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件人民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特点:嫡长子继承,等级森严,强调血缘关系。 (4)影响 ①在广大范围内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②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和特权,有利于统治集 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 权。
[教材补缺] 西周乡遂制度 乡遂是西周时期的地方基层社会组织。乡是“国人”居住之 地,遂为“野人”居住之所。“乡遂”制度也就是“国”和“野” 对立的制度。西周、春秋时期,周王和诸侯都城及四郊以内的地 区,称“国”,“国”中之人称“国人”;四郊以外的地区称 “野”,“野”的居住者称“野人”,或称“庶人”“鄙人”。 “国”的范围指国都及其近郊,划分为若干“乡”进行管理, “乡”以下分为州、党、族、闾、比。“遂”的范围指边远农村地 区,分别设邻长、里胥、赞师、鄙正、县长和遂大夫进行管理。春 秋中期以后,这一制度逐渐废弃。
2.家国同构 所谓“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 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父权家长 制。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宗法制 度因而渗透于社会整体,甚至掩盖了阶级和等级关系。
(二)史料探史——了解宗法制的特点 史料 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 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 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立三思,庙不袝(新死者附祭于先祖) 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帐 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 出,曰:“还尔太子!”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探究] 根据史料分析分封制的影响。
积极作用:形成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加强;推动民 族融合。
消极作用:诸侯国有一定的独立性,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导 致西周后期诸侯割据。
[解读]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
② 分封制下周王天下共主,显示出统一性
自主学习——主干梳理·依托教材·高于教材 一、夏商政治形式 1.夏朝政治形式:启继承禹的地位后,政治权力由“传贤” 演化为“传子”,“__家__天__下__”的制度由此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 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商朝政治制度: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 制;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 (1)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2)内容 ①对象:周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做诸侯。 ②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___世__袭___统治权。 ③义务:诸侯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理知识体系
背史论术语 (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是家国同构,其本质就是 家、家族、国家在结构上的同一性,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则是 家庭的延伸。 (2)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实行,适应了西周时期统治的需要,维护 了西周政治的稳定,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3)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 制,构成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 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 中。
(2)消极方面: 通过分封建立起来的是一个用宗法血缘关系维系的政治军事同 盟,各诸侯国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具有较强的离心力,王室实力 一旦削弱,就必然形成诸侯割据局面,危及统一和安定。
2.分封制对后世社会的影响 (1)分封制影响着后世皇权专制和皇权至尊的皇族分封体制。 (2)分封制下,中央对地方的政治控制逐渐形成一种文化纽带, 加强了各地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人们的心理认同,从而进一步推动 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3)分封制使中华文化在整体传统文化格局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 区域文化。如我国各省份的简称有些就来源于分封制下的封国名 称:山西简称“晋”,山东简称“鲁”等。 (4)分封制对中国的风俗文化影响深远。如中国的很多姓氏来源 于古代的封国或封地名称,如姓氏中的齐、鲁、赵等;战国时秦国
纵向联系
明确周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 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横向联系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 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四)史料探史——西周分封制的影响 史料 西周王朝建立后,历经周公、成王、康王三世的经略, 国体一改商王朝时异姓国族林立而臣服于商的运作模式①,逐渐建 立起一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华夏国 家②……是中国古代国家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③,主要 是在上层统治者的宏观政治决策下④,分封同姓、异姓诸侯来巩固 国土,建立起一个大小相系、上下藩屏的全国统治网络⑤,进而演 变成一种……带有“华夏”性质的地域性社会政治实体⑥。……总 体来看,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 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⑦。
②分封的过程使地方的权力来源于中央(周王室),分封的结果 是形成了新的统治网络,商的方国被周的封国代替。中央对地方的 控制实现了历史性飞跃,中国古代第一次实现了上层政治组织的统 一。
③分封制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与文化的交流。一方面,被分封子 弟及其率领的技工等与封地的土著族群相互通婚,构成一个多元的 社会,促进了民族融合。另一方面,周朝的很多思想文化在分封制 的影响下被传播到各地,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 诸侯国不断向周围的少数民族用兵,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 透。
——摘编自《新唐书·狄仁杰传》 [探究] 史料涉及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根据史料,分析狄仁杰 反对“立三思”而拥护“庐陵王”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核心问题:最高统治权的继承问题。
主要依据:中国古代宗法观念浓厚,武则天与武三思是姑侄
关系,并非母子关系。按照宗法制度,应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
[解读] 史料以武则天立太子一事为例,说明了宗法制对后世 的历史影响。狄仁杰与王方庆劝谏武则天,暗示其血缘关系的亲疏 远近以及传位于李显的重要性。最后武则天决定立李显为太子,从 而说明宗法制在唐代仍然有着深刻的影响。
③ 分封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④ “宏观政治决策”说明分封制有一定的集权性
⑤ 分封制有利于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
⑥ 分封制在民族融合方面起了一定作用

西周在国家结构上具有分散性,对后期政治统治产生消极影 响
(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 题目中问的是分封制的影响,应结合所获取的信息④⑤⑥从积 极影响方面分析,即形成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加强,推 动民族融合。结合⑦从消极方面分析,即诸侯国有一定的独立性, 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导致西周后期诸侯割据。
与晋国曾联姻,后世就以两家联姻称为“秦晋之好”。
考点二 血缘维系的宗法制
(一)历史概念——“宗法制”与“家国同构” 1.宗法制与宗法观念 (1)宗法观念 指由宗法制派生出来的宗族(家族)观念,以“尊祖、敬 宗”“别子为祖,继别为宗”为主要内容,强调“忠孝”及“亲亲 尊尊,男女有别”的社会心理与人际关系。 (2)宗法制与宗法观念的区别与联系 宗法观念是由宗法制度派生的,是宗法制度在意识形态方面的 反映,但其也有相对独立性,即在宗法制度瓦解后,宗法观念并没 有消亡,而是一直延续下来。
俘解》说
十二国
《中国通史》说 周公杀武庚,灭东方十七国,才实行大封建
[探究] 根据“周初灭小国,实行分封”的历史叙述,能得出
什么历史结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反映了西周实行分封目的有三:一是“建立藩屏,护卫王 室”;二是“稳定政局,镇抚各族”;三是“抵御外侮,巩固边 防”。
[解读] 由孟子“灭五十国”和《逸周书·世俘解》“灭九十九 国”“降服六百五十二国”,可知周灭商后,对于广大新附地区进 行有效统治,在当时是一个重大课题;《中国通史》“周公杀武 庚”,反映了西周面临政局不稳的问题。
(3)影响 ①积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通过 层层分封,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森严的等级:天子—诸侯—卿 大夫—士,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②消极:后来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强国兼并弱国 的形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4)分封制的瓦解 ①原因:经济上: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政治上:诸侯国 强大,王室衰微。 ②表现:田氏代齐;周郑交质;楚王问鼎。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诸侯混战、割据争霸的局面,分封制逐渐 崩溃。春秋时期,楚王问鼎是对分封制的公然挑战。 ③演变: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秦朝废除分 封制,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
[系统认知] 1.宗法制的特点及实质 (1)特点 ①宗法制是区分嫡庶、亲疏,在家族内部确立地位、财产继承 权的制度,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本质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宗法 制是影响古代中国社会与家庭结构的重要因素。宗法制崩溃后,嫡 长子继承制和王位世袭制长期延续,而其得以长期延续的主要原因 是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延续。 ②宗法制度下,统治和束缚人民的有政权、神权、夫权和族 权。族权是从父系社会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政权的补充。宗法制 人为划分远近尊卑,个体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平 等和法治意识相违背。
3.礼乐制度——权力认同制度 (1)目的:为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2)内容: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例 如祭神、结婚、丧葬等,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 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 (3)作用: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工 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系统认知] 1.分封制对西周统治的影响 (1)积极方面: ①分封制改变了商朝内外服制度下王畿内外松散的联盟关系, 确立了严格的君臣关系,由之前的诸侯承认天子转变为天子分封诸 侯,由不同家族对天下的统治变为同一家族对天下的统治。通过分 封制,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开 发了边远地区,形成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加强了统治。
[归纳总结]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的内涵 权力分配:分封制——政治生活等级化——天下归周 权力继承:宗法制——家族生活政治化——天下归宗 权力认同:礼乐制——等级观念生活化——天下归心
互动课堂——核心突破·阐释概念·提升素养 考点一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一)历史概念——“贵族政治”与“封建” 1.贵族政治 夏、商、西周时期,国家政权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他 们依靠血缘和出身世代享有世袭的特权。这就是历史上的世卿世禄 制度,这一时期的政治被称为“贵族政治”。
系统认知分封制的特点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纵向联系明确周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四史料探史西周分封制的影响史料西周王朝建立后历经周公成王康王三世的经略国体一改商王朝时异姓国族林立而臣服于商的运作模式逐渐建立起一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华夏国家??是中国古代国家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主要是在上层统治者的宏观政治决策下分封同姓异姓诸侯来巩固国土建立起一个大小相系上下藩屏的全国统治网络进而演变成一种??带有华夏性质的地域性社会政治实体
[系统认知] 实行分封制的必要性 (1)周灭商后,其人口和军力无法控制全国的广阔区域,所以 需要诸侯国来镇守。 (2)当时还没有发生较大规模的民族融合,各个地区差异较 大,需要通过分封来促进各地区对周文化的认同。
(三)读图明史——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1)血缘标准及分封主体:同姓亲族是分封主体,在富庶 地区或战略要地大都是姬姓贵族,在偏远和贫瘠地区往往都是异姓 贵族。
[图解历史] 分封制的演变及影响
2.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 (1)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2)内容 ①周天子以__嫡__长__子__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 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②其余诸子分封为___诸__侯___,诸侯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 是大宗,由嫡长子继承其地位。 ③从卿大夫到士,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2.“封建”的不同含义
(1)西周的“封建”不同于“封建社会”的“封建”,它是相对 于郡县制而言的,意指分封人民、土地给诸侯,建立国家。
(2)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封建制度”是以生产方式划分的,是 一种社会形态。
(二)史料探史——实行分封制的必要性
史料 武王克商后,开始分封诸侯。
孟子说
周公灭五十国
《逸周书·世 自武王以后,周共灭九十九国,降服六百五
(2)对异姓诸侯既拉拢又防范的态势,比如对殷商后代封国宋国 的“半包围”之势。
(3)同姓不婚:通过婚姻加强与异姓贵族的联系,以固结权势, 并维护宗族内的伦常关系。
(4)当时黄河流域是政治、经济中心。
[系统认知]
分封制的特点
分封对象
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分布地区 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