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爱喝稀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授课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2011 —2012 学年度第一学期
2、我爱喝稀粥
第一、二课时:
一、作者简介:
王蒙:河北南皮人,1934年生于北京。

1963年赴新疆,生活、工作十多年。

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委等职。

著作极丰,在国内首开新时期意识流小说创作的先河,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现代写作技巧的开拓者。

二,导入课题:
都喝过粥吧,日常生活最常见的,大家已习以为常,但从来没有关注过,粥在中国的文化和历史。

在这篇散文中,王蒙饶有兴趣的历书着喝大米粥、玉米粥、腊八粥等情味各异的粥的不同体会,并表达由此发出的不同情感。

三,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简要概述文本主要内容。

再读课文,品味语句,理解课文:
四,课文分析:
第一段:总说河北人爱喝粥。

第二段:介绍家乡人最爱喝的黏粥,把喝黏粥的作用说得轻松诙谐。

第三段:介绍喝粥的时候必吃咸菜,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这种搭配的喜爱之情。

第四段:接下来顺带提到了甜点性质的粥。

第五段:温情描述作者对粥,特别是大米粥的感情。

作者用了一连串的排比赋予大米粥一种悠闲善良的性情。

正因为大米粥的悠闲善良,所以它“经得住考验而永存”。

第六段:作者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玉米粥上,写出了玉米粥和中国农业文化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作者并不避讳老喝玉米粥的缺点,因而欢呼改革开放带来的生活改变。

接着笔锋一转,从中西比较的角度说明与米粥有着远大的生命力,对玉米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第七段:作者用丰富的生活知识隆重介绍粥中之王——腊八粥。

“兼收并蓄,来者不拒”是腊八粥的最大特点,它熬制时的“温暖芬芳”,入口时的饱满快乐,让作者生发了思农爱农之心,然后顺势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人不能忘本。

紧接着作者用无法亲近南国的一些高级粥来自嘲,同时也是对自己不能忘本的进一步印证。

最后两段:作者以退为进,先声明自己并不是一个稀粥至上主义者,而是主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应该享用更加丰富更加营养的食品,并以自己为例来说明。

然后再次毫不掩饰的表达自己对稀粥配咸菜的特殊感情。

结尾:升华主体,表达永不忘本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生字。

第三、四课时;
一,把握文章的语言特色,复习修辞手法:
1,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大米粥的作用。

2,夸张:突出玉米粥与贫穷的联系。

3,通感:用视觉形象的表达出作者吃南国高级粥的味觉感受。

4,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把作者对稀粥咸菜的向往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二,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和讨论。

1,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2,珍惜粮食,珍惜现在的安定生活。

三、指导书后习题和练习册。

四、布置作业:
仿写(书后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