为Aa(因16号患白化)。
(3)7号的父母1号及2号的白化病基因型均为Aa,故7号关于白化病的基因型应为1/3AA、2/3Aa。
(4)13号的基因型应为AaBb(因19号患白化,不患舞蹈症),14号的基因型应为Aabb(因19号患白化),故13号与14号再生一两病兼发的女孩的可能性为:
1/2女孩率×1/4白化率×1/2舞蹈症率=1/16。
【考点】遗传病
11.下图是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受A、a控制),请据图回答:
(1)该病是由______性遗传因子控制的。
(2)I
3和II
6
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_____ 和______。
(3)IV
15
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他是杂合子的概率为______。
(4)III
11
为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
(5)III
12和IV
15
可能相同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
(6)III代中,若11与13结婚生育,预测他们生育一个 ______。
【答案】(1)隐
(2)Aa aa
(3)AA或Aa 2/3
(4)0
(5)Aa
(6)1/8
【解析】(1)III
9和III
10
均正常,他们的儿子IV
16
患病,说明该病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
(2)由(1)题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由女患者II
8的儿子III
12
正常,可以推知该病的遗传方式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由I
3和I
4
正常,他们的儿子II
6
患病可以推知I
3
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II
6
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
(3)根据IV
16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可以推知III
9
和III
10
的遗传因子组成均为Aa,所以IV
15
的遗
传因子组成是AA或Aa;他是杂合子的概率为2/3。
(4)由于III
11的父亲II
6
患病(遗传因子组成是aa),所以III
11
的遗传因子组成一定是Aa,其为
纯合子的概率为0。
(5)据图分析可知,III
12的遗传因子组成一定是Aa,IV
15
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或Aa,所以III
12
和IV
15
可能相同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
(6)据图分析可知,III
1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III
13
的遗传因子组成也是Aa,他们结婚生育一
个患该遗传病男孩的概率为1/4×1/2=1/8。
【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12.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
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答案】B
【解析】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后代发病率较高,但是男女发病率差不多,A错误;红绿
色盲的伴X隐性遗传病,女性色盲从父亲哪儿得到了一个致病基因,所以其父亲肯定是色盲患者,B正确;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C错误;白化病是常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隔代遗传的特点,D错误。
【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特点
【名师】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且男患者的女都是患者;伴X隐性遗传病
的特点是男患者多于女患者,且女患者的儿子都是患者;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的发病率在男女之
间无显著差异。
13.小麦抗锈病对易染锈病为显性,人们在育种过程中需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小麦。
现有Ⅰ、Ⅱ两种抗锈病的小麦,鉴别其是否纯合的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
A.Ⅰ×ⅡB.Ⅰ×Ⅱ→F
1,F
1
再自交
C.Ⅰ、Ⅱ分别和易染锈病植株测交D.Ⅰ、Ⅱ分别自交
【答案】D
【解析】鉴别一株显性植株是不是纯合体,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易行。
自交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是杂合子,不出现性状分离说明是纯合子。
D正确。
A、B、C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型鉴定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染色体部分缺失在育种方面也有重要作用,下图是育种专家对棉花品种的培育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太空育种依据的原理主要是基因突变
B.粉红棉S的出现是染色体缺失的结果
C.深红棉S与白色棉N杂交产生深红棉的概率是1/4
D.粉红棉S自交产生白色棉N的概率为1/4
【答案】C
【解析】太空育种属于诱变育种,其依据的原理主要是基因突变,A正确;粉红棉S的出现是一
条染色体上的b基因缺失导致的,所以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B正确;深红棉S与白色
棉N杂交,后代都是粉红棉,产生深红棉的概率是0,C错误;粉红棉S经减数分裂产生2种比
例相等的配子,一个含b基因,一个不含b基因,所以自交产生白色棉N的概率为1/4,D正确。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诱变育种
【名师】常见的育种方法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比较如下:
15.人类中,显性基因D对耳蜗管的形成是必需的,显性基因E对听神经的发育是必需的;二者
缺一,个体即聋。
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夫妇中有一个耳聋,也有可能生下听觉正常的孩子
B.一方只有耳蜗管正常,另一方只有听神经正常的夫妇,只能生下耳聋的孩子
C.基因型为DdEe的双亲生下耳聋的孩子的几率为7/16
D.耳聋夫妇可以生下基因型为DdEe的孩子
【答案】B
【解析】听觉正常与否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符合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条件,听觉正常:D,听觉不正常(耳聋):基因型D__ee、ddE__、ddee。
夫妇中一个听觉正常(D)、一个耳聋(D__ee、ddE__、ddee)有可能生下听觉正常的孩子,A正确;双方一方只有耳蜗管正常(D__ee),另一方只
有听神经正常(ddE__)的夫妇也有可能生出听觉正常的孩子,B错误;夫妇双方基因型均为D,后
代中听觉正常的占9/16,耳聋占7/16,C正确;基因型为D__ee和ddE__的耳聋夫妇,有可能生
下基因型为(D)听觉正常的孩子,D正确。
【考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16.结肠息肉是一种遗传病,控制这种遗传病的遗传信息存在于()
A.发生病变的细胞B.体内结肠细胞中
C.亲本配子中D.体内的几乎每个细胞中
【答案】D
【解析】(1)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2)人体内所有细胞都是由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结肠息肉是一种遗传病,则控制这种遗传病的遗传信息存在于体内的每一个细胞中.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
【名师】 1、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
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2、真核细胞中,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
遗传物质.
17.下图所示的四种遗传系谱中,能确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是
【答案】C
【解析】A系谱图只能确定遗传病为隐性遗传,不能确定基因位于性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B、D
系谱图中都无法确定其遗传方式;C系谱图可确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考点】遗传方式的判断
【名师】判定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口诀为:“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有
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18.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
用60Co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X自花传粉得F
,其中抗病植株占7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
A.植株X一定是杂合子
B.抗花叶病基因是隐性基因
C.60Co诱发的基因突变是定向的
D.60Co诱发的基因突变都能传给子代
【答案】A
【解析】A、由于抗花叶病的植株自交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植株X一定是杂合子,A正确;
B、抗花叶病基因是显性基因,不抗花叶病基因是隐性基因,B错误;
C、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60Co诱发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C错误;
D、60Co诱发的基因突变不一定都能通过减数分裂传给子代,D错误。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基因突变的特
征
【名师】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用60Co处理大豆种子后,诱发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
一株抗花叶病,后代抗病植株占75%,不抗病植株占25%;说明抗花叶病的植株自交后
的植株自花传粉得F
1
代发生了性状分离。
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19.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A.出现地理隔离B.产生生殖隔离
C.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生物的形态出现差异
【答案】B
【解析】地理隔离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可能导致新物种形成,但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A项错误;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项正确;基因频率的改变是新物种形成的根本原因,但不一定
会形成新物种,C项错误;出现新的形态结构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项错误。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0.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下列事实不属于共同进化的是
A.随着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髙
B.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C.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4亿年前形成了原始的陆生植物,随后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
【答案】A
【解析】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随着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环境问题,不属于生物进化,A项符合题意;光合生物的出现使原始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体现了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B项不符合题意;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体现了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项不符合题意;陆生植物的出现,改善了陆地的环境,为陆地生活的动物提供了生存条件,体现了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21.认下列有关育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杂交育种过程中人工选择可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
B.诱变育种可以提髙基因突变率,扩大优良性状的供选范围
C.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加倍可采用低温诱导或秋水仙素处理
D.通过单倍体育种得到的个体一般是高度不育的,需要染色体再加倍
【答案】D
【解析】通过杂交育种过程中人工选择可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A正确;诱变育种可以提髙基因突变率,扩大优良性状的供选范围,加快育种的进程,B正确;低温或秋水仙素都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通过单倍体育种得到的个体是纯合子,染色体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是可育的,D错误。
【考点】生物育种
【名师】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22.人类遗传病有多种诊断方法,通过患者对颜色的判断来进行诊断的遗传病是
A.21三体综合症B.人类红绿色盲症
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D.抗维生素D佝偻病
【答案】B
【解析】21三体综合症通过患者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进行判断,A错误;人类的红绿色盲可以通过患者对颜色的判断来进行诊断,B正确;镰刀型细胞贫症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红细胞的形态进行诊断,C错误;抗维生素D血佝偻病可以通过基因检测进行诊断,D错误。
【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
【名师】人类的红绿色盲是不能正确分辨红色和绿色,因此诊断红绿色盲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患者对颜色的判断进行诊断。
23.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
B.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
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
【解析】A、染色体变异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包括有利和不利变异,故A选项错误;
B、染色体缺失也有可能导致隐性基因丢失,这时便不利隐性基因的表达,故B选项错误;
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的数量,但易位使得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可能导致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故C选项错误;
D、经秋水仙素等诱导成可育的多倍体,从而培育出生物新品种类型,故D选项正确。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名师】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从而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2、秋水仙素的作用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
24.下列有关育种与进化的说法不正确得是
A.基因工程育种和杂交育种的原理都是基因重组
B.诱变育种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类型
C.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在相互影响中的不断进化和发展
D.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但并不一定形成新的物种
【答案】C
【解析】A、基因工程育种和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A正确;
B、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可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B正确;
C、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的不断进化和发展,C错误;
D、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说明发生了生物进化,但并不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D正确。
【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变异的应用;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名师】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了生物多样性。
25.对用六倍体普通小麦的花粉培育出的植株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此植株为六倍体B.此植株高度不育
C.此植株为单倍体D.植株细胞内含三个染色体组
【答案】A
【解析】花粉培育出的植株是单倍体,A错误;C正确;单倍体植株含有3染色体组,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故此植株高度不育,B正确;六倍体普通小麦的花粉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则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D正确.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名师】1、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2、六倍体小麦的配子形成的子代虽然含有3染色体组,但仍然是单倍体.
26.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观点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尺蛾工业黑化的现象是因为尺蛾受到煤油烟污染被熏黑的
B.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C.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白色变异
D.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