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制初二语文期中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拼搏(pīn bó)
B. 突破(tū pò)
C. 恢复(huī fù)
D. 挑战(tiǎo zhàn)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增进了友谊。
B.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热心帮助同学。
C. 这种新型的节能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D. 因为天气原因,原定的活动不得不推迟。
3. 下列成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源远流长(yuán yuǎn liú cháng)
B. 水滴石穿(shuǐ dī shí chuān)
C. 青出于蓝(qīng chū yú lán)
D. 胸有成竹(xiōng yǒu chéng zhú)
4.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读起来引人入胜。
B. 他的脸色苍白,像是几天没有睡觉。
C. 花园里的菊花竞相开放,仿佛一片金黄的海洋。
D. 这个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让人摸不着头脑。
5. 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 艳阳高照
B. 妙手回春
C. 震天动地
D. 破釜沉舟
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热心帮助同学,是老师的好帮手。
B. 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C. 我非常喜欢这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D. 这本书很有趣,我已经读了两遍。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 他的声音洪亮,像是打雷。
B. 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C. 这本书的内容像一张大网,让人无法自拔。
D. 他的眼神坚定,像一把利剑。
8. 下列词语中,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勤奋
B. 聪明
C. 懒惰
D. 热情
9. 下列句子中,表达得最生动形象的一项是:
A. 太阳慢慢地升起,把天空染成了红色。
B. 他高兴得跳了起来,手舞足蹈。
C. 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让人心旷神怡。
D. 这座城市的夜景非常美丽,灯光闪烁,如同星星点点。
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一项是:
A. 雨滴轻轻地敲打着窗户。
B. 风儿轻轻地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C. 太阳露出了笑脸。
D. 雪花像鹅毛一样纷纷扬扬。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1. 《庐山谣》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2. 《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背景?
13. 《背影》中,作者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4. 《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15. 《背影》中,作者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现父亲的慈爱?
16. 《庐山谣》中,“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7. 《出塞》中,“万里长征人未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8. 《背影》中,作者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表现了怎样的家庭关系?
19. 《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中的“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0. 《背影》中,作者使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表现父亲的背影?
三、阅读题(每题10分,共40分)
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求,尔与三子者何如?”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摄乎大国之间阻碍
B. 加之以师旅军队
C. 如其礼乐或者
D. 愿学焉学习
(2)下列对文中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居则曰:“不吾知也。
”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你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
”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B.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
三年,就可以使人人勇敢,而且懂得做人的道理。
C. 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就可
以使人人富足。
D. 愿为小相焉我愿意做一个司仪。
(3)下列对文本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通过孔子与四位弟子的对话,展现了他们的政治抱负和理想。
B. 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回答,分别体现了他们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和文化修养。
C. 曾皙的回答体现了他的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
D. 孔子对曾皙的回答表示赞赏,说明他欣赏曾皙的理想主义。
22.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列小题。
那年的秋天,我在农村的田野里捡稻穗。
稻穗是金黄的,沉甸甸的,每一穗都像是一粒粒金子。
我一边捡,一边想象着它们变成米的样子。
突然,我看到了一个孩子,他比我小,正在用力地拔稻穗。
他的动作很笨拙,稻穗拔下来后,稻杆还留在地里。
我走过去,对他说:“你这样拔,稻杆会断的。
”他抬起头,看着我,眼中满是困惑。
“你应该这样拔。
”我示范给他看,教他如何用力,如何把握时机。
他按照我的方法尝试,果然,稻穗顺利地被拔了出来,稻杆也完好无损。
孩子看着我,眼中满是感激。
我笑着说:“不用谢,只要你用心,就能做到。
”他点点头,又去拔其他的稻穗。
那天,我捡了很多稻穗,也教了很多孩子。
我想,这就是生活吧,有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机会,一个指引,就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1)下列对文本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本通过描写“我”在农村捡稻穗的经历,展现了生活的美好。
B. 文本通过“我”教孩子拔稻穗的情节,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C. 文本通过“我”与孩子的互动,强调了生活的意义在于帮助他人。
D. 文本通过描写秋天的田野,表现了丰收的喜悦。
(2)下列对文本中划线句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那年的秋天,我在农村的田野里捡稻穗。
”这句话通过描写时间、地点和人物,引出下文的故事。
B. “他抬起头,看着我,眼中满是困惑。
”这句话通过描写孩子的眼神,表现了他的迷茫和无助。
C. “我想,这就是生活吧,有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机会,一个指引,就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这句话通过议论,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D. “我笑着说:‘不用谢,只要你用心,就能做到。
’”这句话通过描写“我”的语言,表现了他的善良和关爱。
四、作文(4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只蝴蝶飞过花丛,翩翩起舞,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美丽。
一只蜘蛛在树梢上织网,静静地等待着猎物的到来。
一只蚂蚁在田埂上辛勤地工作,搬运着食物。
这三个小生命,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生活着。
它们虽然渺小,却有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
请以“生命的意义”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套作。