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源,为民保险发言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归本源,为民保险发言稿
坚守“保险姓保”护航国计民生,让保险的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当前,回归主业已成为金融保险发展的共识,也是保险业的立业之本,固本之基。
“保险姓保”是保险业实现保障价值的根基,是行业稳定健康发展、服务经济社会的根本要求,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在实践中却容易忽视,以至于在我国保险领域曾经出现过一些“以保险之名,行投资之实”的现象,这类现象在保险营销端表现尤为突出,比如,承诺高投资收益,或者以银行理财、存款、投资基金等其他金融产品的名义宣传销售保险产品等等,因而不得不加以矫正。
保险是人类社会风险管理制度的产物,其核心竞争力是风险保障。
我国基于产业布局、金融资源配置、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因素,将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列入国家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之中,主要是希望更好地发挥现代保险风险保障功能。
坚守“保险姓保”,就是强化“保障”这一安身立命的行业根基,回归本源,突出主业,护航国计民生,让保险的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作用得到充分有效发挥。
保险护航国计民生,人们常常用保费收入、保险理赔与给付来概括。
这不单单是一个量的概念,更是一个质的概念。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道路上,保险业正在成为完善金融体系的支柱力量、改善民生保障的有力支撑、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机制、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高
效引擎。
因此,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上,保险业要花大力气为全社会风险管理提供有力支撑,把握好保险资金长期性特征和优势,推动保险资金参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成为实体经济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长期资金供给者。
要把保险打造成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抓手,为化解矛盾提供市场化调节机制,充分发挥保险服务经济社会的纽带作用,参与上下游产业,构建跨界保险生态体系,在优化产业结构、吸纳社会就业、延伸产业链、发展新经济等方面发挥好作用。
在改善民生服务社会上,保险业要坚持走市场化、专业化、法治化道路,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加大产品服务创新,在健康医疗保险、大病防御保险、养老保险、责任保险、绿色保险、农业保险、巨灾保险等领域,推进保险供给与需求协调发展。
抓住社会消费升级的有利时机,提高保险服务的覆盖面和渗透度,不断改善民生,服务民生。
坚守“保险姓保”护航国计民生,既要发展,又要安全。
不能再延续外延式规模扩张,不能再依赖自循环式的资产扩张,不能再热衷于偏离实体的创新,不能再热衷于机构跨区域膨胀,而是要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
而要真正做到这些,不能单纯依赖市场“看不见的手”自我调节,必须发挥好政府“看得见的手”对保险市场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出拳、有效应对,对潜在风险隐患,要密切监测,早做预案,在有序处置风险的同时确保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保险的发展始终与国家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像我国这样的保险大国,只有坚持“保险姓保”这个本质,使保险业区别其他金融和服务部门,发挥好保障这个比较优势,把保障送到人民手中,才能更好
更有效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